工业学大庆始末-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凸と说牧偈弊∷蓿鸪傻钡囟本用裉诔霾糠置穹客猓衷诠跄酒鞒Ы⒘艘惶趸疃可撸笄旎嵴街缫垢现瞥�1000座活动房。
第四章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2)
松辽会战进行了六七个月之后,又面临着几万人如何度过严冬的问题。他们想到了搞“干打垒”的办法。为此,会战指挥部专门成立了“干打垒建筑指挥部”,由孙敬文负责。不久,黑龙江省委给他们派来了技术顾问。
在“干打垒”的墙打起来以后,又因缺少木材,上不了门窗、封不了顶,工程停了下来。李范五、陈雷、陈剑飞等省委领导立即请示欧阳钦。当时,计划内木材早已调拨完毕,一时也有些束手无策。省委认为其他省市计划用的木材当然也是急需的,但几万会战大军亟待解决的过冬问题,是更为急迫的问题。省里决定从计划外拨给大庆3万立方米木材。为使这些木材尽快运到油田,解决建筑“干打垒”的燃眉之急,省委、省政府采取非常措施,下令在大庆的“干打垒”用材尚未解决之前,从小兴安岭发往全国各地的木材列车,在南岔编组站一律换牌运往大庆。
保证会战的物资运输,当时是整个会战中的重要工作。铁道部在哈尔滨专门成立了支援松辽会战指挥部。60年代初,安达站归哈尔滨铁路局管辖,而大庆石油区又在齐齐哈尔铁路局范围内,一点小事也得惊动两个铁路局,工作极为不便。黑龙江省人委就此给铁道部写了报告,请求把安达站划归齐齐哈尔铁路局。报告送到铁道部仅三五天就批复回来,这样的效率在今天也是少见的。
油田开发前,萨尔图地区只有一个7人值守的小邮电所。会战开始后,黑龙江省邮电局派出邮电工程队到油田架设通讯线路,安装设备。到1960年4月底就架通330对公里电话线路,年底完成了1900对公里。
1960年5月25日,余秋里、周文龙、康世恩等石油部领导来到哈尔滨市,向欧阳钦和黑龙江省委常委通报了石油部党组关于指挥石油会战的一些想法。余秋里首先谈到,石油部党组已经在两个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一是对油田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大庆油田是一个大油田、好油田;二是对大会战的看法,大家认为,同国外的油田相比,我们的勘探是高速度、高水平的,它说明大会战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大庆会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是靠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二是靠黑龙江省的大力支持。欧阳钦插话说:“我们支持得不够,主要是靠你们艰苦奋斗。你们住牛棚指挥会战,很令人感动。”余秋里说:“不是支持不够,而是很关心,很支持。我们艰苦奋斗,没有牛棚就不行,否则地图都没有地方挂。”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余秋里说有两个问题,要下功夫研究解决。一是油田弹性驱动能量小,准备采取早期注水的方法进行开采。因此,要开辟一块生产试验区,看水能不能注进去,效果如何。二是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要通过加热,才能把原油集中起来,输送出去,如何加热,也要通过试验。
余秋里介绍情况后,欧阳钦说,石油部的工作很有创造性。你们学习、应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庆会战,这个经验对于各条战线都有普遍意义。至于说到支援,首先是大庆支援了全国,支援了黑龙江。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将会把各行各业带动起来。我们从来都把支援大庆看作是支援自己,看成是自己分内之事,而不是看成负担。我们要同心协力,把油采出来,送到各条战线去。他还说:今后东北三省要继续努力,支援大庆的开发建设。工作中有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困难,不符合辩证法的规律。有困难大家分担,一起克服。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口号:“互相支援,夺取世界冠军!”
几十年后,余秋里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欧阳钦同志讲的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语、讲话时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牢记在我的脑海里。”
第四章 节衣缩食保石油
在全国人民紧衣缩食,以野菜代食的60年代初,搞数万人的石油大会战,解决粮食困难成了天大的问题。会战刚开始,没有粮食,情况反映到黑龙江省委,省委的几位书记对此非常重视,认为粮食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会战的成败。省委、省人委专门召开会议,决定每月再从全省节约出万公斤粮食,支援大庆。当时,分管财贸工作的省委书记、副省长杨易辰亲自落实此事。他对省粮食部门的负责人说:“粮食困难,省委知道。但就全国而言,石油更缺。宁可我们自己挨饿,也得解决油田会战大军的吃饭问题。”
1960年2月,西伯利亚寒流袭来,松嫩平原气温下降到零下40度。北风呼啸,寒冷刺骨。从新疆、甘肃、四川等地云集北大荒的石油大军,一下火车,不能很快进入驻地,又冷又饿,发生了不少冻伤、饿晕的事情。省委支援石油办公室向陈雷作了汇报,陈雷立即向强晓初建议,在安达、萨尔图车站搭起暂时休息大棚。让南方来的人下车后每人能喝上一碗热面汤,吃上两个面包,然后再落实去处。省委领导同意这个建议,责成专人去落实。
萨尔图一带原来一无电厂、二无输电线路。水电部门专门派来4个列车发电站,保证了会战初期的用电,并用2年时间建立了龙凤热电厂和新华电厂。在会战初期,为了保证大庆的用电,黑龙江省还相应减少了齐齐哈尔市的供电量,直接影响了齐齐哈尔的生产和居民生活。但为了保证大庆石油会战,没有人发过怨言。
石油会战开始以后,欧阳钦指示黑龙江省“支援石油会战领导小组”负责人与会战指挥部领导住在一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省委领导看到大庆的钻井、油建工人都在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进行工作,而每人每月仅15公斤的粮食定量,实在太少,感到这是关系到会战成败的大问题。而当时的情况是全国到处都缺粮食,黑龙江省的粮食储备已到了“危险线”,不少地区因农民缺粮,已向省里频频告急。余秋里后来回忆说:“我们再也不能向省里伸手了。但会战队伍因粮食缺乏而出现的疲惫、浮肿,严重地困扰着我们。”欧阳钦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焦急,彻夜难眠,省委在千难万难当中,再次决定给会战职工每人每月增加公斤大豆。这一消息传到大庆后,很多干部职工都激动不已。
与此同时,省里动员各方面力量,为会战队伍赶制的过冬被服,在入冬前源源不断地运到会战前线。这就保证了会战职工安全顺利度过第一个严冬,坚持了会战。余秋里回忆说:“记得1960年12月的一天,大庆的气温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采油工人却在这一天创造了日产原油7000多吨的最高纪录。这一年,生产了97万吨原油,勘探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不是以欧阳钦同志为首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全力以赴地支援,夺取石油大会战第一年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黑龙江省对于大庆石油会战的支援是多方面的。仅1960年7月,黑龙江省就拨给大庆过冬商品煤炭28万吨,棉大衣万件,皮大衣3万件,皮帽万顶,棉皮鞋3万双,大头鞋3万双,棉工服万套,棉手套30万副。
第四章 要“牛”还是要“油”?
大庆油田这片土地,位于一望无垠的松嫩平原上,在这块面积为136万亩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优质牧草,是世界上少有的百万亩优良牧场之一。早在解放初期,根据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的指示,就在这里建立了“红色草原牧场”。
1960年春,萨尔图、喇嘛甸地区一批探井相继喷油。所获得的地质资料表明,大庆油田越向北延伸,地下油层越厚,原油产量越高。石油会战指挥部果断决定,挥师北上,集中力量探明萨尔图、喇嘛甸地区油田情况。而萨尔图正是红色草原牧场的中心。牧民们因家乡发现了石油,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他们热情地为会战职工腾出房子,连牛棚也腾了出来。仅1960年4、5月份,就帮助会战指挥部接待安置了约10万人次的会战大军,还为萨1井挖了第一个试油用的土油池。
但是,随着大会战的发展,一口口油井、一座座泵站和油库建设起来,这些设施占去了一块块肥美的草原。牧民们发现,开发建设油田必然要破坏他们生息发展的草原,于是,油和“牛”之间存在着矛盾,牧场和油田的争执随之发生。甚至出现了牧民强行扒掉盖在“万斤垧”田上的小型炼油厂。官司打到了黑龙江省委、石油部、农垦部,状纸递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
在油与“牛”的矛盾面前,黑龙江省委经过反复研究,确立了“服从大局,‘牛’给油让路”的总原则。鉴于石油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牧场暂时保留。1961年11月5日,省委责成曲长川和省农业厅长房定辰在萨尔图召开了油田土地会议,通过与牧场、油田等有关部门讨论协商,确定了大庆地区利用土地的具体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证油、牧、农全面发展。地上服从地下,油区内牛让油,油区外油让牛。”
但问题很快又出来了。由于缺少粮食和副食品,会战职工体力下降严重。为了坚持会战,指挥部决定发动职工和家属自己动手开一些荒地,种粮、种菜,改善职工生活。这就使得油与牛的矛盾再度突出。为此,欧阳钦亲自找有关部门做思想工作。李范五、强晓初、陈剑飞和陈雷也多次做省农垦部门和红色草原牧场领导的思想工作。黑龙江省委再次重申:“宁可牺牲牛,也要确保油。”为了确保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用地,1963年5月13日,经省人委第92次会议讨论决定,红色草原牧场所属9个牧场中在油区的4个牧场陆续迁出,把平方公里土地移交给大庆油田使用。为此,黑龙江省迁出牧户2790户,14180人。其中部分职工分别调往九三、查哈阳、赵光农垦局和万宝、五大连池农场及巨浪牧场。截至1965年,迁场工作全部结束。红色草原牧场减少了300平方公里土地,其中采草、放牧地减少了133平方公里。从而导致奶牛、马分别减少53%和。
那是在共和国历史上最为困难的年代,这一串串数字后面,是黑龙江省人民节衣缩食的奉献。难怪几十年后,当年指挥石油会战的余秋里回忆起这段往事,仍满怀深情地说:“那时,黑龙江省同全国一样处于极端的困难之中。以欧阳钦同志为首的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的无私支援,使大会战前夕就出现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局面。我们对黑龙江这种天高地厚之情,只有由衷地感激,只能下定决心,率领会战大军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以回报党、回报人民。”
。。
第五章 邓小平首次到大庆(1)
1961年7月,正是大庆石油会战十分困难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邓小平亲临大庆视察指导工作。
7月23日上午8点多钟,邓小平到达大庆后,随即视察了孙玉廷钻井队、北1—58喷油井、北一排2号转油站、干打垒住房、三排1号注水站及西油库。
邓小平对大庆石油勘探工作很关心。康世恩到哈尔滨迎接他时,首先汇报在泰康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