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

第106部分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06部分

小说: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圣明如天,怎么会有过失!”
  “你这话说得大错特错了。朕读《左传》,有个叫蘧伯玉的说过一句话,叫做‘人过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朕以为此话对每个人都是金玉之言!孟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如果没有过失,还用得着一日三省吗?佛家讲诸善奉行,也是敦促人尽量不要犯错误嘛!”赵光义头头是道地给阎承翰解说完,又翻出刚写好的一首诗念起来。
  天心即是道,佛心即是佛。
  人生有善缘,修行岂废力?
  悟来瞬息间,暧昧藏五贼。
  非干智慧中,虚妄不可得。
  小乘尚执迷,大乘堪法则。
  经教有明文,守白便知黑。“你懂吗?”
  阎承翰脑袋摇得像鼗鼓:“微臣只懂伺候陛下,哪能懂得这么高深的诗文啊!”
  “朕告诉你,这前两句话,就是朕为什么要把‘淳化’改为‘至道’的原因。帝王所行的一切都要法于天道,天道即人道,天人相合,便是至道。佛家讲宽恕,讲善缘,讲修行,讲悟道,所悟的善道也就是至道。朕为什么命你取《坛经》来呢?张永德告诉朕,要尽快地悟道,莫如读《坛经》。写这本书的慧能和尚好生了得,他说佛理并不玄妙,只在瞬息间便可悟到,你说这是不是一本好书?这本书是大乘大光明教,知道何事该去做了,也就知道何事不该去做了!”
  阎承翰竖起大拇指啧啧赞道:“陛下天生圣明,还有这种虚怀,微臣这辈子真幸运,能伺候陛下这么一位释迦牟尼佛祖转世……”
  “陛下!陛下!不好了!”周怀政急匆匆跑进殿来。“开宝皇后,不行了!陛下快去看看吧!”
  开宝皇后宋氏病重,前些天赵光义已经知道。按理说本应该去看望看望她,可自从那次在大庆殿与她反目之后,她说的话越来越尖刻,越来越刺痛自己的内心,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主动去接受她毫无遮拦的指斥和数落?所以这些天一直没有到她宫里去,再确切点儿说,是不敢去。周怀政既然说她快不行了,无论是出于“仁”还是出于“恕”,都该见她最后一面。他本能地问了一句:
  “宋氏还是那么焦虑狂躁吗?”
  “回陛下,开宝皇后昏迷一阵清醒一阵,话都说不出来了!”周怀政禀道。“陛下快去吧,再晚大概就见不到了!”
  赵光义整了整衣袍,在阎承翰和周怀政两人簇拥下来到宋氏宫中,一进门,见李皇后和刚从蜀中回来不久的太监王继恩已先守在宋氏榻前。
  “陛下!陛下!”
  赵光义没有理会众人的礼数,一径来到宋氏榻前。只见宋氏面色惨白,嘴唇也没有一点儿红润,变得干瘪了,两眼闭着,气息甚微。李皇后凑近宋氏身边,轻声唤道:
  “开宝娘娘,陛下来看你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宋氏才微微睁开眼睛,目光显得十分滞涩。赵光义看着这个曾经与自己亲昵了若干年的女人,不知该说什么。
  “本宫求官家最后一件事。”宋氏终于开口,只是声音极其微弱。
  赵光义命王继恩端些温水来,小心翼翼地用银勺舀起汤水,沾在宋氏嘴唇上。宋氏勉强张了张口,看来她连喝一口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开宝皇后请讲。”
  “本宫死后,官家要把本宫埋在太祖皇帝坟旁。”宋氏说完这句话,眼睛又闭上了。
  御医把了把宋氏的脉,朝赵光义点了点头,意思是说宋氏还没有崩逝。果然片刻之后,宋氏又睁开了眼,艰难地说:
  “官家给……本宫……一句话!”
  赵光义不好回答,不好回答自有他的苦衷。宋氏临终说这句话,分明是在怨恨他既没有尊重她这位太祖的正宫皇后,又没有为她正名为今皇帝的皇后,弄得她不尴不尬,屈辱地度过了后半生。如今一切即将结束,她要为自己正个名分:她是堂堂正正的太祖正宫皇后,要与太祖皇帝同葬,与太祖皇帝同受后代子孙的祭享,和你赵光义没什么瓜葛!然而在赵光义心里,她既不是自己的皇后,又不该与赵匡胤并葬,因为她怀着一肚子的委屈和怨恨,一旦追到赵匡胤身边去,她会把自己的不仁不义不孝不悌一古脑儿告诉赵匡胤,让赵匡胤在九泉之下永远耿耿于怀,怒目相对。自己最终也是要进祖茔的,怎么面对皇兄和宋氏?所以最好还是别让宋氏掺和进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五回 宋皇后怆然辞世(2)
“官家,你……太……没……情义……”宋氏拼尽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地把心里话说完,便咽气了。
  侍女、太监们饮泣起来,李皇后也在抹泪。赵光义从宫里走出来,心里很酸,强忍着没有流下泪来。阎承翰、周怀政跟在他后面,谁也没敢说话,还是王继恩追到赵光义面前,问道:
  “陛下,开宝皇后不能和太祖祔葬?”
  “你不懂!”赵光义闷闷地说。
  “那,那怎么殡?”王继恩毕竟伺候过宋氏多年,如今人已逝去,也动了一丝恻隐之心。
  “传旨宰相,为开宝皇后废朝五日。”赵光义心里有了谱,吩咐阎承翰道:“告诉太常寺和宗正寺,把开宝皇后权且殡在普济寺里。”
  “普济寺?”阎承翰惊愕地问了一句。按照常理,就算不祔在巩县祖茔,也该在汴京城郊择地殡葬。
  赵光义紧皱眉头说道:“朕刚才不是刚刚给你讲过经吗?开宝皇后是焦躁而崩,灵魂还没安静下来。朕也是一片好心,让她先涤除躁妄,再入祖茔不迟。”京城里和宫里都没有太大动静,好像宋氏的存在与否和任何人都没有一点儿关系。不过还是有个人看不过去了,此人便是宰相吕蒙正。
  “陛下,太祖驾崩之日,宋皇后加位开宝皇后居于西宫,乃是陛下圣德之举,百官万民为此欢颜。如今皇后仙去,陛下岂能如此漠然?臣以为权殡皇后于普济寺,不光是于礼不合,于情也说不过去。还望陛下遵从法度,将开宝皇后与太祖合葬为妥。”
  “吕爱卿,这是朕的家事,朕自行安排就是了。宰相之职在于论道经邦,你何须关注这等小事?”
  “陛下既是万民之主宰,又为万民所仰戴。陛下的每一言都是金口玉言,每一行都是万民楷模。如今陛下对先帝皇后如此冷落,举国亿兆都看在眼里,一旦上行下效,忠孝之风岂不越来越薄?国家礼法岂不形同虚设?臣进此言,难道不是在和陛下论道经邦吗?正因为臣身为宰执,负进谏之责,才冒斧钺之诛而言之,万望陛下按照国家礼制,将开宝皇后与太祖皇帝合葬。”
  赵光义平白受了吕蒙正一顿指责,又不便向他过多解释,心里冒火,不由训斥道:
  “丞相不觉得当管的事没管好,不当管的事插嘴太多吗?”
  吕蒙正听罢,感到异常委屈。近两年来蜀中王小波李顺、西北李继迁是闹出不少事端,可那都是李昉执政时疏于理民所致,自己还在尽孝期间呢。自从淳化四年冬重新入相,整肃朝官,约束州县,形势一天比一天稳定,怎么能说当管的事没管好?开宝皇后的丧事事关国体,万邦瞩目,怎么能说是不当管的事呢?自从雍熙年间征契丹失败,皇上的脾气越来越怪,用人也忽左忽右,朝命夕改,赵普上台挟私杀人,搞得人人自危;李昉上台不恤国政,又搞得法制松弛。这两年自己独相,一个劲儿地收拾两位前宰相的残局,难道就落得这么个评价?想到这里,忍不住拱手奏道:
  “陛下,臣大概是老糊涂了,不堪陛下的重托,深感惭愧。如今臣疾病缠身,寄身台辅,深觉力不从心。望陛下听臣最后一言,臣即退位。”
  “你在要挟朕?”
  “臣不敢,臣所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赵光义不愿再有人为开宝皇后的丧事纠缠,既然吕蒙正自请退位,那就让他退下去吧。现在赵光义想得最多的还是立太子的事,吕端既然举荐德昌当了开封府尹,想必他是属意于德昌的,只是不敢明说罢了。吕蒙正走了,吕端可以升任宰相,这样安排,或许一切关系都能理顺了。
  “吕爱卿,朕现在也是疾病缠身,故而对你的难处深表理解。不知吕卿脱身台辅之后打算到哪儿去?”
  吕蒙正没想到皇上连一句客气的挽留话都没有,心里感到一阵寒冷,惨然应道:
  “臣还是回老家洛阳吧。”
  吕蒙正刚走出去,赵光义迫不及待地命阎承翰把张洎宣进殿来。这一次张洎来得战战兢兢,一是不知道皇上又要变什么花样儿耍弄自己,二是不知道自己又会说错什么话。
  “陛下!”
  “朕想先问你一句话,你要据实回答朕。朕问你,寇准被朕贬到青州冤枉不冤枉?”
  听到赵光义咄咄逼人的问话,见到赵光义这副急切的神态,张洎更摸不清他究竟想听什么。如果说寇准被贬到青州是冤枉的,那贬谪诏书又是皇上亲颁的,难道是皇上冤枉了臣下?如果说不冤枉,那你张洎当时不是进言说贬得太轻了吗?这不又打了自己的嘴吗?打自己嘴倒不要紧,反正自己这张脸也不值钱了!关键是答得对不对,如果答错了,那就不是有没有脸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脑袋的问题。天气并不算热,可这一瞬之间,张洎已是额头浸汗了。
  “陛下,臣,臣不知。”
  “不可能!凭你张洎这么聪明的脑袋,这点是非还说不清?你是怕朕降罪所以不敢说,对吧?那朕今天就告诉你:答对了,朕就把那个你早就该得的参知政事给你;答错了,你就打起行李回你金陵去养老,因为那参知政事本来就不是你该得到的官。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朕只想用懂得朕的心思的人!”他最后这句话,显然是在说吕蒙正,只是张洎并不知道刚才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五回 宋皇后怆然辞世(3)
赵光义的话既是给张洎出了道难题,也是给他出了道最简单的题,因为答案只有两个,二选其一,还有比这更简单的考题吗?可是二选其一的结果,又极有可能轻而易举地把个三品翰林也彻底丢掉,还有比这更惨烈的赌博吗?然而在君王面前,答题是连思索判断的时间都不给的,他必须立即做出选择。猛然间,他回想起上次草拟寇准贬谪诏书时,赵光义曾告诉自己:寇准一直在说自己的好话。既然如此,不管结局是什么,我张洎也做一回说寇准好话的人,算是对他的回报吧!
  “陛下恕臣妄言,臣以为寇大人一向刚直敢言,因狂人乱呼而遭人谗害,的确有些冤枉!”张洎低着头奓着胆子说完,闭上眼睛听候裁决。
  “朕早就知道你是个绝顶聪明之人!”赵光义应声说道。“吕蒙正病得厉害,你回去立即草拟两道圣旨,一是让吕蒙正到洛阳去担任西京留守,一是命寇准倍道进京,升任参知政事!”
  “遵旨!”张洎提到嗓子眼儿的心终于落了下去。不过他没有立即起身,因为赵光义许诺给自己的参知政事还没落到实处呢!
  “至于你张学士,写完这两道圣旨,就到中书省去接吕端的职位!”
  “臣遵旨!遵旨!”张洎这才抬起头来。额头上的汗刚揩干,眼里的泪又流出来了!这么多年,从开宝八年入宋,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啊!终于得到了早就该得到的参知政事,能没有感慨吗!
  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