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

第56部分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56部分

小说: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起一遍一遍地吹,吹得嘴唇出血,一直把敌人吹到公路上。 

  公路上已经起了大火,英军的汽车在三四七团主力的打击下开始燃烧。 

  七连,以几乎全部伤亡的代价,在这个高地上守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等到了主力部队,把英军二十九旅的〃皇家来复枪团〃 的一个营歼灭在这里。 

    釜谷里一战,116师毙伤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300余人,生俘60余人,缴获坦克、装甲车、汽车40余辆,还缴获该团团旗(这面绣有绿色老虎图案的团旗现保存在北京军事博物馆),这也是116师突破临津江之后,在战役向纵深发展时又取得的一个辉煌胜利,但116师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师参谋长薛剑强不幸牺牲,347团团政委任奇智、团参谋长王如庸负伤。


00、突破临津江:一一六师成为志愿军作战纵深最远的一个师
   

   史载:突破临津江防线的重任,是由四野的精锐39军116师承担的。 
  116师师长汪洋和政委石瑛在进攻前将地形摸个一清二楚,回去后经慎重考虑,决定走一着险棋,将突破点选在临津江对岸易守难攻、弯向敌方的地段,理由是地形对我不利,敌必防范疏忽。 
  更大胆的是,116师还提前一天将7;500人和70门火炮潜伏在距敌阵地前沿仅150~300米的地段,连惯出奇招的军长吴信泉都给这个作战方案吓了一跳。在军作战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后,吴信泉最后拍板:不出奇兵,难以制胜! 
  果然,战斗一打响,防守此处的南朝鲜1师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116师7;500名将士从空无一人的雪原上忽然跃起,仅用5分钟就渡过临津江,大多数南朝鲜士兵几乎未及反应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多年后,在南京军事学院给将官们上战役课的刘伯承元帅对116师突破临津江破天荒地打了满分,总参谋部则将这次战斗作为师进攻的典范,印发材料供院校和部队学习。 
  116师还创造了一个抗美援朝之最。突破临津江后,该部继续向南猛攻100多公里,一直打到了三七线附近的水原,成为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往南攻得最远的一个师。 


 12月13日,志司根据毛泽东关于必须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的指示,电令各军在到达8日命令中和、祥原、遂安一线集结位置后休整两天以补充给养,随即继续向三八线以南进军。16日各部陆续到达指定位置,而此时“联合国军”已全部撤至三八线以南。22日志司下达正式战役命令,计划对38线以南处于防御态势的“联合国军”,投入志愿军6个军、人民军3个军团共约30万人,发起第三次战役。具体部署是以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50军及人民军第1军团为西集团,由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统一指挥,攻击永平至高浪浦一线,为战役主攻方向;以志愿军第42军、第66军、人民军第2、第5军团为东集团,向春川、杨口地区进行佯攻,配合西集团作战。——至此,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美韩方面称为“新年攻势”)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了。


 
临津江防线


   
   按照志司的战役计划,志愿军西线攻势的主要战役目标是临津江以南的“大韩民国”首都汉城。临津江是汉江的支流,位于汉城以北75公里处,其中游横亘在三八线上,这段江面正是志愿军第三次战役所要突破的地段。临津江南岸均为天然峭壁,高约7…10米,不便攀登。江面宽100…150米不等,深约1…2米,土井渡河点已结冰,冰层厚约10…15厘米,但已被敌炮火打破。此时韩军第1师,指挥着上万名“大韩民国”劳工队,正凭借临津江天然屏障,拼命加固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就已初具规模的防御阵地。到12月下旬,该师已经在临津江南岸形成了纵深约9公里的3道防御阵地,除沿江陡崖有一道连续堑壕外,各高地均构筑有堑壕、土木火力发射点,构成环形支撑点式防御。阵地前沿均有2…3道铁丝网,守备要点均筑有明暗地堡,纵深有交通壕和隐蔽部,以轻重机枪、无后座力炮、火箭筒构成直射、侧射的绵密火网,昼夜以炮火封锁江面,破坏江面冰层。在临津江南北两岸,韩国军队还设有大片雷区,混合布设各种地雷,每日上午以排、连小分队渡江向我阵地前沿实施战斗侦察,黄昏前后才撤回江南。按照李奇微的回忆,当时他已经预感到中朝军队会在12月下旬发动一次新的攻势,因此美军航空兵也每日出动,轮番侦察、轰炸、扫射江北前沿和纵深较大的村镇、交通枢纽、桥梁、制高点,尤其对高浪浦里以北高地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为了防止志愿军夜间展开,美军和韩国军队在每日18时以后,交替使用照明弹、照明雷、夜航机和探照灯,对临津江以北浅近纵深实施监视。时值寒冬,气温通常在零下20…25度,积雪厚约20…40厘米,冻土层60…80厘米,对修筑道路、工事和物资运输、隐蔽伪装都带来一定困难,敌前强渡的难度可想而知。
驻守临津江南岸的敌守备部队为韩国第1步兵师。作为韩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第1师虽经第一、第二次战役打击(损失以第12团为最大),士气较低落,但其兵员装备在11月中旬在汉城都已基本补齐(兵员恢复到了8000人左右),且依托临津江畔坚固的防御工事,战斗力还是不容小视。该师1950年6月战争爆发时即在临津江一带驻守,并且在初期的防御作战中有过一定表现。在随后的战斗中,该师因1950年10月19日率先进入平壤更加声名卓著。这样一支部队,再加上临津江天险,因此韩国1950年12月的报纸上,连篇累牍夸耀了临津江的防御是“铜墙铁壁”、“不可逾越”,而极力想扳回自己声望的麦克阿瑟,则又一次大言:“这是关系到我们生命的重要战线”、“决不后退一步”!不但“联合国军”对该师能有效迟滞志愿军下一步行动寄予希望,无可奈何的韩国政权也只能指望第1步兵师能依托天险,挫败志愿军的攻势、保住汉城。事实上,此时韩国方面的政局与“军事是政治的延续”的名言恰恰相反,韩国政权的政治存在只能依附于美军的军事行动。为此,在进驻临津江防线前,不希望再次逃离汉城的“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亲自主持了表彰大会,为第1步兵师壮行。
   在临津江南岸,白善烨将第11团、第12团作为一梯队,基本阵地设在临津江南岸长坡里、松村、玄石里、斗只里、舟月里、新津浦、马浦里一线,均为中等起伏地,便于运动,而且积城两侧的147。7高地、182高地能控制经积城通往马智里之公路及周围小高地,不便于接近和迂回。于义洞两侧,山高坡陡,绵亘横贯于麻(田里)汶(山)公路以南,山北有1500…2000米开阔地。第11、第12团预备队则在124。7高地、高士洞、180。0高地、235。0高地、白云、217。0高地一线预设阵地展开,同时做好前出至一线阵地或依托现有工事进行阻击的准备。其具体防御态势为:第11团在玄石里、新津浦西侧、弥弛寺地域展开防御;第12团在新津浦、马浦里、纳木里、雪马里东侧地域展开防御,两个团战斗分界线为新津里西侧300米处,馆洞、积城、雪马里之线。
   作为支援火力,该师炮兵阵地设在舟月里、定界、馆洞东南侧地域,并在客岘里部署了81毫米迫击炮、化学迫击炮16门,马智里以西以南、于义洞南侧各有一个榴弹炮连。师预备队第15团阵地在金谷里、大村、武建里、浮石以南地区。在其防御地域内,由积城经马智里至汶山有一条二级公路;由马智里经于义洞、法院里至高阳有一条三级公路;由斗只里经检祥、馆洞、粟浦里至三河里有二条横贯公路;乡村路较多,均可通行汽车,其兵力机动、物资运输均较方便。可以说是工事配系完备,火力布置严密,正以逸待劳,凭险固守。该师在防御中最大的困难,除了尚未恢复的士气外,就是与军战役预备队距离较远,并且韩国士兵对能否及时获得美军的支援也都心存疑虑。
    根据志司作战计划,西集团中的志愿军39军担负着从元堂里到石湖一线突破临津江的任务。
    12月18日,39军抵达临津江北集结地点,12月25日,39军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突破临津江的战斗方案。参加会议的军、师领导有: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参谋长沈启贤、115师师长王良太、政委沈铁兵、116师师长汪洋、政委石瑛、117师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39军原计划是以116师和117师各配属一个炮兵团,实施并肩突破。但在讨论中,116师师长汪洋提出军突破地段的临津江两岸地形狭窄,不利于大兵团展开,主动建议由116师单独担负主攻突破任务,而以117师为二梯队,在116师突破临津江防线后投入战斗,加强向纵深攻击的力量。除地形原因外,汪洋还指出116师最先到达临津江北岸,对敌情和地形已有所了解;当面韩军第1师在第一次战役中是116师的手下败将,116师曾消灭该师第12团和第15团大部,116师熟悉敌人的战术,完全可以担负起单独突破的重任。39军随即批准这一建议,并决定将2个炮兵全部配属给116师,以加强突击火力。
    客观的说,此时的116师经过连续行军作战,实力较颠峰状态有所削弱:全师平均减员28%,其中步兵团减员30…38%。虽然在平壤经过短期休整,对人员、物资进行了调整补充,但物资方面尚未得到上级补充,主要靠取之于敌和就地筹措。尽管在第二次战役中116师缴获的武器弹药较多,但部队枪支型号繁杂,有日式、美式和苏式等,不便于供应弹药。因此116师只能把使用同一种弹药的枪支适当地集中在一个单位,同时把较好的枪支集中配给346团、347团的主攻营、连,并尽量补足弹药,加强其火力。临津江战斗时该师及加强部队总兵力为9840人,各种火炮86门,防坦克武器33门。后勤方面鉴于运力薄弱,为了多带粮食弹药,部队出发前进行了轻装,把背包等暂时不用的物资,全部留在平壤。师、团成立了留守处,营、连指定了留守人员。部队于12月20日到达高浪浦地区集结前,粮食、弹药等主要作战物资均保持运行量。
   在兵力占微弱优势,火力处于绝对劣势(这一阶段韩国军队师一级火炮装备总数大致在150门左右,还应考虑到美军配属火炮及韩军随时可以得到美军航空兵支援)、敌人情报搜集手段又处于优势的情况下,迅速进行战役集结并跨江突击敌坚固设防阵地,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任务,何况志愿军又是在连续进行两次战役进攻之后,困难可想而知。这里需要补充的是,韩国军队的战斗意志,并非完全象美国人在后来史籍中所反映的那样一无是处。笔者曾经就此请教过一些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他们普遍的反映是韩国军队有点象国民党军:越是看的到希望的时候,他们打的就越凶猛;越是觉得没指望的时候,他们仗打得越烂。当然,在临津江一线韩国军队的战斗意志不会很顽强,但除了一、二次战役惨败的因素外,李奇微的“滑头”部署对韩军士兵的士气恐怕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第1师的相当一部分军官,既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又在北方都有“不良记录”,因此在溃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