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死者 >

第6部分

战死者-第6部分

小说: 战死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拷贝一行又一行的命令来攻击网站。他们主要的武器是“ping攻击”,即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简单的报文请求并监听其回应,每秒重复数百次。一旦有大量的攻击者同时行动,服务器便会淹没在洪水般的Ping攻击当中。
  “脚本小子”们聚集在俄语聊天室里,热情高涨的谈论着战争纪念碑迁移事件。一周以后,数百张帖子号召大家在5月9日(俄国卫国战争胜利日)零时统一行动,帖子上还列出了对指定网站实施攻击的详细操作指令。
  接下来是“空军”——僵尸网络。庞大的“僵尸队伍”由成百上千台被黑客劫持的计算机构成,那些被控制的“僵尸”向指定网络地址发送大量垃圾数据包。这是数字形式的地毯轰炸,技术术语叫“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最后上场的是一支特种部队——那些可对网站进行渗透攻击的黑客,他们删除掉网页上原来的内容,然后留下自己的信息。这些人在BBS上隐约表明了攻击意图,一个名为S1B的黑客写道:“更有影响力的事情马上就要发生,爱沙尼亚将在5月9日崩溃。”
  决战5月9日
  2007年5月8日,星期二,22点。林德奎斯特、弗尔特斯多姆和伍德考克来到网络应急小组总部,这是支应对“僵尸攻击”的“奇客梦之队”。弗尔特斯多姆是前瑞典海军程序员,目前任职政府官方互联网安全顾问。他们已经做好准备,然后按照预定的计划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网络状况一切正常,此时进入爱沙尼亚的数据包流量约是20000个/秒,或许S1B发布的攻击消息是个恶作剧,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晚上11点,猛然间有每秒超过400万个数据包进入爱沙尼亚,激增200倍之多。全球范围的100万台电脑突然间被导向至爱沙尼亚国内的许多网站,范围遍及外交部及各大银行。
  阿里莱德和他的团队开始反向追踪数据来源。他们发现组成僵尸网络的一部分计算机来自美国。确认来源地址后,伍德考克和林德奎斯特开始发送一连串邮件通知全世界网管所要封锁的IP,他们逐个隔离屏蔽掉了那些“僵尸”,到黎明时分已经扭转了不利局面,流入爱沙尼亚的数据量也趋于正常。
  5月9日上午,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普京总统当天严厉谴责那种亵渎二战英雄纪念碑的行为,并警告这将在国家和人民之间播下仇恨和敌意的种子,制造新的不信任。这一天有另外58个独立的“僵尸”雨点般袭击了爱沙尼亚。尽管有两个攻击源被查明在俄罗斯,其中一个就位于克里姆林宫外的总统行政办公室,但是俄方否认与事件有关。据伍德考克称,那些已被接管的美国主机被劫持的方式如出一辙——用户打开了被病毒感染的附件或是访问了自动安装恶意软件的网站。
  俄罗斯IP地址的浮出水面大大激怒了爱沙尼亚人。从一开始,爱沙尼亚外长乌玛斯·帕依特(这位外长本人就是个网游迷)就指控普京政府直接卷入了此事。一周前他就宣称:“欧盟正在遭受攻击,因为俄罗斯侵略了爱沙尼亚。这次攻击虽然是以网络的虚拟形式,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给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了极大伤害。”
  就在几星期前,某些人对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领导的俄罗斯反对派联盟网站实施了类似攻击。当局要求反对派联盟更改*示威的地点,可是由于网站关闭导致示威者无法及时获悉更改地点的通知,最终警方以非法*为由逮捕了卡斯帕罗夫。
  到5月中旬,“僵尸”洪水终于消退了。
  莫斯科的试验品?
  诸多迹象似乎表明了此次网络攻击的源头:从有人在俄语论坛上发布公告动员网民们保卫祖国,到多个遭黑客攻陷的爱沙尼亚网站主页被纂改,上面写有“俄国黑客到此一游”。俄方表示,不会协助爱方追踪犯罪嫌疑人。
  2007年6月,本文原作者到莫斯科拜访了莫斯科国立大学信息安全学院副主任瓦列里·雅申科,他曾向克里姆林宫提出过网络恐怖主义概念。但雅申科却表示:“我对此丝毫不感兴趣,对此也没什么研究,这是个无关紧要的话题。”
  《Hakcer》是本专门描述俄国黑客团体的俄语小刊物,该杂志编辑派了一位名叫埃明·阿吉佐夫的21岁黑客来向作者解释了发生在爱沙尼亚的一切:黑客们在秘密会议上制定计划,并强调所有行为并非政府参与。这些人的父亲和祖父在二战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所有的主要“僵尸网络”在此次事件中是被免费租用的,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俄罗斯人的尊严。
  阿吉佐夫说:“俄国IT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足以摧毁一个国家,他们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其实早在2006年12月,爱沙尼亚法院就曾判定一名俄罗斯族青年德米特里·贾鲁什凯维奇对爱沙尼亚改革党的网站进行了攻击,并对其罚款1600美元。
  爱沙尼亚议长恩娜·爱尔玛则质疑这是次带有测试性质的事件,她说:“爱沙尼亚是北约成员国,对我们进行攻击很可能是在检测北约的协防能力。”爱尔玛早年在俄国进修天体物理学,见证了核技术的出现给全球带来的巨变。她认为,信息战一样能改变世界:“5月份爆发的网络战如同核爆炸一样可怕。就像核辐射,信息战争不会让你流血,但它可以摧毁一切。”
   。。

军事外交,中印关系的新杠杆(1)
'印'库马尔·辛格 原著
  江月 编译
  编者按:从历史发展来看,正在崛起的国家间军事关系往往会陷入恶性竞争(最后甚至导致冲突)的怪圈。中印两国则不然,即便双方一直都在小心谨慎的观察彼此的战略意图。目前中印正以值得称赞的方式建立双边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军事外交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尤其关键。2008年12月8日,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简报》上刊登题为《军事外交模式:中印军事关系的未来?》一文,即对中印军事外交的发展、影响与未来做出分析。本刊并非赞同其中观点,亦无意证实其内容,刊发此文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和相关研究机构或个人参考。
  虽然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两国关系都比较紧张,但在中国国家主席*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的努力下,目前两国正以值得称赞的方式建立双边关系。其中,军事外交所起的作用尤其突出。
  中印两军为国家层面的双边关系搭建了舞台。除总理访华外,印度空军参谋长法里·梅杰上将在2008年11月初访问了北京;与此同时,解放军海军司令吴胜利上将也访问了新德里。不过,在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会研究员库马尔·辛格看来,仅仅依靠这样的措施是否能够解决边界争端、消除印度国防计划者将中国视为长期威胁的认识,目前还难下定论。
  军事外交向制度化发展
  库马尔·辛格在文章中指出,冷战期间,除1967年的喜马拉雅山乃堆拉山口事件与1987年楚桑多洛河谷事件之外,中印两国军队大部分时间都沿实际控制线维持非对抗状态。1988年,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开启了中印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虽然此后双方有过一些军事往来,但1993年9月签订的《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才是两国军事外交史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随后,两国又于1996年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5年4月*总理访印期间,两国为1996年的协定增加了新内容,其中包括:在基比图举行边境会晤;增加中国相关军区与印度军方官员的交流;以及促进两国武装部队的文化与体育交流。
  这些协议为两国军方交往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2003年,中印海军在上海沿海举行首次联合演习。此后,两国海军又分别于2005年在马拉巴尔海岸的*海,以及青岛沿海举行过联合演习。印度陆军还邀请中国观察员现场观摩自己的军事演习。同样的,2005年中俄联合演习期间印度也向中国派遣了观察员。
  2006年5月,时任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访华之后,两国双边军事外交全面推动。慕吉克访华时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要求两国国防部官员与专家的军事交流制度化,还要求制订联合演习与训练项目的年度计划表。随后,时任印度陆军参谋长J·辛格上将又于2007年5月访华。2007年11月12…13日,首次中印国防对话在北京举行。
  与此同时,两国于2007年12月在云南省昆明陆军学院附近举行了“携手…2007”演习。一年后的“携手…2008”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也于2008年12月12日在印度南部贝尔高姆圆满结束。
  军事外交的收获
  库马尔·辛格认为上述一系列军事外交活动的顺利展开是有基础的。首先,军事外交缓和了中印的传统紧张局势。与印巴实际控制线相比,中印实际控制线相对稳定。印度媒体就很少报道中印军队间的交火事件。中国边境的相对和平,使印度能够把大部分军队部署到查谟…克什米尔与北方地区执行反叛乱任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军事外交,中印关系的新杠杆(2)
其次,库马尔·辛格宣称,与巴基斯坦陆军在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的活动相比,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的“秘密行动”要少得多。且中国军队一直禁止印度分裂分子入境或向其提供武器。
  最后,至少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印部署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军队进行过一系列互动,如登山探险、庆祝国家节日以及文化与体育活动等,基层部队之间的关系似乎很不错。而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军队却从未有过类似活动。
  库马尔·辛格对印度在军事外交中可能的收获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从长远看,印度可以在几个方面从中获益。其一,对于世界诸国而言,解放军现代化计划、资金与预算编制过程,以及其总体战略目标仍然是个谜团。印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靠西方情报与学术资料来了解中国的军事现状。作为印度国防安全的“股东”,印度国防力量有责任了解解放军职能、战备以及其在亚太地区的“控制”能力。军事外交将为这种信息获取提供便利。
  其二,军事外交可能会减轻印度对受到中国与巴基斯坦“两面夹击”的恐惧心理。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期间,可能正是因为印度通过建立信任措施改善了与中国的关系,才使北京不至于和巴基斯坦公开站到同一阵线。
  其三,中印军事外交为印度“通过谈判解决棘手的边境问题”提供了喘息的空间与信心。旷日持久却没有结果的谈判通常会挑战决策者以及公众的耐心,但相对和平的边境也会使双方外交官讨论这些问题时不必受到外部制约因素的影响。
  其四,军事外交使双方能够摆脱对抗的负担,集中精力开发各自成为亚洲安全架构中重要参与者的潜能。中印已明确分享恐怖主义、海盗、贩毒、非法军火贸易、海上通道安全与人道主义援助等信息与技术专长。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两国愿意在香格里拉对话与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等多边军事外交平台中合作。
  战略性局限
  不过,虽然军事外交的确带来了一些好处,但库马尔·辛格仍然对其战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