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帝国-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芊⑾蛏系目实鄄患耍歉鲈蛭档那嗨可狭艘郧嗦榇妗⒂浇罪敉肤枚敝诜僦乃韭硌滓殉晌贰H诵缘某舐诎怖种吵沟妆婪ⅲ蛳挛夤螅韭硌宗∷镂夤宋迩巳牍F氖掠窝纾∮谡拢绣傻娜耸负踅咏煌蛉恕=涞劬3俗叛蚶某底樱狙蜃叩侥睦铮驮谀睦镅缫⑷肭蓿司挂灾褚恫寤В沃鞯兀砸鄢怠R桓龉伊煨涞男形僦故浅济窈蜕缁岬谋砺剩闲邢滦В伊煨溆跋旃笞骞倭牛笞骞倭乓颊錾缁帷!妒浪敌掠铮刻蕖分卸缘笔笔孔搴烂徘罴莩薜拿杌妫笫缈涓弧⒕贡壬汉鳌⑷巳橐怼⒔鸸蹬苈淼鹊鹊涔首阋粤詈笕祟拷嵘唷
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并穷绮丽,以饰舆服。王恺用糖膏刷锅,石崇就用密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的蚕丝作路两旁的屏幕,长达四十里,石崇就用锦作屏幕,长五十里。石崇用花椒粉和泥涂房屋,王恺就用赤石腊涂墙。司马炎是王恺的外甥,暗地里帮助他,把一株高二尺的世所罕有的珊瑚树赐给王恺。王恺带着珊瑚树去石崇面前炫耀,石崇随手以铁如意击碎,王恺声色俱厉,石崇若无其事地说道:“不值得生气,还给你就是。”命左右把家中的珊瑚树他取出来,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和王恺那样的珊瑚树多了去了。王恺惘然自失,不知所措。司马炎有次驾临驸马王济家,王济盛宴款待,用琉璃器具,百余名美女著绫罗绸缎,手托着食物列队伺候。烤乳猪的味道异常鲜美,引起司马炎的好奇,询问个中秘诀,王济解释说他家的小猪是用人奶喂养大的,司马炎拂袖而去。王济喜欢跑马,就在地皮最贵的北氓山下买了一大片地方作跑马场,用金钱铺满界沟,时人称之“金沟”。太尉何曾以奢侈著名,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虽然在饮食上日费万钱,犹言无处下箸。尚书任恺的奢侈更超过何曾,每顿饭就要花去万钱。他儿子何劭更甚,每天的餐费是他老爸的两倍。面对王朝腐烂局面和司马炎荒淫昏庸的行为,朝中有远见、正直的大臣感到不满意。大臣山涛经常规劝,司马炎知错而不能改。皇帝也是平凡的人,人如果真能戒掉所有欲望,那不都成圣人了吗?司隶校尉刘毅更是语出惊人。一次,司马炎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司马炎感叹地询问刘毅道:“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大家知道,桓灵二帝出了名的昏君,大汉的基业葬送在这两位手里。司马炎不满道:“我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大家都卖官,桓灵卖官,钱都进了官库,陛下卖官,钱都进了私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灵。”司马炎大笑道:“桓灵之世,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灵了。”刘毅是个很有见地的人物,他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晋时代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始于曹魏,维护高门士族门阀利益的九品中正制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刘毅上疏请求罢中正,除九品,彻底废除九品中正制。司马炎善其言而终不能改,士族集团是他统治的基础,他怎么能自毁长城呢?再一个,魏晋时代士族豪门正处于上升期,他哪里有胆量与整个士族集团做对呢?
司马炎是个思考问题比较全面周详的人,他缺乏的是锐气,只能说他是一个循规守成之主而非开拓创新之君。在关系到西晋王朝根本利益的帝位传承问题上,这位自诩比桓灵二帝聪明的晋朝开国皇帝聪明反被聪明误,做出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按照封建时代立嫡以长的制度,公元267年,司马炎的长子9岁的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并在他百年之后,成为大晋国这只豪华大舰的领航人。正是这个愚蠢的决定,引发了一系列的潜伏的社会矛盾,紧接着贾后乱政、八王之乱、五胡乱晋,大晋国终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第三章 贾后乱政 2
司马衷,字正度,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由于老大司马轨2岁夭折,他便成为实际上的长子。司马衷天生是个白痴,呆傻愚钝,不堪造就。当然他并不是一个不识五谷杂粮、不知寒热疾苦的傻瓜,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智力上的低能儿,低智商的人。有三则故事可以看清司马衷的智力水平和性格为人,故事被载入正史绝对真实:
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皇家御花园)听闻蛤蟆叫,就问左右:“它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对于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侍从们却不敢妄自回答。官即公,即国,即皇家,要知道司马衷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9岁立为皇太子,当时的名臣李憙是他的太子太傅,所以它才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脑子是愚钝,但他还是尽力来分辨公与私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侍从的回答很有意思,极其敏捷,“在官地里叫的是为官,在私地里叫的是为私。”
其二,这一则故事应该发生在八王之乱中,当时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奇怪地问道:“何不食肉糜?”(为什么不吃肉呢?)
其三,八王之乱的荡阴战役中,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挟持出征成都王司马颖,战败,面颊受伤,身中三矢,百官侍御皆逃散。侍中嵇绍身着朝服下马登辇,用身体保卫皇帝。嵇绍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被司马昭杀害,在刑场上演奏广陵散的嵇康之子。兵士把嵇绍拉到车辕上就砍,司马衷阻止道:“忠臣也,勿杀!”兵士们回答道:“奉皇太弟令,只是不侵犯陛下一人。”遂杀嵇绍,血溅帝衣,后入邺城,左右给皇帝洗衣服,司马衷倔强地道:“嵇侍中血,勿洗也!”
通过以上三则故事,我们应当对司马衷有个大体的认识,他愚钝、纯朴、善良、并且肯学。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生于平常人家的人,他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可惜他生在帝王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一个帝王,他百分之一百的不合格。
曾一度被名士们品评为“有君人之德”、“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的一代开国皇帝司马炎难道会看不出他的长子是个废物吗?当然不会,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司马衷是块什么料,司马炎心知肚明,并且是他第一个发现太子不成器。
他和太子的生母皇后杨艳(由于杨艳死后,司马炎立她的妹妹杨芷为皇后,我们以后姑且称杨艳为大杨皇后)私下闲谈时,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大杨皇后怎么考虑这个问题呢?她心中想的,不是千千万万的百姓,不是大晋国的江山社稷,而是如何保住儿子的皇位继承权不被别人夺走,大杨皇后很有心计,她并不否认儿子痴呆,而是搬出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中的圣人之言来为他儿子争帝位,理由堂而皇之,“立嫡以长不以贤,怎么可以废掉太子呢?”
太子不能荷天下之大任,很快满朝文武也纷纷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太子废立关乎国家兴亡、言者的身家性命,谁又敢妄言?虽不敢乱说,但朝臣们还是不甘心,他们小心谨慎地发动了一轮劝谏风潮。
侍中和峤劝司马炎说:“皇太子有古人淳朴之风,但是现在的世道虚伪狡诈,太子恐怕料理不了陛下这份家业!”司马炎如何表态的呢?默然不答!另有一次,尚书令卫瓘在陵云台侍宴,卫瓘假装喝醉,手抚御座,欲言又止,拐弯抹角地说:“此座可惜,”言外之意是说把大晋国这么好的一个江山让一个痴儿执掌太可惜,干脆把他废了吧!司马炎很快明白他的意思,故意装糊涂的语带双关,“你真是喝多了!”卫瓘从此不言,他从中悟出了司马炎的话外之音,不要再趟这弯混水,醒醒吧你!为什么司马炎对这件关系到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事情如此大意,如此咬定白痴太子司马衷不松口呢?为什么司马炎没有顺应民意废掉白痴太子呢?
第三章 贾后乱政 3
封建社会帝位传承相当重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大杨皇后借用的那句圣人之言打动他的心。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历史上有多少因为废立而导致兄弟阋于墙,国家大乱的教训呢?政治大宗师孔子的话,司马炎怎么会不加以深思熟虑呢?
所谓立嫡以长,就是要让封建王朝君位传承有序,不让其他人有非分妄想。后世王夫之也曾讲过:“天下所极重而不可窃者,天子之统也,是谓治统。”司马炎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不乏有野心、有魄力之徒,在八王之乱的过程中暴露无遗,因此不会选不出一个合适的帝位继承人。从这一点上看,司马炎根本就没想另立太子,因为他知道,造衅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把魔鬼从瓶中放出来,你还指望它自己爬回去吗?一旦君位传承没有了秩序,新君帝位的合法性受到挑战,让旁人抓住把柄,一拥而上,司马氏皇族觊觎皇位宝座的恐怕不下上百号人物吧,想想会发生什么事,毛骨悚然,太可怕了。
让一个白痴太子做皇帝,朝野上下会诚心拥戴吗?又怎么肯俯首帖耳呢?于是乎司马炎凭借他聪明的大脑、无与伦比的政治手腕,耍起了小小的花招。
司马炎对太子进行一次测试,《晋书后妃传》详细地记载了此次考试,由于和峤和卫瓘等主张废太子,晋武帝便召集东宫官属,举行宴会,将疑难问题密封送至东宫,立等太子作答。太子当然写不好,太子妃贾氏着了急,她明白能不能答好试题意味着什么。马上请人代答,代笔人自然是高手,博揽古今,一通忙活,答得头头是道。给使(官名)张泓一看,这不行,太子没这么大学问,引经据典,一看就是假的,非挨骂不可,不如写明白意思就成。贾妃一听有道理,大喜,你来!张泓写,太子抄,抄完拿给司马炎看,司马炎一瞧,很高兴,先给太子少傅卫瓘看,意思说你看怎么样,不错吧?卫瓘大为尴尬。
他为什么大为尴尬呢?他有苦说不出,试想,作为太子少傅(太子的老师),他会不知道太子能扒几碗干饭,能做几道题,有什么思路。身为太子少傅竟主张废掉太子,并且当众被皇帝点出来,没有训斥也是在训斥他。不当面考试,以至于张泓敢于弄虚作假,司马炎完全是在纵容,为什么呢?堵塞群臣的非议,制造太子成才的假象。这样一来,东宫属员、文武大臣心中亮堂,皇帝决定不废太子,众人皆称万岁。司马炎趁热打铁,继续制造舆论,向群臣展示了帝位传承大有希望的一面,那就是皇孙司马遹,而且不惜将司马遹比作晋宣帝(司马懿)。皇孙司马遹五岁时,一次宫中晚上失火,晋武帝站在楼上观望,小司马遹拉着他的袖子往屋里走,边走边说:“夜生变故要防备突发事件,不宜让光亮照到您!”根据这事,司马炎在群臣面前,大谈皇孙聪颖,象宣帝。儿子不理想,孙子大有希望,其实一个五岁的孩童,怎么能看出他会像雄才大略、文武双全,令诸葛亮都十分忌惮的司马懿呢?可见司马炎无非是在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甚至有点指鹿为马的味道。为确保帝位的顺利交接,司马炎煞费苦心,又在辅政问题上下足了功夫。
皇帝没有本事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