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操秘史 >

第14部分

曹操秘史-第14部分

小说: 曹操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温对陶谦很不错(接遇甚厚),但陶谦偏偏看不上这个上司。一次军中宴会,张司令让陶参谋负责行酒,就是当酒司令,这位陶参谋还真当事儿,真以为自己是司令了,借着酒劲儿把张温侮辱了一番。
  张温脾气再好,这下子也受不了,一怒之下给陶谦判了个流放边疆(徙谦于边)。刚打发走陶谦,张温的怒气就消了些,有人又从中相劝,张温于是下令将陶谦追回。按说陶谦该吸取教训了,但他见到张温的时候,仍然把头抬得高高的,一副誓不低头的样子。
  好在张温没有再发火,只是笑着说:“恭祖,你是不是得了痴病呀?”
  在张司令那儿不好混,陶参谋开始考虑另谋高就。正在此时,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往地方上派干部。可能是在积极活动下,他最终被派到徐州当了剌史。陶参谋之所以敢清高,因为他确实有两把刷子,到任后,“击黄巾,破走之”。
  陶谦从此就扎在这儿不走了,徐州成了他的根据地。
  还有一个人,朱俊在被任命为右中郎将时,坚持提出来要调他来当帮手。这个人名叫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县人,是孙武的后代,时任下邳县副县长(下邳丞)。
  史书上说,孙坚生得容貌不凡,性情阔达,好交朋友,年轻时做过县吏、郡保安团团长(郡司马)。当时,他家乡一带闹海盗,头目叫许昌(此为人名非地名),孙坚以郡司马的名义招募精勇,与其它地方武装共同讨伐许昌,因为有功,被任命为盐渎县丞,后又改任盱眙县丞、下邳县丞。
  孙坚的仕途看来不太顺,换了三个地方都是副县级领导,搁在别人(如刘备)肯定撂挑子不干了,但孙副县长干得挺好,《江表传》(这本书是重点吹孙吴的,不过保存了不少孙吴方面的史料)说大家都挺爱戴他(所在有称,吏民亲附)。
  朱俊听说孙坚打过海盗,军事上有一套,就请孙坚到手下当副团长(佐军司马)。孙坚从下邳赶往颖川前线报到的时候,不是一个人去的,屁股后面还跟了一千多号人,可见孙坚挺有号召力。
  在随后的战事中,孙坚作战勇敢,尤其是在朱俊指挥攻打宛城时,孙坚第一个登上城头(身当一面,登城先入)。朱俊于是上报朝廷,升孙坚为所属独立团团长(别部司马)。下面该说说卢植的两个学生公孙瓒和刘备了。
  公孙瓒字伯,幽州刺史部辽西郡令支县人,属于边疆地区人氏。在郡政府当过文书(书佐),是一表人材,“有姿仪、大音声”,受到太守的赏识,把女儿许给了她。
  成为太守的女婿后,为了进一步栽培他,太守出学费把他送到幽州当时最有名的大学者卢植那里学习。
  在此期间,公孙瓒认识了同学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据说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这顶多是个象征意义,因为此时是东汉不是西汉,虽然都姓刘,待遇差得老远了。刘备的祖父叫刘雄,曾经做过东郡下属的范县令。父亲叫刘弘,很早的时候就死了。
  刘备的母亲以“贩履织席”为业,是个体户兼手工业者。家境虽然不好,但这个母亲却很伟大,她知道读书有文化最终才能出人头地,所以刘备十五岁时,母亲就给他收拾行李让他去上学,拜的老师也是卢植。
  这样,刘备跟公孙瓒做了同学。上学期间,他们的关系很好,公孙瓒比刘备大,刘备喊他作大哥(以兄事之)。
  除了公孙瓒这个同学外,刘备还有一个同学叫刘德然。刘德然的父亲叫刘元起,是个大款,非常看好刘备,经常资助他,还有中山国的大商人张世平、苏权等人,也资助过刘备。
  看来,刘备年轻时就挺有魅力,太守的女婿跟他称兄道弟,大款家的孩子跟他交朋友,大商人争着资助他。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如果有的话,按说这些光辉事迹史书都会记上一笔的。
  但是翻开史书却让人傻了眼,关于刘备同学的个人鉴定,史书是这样说的:“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是个典型的不学无术少年。史书还说他“身长七尺五寸(合一米七六),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并且说他“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这也许才是他的长处,这个个体户家出来的孩子,最大的长处是能广交朋友,会交朋友,能交到真朋友。
  交朋友是件大学问,仅靠慷慨大方不够,仅靠以诚相待也不够,仅讲义气也不行,要交到真朋友、好朋友,交很多很多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是:个人魅力。
  事实证明,刘备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个人魅力。这个特点终其一生,同时代很少有人能超越,因此刘备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公孙瓒、刘备在卢植那里毕业后各自发展事业去了,公孙瓒继续在岳父手下当公务员(郡吏),刘备四处结交朋友,成果显著,他认识了两个陪他走过大半生的患难朋友:关羽和张飞。鉴于这两位老兄的大名已为全宇宙的人所熟知,这里就不再饶舌了。
  卢植在冀州召兵,公孙瓒和刘备先后来到军前效力,卢植对二人的安排是不一样的。公孙瓒参军前已经是国家干部,有一定资历,被卢植直接任命为团长(军司马)。常山国真定县人赵云,这时就在他的手下。史书上说,赵云“身长八尺(合一米八八),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刘备是布衣百姓,卢植把他以及关羽、张飞,还有追随他们的一干人编到校尉邹靖的下面,暂不明确军职,干着再说。
  在讨伐黄巾军的战斗中,公孙瓒和刘备都立了功,公孙瓒后来被提升为骑都尉,成为高级军官,之后归幽州牧刘虞统辖;刘备被任命为安喜县副县长兼县公安局长(安喜尉)。如果没有黄巾起义,王允可能混个九卿之类的官当,如果祖坟上冒出青烟来,也有希望位列三公;陶谦恐怕还得在军队里混日子,由于跟上级关系处不好,自己又是一身的臭脾气,所以前途较为黯淡,干到年纪一大把,转业回家;孙坚要稍微好一点,这小子能吃苦、心态好,不过因为没有后台,能干到郡太守这一级,也得累个半死;公孙瓒行情最好,有可能混到边防部队里跟北部少数民族作战,如果战绩好的话,没准能封个侯;刘备情况最差,建议他向商业、娱乐业方面发展,或者重新回炉,到卢老师那里继续上学,然后专心搞学问;赵云群众基础看来不错,可以在家乡真定县当个公安局长(县尉)什么的,如果有机会到部队里发展,没准能混到校尉、中郎将这一级;关羽和张飞嘛,一个是流窜犯,一个是什么事都爱管的闲人,都属于社会不安定因素,估计摆脱不了受穷的命,如果不服气想造反的话,结局不会比张角兄弟更好。
  如果没有黄巾军,曹操想当“乱世英雄”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他可以转行向“治世能臣”方向发展,以他的智商应该也能青史留个小名。
  但是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人五人六起来,抄起家伙大打出手,跟别人打,互相之间打,嘴里都喊着“光复汉室”的口号,手底下干的都是私活。东汉帝国摇摇晃晃地又走了几十年,终于葬送在这帮人及其子孙们的手里。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黄巾起义。一场黄巾起义,改变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命运。
  因为黄巾起义,曹操过了一把带兵的瘾。现在,他又要脱掉戎装换上文官制服了,他是品秩二千石的地方大员,即将到那个陌生的地方上任了。
  第四章 理想与现实
  〔曹操在济南国刮起了廉政风暴,身处暴风雨的旋涡,他感到周身胆寒。他终于明白,政治的黑暗是他无力改变的现实,年轻有为的地方大员现在却要考虑过上岩穴隐居的生活了。曹操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用近三年的时间思考社会也思考自己。最终,他想明白了吗?〕
  【一、济南国来了位年轻领导】
  中平元年(184年)底,曹操被任命为济南国相,成为品秩二千石的副省级地方要员。这一年他三十岁。
  济南国属青州刺史部,该州所辖大体包括今山东省北半部(含胶东半岛),有四国二郡,即济南国、乐安国、北海国、齐国,平原郡、东莱郡。济南国治所在东平陵县,即今济南市附近的章丘县一带。在距那时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中,济南国有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户,人口四十五万余人,在东汉一百多个郡国中,属于中等偏小的一个。
  东汉的“国”作为刘氏藩王的封地而存在,不过自景帝以后诸侯王已经没有行政权,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收入。朝廷任命的国相直接管理郡国内的事务,职务相当于郡太守。现如今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在各个岗位上都还是刚出道的小青年,如果在机关里能混个副处,那一定会被同僚恭维为年轻有为,并且嫉妒得要死。如果在基层工作,三十岁能当上乡长的恐怕都不多。
  三十岁最容易成为被压制、被打击的对象,所以也最容易成为愤青。但曹操不是愤青,他已经有了整十年的官龄,在基层干过(县公安局长、县长),在中央干过(天子的秘书兼顾问),也带过兵打过仗(骑兵师师长),已经有了不错的人生履历。
  现在,因为参加平息黄巾军叛乱有功,正式被任命为郡太守一级的国相,曹操的人生履历又再上一个新台阶。
  与到顿丘县上任时的心情不同,此番曹操前往青州,心里颇有点踌躇满志。即使在不太强调干部任职年龄的东汉,三十岁能当上太守的毕竟也不多。
  黄巾军掀起的高潮被压制下来,全国局势突然变得平静起来,曹操心里关于“乱世”、“治世”的思考又发生了轻微的变化。也许天不灭汉,只要天子肯振作起来,朝野上下充满正直之士,国家的根基还是稳固的。
  在治世里做个能臣也是自己的人生选项。要做能臣,就要积累实践经验,了解民情,增添阅历,不断历练自己,此番到济南国任职,就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曹操来的时候很兴奋。
  但是,到任不久的曹操便被迎面泼来的冷水浇了个透心凉,心情变得很差。
  济南国下辖东平陵、于陵、台、菅、土鼓、梁邹、东朝阳、历城等十个县,由于以前历任国相疏于政务,未能严于治理,造成吏治腐坏,这些县令和县长绝大多数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现任济南王刘康,是河间王刘利的儿子,他与当地这些县官结成同盟,又与朝廷里的宦官权要们来往密切,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谁到这里来上任,也无法施展拳脚。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把这个三十岁的国相放在眼里,根据他们的经验,对付这样的外来户,只需三招即可:一哄二吓三逼,不出一年半载谁在这儿都待不下去,到时候只有卷铺盖走人。如果愿意留下来投靠他们,结成共犯联盟,他们也会表示欢迎。
  接下来的情况让他们有点吃惊。这个年轻人似乎很沉稳,很老练,先搞了两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之后突然出手,大刮廉政风暴,一口气拿下了十个县官中的八个,罪名是贪污受贿、滥征税费、为地方黑恶势力当保护伞、鱼肉百姓等。
  给这些人找犯罪证据太容易了,关键是敢不敢。曹国相一出手,济南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