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

第10部分

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第10部分

小说: 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徵早年当过道士,参加过瓦岗军,又是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谋划过暗害李世民,李世民继位后丝毫不记前仇,委以重任。魏徵刚正不阿,敢于谏诤,当时担任谏议大夫,其实就是谏官。李世民对魏徵极为重视,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也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性格耿直,认为皇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他曾对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盛唐130年…贞观之治3
李世民即位后不久,简点使外出征兵。宰相封德彝(隋朝时曾为杨素心腹,杨素堂妹夫)鉴于有些折冲府的兵源不足,建议将不倒参军年龄的中男(唐初十六岁为中)全部征召入军。魏徵坚决反对。李世民非常生气,下令说:凡是中男身体健壮的,都须征兵。并命中书省起草诏令后,送至门下省审议,再交尚书省执行。魏徵当时是门下省给事中,专门负责在诏令商签名盖章,尽管天子发了火,他还是不同意,无论如何不肯在敕令上签字。封德彝多次交涉也未能成功。李世民无奈,只好亲问魏徵原因。魏徵回答说:“我听说竭泽而渔,并不是打不到鱼,但明年无鱼;焚林而猎,并不是捕不到兽,但明年无兽。如果将中男全部征召入军,他们的田地由何人来耕种?国家又从何处取得赋税呢?”然后又指出了李世民自即位以来,前后已经有三件失信于民的大事。李世民一时愣住,半天才反应过来,当即醒悟,郑重地向魏徵检讨,下令取消了“简点中男入军”的决议。

  在李世民之前的皇帝中,先后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和汉光武帝刘秀在泰山进行了封禅,意思显示有昭告天地的功德。贞观之治后,唐朝臣民认为李世民也有资格封禅泰山,显示盛世。贞观五年(631)正月,赵郡王李孝恭(李渊堂侄)等人上书:“以为天下一统,四夷来同,诣阙上表,请封禅。”。对李世民而言,能够封禅泰山,与昔日秦皇汉武并肩,自是一种荣耀,但他却以“凋残未复,国畴多旷,仓廪犹虚”为由拒绝了李孝恭等人的提议。次年,群臣纷纷上书,人为“时不可失,天不可违”,再次奏请封禅。李世民举棋不定,便请教魏徵的意见。魏徵直言不讳地说:“陛下功高德厚,华夏已安,吉祥的征兆也一天天出现。但是东封泰山,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道路萧条,进退艰阻,恐劳顿百姓,引起别人的邪议,那就悔不可追了。”于是封禅之事就此而止。

  魏徵前后谏事二百余件,大多违犯李世民意旨,然而李世民均虚心接纳,并择善而从。魏徵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李世民的虚心纳谏对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李世民能够取得贞观之治,善于用人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尤其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李世民发掘马周的故事。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下诏命百官上书直言政事得失。中郎将常何是一介武夫,不通文墨,便让门客马周代写。李世民发现常何的奏章能切中时弊,大为惊叹,却不相信常何有如此见识。召来一问,常何如实相告。李世民感到马周是个人才,立即下令召马周进宫。马周迟迟不到,李世民又先后四次派使者前去催促。以堂堂帝国皇帝之尊,对一个落魄的布衣如此急不可待,可见他求才若渴的心情是何等迫切。见面后一谈,马周言辞“机辩明锐”,切中时弊。李世民非常满意,立即让马周到门下省为官。马周由此成为一代名臣,后累官至中书令。时人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俪俪,令人忘倦”。

  天下大治,唐朝国势也迅速强盛,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此时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地方还属于沉睡的大陆。只有中国赢得了空前的统一,并在文化和政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如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所说:“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播,同西方世界的*、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鲜明。……在唐朝,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贞观之治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突出的太平盛世,成为中国历史有力的政治象征,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时至今日,中国人仍自称为“唐人”,世界各地华人集中的地方称“唐人街”,也是来源于此。

  帝国京师长安繁华如梦,四方朝拜使团潮涌如流,日本遣唐使乘风破浪,丝绸之路上商队如织,诗坛艺苑百花齐放,由此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大唐文明,震古烁今,千余年来,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东方和世界。 。 想看书来

盛唐130年…天可汗1
隋朝时,隋文帝杨坚采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计策分化突厥,一度令突厥俯首称臣。但隋朝命数短促,二世而亡,尤其是隋朝末年,群雄并起,不少中国人为避战乱,北上投奔突厥。突厥再次强盛,号称“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突厥如此势大,北方各路割据势力为了倚突厥为外援,均争相向其称臣,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也不例外。李渊于太原起兵时,接受谋士刘文静建议,亲自写信给*厥始毕可汗,言辞卑微,还附上了厚礼,实际上就是向突厥俯首称臣。突厥始毕可汗回信表示,如果李渊称帝,愿以兵马助之。如此一来,李渊起兵便无北顾之忧。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随后开始了统一中原的步伐。*厥始毕可汗打算趁机捞上一把,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夏州(今陕西横山西),打算入寇太原。唐高祖李渊闻讯急忙派右武侯将军高静带着大量钱币出使突厥,与突厥交好。不料就在此时,始毕可汗意外病死,因其子什钵芯年纪还小,其弟俟利弗设继位,称处罗可汗。高静到达丰州(今内蒙五原西南)时,唐朝得知始毕可汗的死讯,急忙敕令高静不再出使,其所携带的钱币直接交入丰州的府库。处罗可汗知道后非常恼怒,立即大张旗鼓地准备南侵。此时唐朝忙着统一中原,无力应付边境事务,唐丰州总管张长逊连忙派高静奉币出塞,代表唐朝致送财物,处罗可汗才勉强收兵。

  李渊不惜降尊纡贵与突厥交好,目的就是为了保持边境的和平。然而,这种以钱帛换来的安宁很快就被隋朝义成公主打破了。义成公主为隋朝宗室女,公元599年嫁给突厥启民可汗。启民可汗死后,义成公主又先后改嫁他的儿子始毕可汗。始毕可汗死,按照突厥风俗,处罗可汗再娶隋义成公主。义成公主一心复兴隋朝,处罗可汗听从义成公主的建议,决定与唐朝为敌。义成公主派人将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等隋朝皇室迎接到突厥,并立杨政道为隋王,将突厥领地内的一万多中国百姓全部交给他统领。杨政道按照隋朝的制度设置百官,都城设在定襄(今山西平鲁)。

  对面义成公主的种种行为,在国力还不十分强大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只能采取妥协政策,派太常卿郑元寿到突厥,劝说处罗可汗退兵。但处罗可汗认为其父(*厥大可汗启民)失国,正是依赖隋朝的帮助才得以再立(事见千金公主一篇),这样的大恩大德不能忘记,坚持要出兵。就在关键的时刻,处罗可汗离奇病死。突厥人怀疑是郑元寿下药毒杀了处罗可汗,将郑元寿扣留。

  义成公主本可以立自己的儿子奥射为新可汗,但她胸怀大志,深谋远虑,认为奥射过于仁弱,不足以谋大事,改立始毕可汗另一个弟弟咄苾(启民可汗第三子)为汗,是为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再娶义成公主为妻,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

  武德五年(622年)八月,颉利可汗进攻唐朝。李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太常卿郑元寿主张与突厥议和,而中书令封德彝则反对议和,主张先战,胜后再议和。李渊采纳了封德彝的建议。尽管唐并州大总管、襄邑王李神符、汾州刺史萧寿分别在汾东等地击败突厥,杀敌五千多人,但突厥来势凶猛,一举攻陷大震关(今甘肃清水)。李渊忙派郑元寿往见颉利可汗。当时,突厥精锐骑兵数十万人,布满从介休到晋州数百里之间。郑元寿见到颉利可汗后,指责他背信弃义,进犯唐朝,劝说突厥退兵休战,两国重归于好。颉利可汗竟然听从了郑元寿的劝说,率兵返回。从李渊起兵反隋以来,郑元寿曾五次出使突厥,每次处境都极为危险。此次尤然。

盛唐130年…天可汗2
突厥如此来去自如,令唐朝深以为患。有人就此提出了迁都计划。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宰相裴寂都赞成迁都。个别不赞成迁都的大臣碍于太子的势力,也不敢进谏。只有李世民不同意迁都,极力劝谏,最后李渊打消了迁都的想法。

  武德七年(六二四)八月,*厥颉利和突利(始毕可汗之子,非前面提过的突利可汗即启民可汗染干)二位可汗亲率十五万大军进攻唐朝。突厥均入雁门关(今山西代县),进犯原州(今宁夏固原)、忻州(今山西忻县)、并州等地,又大掠朔州、进袭太原,关中因此而震动,京都长安被迫*。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率兵前去抵抗。

  当时,关中已下了许多天雨,粮道受阻,将士疲惫,武器受雨,朝廷上下及军队中都很忧虑。唐军与*厥军在豳州(今陕西彬县)五陇阪遭遇,双方布阵,准备展开一场大战。李世民单骑来到突厥阵前,先责备颉利可汗同意和亲而今又违约,又上前对突利可汗说:“你过去与我结盟,言明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向,何无手足之情!”借此来离间颉利和突利两位可汗的关系。

  当夜,李世民趁雨夜突袭突厥军营,并派使臣再次前去劝说突利可汗休战。李世民的分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颉利可汗欲与唐军决战,而突利可汗坚决不同意。加上唐朝许以“币帛皆入可汗”,颉利可汗权衡利弊之下,便主动派使者请求和亲,李世民答应,并与突利可汗结为兄弟。突厥在与唐结盟后撤兵。

  结盟还不到一年,颉利可汗率突厥军队再次进攻唐朝。突厥军队抄掠到掠朔州(今山西朔县)一带时,唐将张瑾在太谷与突厥军队激战,结果唐军全军覆没,张瑾逃奔李靖军营,行军长史温彦博则被突厥俘虏。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后没几天,宝座还没有坐热,曾与其结盟的*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突然背盟,发兵攻唐,并亲自率兵十余万人直逼长安。突厥大军驻扎在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京师长安城仅四十里,京师大震。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指责颉利负约。李世民用兵如神,威名远播,突厥对他十分畏惧。颉利可汗见李世民亲自应战,心中开始打鼓。不久后,唐大军赶至李世民背后。颉利可汗见唐军军容威严,人数众多,又见李世民许以大量金帛财物,便同意再次结盟。于是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突厥领兵而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