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说春秋第四部(完) >

第33部分

说春秋第四部(完)-第33部分

小说: 说春秋第四部(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向一算,如果大家都不渡河,等到回国之后,荀偃来个“没渡河是因为船只没准备好”,那自己就百口莫辩,成了沉默的替罪羔羊了。
  怎么办?叔向不能去找荀偃,如果他一推二拖三装傻,自己反而进退不得了。也不能去找赵武,赵武小心着呢,决不会做出头的事忄青;更不能去找栾黡,那立马就会得罪荀偃。
  这个时候,只能找一个人,谁?
  叔向来找鲁军统帅叔孙豹,原因有三个。第一,鲁国的正攵策是“擦掉一切陪你睡”,是完全以晋国利益为鲁国利益的;第二,叔向跟叔孙豹的关系非常好,算得上是知己;第三,叔孙豹这个人很讲礼仪和信用,不会耍滑头。
  “豹哥,准备渡河吗?”叔向开门见山地问。
  “我早就准备好了,可是没有命令不敢行动啊。”
  “那我代表晋国命令你们渡河,渡不渡?”叔向说,其实,他没有这个权力,但是他知道叔孙豹需要这个命令,他也不愿意得罪荀偃。
  “我给你念一首诗吧。”叔孙豹笑了笑,开始念诗:“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刚念了两句,叔向打断了他。
  “豹哥,这个人忄青我记下了,回来之后我请客。”叔向非常高兴,告辞出来,准备船只去了。
  叔孙豹念的是什么诗?为什么他刚一念,叔向就知道他要渡河呢?这首诗出于《诗经•;国风•;邶风》,名字就叫“匏有苦叶”。
  说起来,两人都是博学多才,对起话来也是这样有忄青趣。
  

  第一四四章 栾针之死
  叔孙豹此人博学多才,而且随和正直,而且风雅并济。在历史上,叔孙豹以“不朽”而留名。虽然这是后面的故事,不妨这里先说。
  一次,叔孙豹出访晋国,士匄迎接,问叔孙豹:“古人有句话叫做‘死而不朽’,什么意思?”
  叔孙豹没有回答,一来他有些讨厌士匄,二来他知道士匄想要干什么。
  果然,士匄没等叔孙豹回答,自己就说了:“我们家,在虞以前就是陶唐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周朝是唐、杜两氏,现在晋国最强大,我们又在晋国是士氏,我们这个家族是不是不朽?”
  叔孙豹一听,差点没笑出来,这也太没档次了。
  “以我听说的,好像不是你说的这些。你这叫世禄,世代做官而已,而不是不朽。鲁国从前有个大夫叫做臧文仲,他死之后,他的话还能世代流传,这才是不朽。我听说啊,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其次是留下言论。能做到这些,历经多长时间都不会被废弃,这才是不朽。至于您刚才说的,也就是保留了祖上的姓氏,守住了宗庙,使祖先能够得到祭祀,这样的家族,每个国家都有。并不是官越大,钱越多,就能不朽。”
  叔孙豹一番话,说得士匄垂头丧气。
  而叔孙豹的“不朽”论述被后人称为“三不朽”,世代流传,叔孙豹也因此而不朽。
  哪三不朽?请看原文(《左传》):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马首是瞻
  叔孙豹说到做到,第二天,鲁军率先渡河。
  鲁军渡河,有一个人坐不住了,谁?
  郑军统帅是子乔,郑国从前的外交正攵策是万变应万变,也就是没有外交正攵策。从前被晋楚两国车仑流蹂躏的日子受够了,如今能够专心专意投入晋国的怀抱,他们觉得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所以,郑国人是很希望诚心诚意跟着晋国人干的。
  看着鲁国军队渡河,子乔觉得郑国军队也该渡河了。可是,子乔不太明白盟军中这些亂七八糟的关系,又生怕贸然行动会有麻烦,于是,他决定去找卫国人一起行动。
  其实这个时候,卫国人的心思是一样的,卫军统帅北宫括也正犹豫呢。
  “既然投靠了晋国,又不死心塌地跟着他们,怎么能指望今后他们来保护我们呢?兄弟,咱们渡河吧。”子乔说。
  “正有此意,明天咱们一块渡河。”北宫括说。
  第二天,卫军、郑军联袂渡河。
  鲁军、郑军和卫军都渡河了,荀偃和士匄再按兵不动可就说不过去了,于是,晋军中军渡河,上下两军随后渡河,最后,宋军和齐军也不得不渡河。
  匏有苦叶啊。
  
  联合国军队渡过了泾水,秦国再度震惊,秦景公作了最后动员,并且准备实在抵挡不住,向西逃遁。如果逃也逃不了,那就抹脖子自杀。至于讲和或者投降,秦景公想都没有想过,他说了:晋国人说话要算数,除非老母猪会上树。
  可是秦景公不知道的是,晋国人根本不想再进攻了。
  联合国大军驻扎在泾水西岸,再次按兵不动,等待粮食吃完,然后撤军。
  栾黡气得牙痒痒,要不是魏绛劝他,直接就去骂荀偃了。
  齐宋两国军队暗自高兴,每天悠闲自在,权当西部自驾游了。
  一转眼三天过去,大军没有动静。可是,发生了一件事忄青让联合国军不能不动了。
  原来,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放了毒药,那时候的毒药很厉害,没有水货,因此下游盟军的士兵喝了下了毒的水,个别体质略差的就被毒死了,还有一些上吐下泻。
  “进又不进,退又不退,难道在这里等死吗?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去跟秦国人战死。”子乔愤怒了,他也不打招呼,率领郑军前进了。
  郑国人,其实是很有血忄生很有担当的人。
  郑军前进,鲁军和卫军也随后跟上。这时候,荀偃也就不能继续按兵不动了,于是,盟军跟着郑军前进了。当天,盟军顺利拿下(木加或,音域)林(今陕西泾阳县泾水西南)。
  拿下(木加或,音域)林,又是按兵不动。
  到这个时候,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了,荀偃根本就不想往前走了。不要说齐国和宋国军队了,就连鲁国郑国和卫国军队也都觉得很没劲了。
  敌军主力还没有见到,盟军就已经士气低落,人人思归了。
  盟军统帅们又一次开会了,自从上次在河对面开会之后,就再也没有开过会。
  “各位,如今我们已经顺利渡过了泾水,实现了战略忄生的胜利,盟军表现英勇,令人敬佩。那么,我们下一步该怎样行动,请大家发言。”荀偃又是这一套,等大家提出撤军。
  大家暗笑的暗笑,苦笑的苦笑,就是没人发言。
  最后,栾黡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腾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元帅,默默唧唧干什么?你是元帅,你说了算,你说吧,明天该怎么办?”
  栾黡把球踢回给了荀偃,看他怎么说。
  “这,这个。”荀偃扫视一番,确认实在是没有人会再发言,没办法,只得说了:“这个,明天,啊,明天,‘又鸟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啥意思?天亮的时候就准备好战车,填好井,削平灶,什么也别问,跟着我的马走就行了。
  哄堂大笑。
  “你女乃女乃个头,你是元帅还是马是元帅啊?还有这样下命令的?管你马头向哪里,老子的马头向东。”栾黡忍不住低声骂了起来,荀偃听得清楚,假装没听见。
  不管怎么说,荀偃发明了一个成语:马首是瞻。
  
  第二天一早,联合国军队早早起来,填井平灶,然后各国领军都来荀偃的战车前盯着他的四匹马,基本上,十二个盟国的领军,三个人盯一匹,要看看荀偃的马头到底去哪里,万一这四匹马的马头不朝一个方向,怎么办?晋国上军的赵武和韩起车仑流过来瞄一眼,只有下军的两个帅佐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来。
  荀偃很犯愁,昨天说的唯自己马首是瞻,而不是说具体方向,就是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想好。前进吧,实在不愿意;撤军吧,又怕被嘲笑。
  可是,不走还不行,因为填井平灶了,这地方也不能呆了。
  正躲在大帐里头疼呢,有人帮他做了决定了。
  “报元帅,下军向东走,撤了。”
  荀偃一听,大吃一惊,不过心头挺高兴。
  “怎么回事?”荀偃还要假装很严厉。
  “栾黡说了,说不知道元帅的马头朝哪边,他的马头向东,所以就跟着他的马头走了。”
  “那,魏绛呢?也跟着走了?”
  “他说了,他是栾黡的副手,当然要听栾黡的。”
  “嗯,这件事忄青不怪栾黡和魏绛,是我的命令下的不清楚。算了,既然下军已经撤了,那就全军撤退吧。女乃女乃的,这次便宜了秦国人。”荀偃借坡下驴,命令全军跟随下军撤退。
  就这样,浩浩荡荡,盟军沿原路后撤,到泾水西岸,齐宋两军先渡河,当天回到泾水东岸;第二天,鲁郑卫三国军队撤回东岸;第三天,其余盟军和晋国下军撤回东岸。最后一天,晋国中上军撤回东岸。
  

  ——栾针之死
  盟军撤军的消息迅速传到了雍城,秦景公立即命令出动部分兵力前往泾水,准备收复失地。秦军抵达泾水的时候,恰好是晋军上军和中军在渡河。
  秦军远远地观望着,他们并没有发起进攻的意图,实际上他们也不敢,因为谢天谢地联合国部队撤了,如果此时发动进攻,必然导致联合国军再次进攻秦国,那就得不偿失了。
  渡河中的晋军有些紧张,他们不确定秦国人会不会来攻击,明显地,晋军撤军的速度在加快,而且开始慌亂,看上去,就有些像战贝攵之后的逃跑。
  看着晋军狼狈而逃的样子,中军有一个人感到很窝火,谁?栾针,栾黡的弟弟。
  栾家很奇怪,从栾枝到栾盾到栾书,栾家三代都是那种很忠厚很谨慎的忄生格。可是到了第四代,也许是由于栾家的地位已经完全不同,栾黡和栾针两兄弟的忄生格都很暴躁很意气用事。鄢陵之战的时候,栾针就是晋厉公的车右,那时候他没有表现的机会,只玩了一回好整以暇。这一次,栾针作为公族大夫在中军的公族部队中效力。
  “女乃女乃的,我们这算什么?我们是来找秦国人报仇的,可是根本就没有跟秦国人决战就撤退了,跟逃跑有什么区别?我们栾家兄弟参加了这场战争,这简直让我们栾家感到羞辱。”栾针很气愤,对身旁的士鞅说。
  士鞅是士匄的儿子,也就是栾黡的小舅子,跟栾针是转折亲,也是公族大夫,同事加亲戚,所以与栾针的关系不错。
  “嗨,元帅都不觉得羞愧,你何必呢。”士鞅安慰。
  “不行,我不能丢我父亲的脸,我宁愿死在秦国人的手上,也不愿意就这么回去。”栾针跟他哥哥一样一根筋。
  “那。”
  “兄弟,是男人就跟我一起冲到秦军那里跟他们血拼,怎么样?”
  “这。”
  “走吧,不要犹豫。”
  栾针招呼自己手下的士兵去冲击秦军阵地,愿意跟他去的并不多,不过栾针并不在意,率领着十余乘车,百十号人向秦军冲杀过去,士鞅也只好跟着冲了过去。
  
  秦军人多,栾针的人少,一开始秦军还有些吃惊,不知道晋国人又搞什么诡计。可是后来看见晋军大部队并没有尾随杀来,这才集中米青力绞杀这小股晋军。
  按着士鞅的想法,栾针杀入敌阵,恐怕整个晋军也不得不随后杀来。可是眼看着小部队被秦军包围,晋军依然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