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红 >

第2部分

中国红-第2部分

小说: 中国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就听到和看到飞机解体爆炸,如果再晚个几秒钟他们就可能被剧烈的爆炸波及,不死也是重伤,这让他们心悸而冒出不少冷汗。

  Ps:作者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甚了了,只是为了小说的需要而臆造,希望读者不要深究。

第二节:一九一七年的插曲
第二节:一九一七年的插曲

  先跳出机舱的可能向前的惯性也大,等卫豪他们最后跳的开伞后,他们惊奇的发现一百三十二人居然聚在一块,只是高度有些落差而已。

  当卫豪发现降落的速度加快的同时,他听到不远处陈鲁“做好落地准备!做好落地准备!”的叫喊声。等卫豪刚把双脚闭起后收时,他已经落到地面了。由于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他踉踉跄跄紧跑几步才站稳。

  解开伞绳,卫豪开始观察周围。“好大的雾!”卫豪心里叹到,白茫茫的雾他几乎连自己抬起的手都看不见。“各小队长;收拢自己的队伍。清点人数,检查有没有人受伤。原地休息,不准擅自行动。”听到到处响起呼唤自己的声音,卫豪凭着多年养成的军事素养下达了落地后的第一个命令。他的命令也迅速被人高声的复述、传递着,紧接着就听到各小队大声的点名……。

  收起降落伞,卫豪与根据声音摸过来的陈鲁几个围坐下来互相靠着休息。高空跳伞,没有护具,再由于人变年轻、衣物已显得宽大,在空中他们耗费了很大的体力,所以他们为成功落地而欣喜的谈话没有多久,就接二连三的睡着了……。

  朱春生听到了远处荒原上叫喊声,凭着他敏锐的听力,发现这些说中国话的人,不是他们这支劳工队的声音。他凭着记忆在浓雾中向那里摸去,他认为可能是某个中国劳工队遇到了麻烦。都是中国人应该帮助他们,他加快了摸索前进的速度。朱春生很努力,但在浓雾中摸索着、叫喊着。

  “有人!”不愧是海军陆战队的将领,黄强最先听到朱春生的遥远微弱叫喊声。“参谋长!有人在呼唤我们!”卫豪仔细的听了听,也听到了遥远的叫喊声。“大家都不要动!原地待命!老林!林大骡!你个大嗓门,快回应对方!”卫豪大声的向大家喊叫着下命令,末了也不忘调侃老林几句,引得众人大笑不已。

  “我们在这里!我们在这里!”老林那高亢、极富穿透力的回应,一声高过一声。“厉害!怪不得才到干休所时,就听说:宁听天打雷,不听大骡叫。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见识,现在总算是领教了。”“你才知道?!没有退下来的时候,只要是他的电话,我都要把话机离开耳朵一尺远来接听。哈哈!”林伟就因为嗓门大,先被人叫作林大锣,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被改成林大骡。卫豪想到在军区司令部时,只要谁用这种姿势听电话,都知道是林大骡打来的,不禁笑了起来。

  过了不久朱春生顺着声音的指引,终于跌跌撞撞的找了过来。浓雾中老林与朱桂生连对方的脸也看不清楚“兄弟,你们是那个劳工队?在雾中迷路了吗?”朱春生气喘吁吁的问道。“劳工队?”老林有些奇怪,但还是回答道:“我们的飞机出了问题,我们是跳伞来到这里。雾太大了,我们在等雾散。”

  “你们有飞机?我听声音你们有不少人吧!那是多少架飞机啊!难道同时都坏了吗?”

  “就一架。”

  “一架飞机能装这么多人?不可能吧!”

  “老乡!不要去管飞机了,请问你贵姓?”旁边的黄强见老林与朱桂生老在飞机上纠缠,忍不住插话问道。

  “客气!免贵贱姓朱,大名春生。先生,您们呢?”朱春生觉得黄强可能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语气客气很多。

  “我叫黄强、他叫林伟,朱大哥请问这里是那里啊?”黄强也客气的回答和提问。

  “这里吗?我也才来没有几天,不过听通译说这里是法兰西的贡德古尔。”

  “法国?”黄强与林伟都惊叫出声。

  “对啊!通译也说过,法兰西国,就是法国。”朱春生有些得意的肯定着。

  “朱大哥,你在法国干什么?”老林不解的问道。

  “说是搞战地服务,可实际上就是在前线,挖战壕、抬尸体、送伤员、背粮食和弹药,受够了洋人的气!”朱春生有些难过和愤怒。

  “战地服务?前线?”黄强与林伟又叫出声。

  “是啊!不少同来的中国弟兄,就死在奥匈帝国的枪炮中。我就背下来,埋了好几个。”

  “奥匈帝国?朱大哥现在是多少年?”老林叫了一声,连忙问道。

  “听通译说好像是1917年,不过听吕大哥说是民国六年。”

  “1917?第一次世界大战?!”老林与黄强深深吸了口气。

  “林大,不!林伟你与朱大哥聊着,我去找参谋长。”黄强觉得事情重大,给林伟说了一声后就向卫豪他们休息的地方摸去。

  “不会错吧?我们到了一战的法国?”卫豪他们同样的大吃一惊,陈鲁几个议论纷纷。

  “应该不会错!虽然看不清朱春生,但从他的话语来看,他是朴实的那一类人,不象胡说八道。等一会,林大骡会带来更准确的消息。”黄强肯定地回答了卫豪的疑问。

  “奇怪了!”卫豪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我们这些快死的老头、老太都能变成十多岁的少年。再奇怪的事,也不足为奇了!”是啊!”黄强、陈鲁他们都附和了一句。

  “这样!陈鲁我们几个把情况简单介绍给其他人,并通知下去,让大家都不要讲话。由你与老林出面,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是!”黄强与陈鲁他们几乎习惯性的立正应道,然后各自分散行动。

  雾渐渐的散了,林伟找到卫豪把朱桂生和了解到的情况,向卫豪作了汇报。

  朱春生是1896年,生于江苏丹阳。他从小失去父母,受尽生活的煎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由于英法联军在战场上频频失利,造成了兵员和劳力的严重不足。1915年12月,法国派出了一个军事代表团到中国,与当时的北洋政府谈判,中国招募劳工,到英法战地服务。达成协议之后,从1916年开始,中国一共派出了十四万劳工,他们分批从上海坐邮船到马赛,然后分赴各个战区。时年20岁、年轻力壮的朱桂生就是其中一员,他从上海登上邮船。不巧遇到大风,在大海里漂泊五个多月,吃的是炒米,受尽吃尽艰辛万苦才到了陌生的法兰西。 

  到了马赛港,他与很多中国劳工分配到拉罗舍尔市(LA ROCHELLE)兰斯区(LA PALLICE)作战地服务。朱桂生的劳工编号是27746,刺青在手臂上。他干过面粉厂、运送粮食弹药等工作。1916年11月底,他和五千多弟兄又被安排到贡德古尔,协助美军步兵第一师,作战勤服务。

  “什么乱七八糟!”卫豪听完汇报,心烦意乱地吐了口吐沫恨恨的道。“参谋长!我……”老林有些愧疚,如果不是他窜着组织这个红色旅游,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卫豪感觉到老林的不安,打断他的话说道“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心情有些烦躁。好了,走一步算一步吧!通知大家收拾好物品、降落伞,清点人数。我们跟朱大哥走,与这个时代的中国老乡汇合!”

  淡雾中,走出一个队伍,前面是老林、黄强陪着兴高采烈带路的朱春生,后面是抱着大包袱边走边低声议论的卫豪、陈鲁他们。

  走向中国劳工营地附近补给仓库的马歇尔看到了这支奇怪的队伍,他是美国步兵第1师参谋部的一名临时中校。马歇尔的任务是使第1师师部随时了解前沿阵地的情况,检查部署和物资给养,密切注意部队的土气。他来是检查为美国第1步兵师配属给法军18师参加攻占洛林的萨默维尔作战后归建的几个营,物资补充的准备工作。

  虽然觉得奇怪,但马歇尔并没有过多关注。因为他非常看不起这些黄种人,与中国劳工的接触他都让手下去办。看了几眼后他快步向仓库走去,浓雾已经耽误他很多时间了。

  吕大虎听到朱春生的叫喊声,带着几个劳工跑出破烂的棚屋,迎向黄强他们。黄强从朱春生那里知道,吕大虎是这支劳工团的团长,于是远远的就对吕大虎拱手寒暄了。这些人虽然穿得古怪,但熟悉的乡音还是调动起吕大虎极大的亲切感与认同感。他热情地与黄强他们寒暄问候。此时听到朱春生叫喊的劳工们都热情的迎了上来,围着卫豪他们问长问短。尤其是十七个变成女孩的“老太婆”吸引的人更多,使得在她们身边尽职保护的老公冷汗直冒。

  被迎进一间大棚屋的卫豪他们,被一拨拨的人热情地问来问去。好在早就秘密的进行沟通,统一了口径说:“自己是新招来的劳工,在浓雾中与大队走散,不知道大队去了那里,目的地也不知道,也无法找到大队。”所以没有出现什么鄙陋和问题。

  直到负责与美军联络的通译来通知吕大虎他们去搬运物资,才得以解脱。吕大虎把所有的劳工都赶出去说“卫豪兄弟他们走了很远的路,需要休息大家不要打搅他们,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然后自己也出去,带路劳工们去搬运物资。

  热闹的营地,不一会就静了下来。卫豪静静的思考着,这一百三十二人其中军队的干部有八十九个,地方上的也都是些有分量的专家、学者。自己在这些人中职位最高,应该担负起领导的责任,至少军队的干部都是这样期望地。不管是上帝或者是魔鬼开的玩笑,既然来到这个战乱的时代,作为军人我都有保护大家的义务。应该开个会统一思想,以应付目前这种莫名其妙的实际情况。

  老林看到右手手指逐一从拇指弹过的参谋长,熟悉卫豪习惯的他,知道参谋长正在考虑重大问题了。于是向周围的人示意,不要吵到卫豪。当卫豪咳嗽一声站起来的时候,老林那大嗓门就叫了起来“大家注意!参谋长要讲话了。”其他人都停下议论,除黄强几个去放哨、警卫外都把目光集中到卫豪身上。

  “弟兄们!在这个错乱的时空,这是对大家唯一准确的称呼了。我们为什么会从快死的老头、老太变成十多岁的青年?我们为什么会来到1916年的法国?这些问题,我想你们当中的一些专家学者可能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很重要,但更重要问题是我们在这个战乱时代的生存问题!”停了一下,见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点头。卫豪接着说道:“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个落后的国家,是被列强任意辱污的国家。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可能得到国家的帮助,也不可能从这战乱的地区逃离到安全的地方。我们要生存,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和依靠这里的中国劳工。我刚才想过,我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出现意外,尤其是老李你们这样的专家、学者。”说着指了指冶金专家李明,眼睛看向那些变得年轻的专家、学者。“你们每个都是振兴这个时代祖国的希望和力量,你们的生命安全是不容有失地!”他有力的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老李和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觉得心里暖洋洋。“当然!我们这些军人,对于这个时代的祖国来说也是非常宝贵。我们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远超这个时代近百年的战略、战术思想,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