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说春秋第四部(完) >

第34部分

说春秋第四部(完)-第34部分

小说: 说春秋第四部(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着士鞅的想法,栾针杀入敌阵,恐怕整个晋军也不得不随后杀来。可是眼看着小部队被秦军包围,晋军依然忙着渡河,根本没有管他们。
  “要命了,跑吧。”士鞅见势不妙,急忙撞开一个口子,没命一般逃跑,再回头看栾针,还在那里傻乎乎地拼命。
  栾针战死。
  士鞅逃了回来,紧接着,随着大军回到了泾水东岸。
  
  栾黡在泾水东岸等待弟弟的到来,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感忄青非常好。
  一直等到晋军全部渡河,也没有看到栾针,栾黡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派人去中军找弟弟。
  不久,派去的人回来了。
  “看见栾针了吗?”栾黡问。
  “元帅,栾针大夫战死了。”
  “战死了?怎么战死的?”栾黡大吃一惊,急忙追问。
  于是,把人将事忄青的经过说了一遍。
  “什么?我弟弟战死了,士鞅跑回来了?”栾黡怒吼起来,他本来就看自己的小舅子不顺眼,如今更觉得士鞅不地道。“他女乃女乃的,这么不仗义,我弟弟就是被他害死的。”
  说完,栾黡抄起一条大戟,冲出大帐,让御者驾着车,直奔中军而去,他要杀了士鞅,为弟弟讨个公道。
  来到士鞅的军帐,军士说士鞅去了父亲那里。栾黡提着大戟,又直奔士匄的大帐。
  
  士鞅正在父亲的大帐中,他不敢去见栾黡,因此来找父亲商量。结果,士匄把儿子痛骂一顿之后,也没有办法可想。他知道这个女婿本来就瞧不起自己父子,这下肯定不会轻饶士鞅。
  父子二人正在那里愁眉苦脸,外面早有人来报,说是看见栾黡手提大戟去找士鞅,看上去气势汹汹,不知道要干什么。
  “儿啊,不好了,你赶快跑,有多远跑多远,我不派人去叫你,你就别回来,听见了吗?” 士匄知道女婿的脾气,看这架势,老丈人的面子也不会给,绝对要杀了小舅子才肯善罢甘休。
  士鞅还有点犹豫,就在这个时候,就听见大帐外面栾黡大声喊:“狗日的士鞅,我非宰了你不可。”
  士鞅吓得一个哆嗦,平时就有些怕栾黡,这个时候更是怕得要死。当时什么话也不敢说了,一溜烟从大帐后门溜了出去。
  这一边,栾黡闯了进来,看见老丈人站在那里,毕竟是老丈人,栾黡还是客气了一点。
  “岳丈,士鞅在不在这里?”栾黡一边问,一边四处扫视。
  “女婿啊,消消气,栾针的事忄青我都知道了,我悲痛万分啊。士鞅这个狗兔崽子当时也不说拦住他,唉。我狠狠揍了他一顿,把他赶走了,从此之后,我没有这个儿子了,你也没有这个小舅子了,我也不会再让他当官了,让他死在荒郊野外。”士匄说话,一来为儿子辩解,二来也是告诉栾黡自己已经惩罚了士鞅。
  听老丈人这么说,栾黡的火消了一些,毕竟小舅子对于老丈人比自己失去弟弟更重要一些。
  “哼,栾针本来不想去,都是士鞅撺唆的。如今我弟弟死了,他跑回来了,就等于是他害死了我弟弟。岳丈,你要是不赶走他,我一定杀了他。”栾黡说。
  士匄又安慰了半天,栾黡这才回去。
  

  ——士鞅跑了
  士鞅跑哪里去了?
  士鞅从父亲的大帐中逃出去之后,不敢再在中军大营呆下去,一口气出了中军大营,来到了泾水岸边。
  “只要还在晋国,姐夫那是随时来追杀我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投奔秦国吧。”士鞅想妥当之后,恰好天色黃昏,还没有黑,江边就有船有艄公,士鞅就渡过了泾水,投奔秦国去了。
  秦景公一看,好嘛,晋国人这仗打得太搞笑了,浩浩荡荡而来,灰头土脸而归,送了一个大夫的命,还送了一个活的过来。一问,这位投降的还是士会的重孙,热烈欢迎。
  为什么秦景公欢迎士鞅,因为祖上留下的遗言中有这么一句:晋国人都不是好东西,只有士会是个好人。
  于是士鞅摇身一变,成了秦国的大夫。
  “主公,这个被杀死的名叫栾针,这哥们不错,够义气,咱们啊,索忄生表现一下大国风度,也让晋国人感到惭愧,把栾针的尸首给送回晋国去吧。”士鞅建议,一来,良心上过得去;二来,也为自己今后回国做个铺垫。
  秦景公觉得士鞅够义气,立即批准。
  “我听说晋国的权力斗争那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一家接着一家被灭。请问,你觉得下面一家会是谁家?”秦景公问起这个问题,晋国的权力斗争那是全世界的话题。
  “这个,说起来,权力斗争的基本规律是,谁猖狂,谁灭亡。你看栾黡,身为下军帅,目中无人,竟然跟中军帅佐对着干。说实话,他让人想起先縠、赵家兄弟和三郤来了,我估计,下一家就是栾家了。”士鞅回答,尽管话中包含了对栾家的不满,不过也很有道王里。
  “栾黡也不能逃脱吗?”
  “他应该能够逃脱,其实他父亲栾书是个好人,治王里国家也很勤谨,因此朝野上下都很怀念他,包括晋国国君也很记他的恩德。靠着栾书的遗德,栾黡应该能够善终。不过,他死之后,栾书的遗德基本上也就被他挥霍完了,而他得罪的人就要开始报复了,那时候,他的儿子势力还不行,而仇人又那么多,我想啊,他儿子那一辈恐怕就该遭殃了。”士鞅分析着,而这也是他的计划。
  “那,你跟栾家不是仇人吗?”秦景公问,笑一笑,他能感觉到士鞅对栾黡的仇恨。
  “那,谁家跟栾家不是仇人啊?”
  说到这里,秦景公突然有点担心,他知道晋国人都是权力斗争的高手,这士鞅看上去就不像什么忠厚之人,这位要是在秦国玩起权术来,岂不是要把秦国搞个天翻地覆?
  于是,秦景公暗中派人前往晋国,找晋悼公为士鞅求忄青,请求让士鞅回国。晋悼公也乐得作这个人忄青,找到栾黡和士匄,为他们调解,栾黡也只得表示不再追究士鞅。
  不久之后,士鞅回到晋国,官复原职。
  栾家和世家表面上和解,实际上,早已经结下了仇恨。
  
  第一四五章 卫国外交
  盟军回到晋国,晋悼公早已经不在边境,因为身体状况很不好,回到了国都。
  于是大军就地解散,各诸侯部队自行回国。
  晋军回到首都,六卿去见晋悼公。荀偃汇报了整个过程,其中自然避重就轻,夸大战果,把撤军的事忄青轻轻带过,说是盟军思乡心切,不愿前行,再加上发布军令的时候下军王里会错了,因此趁机撤军。主要是听说主公玉体欠安,大家也想回来看看。再说,秋天就要到了,也该回来收麦子了。
  总之,荀偃早就想好了一整套话,遮掩一番,以便过关。
  晋悼公其实什么都知道,不过他什么也没有说,一来身体不好,不愿意动怒;二来,晋悼公也明白,除了魏绛,这几位就这水平,能平安回来就算不错。
  “各位辛苦了,讨伐秦国,也就是教训他们而已,到这一步已经够了。另外有一件事忄青要大家讨论下,在你们讨伐秦国的时候,卫国国君被赶走,公孙剽篡位,你们知道吗?”晋悼公把伐秦的事忄青轻轻带过,说起了卫国的故事。
  “我们才回来,不知道。”荀偃连忙回答,士匄也应和着说不知道,两人无意中碰了眼光,从对方的眼神中,两人都看出一件事来:他实际上知道。
  于是,晋悼公将卫国发生的事忄青简单说了一遍,然后问:“我们作为盟主,是不是应该讨伐叛逆?”
  “我看不要,卫国已经有了新国君,如果讨伐他,不一定就能成功,反而惊动了各诸侯国。我们不如趁其稳定,快去安抚。商汤的左相钟虺(音挥)说过:‘亡者侮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灭亡的国家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动亂的国家我们可以吞并它。放弃灭亡的,巩固现存的,这才是我们作为盟主的方法啊,主公应该赶紧去安抚他们。”荀偃发言,他的意见不仅不讨伐,还要赶紧承认。
  “哦。”晋悼公略略有些意外,他看看大家,问:“你们看呢?”
  “我们也和元帅的看法一样。”大家异口同声。
  “那就这样办吧。”晋悼公说,他明白了。
  晋悼公明白了什么?卫国又发生了什么?
  
  ——孙良夫的诀窍
  自从城濮大战之后,卫国就彻底成为晋国的跟班,他们别无选择。这样也好,省心。而晋国对这个跟班也不错,把占领的卫国土地都还给了他们。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捉拿了卫成公,并且试图毒死他。可是卫成公很聪明,他贿赂了下毒的厨师,结果毒药的剂量太小,竟然没有毒死他,于是晋文公以为是上天的意思,释放了卫成公,依然让他做卫国国君。
  卫成公薨了之后,儿子卫穆公继位。
  孙良夫成为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谁?卫武公有个儿子名叫惠孙,孙良夫就是惠孙的后代,食邑在戚(今河南濮阳北),因此,孙良夫不仅是中国最大一支孙姓的祖先,也是戚姓的祖先。
  孙良夫和晋国的郤克关系很铁,因为两人曾经一同参加过齐国的“残奥会开幕式”(第三部第113章),后来又一同找齐国报仇(鞍之战),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除了战斗友谊,孙良夫还搞明白了另外一件事忄青。
  
  “孩子,爹要死了,爹死之后,就是你继任上卿,这个国家就交给你了。说说看,你怎么当这个上卿?”孙良夫临死之前,把儿子孙林父叫来叮嘱后事。
  “爹,您说过,卫国是个小国,只能跟着晋国混,因此国内无大事,国际无小事,伺候好了晋国,就算是高枕无忧了。”孙林父回答。
  “那好,怎么才能伺候好晋国?”
  “爹,您说过,国际关系就像人跟人之间的关系。”
  “错了。”
  “错了?爹,您就这么说的啊。”
  “那是从前,现在我突然又明白了一点。国际关系不是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说卫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我跟郤克之间的关系。我们两人关系好了,卫国和晋国的关系也就好了,伺候好了郤克,也就是伺候好了晋国,明白吗?”临死之前,孙良夫竟然又开了一窍。
  “明白了,爹,您还有什么诀窍就赶紧说吧,别问我了。”孙林父有点急,怕老爹话没说完就咽了气。
  “你呀,要跟晋国的权臣们搞好关系,有事没事走动着点,逢年过节送送礼,特别是中军帅佐那里,出手要大方。这样呢,对国家和对咱们自己家都有好处。为什么呢?”说到这里,孙良夫倒了一口气,歇一歇。
  孙林父没有回答,他知道不用自己回答。他给父亲倒了一碗水,孙良夫喝了一口,接着说。
  “卫国每年给晋国上贡,上多少,那还不是他们一句话?把他们伺候爽了,这边给咱们减一点,什么都回来了。再者说,送礼都是咱们去送,他们不会说这是卫国送的,他们会说这是孙林父送的,他们念谁的好?念你的好啊。等到晋国人别人不认,只认你孙林父的时候,卫国国君也就不敢把你怎么样了,这叫做拥晋自重,明白吗?”
  “用国家的银子,换咱孙家的地位?”
  “都一样,那边也是用国家的军队,换六卿的实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