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湘军 >

第134部分

湘军-第134部分

小说: 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29日,康国器所部攻克镇平。汪海洋率部西奔平远。江西湘军席宝田部在东石拦截,黄少春率部追踪到东桃乡。太平军折回大柘,西奔兴宁的黄陂圩和罗浮司,又向北奔入江西长宁境内。
  席宝田和娄云庆从平远返回长宁,王开琳等部分别扼守长宁的簧乡和鹅公圩,左宗棠率部进驻广东大埔。汪海洋见前路为湘军堵截,后路有湘军追击,只好抄小路进入龙南。
  广东督抚向清廷报捷,说汪海洋已无还手之力。左宗棠根据他们奏报的军情,派出高连升等部前往追击,追了六个昼夜,兵力疲惫,中了汪海洋的埋伏,死伤惨重。这说明,广东督抚的捷报,根本是一派胡言!

1865年,同治四年(11)
314
  曹克忠的部队在7月8日和9日接连打了两个胜仗,斩杀两千人。战场距金积堡十五里,关卡和壁垒林立,水又咸又涩,饮下去立刻生病。曹克忠所部初来乍到,以糠稗为食,然后挖掘草根充饥,最后连草根也吃完了。
  起义军侦察到曹克忠部已经疲惫,出动精兵围攻。曹克忠驱动饥饿的军士迎战,于7月24日攻破三道关卡,又于7月26日和27日攻克五道关卡,缴获的粮食仍然无法养活部队。于是又约雷正绾部进攻,于7月29日攻克五道关卡,才进逼金积堡下。
  起义军预先埋伏了一万多名骑兵,从十里外包抄过来。首先击破雷正绾的营垒,杀死杀伤两千多人。曹克忠部刚刚攻下高章的三座堡垒,见雷正绾部失败,下令缓慢撤退。起义军加紧攻势,斩杀曹克忠手下的营官周有贵、秦久胜、朱有文和董逢春等人,以及几百名军士。曹克忠部后退二十里扎营。
  对于这次败仗,雷正绾上疏弹劾自己,曹克忠则请巡抚奏参。杨岳斌刚到甘肃,上奏陈述曹克忠的战功,清廷下旨宽免。
  兰州东北部的靖远在9月上旬发生了教民起义,杨岳斌率领湘军将起义镇压下去。9月26日,杨岳斌返回兰州。这时陶茂林所部的叛军被陕西湘军击败,投降者发给路费,送回原籍。余部从陇州南下凤县,被刘玉兴和萧德扬的部队接连击败,两千三百多人投降,分别留用和遣返。
  陶茂林所部的叛乱平定之后,雷正绾所部又发生了哗变。雷正绾的部将雷恒与回民起义军首领赫明堂沟通,煽动全营造反。雷正绾哭着劝阻,也无法制止,伤愤至极,拔剑自刎,被将领们救下,便率领李启高的四营步兵和两队骑兵退到固原。起义军前来袭击,雷正绾又率部退到平凉。提督谭玉龙和周显承先把粮食督运到泾州,溃散的军士们到来,便对他们进行招抚。他们留下庆阳的饷款一万八千两接济,于是招抚了四营兵力,与旧部一起,共有七个营。
  雷恒与赫明堂于10月20日率部袭击泾州的二十里铺,劫走饷银和麦面,谭玉龙的部队无法制止。
  泾州的驻防军只有五个营,谭玉龙新收的溃兵和刘效忠与胡大贵的勇丁,缺乏武器和旗帜。杨岳斌把泾州粮台所存的军饷三万两全部发放,催促陕西巡抚接济军饷和器械。
  甘肃和陕西两省局势日益动荡。金积堡的起义军向陕西的延州和鄜县运动,河州与狄州的起义军攻击巩昌,包围宁远。马营监和义冈川的起义军奔向张家川,分兵袭击陕西陇州的马鹿镇,另一支部队奔向庆阳的宁州。从兰州到西安,千里烽火相望,居民仓皇奔走,不知去向何方。
  杨岳斌命令谭玉龙率部转移到庆阳扎营,包围粮台。派李助发率部转移到隆德扎营。雷正绾部向西溃散的军士,由联捷和林之望招抚,编成五个营。
  四川北部松潘的藏族起义军于占领地设置台站,与和平时期无异。
  315
  清廷任命周达武为贵州提督,四川湘军增援贵州提上议事日程。陕西巡抚刘蓉罢官,由四川按察使赵长龄继任。
  刘蓉早年怀才不遇,清高自负,不肯为名利折节。同乡曾国藩看重他的文才,赠给他的诗作中有“四海一刘蓉”之语。直到三十六岁,他还是布衣一名。湘乡知县朱孙诒召他参加县试,他赢得第一名,才补为生员。
  曾国藩在江西作战时,刘蓉在营幕辅佐,曾国藩先后将他保荐为知县和同知。胡林翼认为他的才干大有作为,密疏向清廷推荐。但刘蓉仍然沉沦在下级官僚之中,才华未被人识。
  骆秉章带着刘蓉增援四川,一开始保举他为知府,很快又奏荐他代理藩司,清廷都照准了。但是别人却吹毛求疵,不放过刘蓉,其中很有些妒忌的味道。顺天府尹蒋琦龄议论时事,讥讽刘蓉,刘蓉便请求辞官。骆秉章又上疏请留刘蓉。
  刘蓉升任陕西巡抚之后,编修蔡寿祺上书议论朝政,又说刘蓉巴结权贵,以求升官。
  刘蓉极为愤概,抗疏力辩,对自己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凡是靠拉拢关系巴结上司升官的人,平日所想的必然全部是邀宠获利,对上司表达无比歆羡恋慕,来赢得权贵的欢心,然后所作所为都丧失了本性,丢弃了廉耻。他虽然愚陋,但对贪慕荣禄、降志辱身的事情,往往不需要禁止,就会自绝于心。他在小事情上都能防微杜渐,何况这样的大事!

1865年,同治四年(12)
刘蓉说,蔡寿祺居心不良,肆意诽谤,口无遮拦,想把天下人都涂成黑色,好像天下不再有稍知廉耻的人事,这是多么地不合情理!
  接下来,刘蓉又奏述了蔡寿祺以前在四川的劣迹。
  清廷将此案下发,让骆秉章查验。于是御史陈廷经又上疏攻击刘蓉,部议将刘蓉降职一级。
  刘蓉身在陕西,眼看着战争带来的灾害,一心一意安抚战争的创伤,不再招募和率领部队。然而,当起义军杀来时,他便带领驻防兵出战,将起义军击退。为官清廉自守,察吏爱民。但他个性傲岸清高,也往往遭到世俗的排挤。
  刘蓉被贬官时,甘肃清军还有一支劲旅,由甘凉道黎献统领。
  11月中旬,黎献率部攻击肃州的起义军。
  11月27日,清廷再度起用刘蓉为陕西巡抚。赵长龄调任山西巡抚。
  11月28日,黎献派杨天兴率骑兵在大通拦截起义军,被起义军重挫。
  12月3日,米拉的起义军攻占临水,缴获粮台,黎献的部队因饥饿而溃散。于是甘肃原来的劲旅几乎全部叛逃。现在除了杨岳斌的湘军,只有曹克忠的部队还在与起义军相持。
  12月18日,刘蓉接受官印,打理军务。刘蓉长期诉说军饷不够,想要从四川获得。云南和贵州的巡抚,也频频上奏,获得清廷的旨意,索要军饷,骆秉章一概上奏,罢免他们的官职,然后自请病假。崇实兼任总督,但军事上仍然依靠骆秉章办理。
  四川和陕西本省的战事,已大致平静下来。
  年底,湘军李助发所部在会宁的乾沟击败起义军,刘胜祥的部队在李家庄击败起义军。
  316
  新任湖南巡抚李翰章于10月份又派湘潭人罗萱和彭炳武等人协助郴州防务,对增援贵州的湘军进行淘汰,缩编为二十营,由周洪印统帅。
  曾国藩于10月份移驻徐州。张宗禹所部东进河南邓州,然后北进镇平。张曜所部在黑龙集拦截,捻军大败,奔向唐河。任柱和赖汶光等人率部东进沈丘,刘铭传率部拦截,捻军战败,后撤到项城,越过周家口,渡沙河向北,取道西华,进入太康。
  刘铭传追赶到雎州,两军交战,捻军再次大败,奔向考城与山东定陶,向山东腹地青石关运动。这个青石关,是登州、莱州和青州三郡的交通枢纽。
  在河南南部,张宗禹所部包围新野,未能攻克,又北攻南阳,被张曜等部击退。
  清廷见张宗禹的部队总是在河南西部游弋,担心这支捻军进入陕西和山西,于11月份命令李鸿章率部赶赴河洛地区,扼守两省的门户。
  任柱、陈大喜(三点水一个喜)、赖汶光和牛落红等人的六七万兵力,包括骑兵和步兵,遍布菏泽、曹州和定州之间,分兵袭击铜山和济宁,大有渡过运河东进的趋势。
  曾国藩命令色尔固善和张树珊率部从济宁迎战,令潘鼎新率部从巨野前往会合。留下刘铭传部驻守周家口,周盛波部驻扎归德,照顾西路。令张树声部驻扎徐州,刘松山部驻扎临淮,照顾中路。
  曾国藩上奏说,捻军有东进的趋势,河洛地区现在并无捻军。他所部的湘军除留下刘松山攻击捻军外,其余打算全部裁撤。现在对付捻军,要依靠刘铭传、潘鼎新、张树珊和周声波的淮军部队,这些都是淮勇中顶尖的劲旅。他们驻扎在三省的要害之地。李鸿章怎么能把他已经部署好的兵力撤走,带着他们西行呢?
  清廷下诏,撤消原来对李鸿章所下的命令。
  捻军从曹州向东挺进,奔赴城武、单县和江苏丰县。潘鼎新和张树珊所部在山东鱼台和江苏丰县之间联合攻击捻军,接连获胜,捻军西返单县。
  曾国藩命令河南清军驻扎巩县和洛阳,湖北清军驻扎随州和枣阳,以静制动。张宗禹部从唐县和邓州袭击宝丰与鲁山。山东的捻军再次进入江苏丰县,向西南推进,到达河南虞城,然后西进睢县,再向西南推进,抵达扶沟,又从这里分兵攻击襄城和临颍。
  淮军赶来,捻军便撤围而去。曾国藩认为,过去攻打捻军都是尾追,现在才得以开始迎击。
  张宗禹所部于12月攻击新野和湖北枣阳,被湖北清军江长贵和姜玉顺等部击败。张宗禹率部回到河南,北上鲁山,向嵩县和洛阳运动。
  任柱和赖汶光的部队又掉头东进,攻打陈州与扶沟。其中的一路,从北面的通许、睢县、考城、定陶和曹州,到达东明。山东清军十六个营夹在定陶南北相对驻扎。曾国藩增调杨鼎勋的部队,并命令潘鼎新部转移到济宁,其中一路南返河南新蔡,向西占据唐县与邓州之间,攻打南阳。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65年,同治四年(13)
左宗棠在自己的部队吃了败仗以后,勃然大怒,于10月26日上了一道奏折,指责广东督抚作战不力。这无异于向清廷报告:瑞麟和郭嵩焘不是治军之才。
  11月6日,左宗棠第二次纠参广东上层官吏,称广东督抚谎报军情,致使太平军汪海洋部迟迟不能剿灭。
  到了这时候,郭嵩焘发现漏子捅大了,害怕朝廷追究责任,才向清廷诉苦,说两广总督擅权,独断专行,排斥巡抚,治军不严,谎报军情。清廷委派左宗棠兼管广东军务,并且查核这个案子。
  左宗棠不愿淌这趟浑水,他打仗已经够累了,不想插手广东的官场内讧。于是,他连忙上折拜辞。
  左宗棠陈述了两点理由。第一,他身在福建,对广东是鞭长莫及。第二,他的哥哥左宗植,与郭嵩焘是儿女亲家,他要避嫌。
  不过,左宗棠还是帮郭嵩焘说了好话,他说郭嵩焘反映的情况,应该是可信的。但他又说,郭嵩焘并非没有责任,此人迂腐而琐碎,明明有道理,却不敢据理力争,才会有今天这个局面。
  在这次事件中,左宗棠认为郭嵩焘“事前委过,时后弥缝”,没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总督和巡抚,各有各的权力,你有不满摊开直说嘛,也可以早向朝廷报告嘛。如今闹成这个局面,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但是,郭嵩焘也有一肚子委屈。他想,别人不体谅我,倒也罢了,你左宗棠不依不饶,却是说不过去的。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