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

第26部分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第26部分

小说: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建议使用中共掌握的军事情报,公开揭露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阴谋,作为退兵之计。
  毛泽东、朱德对叶剑英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完全采纳。
  决定除按预定计划部署兵力,做好保卫边区的自卫准备外,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动员一切舆论,广泛开展宣传战,公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调动兵力、破坏抗战、制造内战的阴谋。
  从7月4日开始,朱德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名义连电蒋介石、胡宗南、何应钦,揭露其“闪击延安”的兵力部署、行动计划,呼吁团结,避免内战。
  新华社广播了朱德电报全文,并详细公布了国民党军队调动的情况。
  紧接着,延安召开数万人的群众大会,通电全国。
  毛泽东亲自动手特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质问国民党》的社论,警告蒋介石:必须立即撤退进犯边区的军队,纠正一切错误。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和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人士纷纷###,发表声明和通电,声讨顽固派。
  同时,中共增调部分兵力充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军事上也做好了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
  这一场以军事实力作基础的声势浩大的政治宣传战,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同情。
  由于我方掌握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切行动计划直至兵力部署、行军路线等确凿情报,并对其揭露无遗,使得正在日夜调兵遣将,准备内战的国民党顽固派大为震惊,十分狼狈,进退维谷。
  蒋介石、何应钦等见阴谋败露,陕甘宁边区军民做好了应战准备,同时又迫于国内外舆论一致谴责的压力,只好下令收兵,致电朱德总司令,表示并无进攻意图。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18)
胡宗南则解释说:“敝部换防,请勿误会”。
  他恼羞成怒,下令清查内部严惩泄密者。
  于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高潮又以其失败而告终。
  人们称赞“叶参座”巧使“空城计”,智退顽军50万。
  十一、参加整风运动,抵制“抢救运动”
  为了实现党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同心同德战胜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运动。
  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党的历史问题。
  会上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严肃批判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同时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叶剑英在会议发言中用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的精神来剖析自己。
  他说,要“脱裤子”赤裸裸地检查自己,看看自己有无犯过错误的“伤痕”。
  他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二十多年来走过的道路和所做的工作,最后说:“照上述回忆,实在太不够了,工作得不够积极,学习得不够刻苦,因此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还不是成型的干部。
  需要今后痛改前非,在工作中学习,向毛主席学习,肃清思想上的主观主义。”
  他参加高级干部学习班,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整顿三风的报告和其他有关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经验,对存在于自己头脑和工作中的不足与缺点做了认真系统的检查总结。
  中共中央决定在整风的同时,进行一次普遍的审查干部的运动。
  这个运动本来是要解决敌我矛盾的问题,肃清、争取并改造潜入我党我军中极少数的特务、破坏分子。
  但运动进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混淆敌我两类矛盾的问题。
  尤其是后来在延安开展的“抢救运动”,问题更为严重。
  叶剑英和其他一些同志感到“抢救运动”审干的做法不对头,直接向党中央负责同志谈了自己的看法:“延安哪有这么多特务呀?如果这样的话,那延安还能不能存在?这样搞法不行。”
  此事得罪了极力主张搞“抢救运动”的康生。
  康生一伙告他的“阴状”,说他右倾,还制造借口,搞逼供信,蓄意迫害他的亲属,曾两次剥夺了他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权利。
  后来,毛泽东提出九条方针,强调“调查研究,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才纠正了这种极“左”的做法。
  叶剑英在军委直属队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抵制“抢救运动”的过火行为。
  他几次深入到总参二局等单位,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找挨过整的同志一一谈话,弄清问题,纠正错误,使绝大多数同志得到甄别平反,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原重庆曾家岩周公馆的收发员左仲平,曾和叶剑英一起工作过,后来调到定边苟池盐务局当领导。
  在整风运动中,有些人根据左仲平的父亲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军需官这一情况,推测他父亲是国民党“CC”特务,并把他本人打成“特嫌”,将其开除党籍。
  左仲平多方解释都没有用,被下放到吴起县政府当一名文牍秘书。
  他多次申诉,毫无结果,非常苦恼。
  后来,叶剑英知道了这件事,亲自写了一封“左仲平同志在政治上没有问题”的证明信,派人送给吴起县县长。
  当县长向左仲平宣读叶剑英的信和组织上为他平反而作出的决定时,他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
  十二、接待中外记者团、美军观察组,争取国际支援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发展,抗战圣地延安成为中国抗战和革命的中心,吸引来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士和新闻、文化工作者,叶剑英经常受党的委托,代表八路军、新四军延安总部,向各方面人士介绍解放区军民的抗战情况。
  英、美等国为了最后战胜德、意、日侵略者,特别是为了打败日本,需要充分利用中国的军力与物力,利用我党、我军、我敌后根据地强大的有生力量。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19)
英、美等国,尤其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于1944年3月向我提出要求,派英、美、加、澳等国的记者,到延安及黄河以东我解放区了解我军力量及敌后斗争情况,并考察我陕甘宁边区及敌后根据地实施各种政策的情况,目的是为了使我能配合反攻日本。
  中外记者团于1944年6月9日到达延安。
  这个拥有数十人的中外记者团,其中外国记者有:美联社、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史坦因、美国《时代杂志》、《纽约时报》、《同盟劳工新闻》的爱泼斯坦,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福尔曼,路透社、《多兰多明星周刊》的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社的夏南汉神甫,及塔斯社的普金科。
  中国记者有:《中央日报》的“CC”分子张文伯,中央社记者徐兆镛、杨家勇(杨家勇是国民党中统特务,临时以中央社记者名义参加进来的),《扫荡报》主任谢爽秋,《大公报》记者孔昭恺,《时事新报》记者赴炳,《国民公报》编辑周木渊,《新民报》主撰赵超构,《商务日报》总编金东平。
  此外,成员中还有属于国民党###的人员,负责检查外国稿件的国民党宣传处长魏景蒙和他的助手陶启湘,管业务工作的张湖生,搞党务工作的杨西昆,还自带了电台。
  记者团的正副总领队为国民党外事局副局长谢宝樵、新闻检查局副局长邓友德。
  记者团路经西安时,国民党特务组织秘密安排了一个特务科长化装成一般工作人员混在记者团内搞电台,企图与国民党埋伏在延安的点线取得联系,破坏国共合作,窒息新闻出版自由。
  记者团到来的当天下午,叶剑英设宴为他们洗尘。
  出席宴会的还有八路军总部秘书长###等。
  10日下午5时,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设宴款待中外记者们。
  欢迎会首先高奏中、美、苏、英四国歌曲,洋溢着反法西斯的战斗友谊。
  叶剑英代表朱总司令致欢迎词,他说:“这次记者团在参观的过程中,对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予以指教,并欢迎大家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去参观。”
  叶剑英讲话后,爱泼斯坦代表外国记者讲话。
  孔照恺代表中国记者讲话,然后举行的盛大音乐会,演奏了《同盟国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和各种民歌。
  6月22日,叶剑英参谋长在毛泽东会见中外记者团之后,在王家坪礼堂向中外记者参观团做了报告。
  为了使外国记者正确地听清这个重要报告,当场分发译成英文的小册子,其中附有说明我八路军、新四军七年来抗战的成绩、民兵的分布及八路军、新四军发展情况的图表等材料。
  叶剑英在报告中分敌、伪、友、我四个方面介绍了敌后战场截至1944年3月前抗战七年来的基本情况。
  宣读了在八路军、新四军中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伟业而献出了生命的国际友人的名单,并对历年来盟国朋友提供的大量援助表示感谢。
  报告以有力事实揭露了国民党派遣军队对我根据地进行攻击、包围、封锁,派遣成千特务进行破坏等恶劣做法,最后诚恳地表示:“我们希望尽可能迅速地结束这种状况,改善国共关系,而开辟一个真正团结抗战的新环境。”
  这是一个高水平的报告,中外记者听后反映十分强烈,无不认为是“第一流的报告”。
  有的外国评论家说,叶的报告“掷地有声”,是“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与中共高层意见于一身的谈话”。
  叶剑英的报告通过中外记者的笔传播到中国大后方和世界许多国家以后,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世界许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响,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新的评价。
  特别是对国民党已备感失望的美、英等国家的一些政府要员与高级将领,更加关注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
  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延安一个月后,延安又迎来了美军观察组。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20)
这个观察组是在史迪威将军的大力提议和赞助下筹建起来的,并且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支持。
  观察组组长是美国陆军中有名的“中国通”戴维?包瑞德上校,下设四个小组。
  7月22日下午,美军观察组第一批人员乘坐的一架美制C47型运输机飞临延安,周恩来、叶剑英等前往机场迎接。
  那天,延安机场刚抢修不久,跑道路面基础不牢。
  飞机降落时,出了点小故障,叶剑英急忙走上前去察看,关切地问:“飞机坏了没有?”曾长期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的包瑞德上校当即用汉语回答:“伤人乎?莫问马。”
  叶剑英事后谈起这件事笑道:“此人是一个中国通,想不到他还真有点学问咧!”8月3日上午,叶剑英向观察组全面介绍了敌后战场情况和部队的编制、组织装备等情况,比向中外记者团所介绍的更为详尽,引起对方极大兴趣。
  包瑞德上校不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叶剑英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会谈中有问有答,气氛十分融洽。
  叶剑英谈话结束时,美军观察组成员全体起立,包瑞德上校致词说:“今天,叶将军所作的报告是很有趣味很有价值的,我们能听到叶将军的报告是很荣幸的。
  叶将军,你以这样充分的对我们的信任来作报告,我向你保证,对你报告的这些材料,保证以很小心谨慎的态度对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