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497部分

秦皇纪-第497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秦异人却是笑得异常舒畅,道:“这就是王翦!不仅目光深远,能看到他人不能看到的问题,更是懂得如何取舍。不仅项氏十万子弟兵是诱铒,就是这三十万楚军也是饵,若是一口吞掉的话,固然是痛快了,就是失去了引诱楚国上当的机会,如此之事,万万做不得呀。”
要想把楚军引诱到淮水之地来,首先就要有饵。王翦选的这个饵是富饶的淮水之地。为了保护淮水之地,楚国一定会调兵遣将前来淮水之地。可是,这并非绝对,也有可能发生变数。若是王翦没有忍住,一吞把项氏十万子弟兵吞了的话,那么,项燕就失去了支柱,项氏就会被屈景昭黄四氏灭掉,项燕难以统军了。
三十万楚军若是被王翦干掉的话,那么,项燕就有天大的罪过,会被屈景昭黄四氏正大光明的明正典刑。
项燕是反秦的铁杆,只要他掌握军权,楚国就会竭尽所能的调集兵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用担心楚国不战而退。
是以,王翦不干掉项燕的三十万大军是明智的选择。然而,三十万大军当前,秦军不下手,这无异于是馋猫枕着咸鱼睡觉,那需要何等的忍耐力,王翦这份忍耐力令人吃惊。
“王翦已经拖住了项燕,是该大秦增兵的时候了。传旨,立时给王翦增兵十万。”秦异人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
秦异人的旨意传下,十万秦军启程,前去与王翦汇合。秦国在淮水之地的军队,达到了四十万之众。
“秦国增兵了,以我手中的三十万大军难以抗衡,立时向君上求援。”项燕得到消息后,知道他手中的三十万大军不能与秦军抗衡,立时求援。
XXXXXX
“什么,秦国增兵了?”楚考烈王吓了一大跳,眉头一挑,道:“大楚也只能增兵了。快,召集群臣商议。”
旨意传下,群臣赶来朝殿相聚,楚考烈王直陈其事,道:“寡人接得军报,秦国增兵十万,项燕难以抵挡,极需增援,屈景昭黄四氏要多多出兵。”
“君上,为了保护淮水之地,臣愿出兵两千。”屈氏族长忙道。
“两千?亏你说得出口。”楚考烈王眼中厉芒一闪,沉声喝斥,道:“你要为项燕为你副之时,你愿出兵数万,眼下却只出兵两千,你是何道理?”
“君上,自从项燕出征以后,臣琢磨着,大楚稳若泰山,就把子弟兵解甲归田了,这不是没有兵吗?”屈氏族长脸上堆着笑容,忙解释。
“解甲归田?好你个解甲归田。”楚考烈王阴沉着一张脸,冷冷的道:“寡人只听说你屈氏竭尽所能的征召子弟兵,就未闻你屈氏有过解甲归田的事儿。”
“君上,是真的呀。要不,臣再去征召一千,出兵三千。”屈氏族长一脸的讨好笑容,态度绝对恭敬,就是没有任何实质进的表示。
“哼!”楚考烈王与这些大世家争斗了一辈子,深知他们的脾性,莫看他们把话说得很好听,态度也好,他们不会任何实质性的表示,只得放过屈氏族长,冲昭氏族长问道:“你们昭氏出兵几许?”
“君上,臣为了多收钱粮,也把子弟兵解甲归田了,这次为了大楚,臣决定立时征召。嗯,能有四千。”昭氏族长装模作样的计算一通,说出一个可以气死人的数字。
楚考烈王一听这话,没差点气死。有了利益的时候,他们可以派出数万十万子弟兵,一旦到了没有利益的时候,就是打死他们也不愿出兵。
就这样,楚考烈王和屈景昭黄四氏扯皮,你来我往,一扯就是半个多月,最终达成了协议,四大世家各出兵一万,国府出兵六万。东拼西凑,总算是有十万军队了。
达成协议之后,四大世家又使出“拖”字诀,一拖二拖,三拖四拖下来,又是费时一个多月,这支为数十万的援军方才上路,赶赴淮水之地。
更绝的是,四大世家的子弟兵那行军速度比起蜗牛还要慢,快的时候,一天能走十里,慢的时候十天半月不挪窝。
项燕得到消息后,急得不得了,一个劲的催,可是,没有用处。因为这些世家大族压根儿就不鸟他,项燕弄得也是没办法。
等到四大世家大族的军队赶到淮水之地后,已经四个月过去了。
这四个月里,项燕提心吊胆,生怕王翦率军进攻。好在,王翦并没有动手。
要是项燕有非凡的政治眼光的话,他就会知道,在楚国没把所有的军队调到淮水之地前,秦军是不会进攻的,他是白担心了。
XXXXXXX
秦异人把军报一放,冷声道:“这个楚国,真是没救了,增兵十万竟然耗时四个多月,天啊,他们是不是长了一条腿?还是他们不会走路?”
“这就是楚国,各自有着各自的盘算,不可能拧成一股绳。”尉缭狠狠摇头,道:“四个月呀,要是大秦能下手的话,早就把项燕灭了十回八回了。”
楚国这效率太过低下,令人很是无语。要是秦国能下手的话,项燕那三十万大军已经被秦国灭了很多次了。
“要是大秦十万十万的增兵,等到把楚国的军队全部引诱到淮水之地,还不要个四五年?这时间太长了,万万不行。”秦异人眉头一挑,道:“这一次,大秦就大举增兵。传旨,给王翦增兵三十万。”
秦异人的旨意传下,三十万秦军启程,赶去淮水之地。
“什么?秦国增兵三十万?这不是七十万了?”项燕得到消息,一蹦老高,满脸的震惊之色。
一次性调动七十万大军,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就是著名的长平大战也没有如此规模,不要说亲眼见证,就是听听这个庞大的数字就令人震惊。
“快,向君上救援,大楚必须要大举增援。”紧接着,项燕扯起嗓子大吼一声。
项燕虽然有着不凡的军事才华,然而,他手中不过四十万军队,绝对不能抗衡七十万秦军,他不能不急。
XXXXXX
“什么?楚国增兵三十万?”楚考烈王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一脸的惊惧,身子摇摇晃晃,一个没站稳,摔倒在地上。
“咕咕!”楚考烈王喉头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如同被掐住脖子的老母鸡似的。
“七十万虎狼秦军在淮水之地,天啊!”楚考烈王恨不得昏过去,就不用如此惊惧了。然而,他就是不能昏过去,要承受这恐惧。
“不行。赶紧上朝,召集大臣商议。”紧接着,楚考烈王想到了上朝。
旨意一传下,大臣毕集,楚考烈王也没有绕圈子,道:“寡人刚刚接得军报,秦国又增兵了,这次秦国增兵三十万,三十万呐!”
“什么?秦国增兵三十万?”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众大臣惊恐万端。
“如此一来,秦国在淮水之地的军队就有七十万了。天啊,七十万大军,这种事谁听说过?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如此之多的军队云集呀。”
“这仗没法打了,大楚赶紧撤军吧。”
“撤?往哪里撤?淮水之地是大楚的形胜所在,要是没了淮水之地,大楚还是大楚吗?”
“即使以大楚的广阔土地,也是禁受不住七十万虎狼秦军的攻击呀,虎狼秦国这次是亡楚之心不死,大楚要退也没得地儿退了。”
“七十万虎狼秦军杀来,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众大臣惊呼声响成一片,议论纷纷,有人主张逃走,有人主张应战,有人知道楚国无处可逃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驾临前线
“虎狼秦国出兵七十万,亡我大楚之心不死,即使大楚要退,也是无路可退了,大楚当齐协心,共抗秦国,方有一线生机。”楚考烈王先是说了一通漂亮,紧接着道:“屈景昭黄四氏,你们出兵几许?”
一直以来,楚考烈王都想把五大世家的子弟兵控制住,却始终没有机会。眼下,他自认为机会来了,自然是不会错过这等良机。
“臣愿再益兵三万。”屈氏族长想了想道。
“臣也愿出兵三万。”昭氏和景氏族长道。
“臣愿出兵四万。”春申君为了讨好,特的多出了一万兵。
四氏总算有些进步了,没有象上次般只出兵数千,这次出兵三四万,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然而,楚考烈王不会满足,道:“你们把子弟兵窝着藏着,以为可以守住你们的封地,是不是?你们也不想想,要是大楚没了,你们的封地有何用?你们还能有封地吗?虎狼秦国会放过你们吗?”
楚国是世家大族的根本,若是楚国被秦国灭了,这些世家大族也就完蛋了,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君上,臣愿出兵五万。”屈氏族长想了想,一咬牙道。
五万子弟兵,再加上上次的一万,就是六万了,应该是占了屈氏子弟兵的一半了,他很是肉疼。
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与王族周旋,就在于他们有子弟兵。若是王族要动他们的话,就会发生战争,楚国就会发生动乱,是以,王族明知这些世家大族是天大的威胁,却是动不得,只能听之任之。
要是没有了子弟兵,世家大族就无力与王族抗衡了,王族要干掉他们就干掉他们。
“臣愿出兵五万。”景昭二氏族长忙道。
“臣也愿出兵五万。”这次,春申君没有讨好了。五万子弟兵不少了,还要留下一部分与王族周旋。
“你们的小心思,莫以为寡人不知晓,你们是想藏着子弟兵吧?”世家大族一直是楚国王族的威胁,王族早就想干掉他们,只是没有机会,眼下就是良机,完全可以打着抗秦的旗号把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兵调到前线,借秦军之手除掉。楚考烈王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一良机的,一个劲的施压。
这些世家大族也不是好对付的,你有理由,我有籍口,各说各的理,就这样,又开始扯皮了。这次扯皮异常精采,所费时间竟然长达近两个月。
秦国七十万大军压境,可以说是军情似火,刻不容缓,楚国却是扯皮如此之久,真是令人震惊。
两个月后,楚考烈王与屈景昭黄四氏终于达成了协议,四氏再各出兵九万,加上上次增兵的一万,总计出兵十万。
王族出兵十五万,再加上各中小世家的子弟兵约五万,这次楚国一举增兵高达五十六万。
加上项燕手里的四十万楚军,楚国总计调兵九十六万与秦军抗衡。
有朋友可能会说,楚国没有这么多兵力,因为历史上项燕率领四十万楚军与王翦率领的六十万秦军对抗,没有更多的兵力了。
其实,历史上王翦灭楚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干掉燕项率领的楚国精锐,也就是四十万。为了解决这四十万楚军,王翦与项燕相持一年有余,直到项燕轻敌后,秦军突然出击,一举而击败这四十万楚军。
接下来,就是进入第二阶段了,秦军在王翦的率领下大举追击,一直追到寿春。项燕在寿春另立楚王,召集楚国的残余势力前来勤王。为了对付这些残余势力,王翦围住寿春,并不急于攻克,这是想把楚国的残余势力集中,一举歼灭。
楚国的残余势力果然中计,大举赶去寿春。为了全歼这些楚国残余势力,王翦在江阴、宜兴一带部署秦军切断他们的退路,最后一举全歼。
至于这些残余势力究竟有多少人马,没有准确的数字,难以知晓,相信不会少,四五十万应该差不多。
达成协议之后,各大世家大族又使出“拖”字诀,要么是不发兵,要么就是今日发一点点,明日发一点点。多的时候有一两千,少的时候只有数十人,真是咄咄怪事。
这些奉令出征的子弟兵在路上不是游山玩水,就是东游西逛,哪条路不好走,哪条跟远,就走哪条。好走的路,便捷的路,一概不走。
能走,还算是好的。更有甚至,在一地一驻就是十天半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