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时,连长、指导员、副连长都已牺牲,司号员郑起主动代理指挥,接连击退敌多次冲击。最后全连仅剩7人,弹药也所剩无几,面对冲上来的敌军,把仅存的爆破筒和手榴弹投出后,郑起机智地吹响冲锋号,激扬的号声在山谷中回响,敌不明就里以为志愿军要发起反击,为之气夺胆丧,掉头鼠窜。116师7连的阵地就这样近乎奇迹的守住了,这使116师完全控制了釜谷里,并切断了敌由议政府南逃之路—事实上,最后被切断了退路的敌人,也差不多就是在临津江畔防御最顽强的敌人,这一点对“联合国军”方面来说,也颇有讽刺意味。
釜谷里一战,116师毙伤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300余人,生俘60余人,缴获坦克、装甲车、汽车40余辆,还缴获该团团旗(这面绣有绿色老虎图案的团旗现保存在北京军事博物馆),这也是116师突破临津江之后,在战役向纵深发展时又取得的一个辉煌胜利,但116师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师参谋长薛剑强不幸牺牲,347团团政委任奇智、团参谋长王如庸负伤。
釜谷里,中国第三十九军的军史中一个显眼的朝鲜地名。这是个距离南朝鲜首都汉城仅30公里的小镇,是通往汉城公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三岔口。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奉命迅速占领这个地方;全团立即分四路以强行军的速度前进,催促其前进速度的传令兵一个接一个地到达。三四七团有的士兵在极度的奔跑中昏倒,实在跑不动的伤员就躺在公路边,等待收容队。短暂的“原地休息”的命令一下,士兵们就躺在雪地上,胡乱地抓几把雪寒进嘴里。在接近釜谷里的一个高地上,团长李刚召集营长们开会:这是一场艰苦激烈的战斗,但我们必须把敌人卡在这里等待主力的到来!此时,连团长李刚在内,三四七团并不知道,已守在釜谷里的军队不是南朝鲜军。
3日黎明,三四七团到达釜谷里。根据当地的一个老百姓的报告,这里的敌人是一个联队。。。。。。三四七团因为认为这里只有南朝鲜军队,所以把“一个联队”听成了“一个连队”。在经过初步的研究之后,一营副营长傅学君带领三连冲了上去。激烈战斗的时候,傅学君觉得仗打得不对劲儿,没过多久他明白了:这里并非仅有“一个连队”,而是整整的一个团;和中国军队交战的不是南朝鲜伪军,而是英国人!
三四七团遭遇的是英军第二十九旅的皇家来复枪团。第二十九旅是英军中的精锐部队,是著名的蒙哥马利将军的部队,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皇家来复枪团以善于打阵地战闻名,其官兵的军服上都佩带着这个团的标记:一只绿色的老虎。
傅学君立即从阵地上撤下来向团指挥部跑。天色已亮。英国人发现了他,并向他射击。他的胳膊中弹,他跑进一个空展子中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继续向团指挥所跑。英国人的火力继续追着他,他的腿也中弹了。等他坚持跑进团指挥所的时候,已浑身全是血。他向团长李刚报告了真实的敌情。这时,二连已经占领了一个小学校,歼灭了一个连的敌人,并且抓了300多名英国士兵,这些俘虏被关在小学校里。现在二连正和英军对峙着。又有消息传到团指挥所:在前边的七连副连长王凤江牺牲!就是那个在渡大冰河的时候站在齐胸深的冰水中,把他的士兵一个个托上冰层的王凤江。在和英军交战的前沿,王凤江看见团副参谋长上来了,大喊一声:“五号!你下去!这里太危险!”话音还没落,一发炮弹几乎是在他的身边爆炸了,一块弹片削进了他的头部。王凤江,中国东北地区的农民,参军后在第三十九军所历经的多次残酷的战役中,他成为立战功最多的人。王凤江牺牲后,他的战友在这个中国军队著名的英雄身上只找到两件东西:别在上衣兜上的一支用旧零件凑起来的自来水笔和口袋里的几粒充饥的板栗。
三四七团面临的局面十分严峻。
釜谷里是个洼地,三面是山,控制着山议政府通往汉城的公路和一条铁路。英军二十九旅的这个“绿老虎团”已占据着这里的有利地形,准备一旦战局有变掩护其主力向南撤退。天上的飞机来了,地上的坦克出动了,英军开始向三四七团的阵地反击。三四七团的几个连队伤亡巨大,眼看着要顶不住了。一一六师全师公认的又年轻又有文化的参谋长,28岁的薛剑强,他一直跟随着三四七团打到釜谷里。他在前沿与师长汪洋通电话的时候,声音很焦急:“抓了三百多俘虏,是英军二十九旅的!都在小学校里憋着呢!快让三四八团上来!”
就武器装备来讲,英军占绝对的优势,因此与英军对峙,战斗空前惨烈。而且三四七团是夜晚打进釜谷里的,天亮后才发现,几个重要的制高点没有及时占领,它们对中国士兵构成了巨大威胁。战斗到中午,三四七团与师指挥部的电话和电台联系也断了。下午,军电台转来一封电报,说三四七团伤亡很大。师长汪洋和政治部主任急了,带上参谋上了前沿,他们直接上到了三四七团的阵地,汪洋师年刚上阵地,就行见担架抬着薛剑强下来了,薛剑强的警卫员在哭。一一六师年轻的师参谋长已经牺牲。
必须把英军阻击在这里,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团长李刚决定把七连派上去,把卡在公路上的一个制高点拿下来并且守住。控制了这个制高点,英军就等于被关注了这釜谷里的洼地里。
七连连长厉凤党和指导员张鼎先带领部队首先控制了公路边上的那个小学校。他们俩爬上学校的墙头往公路上打,公路上黑压压的一大片汽车。厉凤堂知道,汽车是敌人的命,逃跑全靠这玩意儿,守住公路和守住汽车,敌人就绝对跑不了。于是,他带领战士迅速抢占公路边的小高地,刚刚把这个高地占领,还没喘口气,英军就攻上来了。
七连,这支由中国工农红军发展至今的连队,它的生死攸关的时刻到了。
因为对于英军来讲,这个高地也关系到他们的生死。英军的炮火极其猛烈,高地上的一尺多厚的雪立即变成发烫的泥水。没有办法修筑工事和掩体,中国士兵们就在泥水中抗击着英军士兵的一次次的进攻。弹药很快打完了,指挥所派出的送弹药的士兵全部死在路上,英军密集的火力把高地通往团指挥所的路严密封锁了。很快,措导员张鼎先牺牲,接着,排长们也全部牺牲。当重机枪被打坏时,连长厉凤里负重伤倒下。阵地上没有干部了,厉凤堂在血泊中看着给他包扎的司号员郑起已说不出话来,但郑起明白连长的眼神,连长在对他说:去指挥战斗。郑起对奄奄一息的连长说:“放心,阵地由我负责,坚决守住!”
郑起最崇拜的人就是副连长王凤江,突破临津江的前一天,在隐蔽洞里他和他崇拜的人聊了很长时间。从他知道玉凤江牺牲的消息起,他便觉得他永远地失去了什么,心口一直在疼。郑起集合了阵地上的人,一共还有十三人能坚持战头,其中有六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郑起把十三个人分成几个战斗小组。有的人建议指挥员的位置要靠后,郑起不同意,他知道连长就是靠前指挥战斗的,他也要在最前面、井且指定了在他牺牲后接付他指挥的人。
英军在数门迫击炮的轰击之后又开始进攻了。公路上的坦克把炮口对准这个高地进行瞄准射击,英军士兵成散兵队形一排排地向高地上爬来。郑起在阵地上奔跑:“打!打!打胜了明天过汉城!”在打退英军的几次进攻之后,郑起发现阵地上没有子弹了。他决定去敌人的尸体中搜集子弹。郑起在英军士兵的尸体小爬来爬去。英军的机枪几乎是跟着他的身影来回射击。他不断地跳进弹坑躲避,最后他用树枝把自己的军帽挑起来乱晃,帽子被子弹打得碎片乱一飞。他从敌人的尸体中背回来十几条子弹袋和一堆手榴弹。在他分这些弹药的时候,发现又有六个人牺牲了。
高地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寂静。向公路上看,英军的汽车还在那里,汽车上坐满了英军士兵。由于这个高地在中国人手里的缘故,英军仍然无法逃跑。郑起把干粮袋中的最后一点干粮给大家分了,然后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英军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六辆坦克参加了向高地上的冲击,而步兵人数是前面数次进攻的几倍。等到已经能把英国人的钢盔看得很清楚了的时候,郑起发出了开火的命令。阵地上仅剩的七名中国士兵几乎是同时站起来开枪了,并扔出手榴弹。郑起一边打一边喊:‘阵地是同志们用血换来的!不能让敌人夺去!”英军士兵已经拥上阵地,所有的中国士兵都端起了刺刀。突然,郑起跑向阵地上最高的地方,站在那里,举起了自己的小钢号。他拼尽力气,把这把军号的最大音量吹了出来。突然出现的号声令英国士兵疑惑了一下,然后他们立即转身向后跑。正准备迎接死亡的中国士兵感到奇怪:就快占领高地的敌人,听见号声,突然停止了射击,大祸临头似地向下狂奔!在三四七团指挥所一直紧张地观察这个高地动向的人也迷惑不解:这军号声是什么意思?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郑起一遍一遍地吹,吹得嘴唇出血,一直把敌人吹到公路上。公路上已经起了大火,英军的汽车在三四七团主力的打击下开始燃烧。
七连,以几乎全部伤亡的代价,在这个高地上守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等到了主力部队,把英军二十九旅的皇家来复枪团的一个营歼灭在这里。
在5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年仅20岁的志愿军战士郑起,在抗击“联合国军”的疯狂进攻中,却创造了一把军号退敌一个营(包括8辆英军坦克)的战斗奇迹。为此他荣立特等功,并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那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0年底,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遭到我志愿军第一、二次战役打击后,全线崩溃,被迫撤至三八线附近地区转入防御。1950年12月13日,正当敌人全线撤退时,毛泽东致电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电文指出,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对我政治上很大不利。为此,他要求志愿军克服一切困难,协助朝鲜人民军打过三八线。在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的协同下,充分发挥战役的突然性,于1950年12月31日,向“联军”发起全线进攻,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战役打响了。
1950年12月31日,三八线附近风雪交加,气温骤降。黄昏,我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正面发起第三次战役。如同摧枯拉朽,“联军”的阵地被我军迅速突破。
1951年1月1日,志愿军全线转入追击作战。当时,我五十军一四九师和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分别向高阳和汉城方向迅猛攻击。追击部队直插釜谷里,切断了联军退路。釜谷里是距汉城不到40公里的一个小镇,虽没什么名气,却无疑是敌我双方拼死必争的“咽喉要道”。
1951年1月2日晚,向汉城方向开进的我志愿军三四七团,在釜谷里遭到“联军”的阻击。当时,我侦察排潜入敌方阵地抓回一名哨兵。经审问得知这里全是英军,有一个联队的兵力。当时我方翻译误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