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操秘史 >

第147部分

曹操秘史-第147部分

小说: 曹操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恽、孔桂、杨俊、邯郸淳等人因为“站错了队”,也受到牵连,有的也被曹丕找个借口杀了,有的仕途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荀恽不仅不拥戴曹丕,而且最看不惯夏侯尚。曹丕很恨他(文帝深恨恽),只不过荀恽死得比较早,加上他是荀的儿子,曹丕倒没怎么为难他。
  孔桂就没那么幸运,由于他公开支持曹植,曹丕把他盯上了。曹操死后,孔桂任驸马都尉,这时候有人举报孔桂接受了西域那边什么人的贿赂,答应帮人家跑官(许为人事)。曹丕下令彻查,后来把他杀了。
  杨俊后来到南阳郡当太守,曹丕称帝后的第三年到南阳郡视察,说当地市场不繁荣,就用这个借口把杨俊抓了起来(以市不丰乐,发怒收俊)。司马懿、王象、荀纬等人为他求情,叩头都叩得流血了,曹丕就是不答应。杨俊知道这是曹丕报复他,为了不连累家人,他在狱中自杀。
  大书法家邯郸淳因为支持曹植被曹丕所忌恨,尽管他很有才华,曾经得到过曹操的推崇,但曹丕一直不重用他,让他到太学当教授(博士给事中)。邯郸淳倒落得清闲,活到九十四岁才死。
  反观吴质、陈群、司马懿、桓阶以及贾诩、卫臻等人,曹丕称帝后无不受到重用。吴质、陈群、司马懿逐渐掌握兵权,成为权倾一时的人物,贾诩、卫臻等位至三公,享受殊荣,两相对比,简直天上地下。
  还有更多没有载入史籍的人和事,因为牵涉进这场斗争而受到影响,有的因为支持曹丕而升官发财,有的因为支持曹植而饱受诛连,曹魏的政局因此而动荡不安。
  这件事对曹魏政权产生了很大的杀伤力,面对不断崛起的孙权、刘备等人,曹魏却花如此大的精力和代价搞内耗,从而放慢了对外扩张的节奏。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曹操多次领兵出征,但收获甚微,仅有的战绩也是靠运气和敌人的失误得来的,与建安初年纵横天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情况完全不同,究其原因,内部不稳定是最重要的方面。
  曹操是个很精明的人,加上袁绍、刘表现成的教训摆在那边,本来不应该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糊涂,但偏偏就出了问题。某种意义上,这场斗争是由他引起的,如果一开始他的态度就旗帜鲜明,下面即使有人想兴风作浪,也形成不了气候。
  曹操的另一个失误在判断继承人的标准上,他喜欢曹植,很大程度上缘于曹植的文采,以及反应敏捷。但选曹魏的接班人不是选作协主席,其标准应该更加全面,以曹植当时及以后的性格、才能和作为判断,他未必能成为曹魏帝国称职的领袖。
  所以,假如曹操从一开始就指定曹丕为接班人,曹植以及拥戴曹植的人也就没了想法,没有内部争斗,可以专心对外,无论对曹魏,对曹丕还是曹植,这都是最好的结果。
  可惜历史无论你是否愿意,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经过这几年的折腾,曹魏帝国形成了严重的内伤,只不过现在还看得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第八章 烈士暮年
  〔曹操真的老了,尽管他仍然频频亲自率兵出征,但锐气已远不如当年。面对汉中的险恶,他萌生了知难而退的想法;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羽,他甚至想到了迁都。身体的严重衰老造成心理的日趋保守,曹操的暮年是一曲英雄的挽歌。〕
  【一、宛县的叛乱】
  在曹操生命中最后的五六年里,即建安二十年(215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内外形势一直很严峻,内部发生了曹丕与曹植争夺继承权的斗争,给曹魏政权造成了严重内伤,同时严才、耿纪、吉本、魏讽等人接二连三发动谋反事件,使曹操困顿不已。
  毕竟这时候曹操已六十多岁了,在那个时代可以绝对归为老年人了。
  从外部来说,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曹魏在东线、中线和西线三个战场同时受攻,除了侥幸得到汉中郡外,这几年里对外战事实在没有什么成绩可言。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魏同时在南北两个方向受到了新的威胁。
  先是这一年的四月,活跃在代郡、上谷郡一带的乌桓部落首领无臣氐等发动叛乱,所幸的是,曹操派儿子曹彰率军前去讨伐,取得了胜利,叛乱被平息,这件事前面已经作过交代。
  紧接着到了十月份,中线的襄阳、宛县方向突然出了问题,负责守卫宛县的部将侯音发动叛乱,让曹操吃惊不小。
  曹魏的中线战场本来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江陵,但是赤壁之战后在周瑜、刘备的夹击下无法留守,最后放弃了;第二道是襄阳,这里是刘表经营多年的大本营,处在南阳郡和南郡交界处,一直由曹仁负责把守;第三道是南阳郡的治所宛县,这里是襄阳的后方,也是许县的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侯音发动叛乱,一般认为与刘备在荆州部署有关。
  据《曹瞒传》记载,当时“曹统区”内赋税徭役很重,人民普遍不满。侯音利用社会上的这种反叛情绪,与驻守在荆州的关羽暗中联合,劫持了曹操任命的南阳郡太守东里衮(东里是复姓),带领南阳郡官民造反。据《三国志庞德传》记载,参加叛乱的还有一个叫卫开的人。
  东里衮手下的郡政府人事处处长(郡功曹)叫宗子卿,前去劝说侯音道:“将军顺应民心以举大事,大家无不跟随,不过将军把太守抓起来没有丝毫用处,反倒落个坏名声,不如把他放了(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我和将军您齐心协力共守宛县,等曹操援军到时关羽将军的大军也会到来。”
  侯音想想有道理,就把东里衮给放了,哪知这是宗子卿的计策,东里衮脱险后宗子卿也逃出宛县与其会合。集合忠诚于曹魏的官民与侯音对抗,等待曹军到来。
  据《楚国先贤传》记载,宗子卿和东里衮一块逃出宛县后,侯音派骑兵追赶,追了十里地才追上。侯音的人开始射箭,宗子卿身中七箭(被七创),被追兵围住。宗子卿对追兵说:“侯音大逆不道,曹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大家都是善良的人,平时也没有做过恶,应当好好想想,还应该不应该跟着侯音走(当思反善,何为受其指挥)?我现在死了,是忠君为国,不会有任何遗憾!”
  宗子卿越说越激动,以至于仰天号哭,声泪俱下。这些追兵过去也都是曹营军官,跟东里太守、宗处长很熟,现在看到宗处长如此壮烈,无不感动,于是把东里太守放了。没有多久,宗子卿因伤势过重而死。
  这时,曹操派来的援军也赶到了,带兵的是曹仁。据《三国志庞德传》记载,同行的还有曹操从汉中收降的立义将军庞德。自建安十六年(211年)潼关之战后,曹仁就以征南将军、假节的名义屯守在与襄阳一水之隔的樊城(今湖北襄樊),负责整个中线的战事。
  但是,曹仁这一次却不是从樊城来的,而是从几百里外的扬州刺史部居巢。
  就在去年,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从合肥方向撤军后,吸取前面几次的教训,留下二十六个军的重兵屯驻在合肥西南方向的居巢,对孙吴的濡须口基地形成压制。这二十六个军分别由夏侯、曹仁和张辽指挥,曹仁就是那个时候由樊城抽调到居巢的。
  现在看来这个部署很有问题,曹操为了加强东线战场的力量而抽调了中线战场的曹仁部,使中线空虚,给关羽壮大实力提供了机会。侯音胆敢发动叛乱,与此不无关系。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孙权虽然也很强大,但他表面上已经向曹操称臣,说明孙吴的战略重心已经悄悄在调整,快速膨胀的关羽正在成为孙吴的头号敌人,曹操对此显然没有足够的敏锐感。
  曹操已经老了,反应不再像之前那么敏捷。他住在铜雀台上,当上了魏公又称魏王,内部不断发生谋反事件,儿子之间又闹争斗,这些事已经够他心累的了,忽略了对手的变化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非常危险的。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曹操得知宛县发生了叛乱,赶紧从居巢把曹仁调回来。由于行动还算迅速,没有给关羽留下机会。曹仁到宛县后,与东里衮汇合讨伐侯音,但这场叛乱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平息的,一直到第二年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曹军才斩杀侯音,平息了叛乱。
  在《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曹仁传》里,都有曹仁“屠宛城”的记载,如果这是真的,那将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因为宛县一直在曹操自己的地盘上,城里的官民都是朝廷的子民。虽然以前曹操也有过屠城的行为,但那都是针对敌人或异族的,对自己昔日的子民实施大屠杀,只能说明这件事把曹操彻底激怒了,也说明当初参加叛乱的官民很多都是出于自愿的。
  曹仁同时上报宗子卿的事迹,曹操叹息良久,下令褒奖宗子卿。
  曹操同时下令曹仁不再回居巢,而是率庞德继续屯兵于樊城,仍然拜为南部战区司令(征南将军)。
  要放在平时,对宛县这样的叛乱曹操没准会亲自出征,但这一次他想去也去不了,因为有比宛县更大的麻烦事。
  据夏侯渊报告,刘备入主成都后对汉中郡一直有想法。早在曹操刚离开汉中郡的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就亲自率领张飞、马超、吴兰等部发动了武都战役,抢占汉中郡西边的武都郡,吴兰、雷铜等人抢先占领了武都郡的治所下辩(今甘肃徽县西)。曹操派曹洪、曹休等部前去应战。
  曹休之前一直在虎豹骑任职,此次被曹操任命为骑兵师长(骑都尉),担任曹洪的军事参谋(参洪军事)。曹操对这个侄子很信任,他对曹休说:“你名义上是参谋,实际上是统帅(汝虽参军,其实帅也)。”
  这句话不像是曹操说的,但确实记录在《三国志曹休传》里。分析一下,可能是曹操此时已经开始着手培养曹氏的下一代,曹丕、曹植、曹彰、曹休等人大约都在二十多岁,曹操已经放手让他们独当重任。
  反观曹洪,从建安元年(196年)曾经单独领兵迎接献帝于洛阳,到现在二十年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绩,史书上反而多次提到曹洪一家如何富贵、如何有钱,在曹操眼里曹洪已经不是那个能打能拼的曹子廉了,但他在曹军中的资历很高,让他领兵可以服众,而让曹休掌握实际指挥权,可以锻炼这个被曹操看好的晚辈。
  所以,曹操看似奇怪的决定其实或许是真的。史书称,曹洪也知道了曹操的想法,于是把指挥权都交给了曹休(洪闻此令,亦委事于休)。当然,曹操对曹休也不敢完全放心,他派老成持重的辛毗前去辅助,他专门给辛毗下达了命令:“过去汉高祖刘邦贪财好色,所以张良、陈平匡正他的过失,现在你跟曹休的担子也不轻呀!”
  曹休终于等来了露脸的机会,这一次他表现得相当不错。
  曹洪、曹休把吴兰围在了下辩,刘备派张飞屯驻于固山,扬言要断曹军的后路,对于如何应对,大家争论不休。曹休认为:“敌人如果真想断我方后路,肯定会悄悄进行,现在这么大张旗鼓地要断我们的后路,中间肯定有文章。我们应该别管这个,趁他们人马没有集齐之际抓紧攻打吴兰,吴兰一破,张飞肯定会撤兵。”曹洪已经把军权交给了曹休,就由曹休去安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