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

第13部分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13部分

小说: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本身就是我们的“自卫会”。


    对那些死心塌地为日寇卖命的汉奸,抗日政府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规定坚决打击。在广灵和繁峙县就处决了几个汉奸。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政府成立了,八路军建立了自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频繁的对日作战,大小胜利不断,收复了不少失地,使得日寇不再小看八路军的力量。1938年的4月,日寇组织了数万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扫荡——九路围攻。


    有一路日军占领武乡县城后又向马庄方向侵扰。八路军344旅689团奉命追击到马庄,在一个山头上和日军对峙。在八连进攻失利,八连连长马文波(北京人)牺牲后,上级命令五连接着进攻。五连长潘军发(河北人)命令二排向左,三排紧随插到日军右侧,对日军进行右侧射,把日军的火力压住。这时,有一小股鬼子向五连阵地运动,贺巨才从身边的战士手里拿过一支枪就向这股鬼子射击。


   “排长,五个,打倒五个!”


   “注意隐蔽!”“怎么没听到连长的叫喊啦!”潘连长平时打仗喜欢大喊大叫,现在怎么没声音了。


   “去,看看连长,有什么情况回来讲!”


    不一会儿,战士回来了,“排长,连长和指导员都牺牲了。营长说这边由你指挥,坚决把这股鬼子消灭掉!”


   “打!狠狠的打!给连长和指导员报仇!”


    枪声更加激烈,打得鬼子连头都不能抬。终于在两面夹击下鬼子退了下去。没多久,又有一队鬼子在炮火掩护下,攻了上来。就这样反复多次,在天黑时鬼子除一部分逃走外,大部分都被歼灭。


    这次战斗我们牺牲也很大,二营长阎东山,五连长潘军发,五连指导员,八连长马文波,副排长赵红云,副班长高占胜,贺巨才的入党介绍人刘国治都牺牲了,四连副连长张万英被鬼子的炮弹炸得连尸身都没了。他们都是红军老战士。还有很多记不起名字的同志都牺牲在这里。


    这次战斗是胜利粉碎日寇九路围攻的最后一仗。战斗结束后,朱总司令给战士们总结了平型关战斗和这次粉碎九路围攻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还讲了今后对日作战的方法和策略。


    由于689团在这次战斗中伤亡太大,总司令把689团调到129师后方司令部驻地河北南宫修整补员。经过连夜急行军在5月初689团到了南宫,归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直接指挥。 

    距离南宫不远有个县城叫威县,被日本鬼子占领着。这对我们八路军开辟冀中冀南根据地妨碍很大,上级决定把威县的日本鬼子赶走,能消灭掉更好。攻打威县的任务交给了115师689团。689团有3个营,三营安排埋伏在城外公路旁,准备打援兵,一营主攻,二营做预备。


    五月九日晚,团长下达了攻城命令,一营在营长王德云带领下很快攻上城墙,消灭了敌人的巡逻队,占领了东门,很快又打到了北门。大约十点多钟,团长命令贺巨才所在的二营加入攻城作战,接着团特务连也攻了进去。


    战斗打的异常激烈,一直打到第二天天亮,敌人还在顽强抵抗,团长命令把队伍撤回。


    日军驻威县的部队受到严重打击,三天后偷偷的离开威县,同时附近七个县城的日军也撤走了,战斗的目的达到了,不过,我们也付出大的代价。


    威县战斗我们八路军115师689团一共牺牲了114人,其中有才调来不久的二营营长,五连副连长,五连只有12人没负伤,贺巨才排只有2个人没牺牲。贺巨才在城墙上被打伤后摔下城墙。韩先楚团长在战后的大会上难过的话都讲不出了。


    贺巨才和所有负伤的战士都送大一二九师驻南宫的后方医院养伤。在医院,地方机关团体纷纷来慰问,韩先楚团长和其他团首长更是一一握着伤员的手对大家进行慰问鼓励。


    贺巨才在医院住了三个月,没等完全痊愈就要求出院回到部队,在689团三营任排长。不久又投入新的战斗。

     贺巨才回到部队后不久,就又开始战斗了。连续几个月都是和伪军作战;活捉了苏明其。十月又在庙口战斗中消灭了胡全楼的伪五军。战斗中689团迅速发展到3000多人。十月底,689团和688团会合后又回到山西太行山区活动。


    贺巨才因伤没有完全痊愈,被调到旅教导营边学习边休养。学习了六个多月,调到政治连当排长。1939年秋天,由教导营学员和抗大学员组成干部游击大队,贺巨才被任命为二大队十一连政治指导员。

    游击大队由旅参谋长鲁少武(大队长)带领经过四十多天的长途行军到达冀鲁豫根据地和崔(田民)杨(得志)支队会合。


    1940年正月打退石友山的进攻,接着又消灭了丁树本。队伍扩大后成立了二旅,贺巨才所在的五团就随黄克诚司令员南下,到六、七月部队到达淮北。


    在几千里长途行军中,部队战斗减员不少。首长得知当地抗日政府盱凤嘉县有个独立营,缺干部,就派一营副营长李成东,三营教导员张家志和贺巨才到这个独立营工作。李成东任独立营副营长,张家志任政委,贺巨才任新成立的三连指导员。





00、八路军344旅大扩建



第344旅(1938年2月24日奉集总命令;由正太路北到晋东南;归第129师指挥)
旅 长 徐海东 杨得志(代)     政治委员   黄克诚       副 旅 长   杨得志
参 谋 长 卢绍武        政治部主任 崔田民       副 主 任   谭辅仁(谭甫仁)
第687团 
团      长 田守尧        政治委员    吴信泉       政治处主任   李雪三
第688团
团 长 陈锦秀   韦 杰(后)   政治委员 何柱成 刘 震(后)     副团长   覃 健
参谋长 张赤民        政治处主任 刘昌恒
第689团
团      长 韩先楚        政治委员    康志强       政治处主任   黄惠良
独立团(1938年12月成立)
团      长 刘 震        政治委员    高农斧
挺进纵队(1938年12月与其他部队合编为特务团)
纵 队 长 韦 杰 覃 健(后)      政治委员    常玉清

1939年6月
第344旅
旅长 杨得志     政治委员 黄克诚      副旅长 田守尧    参谋长 韩振纪      政治部主任 崔田民
第687团
团长 何振亚     政治委员 吴信泉
第688团
团长 韦 杰      政治委员 何柱成
第689团
团长 韩先楚     政治委员 康志强
晋冀鲁豫支队(1939年3月,将1938年12月成立的第344旅独立团、特务团和黄河支队等地方武装合编组成冀鲁豫支队,下辖五个大队,建制属第115师。1939年底增建独立大队和豫北大队,另辖有清丰独立团和晋冀豫独立游击支队)
司令员 杨得志(兼) 政治委员 崔田民 参 谋 长 卢绍武 政治部主任 唐 亮
第1大队
大 队长 刘 震   政治委员 李雪三   参 谋 长 耿良太    政治部主任 周正华
第2大队
大队长 覃 健   政治委员 常玉清   副大队长 冀炳南   参 谋 长 张赤民   政治部主任 南偕池
第3大队
大队长 鲍其祥(鲍启祥)   政治委员 刘诗松   副大队长 张耀汉    
第4大队
大队长 吴大明 徐茂礼    政治委员 王石均   
第5大队
大队长 胡继成

1940年2月6日,我八路军第二纵队奉命于山西省陵川、平顺地区编成。原第三四四旅旅部编为纵队部。纵队司令员由八路军左权副参谋长兼任(5月以后为杨得志)、政治委员黄克诚、副司令员杨得志、参谋长韩振纪、政治部主任崔田民。下辖新编第一、第二、第三旅和第三四四旅(旅部由原三四四旅机关部分人员扩充而成)及纵队教导营。 
新编第二旅(简称新二旅,下同)由冀鲁豫支队的第—、第二、第三大队编成。旅长田守尧(当时在延安学习,8月到职,先由杨得志兼)、政治委员崔田民(兼,后为吴信泉)、副旅长常玉清、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供给部部长刘炳华、卫生部部长刘胜望。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团,四团团长傅春早、政治委员周正华;五团团长覃健、政治委员贺大增;六团团长胡继成、政治委员的鲍启样。 
第三四四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唐亮(后康志强)、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高农斧。所辖团原编制、番号不变。第六八七团团长张天云、政治委员张池明;新组建的第六八八团由六八七团二营(六八七团所缺的二营由晋东南扩大的地方武装编成)和冀鲁豫支队五大队及内黄县大队编成,团长盛世坤、政治委员朱士金;第六八九团团长王德荣、政治委员王德贵。
1940年7月2日,根据八路军总部电今,我第二纵队与新四军第六支队正式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两部的司、政、供、卫机关合并为纵队领导机关。吴芝圃任纵队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
下辖四个旅,即第二、第四、第五、第六旅。
原二纵新二旅编为四纵二旅,下辖第五、第六团,干部任职不变;
原二纵三四四旅编为四纵四旅,辖第七、第八、第九团,干部任职不变;
原新四军六支队第一、第二团编为四纵五旅,旅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孔石泉。下辖第十三、第十四团;
原新四军六支队第一、第二总队和第三团编为四纵六旅。旅长谭友林、政治委员赖毅。下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团。
纵队直辖涡县独立团、特务团和睢、杞、太各独立团。
另设有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耿蕴斋、政治委员吴芝圃(兼)。 

1940年7月中旬,八路车第四纵队重新整编。以第四旅(欠七团)、第五旅和第六旅编成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8月20日,黄克诚所部奉命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一部及新四军第六支队四总队合编为人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同时仍兼第四纵队政委)、韩振纪任纵队参谋长。 原八路军第二纵队领导机关改为第五纵队领导机关。下辖三个支队:以苏鲁豫支队(原人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编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参谋长田维扬、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供给部部长郑善康、辖第一、第二、第三团; 以四纵的二旅和四旅七团(即六八七团)编为第二支队,支队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下辖第六八七团和第五、第六团。以新四军第六支队四总队和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一部编为第三支队,支队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副支队长孙象涵、下辖7、8、9团。 
1941午9月9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决定,四师十旅与三师九旅对调,其旅、团编制、番号不变。九旅旅长张爱萍升任三师副师长。为充实十旅,将四师十一旅三十三团千余人编人十旅。同时,从十旅调出红军时期入伍的战斗骨干千余人(内有营、团干部16名)留在四师工作。20日。我十旅到淮海区。至此,我八路军第五纵队所属各部队全部归建,为创建苏北抗日报据地准备了力量。 
1942年8月盐阜区反“扫荡”结束后,为了加强和扩大地方武装力量,新四军三师以二十四团的一营、三营实行地方化;一营和建阳地方武装合编,组建建阳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