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 >

第46部分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46部分

小说: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这禄东赞在京中还挺有人缘嘛,动辄遇到朝中大官。
  前些日子,敬德、志玄、咬金相继在朕面前提到禄东赞的名字,看来他还是挺活跃的。”
  “陛下,禄东赞其实是有国难回啊!”     “什么缘故?”
  “禄东赞临行之时,弃宗弄赞言道,若其访不来大唐公主,不许其回国。”
  “莫非马卿因此有同情之心了?”
  “臣不敢有同情之心,然我国与吐蕃邦交之事,臣有话说。”
  “嗯,你不妨说说。”
  “禄东赞衔命来求和亲,其淹留长安,是为小事。
   。。

禄东赞巧遇马周 麴文泰启衅西域(6)
臣所思虑的,却是我国与吐蕃的长久关系。
  臣忝为谏议大夫,不管国内外之事,凡有所感,不吐不快。”
  “朕也心仪弃宗弄赞这个人物,其年龄轻轻,顷年以来凭借自身之力,使吐蕃国雄起高原。
  此人不像颉利那样骄横简单,譬如其专力谋求与我国和亲一事,即可看出其思虑深沉,眼光长远。”
  “对呀,臣所思虑的也正是此点。
  臣听说弃宗弄赞与我国通好以来,即力求和亲,遂有其引兵犯我边境一事。
  我国强盛,不怕四夷来挑衅,然其倾心与我交好,陛下无动于衷,时间长了,臣怕寒了弃宗弄赞之心。
  像禄东赞淹留于京,看似小事,亦是大事。
  臣与禄东赞仅仅晤谈片刻,即发现此人练达深沉思虑良深,实为弃宗弄赞股肱之臣。
  若陛下坚持不见,恐生意外。
  记得陛下曾说过,为求一方安定,岂能惜一女子出外?臣以为,此事需陛下三思。”
  李世民起身绕案踱步,仰天叹道:“朕本想此事从长计议,看来其实难能啊。”
  他扭头问马周道:“马卿,朕这些日子一直在想四夷之事,知道朕想些什么吗?”
  “臣不知。”
  “当国力强盛之时,历代君臣往往想到拓展边疆,像汉武帝即是此例。
  我朝现在正是强盛之时,依靠国力收复旧地,乃至震慑异族心神,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朕定行之。
  只是如何行之,须要妥善思量。”
  “陛下贞观以来抚民以静,对外轻易不动刀兵,像与###厥、吐谷浑之战,其挑衅在先,非以武力迫人。
  如今北狄已安,尊陛下为天可汗;东夷与南蛮与我国交好,波澜不惊;惟西戎那里,似要下些工夫。
  吐蕃国与西戎相邻,其一举一动事关全局,须谨慎为之。
  臣以为,陛下这些年排解邦交之事,不以武力迫人,惟以德化感之,如今已渐生效果。”
  “嗯,你能说出‘德化’二字,可见你能识朕的心思。
  朕这些日子所思,即是吐蕃国势今后到底若何?若其势渐强,须有策制之,这正是朕迟迟不愿答应禄东赞求亲的原因。”
  马周顿时明白了李世民的真实想法。
  李世民这些年来,接受魏征的主张,即“偃武修文,中国即安,四夷自服”,致力于发展壮大国势,是为对外邦交的根本。
  他在对待具体事务时,并非无为而治,奉行“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之策略。
  像征服###厥一役,即是最明显的例子。
  为了对付###厥,李世民设法交好西突厥,即为“远交”;他又支持薛延陀、回纥等部落,以分###厥之势。
  当###厥势衰之后,李靖的区区数万兵马就可以将之攻破。
  马周知道李世民正拿###厥与吐蕃相比。
  论距离,吐蕃较###厥要远,然其又与大唐接壤,当其势强之后,极易与大唐启衅;论远交,吐蕃的最南面是一派绵绵高山,大唐谋求与泥婆罗等国联手,对制衡吐蕃来说丝毫无助,这正是犯难的地方。
  马周想到这里,也觉得束手无策,只好附和道:“陛下所虑甚是。
  吐蕃现在崛起不久,渴望与我国交往。
  然其占了地利的便宜,万一其将来势强,焉知他们是否会图谋中原?”
  李世民叹道:“是啊,人的欲望是无尽贪婪的,国家也如此,尤其是一些新兴国家,往往倚仗武力多占土地,以夸示天下。
  可是呀,你若占了土地未得人心,所占土地终归还要失去。
  朕明白这个道理,然四夷蛮荒之人又有几人能明白呢?这个弃宗弄赞看来还是明白事理的,然其后人呢?朕若不能采取制衡手段,使吐蕃势起遗祸后人,朕心中实在不愿。”
  马周心中暗赞李世民深谋远虑。
  二人相对沉默了片刻,李世民忽然笑道:“要说贪婪,以熊瞎子最为有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禄东赞巧遇马周 麴文泰启衅西域(7)
朕听说熊瞎子入玉米地掰玉米棒之时,左掌掰下一枚棒子塞到腋下夹住,再用右掌掰下一枚棒子夹到腋下,到了最后,它仅取两枚黍棒,身后却落下了一地。
  以人之智力,不该像熊瞎子这样,然一些人号称英武,其攻城略地难挡其锋,其实最后做的还是熊瞎子一般的事。”
  马周点点头,叹道:“此为两败俱伤!其攻打之后难得其地,又使当时百姓遭殃,实乃祸害。”
  他又语气一转,接着说吐蕃话题:“吐蕃国居于高原之上,那里气候高寒,地广人稀,若行征伐之事,其实太难。
  臣又仔细观察过,吐蕃人似乎依恋故土,其对外征战之时,往往大掠一把即回故土,不图谋他国土地。
  这一点,弃宗弄赞倒与颉利有些相似。
  若从此点来看,我朝似与吐蕃交好,两国勿相侵扰,是为两利。”
  “不错,朕明白这个理儿。
  以我国之强盛,终朕一生,吐蕃不敢来犯我国,然以后呢?万一有不肖子孙自毁国家,国势渐弱,吐蕃定会来犯边。”
  马周心里暗暗叹口气,心想要使千秋万代保持盛世就太难了。
  以秦始皇横扫六国之能耐,其满心想着千秋万代皆是自己家人的天下,孰知秦二世当政不久,强大的秦朝即灰飞烟灭,以此为例,现在怎么敢断定身后之事呢?想到这里,马周宽慰道:“陛下定下抚民以静,视华夷为一家之国策,如此传承万代,即可保证祚运长久。
  臣以为,陛下要防不肖后辈难,然现在着手制定各项国策,成为定式,使后辈遵之行之,还是可为的。”
  李世民沉吟半天,点点头道:“马卿所言,甚是有理。
  将各项国策形成定式,使后辈遵之,朕将努力为之。
  可是呀,历代圣贤有多少大道哲理,若后代君臣能遵之行之,定能成为大器。
  然何以有许多昏君庸臣呢?看来能成大器者,须自身勤谨修养乃成,非是谨守成规即可。
  好了,马卿,我们不可扯远了,还是谈谈眼前这个话题。”
  马周明白李世民目前所思的非是与吐蕃和亲与否,而是从此点引起的全盘大计。
  他就顺着李世民的思路回答道:“陛下是否答应与吐蕃和亲,其实为一种手段。
  若不同意和亲,还有其他保持和睦的途径。
  总而言之,国家四周能否安定,关键还在于自身是否强盛。
  正如魏征所言,中国强盛,则四夷皆安。
  国家强盛之后,不能像汉武帝那样征伐不已,而以德化之。
  弃宗弄赞以武力称雄高原,现在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其有了与我国和亲的心思,就有了以德化之的基础。
  只是他现在一门心思与我国和亲,若另寻他途可能要大费周折。”
  “是的,此人专注于此,朕岂能不知?将来就是将宗女嫁往吐蕃,也不能走义成公主的老路,一定要寻一个温婉识大体的女儿。
  唉,马卿,要说这治国一事,惟邦交事务最为劳神,一着不慎,即容易招致两国交恶。
  唐俭这些年来劳心于此,委实不容易。”
  “唐俭能操持邦交之事自如,还是陛下宽仁待人的结果。
  臣这些日子细究我国的邦交之道,陛下对待异族可谓仁义有加。
  异族来归,陛下不强迫其同化,而是顺其自然,此为一;不掠取俘虏分散为奴婢,此为二;不使杂处通婚,此为三;不排斥各族不同之宗教,任其自主信奉,此为四。
  如此,中土之文化固然铺开比较迟缓,然终不至于因暴躁冒进而换取异族之深恨。
  弃宗弄赞渴慕中土文化,相信德化更能深入其心。”
  李世民喜色上脸,赞道:“马卿最知我心!朕处置邦交之道,认为自信最为重要。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即是这个道理。
  大丈夫立于世上,有了自信即是立身行事的根本。
  

禄东赞巧遇马周 麴文泰启衅西域(8)
这让我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逝去的如晦,其身材瘦弱,然谦逊成风,待人诚恳,言语礼貌,人皆敬之;而敬德身材高大,动辄拳脚相加,人人远避之。
  由此来看,人若想靠武力来获得他人的尊敬,那是万万不可的。
  再深入此二人内心,如晦胸中有韬略机变,自信能超凡人,所以虚怀若谷,以德服人;而敬德离了战场还想以勇猛来威慑他人,就失了计较,说明其心中不自信。
  凡人如此,国家也是这样。
  如你刚才所言,朕对待异族任其自由,中土文化被其接受的过程很缓慢,然朕以为,他们终究要接受中土文化!朕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土文化历时数千年,其内涵博大精深,任何族人短期难为,这正是朕自信所在。
  有了这种自信,我们何必再计较异族的眼前之事呢?”
  马周心悦诚服,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人莫能及。”
  李世民哈哈一笑:“深谋远虑?非也。
  朕在朝中推行清明政治,对外宣示德化之道,皆使人不行阴谋诡计,而以推诚相待。
  说起来,朕若有一日之长者,惟此种不设防的胸怀而已。
  马卿,朕不敢与上古圣贤相比,自秦汉以来,似朕一样胸怀之君主,恐怕难出朕之右吧。”
  “不错,秦始皇暴虐专横,汉武帝一任武力,隋文帝心思狭窄,他们难与陛下相比。”
  “要说北魏孝文帝之胸怀还算博大,其致力鲜卑人汉化,这份胸怀非常人能及。”
  北魏统治了北方以后,各种矛盾尤其是族群矛盾渐渐激化。
  孝文帝即位以后,其迫于时势,力图摆脱鲜卑贵族的保守思想,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他先将都城从代北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以汉服代替鲜卑旧服;朝廷上禁用鲜卑语通用汉语;规定迁洛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沟通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婚姻关系;改鲜卑旧姓为音近或义近的汉姓;规定鲜卑人和汉人贵族姓氏的等第并使鲜卑贵族门阀化。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说明征服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鲜卑拓跋部,自己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在这个征服过程中,鲜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被中原汉族文化所吸收,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获得传播,由此丰富了汉族文化的内涵。
  孝文帝的这些举动,推动了本部族的进步,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作为一个异族君王,其有着不凡的胆略。
  马周答道:“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盖因形势使然,不像陛下这样有意为之。
  如此差别,更能彰显陛下之胸怀。”
  “哈哈,马卿,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说好听话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