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宗棠还没有进入浙江境内,未能指挥调度。浙江全省各地,只有湖州和衢州城还在清军手中,而湖州被太平军环绕,旦夕不能自保。赵景贤以功节见重,清廷不忍看他死去,任命他为福建粮道,催促他上任,希望他能免于兵祸。这件事传开来,人们都知道湖州情势是多么危急,认为湖州是保不住了,只有加固衢州的城防。
曾国藩与左宗棠商议,应该以保住徽州、巩固饶州和广信为根本。他们上奏,请求以三府所辖各县的丁粮银米供给军队,在婺源、景德镇与河口设立三个税局,以税收补充军饷。三府防军全部归左宗棠指挥,通吴越为一家,以保江西。
左宗棠辅佐湖南军事十年,勇将健卒对他心悦诚服。其中有名的将领,有黄少春、崔大光和张声恒,他又十分看重王錱,王錱的亲戚中有很多人跟随他。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61年,咸丰十一年(24)
左宗棠出师江西,是初次率领军队,对曾国藩颇为恭谨。当清廷补授他为太常卿时,他写了谢恩的折子,还不敢独自上奏。凡有军事上的谋划,他都要咨询曾国藩的意见,然后才会实行,把自己当成曾国藩帐下的将领。直到当上了巡抚,才开始飞黄腾达。
太平军进占杭州以后,又攻占了江苏东南沿海的奉贤、南汇和川沙。清廷上海知县刘郇膏领兵前往救援,失败而归,上海的清军官府十分恐慌。有人提出,西洋军队武器精良,应当设立会防局,官绅意见一致。刑部郎中潘曾玮从海路进京,谒见议政王奕訢,报告此事,议政王上奏,清廷同意办理。
221
骆秉章为湖南官场开了巡抚专权的先例以后,湖南历任巡抚都是大权在握,专制一省。巡抚看谁不顺眼,就会把他拉下马。
毛鸿宾于12月间上奏,弹劾周凤山招募兵员过多过滥,指出不可尽用湘乡勇丁,打算任用外省将领,指挥权归属湖南。
奏折呈上去以后,毛鸿宾收到报告,说石达开的部队在湘西从南到北通行无阻,便又上一折,弹劾江忠义回家办理丧葬,丢下部队不管,要求罢免他贵州巡抚的职务。清廷令江忠义改任提督,将道员韩超加赏二品顶戴,委任为贵州巡抚。江忠义率部从广西奔赴安徽。
石达开到达镇筸以后,打算继续北上,朝四川运动。他的部属先前已攻占湖北来凤。
道员刘岳昭率部围攻来凤。清廷下诏,命令刘岳昭部从东向西攻击,田兴恕部从西向东攻击,夹击石达开的部队。
太平军从杭州派出兵力,攻打安徽徽州。张运兰先前请病假归乡,他弟弟张运桂率领守城部队,攻打宁国的朱品隆和唐义训所部返回增援。
朱品隆和唐义训经常联合扎营,可是两人关系紧张,一同出兵时,嫌隙更大。朱品隆来到徽州城下,太平军出兵迎战,朱军眼看就要落败,唐义训却按兵不动,见死不救。
曾国藩听说这件事,大为震怒,派人训斥唐义训:“湘军之所以无敌,是因为彼此照顾。湘军将领尽管有仇,临阵也不会不相援救,因此早晨吵了架,晚上又赶去援救对方。私怨只是个人的感情,公事则关乎大义,难道你不懂这个道理吗?朱将军危急,三次催促你发兵相救,你还是按兵不动,破坏了湘军的制度,而湘军会因此而败坏。如果你不马上改正,谁还容得下你?我在军中已有十年,把将士看作自己的子弟,至于执行军法以惩罚败类,必然是那人死有余辜。”
曾国藩又写信向朱品隆询问状况。唐义训和朱品隆都惭愧惶恐,互相道歉,一起上书曾国藩致谢,并说从今以后将会和睦相处。于是,他们一个月打了七个胜仗,解了徽州之围。
曾国藩见军势已经振作,而清廷对他倚重,决定负起更重的责任。他见浙江全省各地都有太平军,江苏士大夫朝夕请求援兵,便上奏推荐李鸿章和李桓分别担任江苏的巡抚与布政使,还推荐蒋益澧出任浙江布政使。
根据曾国藩的提议,清廷同意委派左宗棠专管浙江军事,也同意由江西饶州、广信和安徽徽州三府所属各县为左宗棠提供军饷,开设税局一事也准予照办,所收税金补充左宗棠军饷的不足。三府的驻防军都隶属于左宗棠,于是江西又成为浙江军饷的根本来源。
曾国藩又请求清廷命令大臣们督促湘军所需的军饷。清廷命令副都御史晏端书在广州专门开设税局。清廷还同意了曾国藩的另一个请求,任命沈葆桢为江西巡抚。
沈葆桢以前多次被清廷召用,都不肯出山,现在被提拔为一方疆吏,便出来管事了。而湖南巡抚毛鸿宾,也是曾国藩旧交故吏,湖北的严树森和贵州的韩超,则都是胡林翼推荐的人才。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刘蓉已经升任布政使,李续宜和刘长佑也是湘军出身,于是西到四川,东到海边,清廷都用湘军将帅,而这些人都倚重曾国藩,于是曾大帅的权势显赫一时,有点像胡林翼以前在信中对他说的“包揽把持”了。东南各省的人士,也对功名趋之若鹜。
222
骆秉章见李永和分派兵力大举东进,便增调兵力围攻丹棱。蓝朝鼎率部出城攻击湘军,与湘军大战丹棱城外。骆秉章改变战法,令湘军挖掘长壕,修筑木城,压缩包围圈,断绝顺天军的粮源。
12月12日夜,顺天军开始突围。湘军跟踪追赶,四川提督蒋玉龙率川军包抄。蓝朝鼎率部沿途与清军作战,撤退到麻柳沟时,他中枪坠马,当即阵亡。蓝朝鼎余部突破重重包围,转战川东。
湘军攻克丹棱以后,向眉山进击,与李永和部恶战十一个昼夜。湘军不断增兵,李永和决定撤出青神,退守铁山。
李永和命令部队焚城,北上蒲江。然后继续北进,经过崇庆和双流境内,进入成都西北面的彭县。
曾国荃回湖南增募兵勇去了,他的部队因兵力不足而无法继续向东攻击,只有水师还在进行有限的进攻。12月24日,湘军水师攻打运漕镇,12月25日攻打东关,两战两捷。湘军陆师留下驻守,不再前进。
清廷下诏敦促彭玉麟上任安徽巡抚。彭玉麟再次上奏,说自己出身于诸生,登上战舰已有十年,与水勇和舵工驰逐风浪。恐怕不能胜任封疆大吏,管辖百僚。他再次谢恩推辞。
这是彭玉麟第三次辞谢此项任命。清廷似乎对这位屡立军功的干员并无多少了解,竟然相信了他的托词,下诏称赞他“真实不欺”,将他改任为水师提督。第二天又下诏,说彭玉麟有节制军队的任务,武职不足以充当统帅,于是让他候补兵部侍郎。
李续宜上疏说,安徽中部的军事,比湖北重要百倍,恳求清廷让他返回安徽巡抚任上。清廷准奏,令他回任安徽。
杨载福为了避用御名,改名杨岳斌,由于母亲患病,再次请假,清廷下诏催促他到防。
李永和的部队于12月27日在彭县分为两支,一支向东北方挺进绵州,北上江油和平武,然后回头南下石泉与彰明。另一路向东,经过什邡、汉州和中江,折向东南方,进军遂宁,又折向西南方,进军安岳、内江、隆昌和富顺。
顺天军所过之处,遭到民团和清军绿营兵的阻击,每每有所损失。蓝朝鼎死后,部属势力衰微。李永和占据犍为的铁山,分兵驻扎青神。
萧庆高、刘厚基等人率部围攻青神,胡中和等人率部围攻犍为的铁山。川东顺天军从广安出发,分头袭击周边的营山、渠县、东乡和新宁,势头仍然兴旺。
蒋益澧所部在广西的贵县和蓝田打败本地会军,会军部分投降,部分逃走。
这年冬天,由于湘军向淮河流域运动,清廷在淮上的局势有所缓和。河北及邹县的教民起义军被逐渐招抚,清廷命令胜保率部转移,增援颍州。僧格林沁率部驻扎单州。湘军扬言要进攻颍州和亳州,于是捻军各部大多数都与太平军联合,游弈在襄阳和洛阳,不再一味地抢掠,僧格林沁带领部队接连攻破亳州以北的多个庄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62年,同治元年(1)
223
1862年刚刚到来,左宗棠的命运就有了第二个重大的转机。在经过多年苦熬之后,这个湘阴人终于跻身清廷封疆大吏的行列。
1月中旬,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率部攻打徽州,左宗棠亲自领兵从婺源前往援救。鲍超也从江西出兵安徽,攻打宁国,以声援浙江。
1月23日,左宗棠还未进入安徽,清廷任命他为浙江巡抚,并责备他出兵迟缓,催促他赶赴浙江衢州,与李元度的部队一起,攻打严州和金华。
左宗棠以他在湖南的军事经验,对军机要务了如指掌,奉命襄办军务以后,又亲自领兵打仗,胜多败少,更加丰富了军事阅历。同时,他还有王錱家族的兄弟们这样一批能征善战的部属。清廷将一方疆土托付给他,的确没有看错人。
左宗棠在怀才不遇的那些岁月里,自比为诸葛亮,写给别人的信札,喜欢署上“亮白”二字,世人多讥笑他狂妄。湖北监利人王柏心深信他的大才,往往在诗歌中表达对他的仰慕。
张亮基是左宗棠的第一位贵人,在他的幕下,左宗棠得以施展抱负,谋划军事。后来骆秉章更加重用这个柳庄的奇才,兵事和饷事,都依靠他来解决。司道衙门来参见汇报,骆秉章老是说:“去见季高先生,请他定夺。”
左宗棠执掌一省的大权,不拘一格,任意挥洒,引来嫉恨,可谓万众指目,谤议横兴。于是讼狱大起。清廷派总督查核,严加责问。骆秉章为了避嫌,不敢为他辩护,左宗棠命悬一发。
左宗棠的祸殃因出名而起,但他的幸运也由出名而生。他的名声传播之广,连清廷的最高统治者都从不同渠道听说过他的名字。于是,文宗每次召见外臣,都要垂询左宗棠的才具。
当然,左宗棠光是出名还不行,还要遇上清廷急需军事人才的时机。他的案子正在审核时,适逢东南军情紧急,曾国藩和胡林翼各自上疏论荐左宗棠,很多朝臣也说左宗棠可以寄予重任。文宗急于用人,将他提拔为京卿。从那时到现在过了不到两年,他就跻身于疆帅了。
左宗棠的德量才智,不论是否及得上武侯,但他无疑是清末的一个大军事家。在妒贤嫉能之辈的虎视眈眈之下,他终于能够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非常幸运的。
自古以来,在独裁统治下,多少贤人君子遭到世人诽谤,以致颠沛流离,沉郁湮灭,只能把一肚子学问带进坟墓。何况左宗棠秉性耿直,嫉恶如仇,根本不入官场潜规则之流,在得罪了一大帮高官之后,不但保住了他那颗聪明的脑袋,还能得到清廷的擢拔,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像左宗棠这样幸运的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可谓九牛一毛。
其实,曾国藩本人和他的湘军集团中那些得以出人头地的湖南书生,无不沾了乱世的光。他们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千古留名,不仅因为自身养成了良好的素质,还必须有一个太平天国运动搅乱沉闷的社会,他们才能在晚清的军政舞台上大显身手。
曾国藩也不是一个对清廷唯唯诺诺的汉人大臣。在军事上,他常常对清廷抗命不遵,大谈客观的困难,要按自己的战略意图行事。如果不是清廷对他的湘军多有依赖,恐怕他早就被革职问罪了。但清廷偏偏并不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