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8部分

唐朝那些事儿-第8部分

小说: 唐朝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翟让此话的意思就好比是:我要回家了,你跟不跟我去?不去就算了,我先走了。
  所以,他话虽然客气,但实际上表明了要与李密分道扬镳的态度。
  翟让为什么又反悔了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 还是觉得跟人吃大锅饭(实际上是李密说了算),不如自己开小灶好(有控股权)。
  二、 对打天下这条漫长而艰险的道路没有信心,还是当土匪实在。
  三、瓦岗的土匪寨子住惯了,恋家。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李密看到自己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又是游说,又是拉人,又是帮忙搞粮草)后,翟让还是不想干,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只得深深叹口气,叫一声翟兄弟保重,然后目送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然而故事还没完,翟让回瓦岗没住几天,又反悔了,觉得还是跟李密干有前途,便厚着脸皮带着队伍又来找李密(让寻悔,复引兵从密)。
  为什么?
  笔者也不知道为什么。
  不过只是觉得,翟让这人其实满可爱的。
  

4、经略洛口(1)
人常说,小别胜新婚。翟让的去而复返,让李翟这对政治鸳鸯的感情又深了一步。
  对于李密而言,尽管这次是翟让来投奔自己(主客关系已经颠倒),但他对翟让还是非常尊敬和客气的,并没有得意忘形(毕竟以前也麻烦过人家翟让不少)。
  休整一段时间后,他对翟让说:“现在东都洛阳空虚,军队战斗力不强。越王杨侗(东都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年纪尚小(十三岁),留守的官员也不咋的。段达、元文都(洛阳掌权的大臣)这两人更是一对蠢才。依在下估计,他们都不是将军(指翟让)的对手。如果将军能够按我的计划行事,天下唾手可得。”(密谓让曰:“今东都空虚,兵不素练;越王冲幼,留守诸官政令不壹,士民离心。段达、元文都,暗而无谋。以仆料之,彼非将军之敌。若将军能用仆计,天下可指麾而定也。”)
  此话怎么看都有拍马屁之嫌,但可能也只好这么说。翟让对干大事没信心,不说的容易点,他难免会有畏难情绪(从此话也可看出,李密不仅完全摸透了翟让犹犹豫豫的心理,而且能够对症下药)。
  估计翟让也没完全搞懂自己到底比洛阳的人强在哪里。不过既然李密说可以打洛阳,那就应该问题不大(自击败张须陁后,他已经对李密佩服的五体投地)。行,你说咋办就咋办。
  李密便派一个叫裴叔方的人先到洛阳去打探虚实。好笑的是,洛阳守备居然发现了他的探视行为(也不知是怎么暴露的?难道当土匪的果真长得与众不同?),不光加强了防御力量,而且派人火速向时在江都(扬州)的杨广告急。(乃遣其党裴叔方觇东都虚实,留守官司觉之,始为守御之备,且驰表告江都)
  大军未动,消息先走漏了,已不可能达到偷袭的目的(跟以前杨玄感的情况很像)。接下来该怎么办?洛阳城中兵力有好几万,而李翟兵团只有一万多人,是应该霸王硬上弓的强打还是另寻良策?
  李密在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后,提出一条一箭四雕之策:主攻离洛阳一百多里的隋军囤粮重地——洛口仓。
  按李密的分析,如果打下洛口仓,可以有四个好处(四雕):
  其一、我军可得到大量粮草补给。
  其二、可以切断洛阳至洛口仓一线的补给,对于洛阳守军有釜底抽薪的作用。
  其三、用洛口仓的粮草赈济灾民,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加入队伍,为将来打天下积累资本。
  其四、以洛口仓为诱饵,可调动洛阳守军出城增援,有利于在运动战中消灭其有生力量。如此明显比在城墙下硬拼好。
  对于打洛口仓的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案,李密也考虑好了。他认为,目前洛阳虽已得到消息,但其工作还仅限于加固自身城防,暂时没有兼顾到洛口仓。如果部队马上行军,展开偷袭,一方面洛口仓没准备,另一方面洛阳的救兵又不能及时赶到(有一百多里路),可一举而下。
  (密谓让曰:“事势如此,不可不发。兵法曰:‘先则制于己,后则制于人。’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多积粟,去都百里有馀,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比其闻知,吾已获之,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彼能来,吾有备矣。然后檄召四方,引贤豪而资计策,选骁悍而授兵柄,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岂不盛哉!”)
  这个作战方案不光构思精奇卓绝,而且通盘考虑缜密无漏!
  高!实在是高!李密之雄才大略不能不让人佩服!
  听完李密的一番雄论后,翟让大概眼睛都直了,心想:天哪!太有才了(见过有才的,但没见过这么有才的)!俺跟定你了!
  他马上表态:“只有真英雄才能图谋如此大略,俺自愧不如。一句话,你当老大,俺听你的。你唱主角,俺跑龙套。”(让曰:“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尽力从事,请君先发,仆为后殿。”)
  于是李、翟率精兵七千,火速偷袭目标。结局果如李密所料,一举而下!(庚寅,密、让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浴仓,破之)
  之后,李密马上开仓放粮,赈济四方灾民(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负,道路相属)。 。 想看书来

4、经略洛口(2)
当洛口仓出事的消息传到东都后,洛阳方面的普遍看法是:一、这群土匪真不咋的,本以为他们狗胆包天要来攻洛阳,谁想到却只敢打小小一个洛口仓,太叫人失望。二、想必这群土匪是饿疯了,才去抢粮仓。三、洛口仓乃囤粮重地,必须马上夺回。四、从一群饿鬼手中夺回洛口仓的难度不大。
  既然行动很容易,一帮权贵的公子哥儿、亲戚朋友、甚至国子三馆的学士,都唯恐白白浪费一个捡大便宜立大功的好机会。他们拿着精致昂贵的装备,穿着光鲜华丽的时装,带上平整崭新的旗帜,托关系走后门,挤破头地来随军出征。(时东都人皆以密为饥贼盗米,乌合易破,争来应募,国子三馆学士及贵胜亲戚皆来从军,器械修整,衣服鲜华,旌旗钲鼓甚盛。)
  受大伙儿高度参与的热情刺激,洛阳很快就凑集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在虎贲郎将刘长恭(主帅)、光禄少卿房崱(副帅)的率领下,敲着锣,打着鼓,得意洋洋地向洛口仓方向开去。
  洛口仓位于今河南巩县东北(洛阳的东面),对于行军路线,主帅刘长恭决定采取东西夹击的方案:一路为主力,由他自己率领,自洛阳出发,从西向东打。一路为偏师,由河南讨捕使裴仁基率领,自虎牢关(在洛口仓东面)出发,自东向西打。他们约定,两路人马在某时某地集结后,再统一发起总攻。(长恭等当其前,使河南讨捕使裴仁基等将所部兵自汜水西入以掩其后,约十一日会于仓城南。)
  由于李密已料到隋军迟早会来,所以一直密切关注着洛阳及周围城镇的动向。这边刘长恭刚出城门,那边探马就忙不迭地来回跑着通风报信。及时准确的情报,为李密的作战策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己方仅七千人,人家却有数万人(加上裴仁基的虎牢军团),这一仗到底该怎么打?
  由于敌众我寡,正常的思路往往是先集中兵力,以机动作战的方式将敌军各个击破。即趁刘、裴未会师前,先向东打较弱的裴部,然后再回师向西打较强的刘部。
  但李密没有采取这一策略。可能他担心,如果集中火力先打东线裴部,一旦不能在短时间内取胜,空虚的洛口仓就会很容易地落入西线刘长恭之手。而万一刘长恭固守洛口仓内的防御工事不出,自己一来兵比他少,二来攻坚不易,倘久攻不下,粮草耗尽,将必败无疑。
  所以,李密的作战方针是要在确保洛口仓的安全下,再考虑进一步计划。为此,他决定冒点险,分兵拒敌。一路六个纵队,打刘长恭;一路四个纵队,打裴仁基。
  通常意义下,弱势兵力一方采取两面出击,与优势敌军正面抗衡的思路为兵家之大忌。不过李密也没什么其他选择,洛口仓他实在丢不起。
  虽行动有些冒险,但李密也有可以凭借的优势。一、隋军成分鱼龙混杂,本身战斗力要打折扣。二、隋军骄傲轻敌,对困难料想不足,容易入圈套。三、敌军远来疲惫,我军以逸待劳,战斗力彼消己长。四、我军虽两面出击,但都先敌一步,有选择预定战场的权利(即我方可事先占据有利地形)。
  此时,最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何地作为战场最优?
  对于偏师的裴仁基一路,李密选择了在其必经之地的横岭(今河南巩县东)埋伏。依山设伏历来为兵家优选方案,其中好处一看即明,不消赘述。
  对于主力的刘长恭一部,则相对麻烦一些。大概其行军路线上没有合适的山脉(最优地点)可供选择,所以李密选了一个次优地点——石子河(今河南巩县东南,在横岭南面)东岸。
  这个地点的选择也比较考究。其一、石子河东面没有阻拦,西面却是洛水。刘长恭自西而来,必须要先过洛水。其二、刘长恭过洛水后,便夹在两河之间(东有石子河,西有洛水),进退都比较麻烦。其三、我军在石子河东面列阵,诱使刘长恭过河来打。由于石子河阻拦,敌方很难一下子全过来。如此则不利于敌方集结兵力。其四、如果我方战胜,则跨石子河追击敌军时,因西有洛水阻拦,敌军很难完全逃掉。其五、万一我方战局不利,则由于石子河东面无阻拦,可迅速实施撤退。
  (密、让选骁雄,分为十队,令四队伏横岭下以待仁基,以六队陈于石子河东。) 。。

4、经略洛口(3)
计划完毕后,李密立即调兵遣将,分头行事,静候隋军大驾光临。
  因距离较短,洛阳隋军主力很快便赶到了洛水西岸,并住了一晚。次日清晨,刘长恭接探马来报,说发现贼兵在不远的石子河东岸列阵,耀武扬威,十分嚣张。
  “贼兵有多少?”
  “咳!没多少。”
  “靠!没多少还敢在俺面前摆谱。马上出发,灭了他。”
  “大帅,这么急?还没开饭呢。”
  “开饭?开什么饭。贼兵这么少能消耗多少能量?等收复洛口仓后咱们早饭、午饭一块吃。这叫灭此朝食。”
  于是,隋军在刘长恭风风火火的率领下,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饿着肚皮就渡过洛水,在石子河西岸布下阵来(东都兵先至,士卒未朝食,长恭等驱之渡洛水,陈于石子河西)。
  据《资治通鉴》记载,刘长恭军队的一部分东渡石子河后,与翟让先交火。翟让撑不住时,李密再率生力军上。因为隋军没吃早饭,又一下子连过两条河,又累又饿,所以被一举击溃。(长恭等见密兵少,轻之。让先接战,不利,密帅麾下横冲之。隋兵饥疲,遂大败)
  不过,此处描写仍有太简单之嫌。史书只说了李密的六个纵队在石子河西岸列阵,但没说具体如何部署的。到底是六个纵队一开始都亮给刘长恭看,还是只亮翟让部,而李密部先隐藏起来呢?
  合理估计一下,后一种的可能更大(这一招效果更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