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团政治处主任。
1940年2月,八路军总部以344旅为主组建第二纵队,下辖4个旅,王德贵调任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政委,随部进入冀鲁豫地区与新二旅、新三旅会合,参加第三次讨伐石友三战役,肃清了冀鲁豫边区的反共顽固势力。
5月下旬,三四四旅南下豫皖苏地区,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王德贵仍任由六八九团改编的四旅九团政委,率部在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南地区坚持抗日斗争。
皖南事变后,四旅九团改编为新四军四师十旅二十九团,王德贵任团政委,在豫皖苏和皖东北地区开展抗日反顽斗争。
1943年9月,他调任山东军区滨海军二十三团政委兼中共赣榆县委书记;1944年6月,担任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在苏鲁边滨海地区坚持抗日反顽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德贵调任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中共滨海三地委常委,指挥分区武装以战备姿态加紧练兵,对进犯的国民党军进行自卫反击,配合兄弟部队进行涟水保卫战、台枣路反击战和朝阳集、鲁南等战役。
00、大兴集:遭遇青马 损失重大
刘震回忆录:
为统一领导,六月下旬,八路军第二纵队奉命和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
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下辖第二、四、五、六旅。我三四四旅编
为第四旅,原六八七、六八八、六八九团分别编为第七、八、九团。部队合编不久
,为了向东发展,开辟苏皖敌后抗日局面,又奉命由黄克诚同志带二旅东进,并且
将我四旅七团(原六八七团)调二旅建制。四纵队则辖四旅(欠七团)和五、六旅。彭
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后,四旅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十旅,八团改为二十八
团,九团改为二十九团。
为了粉碎顽军一个步兵师向蒙城进犯、驹八师向闻瞳集进犯的企图,战前四师召开
军政委员会讨论作战部署,要十旅、十一旅各打顽军一个师。我当时还不知道党中
央和中原局、军部对四师反顽斗争的上述指示。只是从部队和当前敌人的实际情况
考虑。在会上建议:顽军两个师分别向我军进犯,兵力分散,有利于我各个击破,
应集中十旅、十一旅兵力先歼灭顽军一个师,然后视情况转移兵力打另一个师。这
样,不仅可以使我军赢得主动权,提高部队士气。稳定民心,从而增强军民共同坚
持反顽斗争的信心;而且进犯的顽军遭到迎头痛击,可能停止冒进。师领导没有采
纳这个建议。
闹瞳集、蒙城战斗失利后。十旅撤到马店一带。师领导又要十旅以营为单位,采取
分散游击宣传战的打法,坚持涡南地区的反顽斗争。我们旅的几个同志商量后提出
:地处平原。有利于顽军骑兵活动。我军分散游击容易被顽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而且战斗中也不便指挥(旅部电台只能同团沟通联系),因此建议兵力不宜分散。师
领导说已经决定,不能轻易改变。
按照四师分散游击宣传战的部署,二十九团一营在大兴集西南半古店、顾桥、丁巢
活动,仍击顽军,在有利条件下袭击它的后方。三月三日,顽军骑八师突然来袭,
一营在半古店被迫抗击,准备坚守到天黑突围〔因和骑兵作战不能轻易突围)。该
营还没有突围时,就被顽军重重包围。顽军骑兵分四路向该营疯狂猛冲,同志们打
得非常英勇顽强,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了,用枪托打,夺顽军的武器,同他们搏
斗。此次战斗,虽毙伤顽军五百多人,但终究因为兵力悬殊,阵地被顽军攻破。打
到最后,一个营的同志大部光荣牺牲。只有二十多名指战员夺马突围。二十九团的
前身是红二十六军,战斗力比较强,此次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使我非常痛心。我
一向是不轻易流泪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实在止不住哭了。三天之内没有睡觉,也不
想吃饭。
继半古店战斗后罗集又失守,十旅为保存有生力量,经请示师领导同意,向涡河北
岸撤退。
一九四一年九月,新四军军部决定:为便于指挥,四师十旅与三师九旅互调建制,
原旅、团番号不变。根据军部命令,我率十旅由皖东北进人苏北淮海区。
第六章 战斗淮海
00、淮海区扎根记
刘震
一
一九四一年七月底,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从淮北转战到了淮海区。华中局指示,要我们在淮海区安家落户,实行主力地方化。
十旅要实行地方化,许多同志一时转不过湾。就在这个时候,接到刘少奇同志从盐阜区发来的电报,要我和旅政治部主任高农斧同志到华中局去。望着电报,我们几个旅的负责同志霎时心胸开朗,兴奋满怀。这些天来,我们就渴望见到刘少奇同志,希望得到他的具体指示。我和高农斧同志当即从旅部驻地陈圩子出发,加鞭催马奔往华中局所在地。
警卫员把我们引进一所小草房里。刘少奇同志和陈毅同志,正伏在桌上研究工作。看到我们到来,他们立即招呼并和我们亲切地谈话。刘少奇同志先问了我们在路西的作战情况、部队情绪,接着告诉我们:华北斗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紧张、残酷的阶段;华中的局面,必然随着紧张起来。日寇会更加频繁、残酷地“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继皖南事变之后,会继续发动对江北各根据地的进攻。刘少奇同志讲到这里,带着征求意见的口吻问我们:“你们有些什么想法?今后我们的棋应该怎么走?”
坚持巩固与发展华中根据地,坚决与敌人斗争,这是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的,也是刘少奇同志坚决贯彻的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当我们说出这个意见后,刘少奇同志说:“是这样,不管局势如何严重,我们要坚持华中各根据地;在有利的条件下,要积极扩大部队,发展根据地。”
刘少奇同志说:“为了适应新的斗争环境,迎接新的局面,十旅今后的任务,就是在淮海区安家,实行主力地方化。你们怎么想?思想通不通?”
十旅,是皖南事变前从华北南下的一支部队。在津浦路西淮北地区,受到日伪顽军三面夹击,艰苦奋战了近半年,伤亡比较大。到淮海区后,名为一个旅,实际上只有两个团四个营。部队疲惫,人员不足。我们也感到,要恢复部队的元气,要安个“家”,要有个地区作依托;但又担心变成地方部队,怕固定在一个地区,今后不能再机动作战。刘少奇同志似乎早已猜透了我们矛盾的心情,教导说:“你们不要犹豫,不要认为实行地方化是走回头路。这不是回头路,是坚持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的正确道路。现在你们一个旅‘化’下去,不要多久,将会有两个旅、三个旅、以至更多的旅成长起来。到那个时候,不仅人数多许多倍,战斗力也会比现在更强。”
天已经到中午了,警卫员问是不是拿饭吃,刘少奇同志说不忙。刘少奇同志这时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仍然不倦地和我们谈下去。以红军、八路军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发展规律为例,深入浅出地讲了许多道理。反复说明当前十旅地方化,就是具体地体现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路线。教导我们不要只看眼前,要向远看,向前看,要有全局观念。说到顾全大局,刘少奇同志严肃地批评我们说:“你们在路西,曾几次要求让你们旅的一个团自盐阜区回去,你们就是只顾自己,不顾大局。你们要那个团回去,对不对?”
我和高农斧同志齐声说:“我们没有从全局出发。”
刘少奇同志说:“是嘛,毛泽东同志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的干部,不要目光短小,不识大体;共产党员决不能争兵权。”
刘少奇同志亲切的教导,长时间的谈话,把我们原先对地方化一些片面看法纠正了。刘少奇同志见我们一致表示思想通了,又说:“通了就好。只是光你们通还不行,还要十旅的干部、党员、以至每个战士都通。‘化’下去,就是到人民群众中生根;思想不通,根就扎不深。象种小麦一样,根不深,苗不壮,就难得丰收。”
刘少奇同志又谈了如何“化”下去的问题,最后说:“要紧的是和人民鱼水相依,和地方党、地方政府密切团结,尊重地方党的领导,保持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说到关系问题,刘少奇同志特别强调说:“毛泽东同志说过:主力部队与地方党政关系搞不好,军队的同志要负主要责任。”
谈话中,陈毅同志也给了我们许多指示,鼓励我们要坚决“化”下去,并对部队将要发起的反顽战役,作了指示。
吃完午饭,离开刘少奇同志的住处,已经是下午了。凉爽的风吹拂着。我和高农斧同志并马而行,谈论着与首长们的会见。虽然今天当面受到刘少奇同志严肃的批评,但两个人都心情舒畅,好似登上了高山,看得更远了。
我们返回淮海区,在实行地方化的前夕,十月间,参加了陈道口反顽战役。陈毅军长亲临指挥,七旅、独立旅和十旅协同作战,在二师、四师的部队配合下,一举歼灭顽军王光夏一个旅的大部。这一仗,对淮海区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陈道口战役结束后,十旅在胜利的欢乐中,象撒种一样,迅速“化”下去了。……
二
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兵团群众化,是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当时处于“黎明前黑暗”的形势,所提出的英明措施和方针,是我党建军工作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方针,体现着毛主席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伟大思想。这就是把主力部队“化”下去作骨干,培养带动地方武装,进一步开展全民性的战争,造成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连环,发动千百万人民打击敌人,从群众性的游击运动中,培养新的兵团,以迎接即将胜利的局面。但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这一英明方针、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并不是所有同志一下就懂了的。当我们部队开始听到要地方化的消息时,各种各样的议论都出来了,说什么“查查十旅的老家谱,从红军时代就是当当响的主力军,怎么要变成地方部队呢?”“为什么要变?还不是在路西几仗没打好!”“人家地方部队升级,咱们十旅降级了!”等等。当然,也有不少干部,从道理上懂得不是走回头路,但却担心说:“现在化整为零,哪年哪月再集零为整?”
这时,淮海区地委书记是金明同志。地委对华中局这个决定,极表拥护。旅的负责同志和地委负责同志经过仔细商讨,确定了彻底地方化的具体方案后,立即在部队中进行教育。先干部,后战士,先党内,后党外,通过各种会议,利用各种方式,反复讲清道理,打通思想。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尖锐的思想斗争,绝大多数同志思想都通了。纷纷表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愉快地“化”下去。同时,也还有少数同志,认识浅,接受慢,分配工作时讲价钱,闹别扭。有一位团参谋长,听说要他到泗阳县大队当大队长,他坚决不去,并说:“降级我也没有意见,干革命不是为了当官,我宁愿当连长,也不干县大队长。”这个同志,是西安事变前,从西北军起义来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