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回硝烟 >

第33部分

重回硝烟-第33部分

小说: 重回硝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到了八月间,纳粹分子在苏台德发动暴动,占领公共建筑物,同警察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出于响应,希特勒调兵遣将,在德捷边境地区进行讹诈,声称为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不怕与英法一战。

  
  9月12日,法国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外长唐纳说,法国实力尤其是空军,不能和德国相比,把法国、俄国 捷克的军队加在一起也抵挡不住第三帝国的兵力。在此环境下,法国总理达拉第于13日紧急约见英国驻法大使,要求张伯伦首相火速同希特勒谈判。

  
  当晚,张伯伦就给希特勒发了一封急电,要求立即前去和他商谈,寻求和平解决苏台德问题的办法。

  
  希特勒是又惊又喜,甚至当着下属的面,握着自己两只手说:“我的天哪!”两肩往高处耸了耸,感到自己长成了顶天立地的人物了,他打算“好好”的招待一上这个“可爱的老头儿”。

  
  张伯伦收到了希特勒元首的通知:元首工作太忙,居无定所,食不得位,时间以秒计算。接见地点尚难确定下来。

  
  9月15日,这位掌握大英帝国命运的六十九岁高龄的老人,要赶着元首的秒针走,只有爬上了以前从未坐过的飞机,卖尊屈荣的坐了七个小时的飞机,赶到德国最偏远的伯希特斯加登。

  
  他在广播公司突然宣布了首相的此行。表同上的一层沮丧一下子掀开了。有人祝福说:“愿老家伙交好运。”作为张伯伦来说,他认为这是一次把可怕的愈益逼近的战争拦住的机会。

  
  在会谈中,希特勒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使捷克境内的三百万日尔曼人重返德国。为此,他将面对任何战争,甚至冒世界大战的危险。希特勒咄咄逼人,迫使张伯伦同意承认苏台德脱离捷克的原则。张伯伦表示了他同意苏台德区分离的个人态度,并希望回国后以得政府的批准。希特勒对张伯伦说,捷克问题是他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经过几次的商谈,英德签订了备忘录。张伯伦回到英国,在下院热情地向议员们报告,说希特勒的行动怀有极大的诚意……他立刻遭到法国的反对,法国不同意英、德的备忘录,同一天下令部分动员。捷克政府愤然拒绝德国的要求,而且征召入伍的兵员达到一百万人。

  
  英国广泛要求张伯伦下台。9月28日下午,也就是四十八小时之内,希特勒密令以七个加强师组成了突击进攻部队,从训练地区进驻捷克边境。

  
  同时,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都在采取军事行动。法国动员六天,集中兵力六十五个师,在德国边境部署完毕。眼看在巴尔干半岛,战争就要爆发了!

第十四节
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事,中、美两国都公开表态,“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中华帝国元首徐飞狐派出专使出访欧洲,并给希特勒去了亲笔信,提出了几点忠告,但具体内容不详;美国的总统罗斯福也给张伯伦去信,暗示:目前求和为最佳上策,决不能使德国成为脱缰之马,到那时整个欧洲都要被希特勒踢平了。

  
  1938年9月26日晚10点30分,张伯伦收到了希特勒感谢他为和平而努力的信件,并再次重申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9月27日晚8点30分,张伯伦向全国发表广播讲演说:“为了 个遥远的国家里我们对之毫无所知的人们之间的争吵,我们居然在这里挖堑壕,这有多么奇怪,多么荒谬,多么不可思议!为了争取和平,上帝驱使我决心到德国去进行第三次访问。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决不能不顾一切的使整个大英帝国和欧洲沦陷……”

  
  9月28日,张伯伦分别致信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建议召开英、法、德、意、捷五国会议,讨论领土割让事宜。希特勒欣然同意,并于当日向英、法、意三国发出邀请。

  
  罗斯福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积极协助张伯伦策划慕尼黑会议,他要美国驻柏林的大使把大批绝密资料弄到手。接着又给墨索里尼去了一封密信,吹捧墨索里尼是解决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争论的轴心力量,帮助张伯伦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和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的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要诉诸武力。

  
  9月28日午后十二点三十分,希特勒出现在他政治生涯中发迹的城市巴伐利亚,事先纳粹党党员把他出没过的破烂酒巴和小咖啡馆都收拾、遮挡起来。希特勒坐着敞篷车在大街上转了一圈,他身着军装,街上部署的军警和盖世太保不住欢呼“希特勒万岁”!他高高仰起一只左手,好像五根手指要抓破天空一样,俨然是一位征服世界的大英雄。他的党员和亲信来祝贺他们的领袖,欢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政府首脑。

  
  29日早晨,希特勒亲自在德国边界迎接墨索里尼,在晨风中他头上的短发抖动着,显得高出半截儿。墨索里尼到达时,军乐队吹响了军号,穿着礼服的军警和党卫队,一个个像树桩子一样整齐的站成几个方队。

  
  希特勒带着白得刺眼的手套,等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他命令不准有一点儿差错,一切都要听众他的指挥。这时,站在他身后的有党政军要人戈培尔、戈林等心腹,还有占显著位置的隆美尔陆军元帅等将领,这些人物,在迎接墨索里尼,可见着德国和意大利的命运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

  
  火车在欢呼声中缓缓的停了下来,墨索里尼走下了车厢,他穿着军装,那顶帽子像半截黑塔,靴子跟一粘地皮,就扑向迎过来的希特勒,两个人像孪生兄弟在母胎里那样抱得那么亲密。他们没有离开火车站月台,在白黑蓝三色尖顶迎宾厅子里,极其机密地在开这次慕尼黑会议前定会,为共同行动打下基础。厅里除了希特勒、墨索里尼之外,只有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在场。

  
  他们围着一张欧洲大地图。希特勒今天显得浑身每个骨头都有力量,他脸上闪着一阵阵好斗的情绪,他指着地图毫不加掩饰地对墨索里尼说:“英国、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态度,像两条狗叼着一块骨头,哼哼唧唧还不愿松开嘴巴。这块骨头我要从他们嘴里夺下来。这次谈判没个结果,我立刻就用皮鞋跟和坦克履带碾碎他们的脊梁骨。”他的两只圆圆的眼睛在地图上滚动着,突然凝聚了又说:“谈判成不成这路也要走下去。”

  
  墨索里尼连连赞成地说:“英国佬、法国佬太不识趣,现在欧洲的旋风会不会刮起来。就在眼前了。”

  
  希特勒连连说:“德国和意大利的领袖,你和我,就是欧洲的巨大台风。在亚洲,日本将会是不可阻挡的旋风。”

  
  墨索里尼说:“我们的旋风会一定会席卷欧亚两大洲的。”

  
  希特勒用拳头捣在地图上吼道:“终有一日我们要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再次拥抱在了一起。厅内只有齐亚诺在鼓掌,为这两位即将统治欧洲及全世界的狂人助兴。他相信这一天为期不远了。

  
  在柯尼斯广场上,好像武装大检阅一样,不断地有隆隆的坦克车辆碾过;天空上飞着列队的飞机,列着方队的武装军队,从广场通过,喊着:“前进!前进希-特-勒!”在附近的元首府里,在十二点四十五分,谈判开始了。大家先拥抱握手,还没有发言就祝贺会议成功。那种亲善的气氛,好像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一样热烈。

  
  张伯伦一副绅士派头地说:“这次过莱茵河是迎着曙光前进。在德国大地上元首的光芒是温和的像莱茵河上的晚风。”

  
  法国总理达拉第也迎和的说:“莱茵河上的彩霞披满了欧洲大地,元首,你像彩虹一样给了我们今天、明天的光彩和希望。有了元首,欧洲的和平像莱茵河水一样流淌。”

  
  希特勒的发言,一下子打破了方才莫明其妙的会议气氛说:“莱茵河水往一个方向流淌,我人诺言和行为都是有限度的,对苏台德无论如何都要在十月一日进军!德国元首的军令从来没有更改的。”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从旁煽动地说:“元首的计划很切合实际,我提供个更加实际的解决办法。……”他的建议是在来德国的火车 收到的希特勒的计划,其实是帮助希特勒推销了一下罢了。

  
  英国首相、法国总理都跟着表示: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和元首的建议,可以说是英法的建议等三方面建议的巧妙结合。这对捷克斯洛伐克和欧洲都是福音。

  
  9月30日凌晨,经过讨价还价,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与的情况下,德、英、法、意四国代表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虽然美国没有正式参加慕尼黑会议,但当时罗斯福给这几国都通了信所以人们公认它是没有出席的参加国,并且它对这个协议没有意见,认为是欧洲走向和平的一步。

  
  张伯伦在慕尼黑还同希特勒签订了一份《英德宣言》,宣称两国将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有争议的问题,“彼此不再进行战争”。随后,法德之间也签订了类似的宣言,并表示“法德两国边界永不变更”。

  
  徐飞狐在看到驻德使馆传来的《慕尼黑协定》内容之后,只是随手往桌子上一扔,说了一句“一群笨蛋”,之后又埋头于其他工作了。

  
  这次的会议,把苏联拒之门外,使苏联感到被出卖和孤立,苏联开始改变其一直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转向了“首先谋求自保”的政策。英法在鼓吹“时代和平已经来临”的时候,其苦心经营的同盟体系,有他抛弃了忠实的盟友之后,开始趋于崩溃,其自身的威望也被自己破坏殆尽。

  
  不久之后,德国侵吞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意大利侵入了阿尔巴尼亚。

  
  波兰局势开始紧张。

  
  中朝、苏朝边界局势开始紧张。

  
  1939年5月,又一枚重磅炸弹在欧洲爆开。德国同意大利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条约规定:如果缔约一方的安全或其它重大利益受到外来的威胁时,缔约另一方将给予充分的政治和外交上的支持,以消除该威胁;如果双方中一方卷入同其它一国或数国的战争,另一方将立即给予协助,并以陆、海、空军支援;缔约双方保证共同作战,对于缔结停战协定可和约,彼此必须完全一致

  
  “真正的烈性炸药”已经造好,只要有一丝的火星,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会感到颤动。

第十五节
严峻的局势,使英国政府认识到一味的妥协退让并不能使希特勒罢手,要保住英国的霸权地位,必须调整外交政策,在对德国妥协姑息的同时,还要加以遏制和对抗。

  
  出于各国的利益,英、法、苏三国在1939年3月18日起开始接触磋商。经过几次无意义的试探之后,英、法于5月底向苏联提出了一项新的关于建立同盟的建议,要求在英、法、苏三国中任何一方遭到侵略时,其它两方给予援助,并要求苏联对英法保证的五个国家给予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