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宦官 >

第25部分

明朝宦官-第25部分

小说: 明朝宦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各州清理盐法,兼选军士,并清理地方的疑案。由于诸事处置得当,回朝后被晋升为左少监,不久又升太监。并赐给蟒龙服,岁给廪禄,给予很高的礼遇[23]。正统十四年(1449)夏天,由于久旱不雨,怀疑是有冤狱所致,于是派兴安与内阁大学士王文审录刑部、都察院重囚,开了司礼太监主持会审的先例。
  正统十四年(1449)秋天,也先入侵,在权宦王振的唆使下,英宗仓促亲征,出发前命王朱祁钰留守京师,政事与司礼太监金英、兴安,吏部尚书王直,驸马焦敬等共同处理。土木堡兵败,英宗被俘,中外震惊。王召集群臣商议战守,当时翰林院侍读徐(后改名有贞)倡议南迁到南京,遭到金英、兴安严厉斥责,他们一致支持于谦坚决抗敌,对保卫京师起了重大作用。当也先的部队进到德胜门外时,又是兴安和另一太监李永昌受命与武清伯石亨、兵部尚书于谦整理军务,开了内臣总京营兵的先例。而景泰初年,正是司礼太监金英犯了赃罪,屡遭朝臣指控的时候,所以兴安就成了最得帝宠、权势最大的太监。
  也先俘获英宗后,本来以为拿着这一重要人质可以要挟明廷,可是,明廷已经另立新君,又认真作好防御;而蒙古内部又有势力因与明断绝了贸易关系,受到损失,而与也先有矛盾。也先无奈,只好与明廷议和,让明廷派遣使者前往接回英宗。
  英宗返国,对景泰帝的帝位自然是个威胁,这时兴安极力维护景泰帝,阻挠迎接英宗返国。在廷议选派使者时,兴安先是说没有合适的人选,责问群臣“谁可以胜任?谁是文天祥、富弼!”后来又只选派了职位较低的礼科给事中李实前往,敕书又只说报礼,不涉及奉迎英宗的事。李实见到这样的敕书,十分害怕,到内阁请示,途中遇到兴安。兴安知道后斥骂他说:“你只应奉黄纸诏办事,跟其他人有什么关系。”[24]另据《明实录》载,在英宗回归后被软禁在南宫时,景泰帝要废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当把这事交付朝臣议论时,各大臣都不敢表态。兴安便对他们厉声说:“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签名,尚何迟疑之有?”[25]就是在他这样的逼迫下,朝臣无一人敢违抗,都纷纷签名赞同。显然,在将年仅六岁的朱见济推上太子宝座上,兴安是立了大功的,所以景泰帝对他也特别回护。
  景泰五年(1454)十二月,因为同为安南籍而阿附兴安的内使阮绢,为他唆使管工太监黎贤,擅于内府西海子边建佛庵,在西山等处建生坟、佛寺,并因此大量盗用官木等材料之事被揭发,都察院逮捕了阮绢、黎贤,审问得实,把他们判处死刑。但皇帝并不追究兴安的责任,后来连阮绢、黎贤的罪亦赦免了,只命将所建庵寺拆毁,把建筑材料收回便作罢。对兴安的宠信,亦不因此事而稍减。
  景泰七年(1456),兵部尚书于谦病重,请假在家,景泰帝派兴安前往探望。兴安一向敬重于谦,并不因为于谦曾谏阻他大量度僧道而有反感,现在在于谦家里,亲见于谦自奉简朴,更是感动,于是将情况具体奏闻,帮他核算需用的钱物,因此景泰帝把尚膳监的酱醋蔬菜之类,都赐给于谦。于谦服的药要用竹沥作引,景泰帝甚至到万岁山,亲自伐竹为沥,给他和药丸。当时有些科道官认为皇帝太过宠信于谦,兴安公开说:“像于谦这样日夜与国家分忧,不要钱,不爱官爵,不问家计的,还有什么人,现在国家正要用人,你们寻一个这样的人来把他换掉吧。”斥得言官们无言以对[26]。兴安对于谦的大力支持,是于谦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因素。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兴安(2)
景泰四年(1453)十一月,太子朱见济夭逝,景泰帝没有别的儿子,所以太子空缺一直未补上,因此,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泰帝病重时,兴安非常焦急,斥责前往探问皇上病情的大臣:“耳目不能为社稷计,日日徒问安耳”,以致众大臣惶恐而退,急急商议立太子的事。但是,还没有等到商议出结果,英宗已经复辟了。
  英宗重登帝位,处死了于谦等大臣,杀了景泰帝信用的一批太监如王诚、舒良等。于是给事、御史纷纷上言,指出兴安和王诚、舒良等是同党,应该同罪。但英宗饶了兴安,只把他革职。
  天顺三年(1459),兴安在北京去世。他是佛教徒,常斋僧布施,修缮庙宇。遗言以骨灰供奉浮屠。
  

五、金英(1)
金英(1394—1456),安南人。永乐五年(1407),征服安南返国的张辅大军带了些已经阉割、聪明俊俏的男童到中国,并送入宫中,金英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大约十三四岁。
  金英入宫后,历侍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在永乐末年大约三十岁的时候,升任司礼监右监丞。仁宗登基后,即将充军交的犯人张定名下的人口、家财包括房产和树株及其女婿田狗儿的人口、田地,都赏赐给了他。宣德七年(1432),由于他的忠诚勤谨,又赐给免死诏。后来又赐给银记,并升为司礼监太监。
  英宗朱祁镇即位时只有九岁,太监王振会哄他玩,他也就最宠信王振。于是王振越出金英等太监,独搅大权,出掌司礼监,金英只好处处都让着他。
  金英信佛,自称是“奉佛弟子”,正统元年(1436)二月,他以报答前朝各皇帝恩宠为名,用历来所获赏赐的金币以及募捐所得,在仁宗赐给他的武基庄田房舍上建造了一座佛寺。这佛寺颇具规模:中有如来殿,左为观音殿,右地藏殿,前天王殿,后圆觉殿。廊庑绘有五百罗汉像。此外还有钟鼓楼,禅堂,斋堂,僧房,外有山门、金刚具像。正统二年(1437)八月建成后,金英又将赐给的田土、树株布施给寺,作为斋粮。延请明通大师住持,率领僧众朝夕讽诵经文,祝福太宗、仁宗、宣宗永逍遥于极乐,当今皇上万岁圣寿。英宗十分高兴,给寺赐名为圆觉禅寺[27]。
  但是,据《明实录》载,正统年间,金英曾先后两次被指控经济犯罪。第一次是正统二年(1437)四月,在京师恃势私创塌店,令无赖子弟霸集商货,垄断买卖,致市场混乱。第二次是正统八年(1443)九月,私牧于南海子及强夺民草。对此,英宗都令锦衣卫究治,但未予重罚。
  正统十四年(1449)夏,因天旱,大理寺卿俞士悦等认为这可能是有冤狱所致,于是奏请会审刑部、都察院狱,以消除天变。英宗准奏,命金英同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主要官员会审。金英便得以代表皇帝干预司法刑狱事务。会审时,“出则斋敕张黄盖骑导”,在大理寺专门筑来会审的坛上,“张黄盖中坐”[28],尚书及其以下官员只能在左右列坐。可见金英这时权势之煊赫。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族进犯明之边境,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仓促出征,行前命王朱祁钰留守京师,朝政由金英与另一太监兴安和吏部尚书王直、驸马焦敬共同处理。
  英宗所率的部队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消息传到宫中,朝廷内外大为震惊。孙太后立即命王监国,立英宗之子朱见深(后之宪宗)为太子。这重要的圣旨,是由金英下传的。
  面对险象环生的局面,王使金英和兴安召集廷臣商议对策。翰林徐(后改名有贞)建议迁都南京,遭到他们严厉的斥责,他们强硬地提出“敢言迁者斩”,支持了于谦坚决抗敌、保卫京师的主张[29]。金英于是更得到了孙太后和新皇帝的宠信。
  但是,《明实录》载,景泰初年金英一再被都察院检控违法犯罪。先是金英家奴李庆等多支官盐及挟取民船六十艘运载,并杖死船夫,事后又用丝行贿淮安知府程宗。结果程宗被戍辽东,李庆绞,其余家奴杖,但没有涉及金英。于是刑科给事中林聪等劾金英“怙宠欺君,怀奸稔恶”,并劾左都御史陈镒等官员“畏权避势,纵恶长奸”。景泰帝命锦衣卫逮治陈镒等,但对金英并未处分。
  其后,言官又纷纷揭发金英家人受贿或贿赂官员的事,如:金英家奴郭廉、赵显行贿两浙运使吴方大,多支浙盐;行贿盐运司郑崇多支官盐,于是有关人员都受到了严厉惩治。又揭发锦衣卫佥事吕贵升署都指挥佥事后,害怕调出京师会失势,便通过金英家人行贿金英,得以辞去署都指挥佥事,仍任原职。金英又受贿升韩志等为署都指挥佥事;升内使汝住为长随奉御;升都指挥孙镗为都督总兵;升校尉刘信为百户。工部尚书石璞原来是从王振那里谋得职位的,王振倒台后,他又通过行贿金英保住了职位。金英的家人还向营缮所官员及内使叶景荣索要石、草等物料给金英建造私室,等等。并直接提出要对金英“处以极刑,籍没其家”。对此,皇帝下令分别惩治了有关人员,而对金英则仅仅是加以禁锢。
  

五、金英(2)
权势煊赫、有保护皇帝和京师功劳的金英,为何在短短的时间内一再被弹劾以致遭禁锢?一些史家认为是由于景泰帝要废太子,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时,遭到金英的反对。但这些说法没有很确凿的证据。
  景泰三年(1452),景泰帝宣布易储,废朱见深,立朱见济为太子,并因此大赦天下,金英亦在这时被释放。不久,出使南京。
  其后,据其墓志铭有“命往南京安处,以就优闲”[30]的记载来看,金英可能是升调为南京守备太监以终,葬于南京。
  金英有妻,嗣子名福满,养子名周全。周全累官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佥事。都指挥是流官,按制度是不能承袭的,但周全死后,宪宗特准由其侄周广袭职。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六、覃昌
覃昌(1433—1493),字景隆,别号葵庵,广西宜山县人,司礼监掌印太监。正统十二年(1447)被选入宫,送内书堂学习。天顺年间,为太子朱见深伴读。天顺八年(1464),朱见深继位为宪宗,立即升他为奉御。不久,再升针工局右副使,管针工局事。成化元年(1465)提升为司礼监右少监。成化二十一年(1485),掌司礼监印。在司礼监期间,单是为皇室主持选妃、皇子冠礼、太皇太后上徽号等等大礼,即达十多次。曾受赐蟒衣、玉带、庄田及各种珍宝。又受赐象牙印章二枚,分别镌有“忠诚不怠”、“谦亨忠敬”字样。金石印章各一枚,分别镌有“才华明敏”、“补衮宣化”字样。
  弘治六年(1493)病逝于私宅,孝宗三次派礼部官员谕祭,由工部给棺营坟,坟有祠,赐额为“褒德”[31]。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七、萧敬(1)
萧敬(1438—1528),字克恭,别号梅东,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太监。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天顺初年,任长随。时英宗在便殿慰劳赏赐近臣,金和钱串堆积甚多,分发得很快,萧敬一一登记,核算得毫无差错。英宗由是发现他很有心计,所以信用他。天顺二年(1458)升为奉御,不久,再升为御用监左监丞。天顺五年(1461),升右少监。英宗宠爱他,相继赐给他蟒衣、玉带和多种珍宝。端午节那天,皇帝亲自检阅射箭,指着他说:“知道你会写文章,还会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