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57部分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57部分

小说: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潾睁着两只通红的眼睛,嗨嗨笑道:“我是喝的不少,可是没说胡话!”
  柴禹锡被他搞得直发愣,看样子潘潾不像在胡言乱语,但这种事总不会空穴来风吧?如今曹彬的枢密使当得好好的,深得皇上信任,又深得将帅们拥戴,怎么可能把他撤掉换成自己呢?再说自己调任禁军之前不过是个枢密副承旨,离枢密使还差十万八千里呢,绝对没有这种可能。转念一想,潘潾说的会不会是枢密副使?因为赵光义出征之前倒是向他透露过,打算让他重返枢密院。想到这里,忍不住问了一句:
  “潘将军丢了个‘副’字吧?这一正一副,就如同主帅和副将,差得天上地下呢!”
  潘潾傻笑中透出一丝诡秘,说道:“不是副使,你听好了,是枢密使!柴大人不信吧?我告诉你,是卢多逊卢丞相举荐的!”
  “卢多逊?卢多逊是参知政事,根本管不着枢密院的事儿啊!”柴禹锡听他说得牛头不对马嘴,倒觉得他是在瞎编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九回 卢多逊玄之又玄(6)
潘潾看出柴禹锡的心思,但酒兴正浓,管不住自己的嘴,继续唠叨道:
  “论理我跟柴大人说这话还有点早,不过潘某今天喝得高兴,又觉得柴大人真是个够交情的人,也就不瞒你了。日后柴大人当了枢密使,可别忘了举荐你的除了卢参政以外,还有我潘某呢!”
  柴禹锡心中暗笑:说卢多逊举荐还靠点谱儿,潘潾一个小小军头,也敢自称举荐?荒唐!他断定潘潾的确是酒后乱说,不想耽搁了,再次告辞。这一辞像是伤了潘潾的自尊,潘潾瞅了柴禹锡两眼,说道:
  “柴大人连潘某的话都不听完就要走?”
  “哪里哪里,柴某也饮多了,晕乎乎的不舒服!”
  “不对,晕乎乎才叫舒服呢!”潘潾一手按在柴禹锡小臂上。“既然咱俩都晕乎乎,何不说个痛快!实话对你说吧,齐王一旦即位,你柴大人就是枢密使啊!”
  “原来如此!”柴禹锡脱口说道。“那就承蒙卢参政和潘将军的举荐,更要感谢齐王对下官的看重!”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赵光义现在壮得像头牛,等到齐王即位以后,自己可能早变成灰了。他突然又有些诧异:潘潾为什么要对他说这些水中月镜中花的事?以此拉拢他,岂不为时过早?不由问道:“齐王现在就开始考虑安排下官的事了?”
  潘潾说溜了嘴,接着道:“你觉得早?一点也不早!只不过总他娘的阴差阳错!”
  这句话可把柴禹锡点了个透心的明白:什么叫阴差阳错?分明是说赵廷美始终没寻到下手的机会!前思后想,他很快理出了一条思路:潘潾为什么和宋偓过不去?十有###是宋偓不听赵廷美的指使,得罪了赵廷美,所以赵廷美把他撵出了禁军,甚至调出了京城。自己接替了宋偓的职务后,潘潾一直与自己过往融洽,还经常捎话,说齐王对自己深为器重。当时看这事儿也没什么特别,因为自己很给潘潾面子,在潘潾面前从不以长官自居,齐王理当示以友善。现在想来就不这么简单了,一定是齐王授意潘潾有意和自己套近乎,以便有事时为他充当爪牙之用。潘潾既然说“总是阴差阳错”,说明赵廷美觊觎皇位之心已非一日,怎么觊觎?只有利用皇帝出京亲征的机会。他不由回忆起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亲征刘继元,出京之前,潘潾和赵廷美就给过自己暗示,只不过当时没反应过来。那一次赵廷美若不是被点名随驾,搞不好早就闹出大事来了。如今又被点名随驾,这不就两次了吗?如果说第一次赵廷美还能忍耐,这一次大概就有点儿急不可待了。潘潾骂街,正印证了他们这种急不可待的情绪。想到这里,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潘潾还在嘟哝:“潘美那老家伙真不够意思……”
  “潘将军,你真喝多了,咱们改日再说吧!”柴禹锡起身来扶潘潾,又朝屋外喊道:“快扶潘将军歇息!”
  “好好好!改天再说。”潘潾软得像摊泥,脑袋都快支不住了。
  第三件事是广南转运使李符回到了汴京,他的回朝圣命是和赵普返京一道传下的,不过李符路途遥远,所以回来得比赵普迟了一两个月。按照外任官员还京的规矩,李符先到吏部去注拟,又到顶头上司三司使衙门里递交了这一任期的相关文书,最后到参知政事卢多逊这里拜谒。
  对于李符回朝,卢多逊心情十分复杂。赵光义刚即位时想让李符担任御史中丞,是他力主将李符派到岭南当转运使的。这几年李符干得十分出色,不但业绩斐然,而且身清如水。卢多逊原想让李符掉进金银窝里,一旦他敢于贪赃受贿,立即拿了他,不想一直没有抓到他贪赃的把柄。想贬他找不出毛病,想抬举他,又深知李符和自己有过很深的芥蒂,卢多逊考虑再三,决定缓缓拉他,因为他载誉而归,赵光义肯定是要提拔他的,自己如果不拉他一把,就等于又把他推到赵普那一边儿了。
  “李大人辛苦了,风尘四千里,首尾两千天,本相不胜感佩之至!”
  “岂敢岂敢!”李符见卢多逊和颜悦色,倒感到有些惊奇,就在他来相府之前,还在考虑如何对付卢多逊的唇枪舌剑呢。说心里话,他真不想踏进这道门坎,但下官复命应有的礼数不能缺亏,想来不想来都得拜见丞相。如今破天荒得到卢多逊的称赞,心里多少舒服了一点。“下官不过奔走于俗务,承蒙参政大人极力相荐,不敢怠慢罢了。”
  卢多逊虽然听出李符“承蒙参政大人极力相荐”不是由衷之辞,也不与他计较,装了个糊涂:
  “为国敛财,怎么能说是奔走于俗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家朝廷还不都得以食为天?当年本相就是看出你李大人有这方面的天分,才力荐你担任转运使的呢!如今你也算得功德圆满,等皇上从前线回来,本相还要在皇上面前力荐,不知李大人有什么打算?”
  “下官无才,只有一点点勤奋和愚忠罢了。参政大人一双慧眼,想必早已有所安排,下官惟参政之命是从。”李符言不由衷地说,心里想道:皇上召我回京,皇上自会有安排,这一回你卢多逊未必还能横插上一杠子了。
  卢多逊却做出一副大包大揽的姿态,说道:“李大人尽管放心,本相会与皇上斟酌此事的。”
  李符拜谢出衙,没有回家,驱马朝赵普府第而去。
  

第二十回 赵光义大名罢战(1)
出京第八天,赵光义一行抵达了大名府,潘美等将领到郊外迎接,陪同赵光义入城。短短一路,潘美向赵光义汇报了军情:上个月契丹大将耶律休哥从白沟杀过来,崔彦进所部损失严重,大约折了几千兵马,现在又重整旗鼓回到关南。孟玄喆在定州又招募了当地乡勇一千多人,戒备甚严。镇州李汉琼调回相州之后,宋偓将军代替他镇守镇州,兵力强壮。荆嗣仍在沧州,姚桦哥那支部队则驻扎于沧州西北的清州,耶律休哥打到莫州时,姚桦哥出奇兵骚扰契丹大军,颇有成效。王侁所部仍在太原,如果这次作战需要,几日之内便可出井径口投入战斗,其余各部也都进入了临战状态。只是李汉琼的伤势近来更为恶化,一条胳膊已经完全用不上力了,看来无法继续参战。
  “李汉琼还在相州?”赵光义问潘美。
  “末将劝他回汴京医治,李将军坚持操练,还说要再参加一次对契丹的战斗,生擒耶律休哥,为上一次的失败报仇雪耻。”
  “良将啊!良将啊!”赵光义高声赞叹。“打太原他立了头功,这一回无论如何不能再辛苦他了。潘将军,你立即派人到相州,把李将军送回汴京去!”
  “遵旨!”潘美拱手承命,又问:“李将军所部由谁来指挥?”
  赵光义稍做思忖,说道:“李将军这支精兵,朕以为只有一人能指挥得动。”
  “不知陛下说的是谁?”潘美问道。
  “澶州刺史郭守文。”赵光义注视着潘美,观察他有何反应。潘美立即想起此人,当年攻打金陵时,他是自己的裨将,由于攻城立了功,受到赵匡胤大力褒奖。他点了点头,答道:“此人沉稳厚重,甚得士心,只是他一两年没有带兵了。”
  “一两年没带兵怕什么?为将者最大的长处在于能够服众。眼下这些中年将领,谁能拨拉得动李汉琼的手下?”
  “何时调他赴命?”潘美请示赵光义道。
  “此事交给你去办。”
  潘美把赵光义安排在行宫,匆匆走了出去。赵光义用了膳,有些疲惫,天色也不早,便睡去了。第二天一早,潘美又来禀报,说昨天已连夜派人到相州,一是送李汉琼回汴京治病,同时也对校卒们宣布了皇上的旨意,命郭守文前往接收李汉琼所部;澶州那里,也已派人敦促郭守文火速赴任。
  赵光义吩咐阎承翰道:“把李昉、吕蒙正和张齐贤都宣进来!”
  “陛下,出征在即,叫文臣来有什么事?”
  “朕要让他们与朕共同商量着写一道战书!”赵光义说。“耶律休哥很厉害呀,两年前就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今年又来欺我!耶律贤也很厉害呀,契丹国的皇帝,居然不远千里驻在了我大宋的莫州城向朕叫阵,朕如果不把战书写得铮铮作响,岂不被他们看不起?”
  李昉、吕蒙正、张齐贤三人匆匆来到。赵光义把自己的意思向几个人作了交待,让吕蒙正先写个草稿,再由李昉修改润色。
  几个文臣正议论间,阎承翰走到潘美身边,悄声说道:
  “潘将军,外头有军情要向你报呢。”
  潘美走出行宫,一个小校正在门口等他:“禀元帅,探卒飞马回报,契丹大将耶律休哥已护送其皇帝耶律贤撤离莫州,向北去了。”
  “哦?没说为什么吗?”潘美追问。
  “探卒带回崔彦进将军的消息,说耶律贤感到身体不适,无心再战。”
  潘美沉思了片刻,对小校说了句:“明白了。”返身回到行宫,禀奏赵光义:“陛下,几位大人的战书用不着写了。”
  “为什么?”
  潘美一脸兴奋之色说道:“崔彦进派人来报,说耶律贤染病在身,耶律休哥护着他溜回北边去了,眼下崔将军已经把军队推到了莫州以北。真是天赐良机呀,这下子我等可以一鼓作气,杀他个人仰马翻了!”
  “好!”赵光义一拍案子站起来,走到几个大臣面前。“潘将军此言不差,朕要抓住这个天赐良机,一路杀进幽州城!”
  “陛下,战书真的不再写了?”李昉问道。
  赵光义高兴得眉飞色舞,说道:“李爱卿以为还用写吗?”
  李昉朝赵光义深揖奏道:“陛下,臣以为不惟战书无须再写,战马也无须再进!”
  赵光义听罢敛住笑容,问李昉道:“爱卿想让朕放弃这个反攻的好机会?”
  “臣正是这个意思!”李昉也不隐讳,直言说道:“陛下出征之前,臣就有些忧心忡忡,奈何齐王执意言战,又投合陛下切切复仇之心,故而臣不敢多言。如今契丹既已退出我朝边境,所略之土不战而收,达到了陛下这几日冲风沐雨的目的。为战者当战则战,当止则止,才是上策。倘若急功近利,臣恐后患无穷。且潘将军和崔将军以为耶律贤北归乃天赐良机,臣以为事情未必如此简单。耶律贤攻我疆土是有备而来,其于撤退,岂能不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