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479部分

秦皇纪-第479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计甚妙。”众人大为赞成。
要收买楚国的世家大族实在没什么难处,因为只需要秦国多出金,再许以好处,那些世家大族一定会阻止齐楚交好。
“就算大秦不能阻止楚国从中作梗,还可以从齐国着手嘛。”秦异人脸上的笑容更盛数分,道:“自君王后死后,齐国无人也。尤其是齐国丞相后胜,更是一贪得无厌的小人,只要大秦给他足够的好处,定能令他破坏齐楚交好。这事儿,如此这般……”
压低声音,把计策一说,众人齐声赞好:“妙!妙!妙!绝妙!”(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大军压境
魏国,大梁城外,秦军营地。
中军帐中,王翦正与诸将议事。大梁的魏人已经被分派到各处,有吃有住,魏人对秦军很是感激。
收地一事,也是顺利,魏国的城池已经全部占领。在整个收地过程中,秦军没有遇到抗抵,哪怕是轻微的抵抗也没有。
大梁是魏国的都城,大梁被攻占,对魏人的军心士气打击极为沉重;再者,魏国自魏惠王时起,历代魏王就沉浸于享乐中,或爱珍玩,或爱女色,或喜游猎,无心理民,魏国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寻常国人庶民都不满意,谁愿意找死?
更别说,信陵君弑君一事令魏人痛恨,谁也不会为信陵君出头,是以,占领魏地要不顺利都不成。
“上将军,君上旨意。”就在这时,铁鹰锐士进来,把秦异人的旨意递给王翦。
王翦接在手里,展开一瞧,眼睛猛的瞪圆了,大是欢喜,笑道:“君上真是英明呀,有此妙计,还愁大事不成?”
“上将军,君上怎么说?”众将很是好奇。
“君上……夸我们这仗打得不错。”灭齐一事属于高度机密,不能宣之于众,王翦没有透露的打算。
“呵呵。”能得到秦异人的夸赞,那是何等的荣幸,众将大是欢喜,发出一阵畅笑声。
“君上有旨,要把信陵君明正典刑,你们多派人手,四处宣扬此事,要多数落信陵君的罪过。”王翦有着不凡的政治眼光,当然明白此举的好处。
众将得令,立时派出人手,四处宣扬。
一时间,整个魏国都知道秦国要把信陵君明正典刑。对于此事,魏人是欢喜难言,无不是拍手称快,因为秦军数落信陵君的罪过全是铁证如山,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到了处置信陵君这天,魏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无不是欢天喜地,跟大过年似的,无不欲亲眼目睹信陵君之死。
“呵呵。信陵君这恶贼,也有今日,他终于要死了,要被秦军处置了。”
“信陵君恶事做绝,坏事做光,他要不死,就没有天理了。”
“信陵君弑君弑兄,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信陵君养门客,门客仗着他的势,欺凌弱小,夺人田产,霸人妻女,因他而家破人亡者不知几多,他的罪过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不能道尽。”
魏人一提起信陵君的罪过,就是愤恨不已,恨不得把信陵君撕着吃了。
“还是秦人厉害,信陵君这狗贼在国中作恶数十载,魏国拿他没办法,秦军一到,他就死定了。”
“这还用说吗?要是秦人不厉害的话,能雄视天下,能灭了魏国?”
“秦国国无隶身,一体国人,不分贵贱,一体同法,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不用再担心王公贵族、世家豪强欺凌我们了。”
紧接着,魏人就是大赞特赞秦国,对秦国的雷厉风行极为赞赏。
象信陵君这样的国君都要明正典刑,其他的王公贵族、世家豪强谁敢冒头?谁冒头谁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快看,信陵君来了,信陵君这狗贼来了。”
“快瞧,信陵君这狗贼低垂着头颅呢,他的头颅不是一直高昂着的么,有种你再昂起来呀,你低垂着头颅做什么?”
“哈哈!信陵君,你这狗贼也有今日,你也有今日。你作恶多端时,你可曾想过有今日?”
信陵君被秦军士卒押来了,此时的信陵君浑身发抖,连路都走不动了,秦军锐士不得不扶着他,要不然的话,早就摔倒在地上装死狗了。
一片咒骂声响起,魏人兀自不满足,口水乱喷,只一口气功夫,信陵君差点被口水淹死了。这还不算,魏人抓起土块石头朝着信陵君身上乱扔,只一会儿功夫,信陵君浑身上下都是伤,鲜血淋淋。
“啊!啊!啊!”信陵君发出杀猪似的惨叫,却是惹来魏人阵阵叫好声。
押到行刑的高台上,王翦身着戎装,站在当地,沉声问道:“信陵君,你看见了吧?魏人恨你入骨,枉你还沽名邀誉,枉你被誉为‘贤公子’,你的贤名哪里去了?”
这一问不打紧,信陵君是羞愧难言,满脸通红,想要说话,却是说不出来。
信陵君养数千门客为他吹嘘,把他吹得跟花儿似的,说他天纵奇才,能定国安邦,可是,到头来,剥去伪装之后,他们不过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罢了。
王翦手一挥,秦军锐士手起刀落,信陵君一颗头颅滚得老远,满眼的惊恐之色,脸孔扭曲了。
“大秦万岁!”魏人爆发出惊天的吼声,欢喜难言。
信陵君是魏国的一大毒瘤,他被处置了,要魏人不欢喜都不成。
此时此刻,魏人对秦国的好感刷刷提升,只觉秦国才是他们的亲人,比亲人还要亲。
魏国本是周武王之弟毕公姬高的后人,后来一度没落,至于原因史料不全,无法知晓。到了晋献公时,毕氏出了一个将军叫毕万,此人是一个寻常将领,立有军功,晋献公把魏地封给他。
经过占卜,说魏地大吉,毕万决心改姓为魏氏,这就是魏氏的由来。
晋献公末年,晋国发生储君之争,毕万之子魏武子追随晋文公。晋文公回国继位后,重用魏武子,魏氏由此而成为晋国六大世家大族之一,势力越来越大。
在晋国末年,智氏最为强大,横行无忌,联合韩魏二氏欲要灭掉赵氏。这一战,用的是水战,差点把赵氏的老巢淹没了。之所以最终没能灭掉赵氏,是因为智氏一句感慨之词,葬送了智氏一脉。
眼看着赵氏的老巢即将被淹没,大功将成,智氏感慨说今日始知水亦能灭人。这话一出,韩魏二氏心惊肉跳,因为他们的老巢附近也有大水,若是引水淹他们的老巢的话,韩魏二氏难保。
于是乎,韩魏二人决心背叛,联合快要覆灭的赵氏,里应外合,攻灭智氏。最后,三家联合起来,把晋国给瓜分了,这就有了魏国。
战国初年,魏国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国君,那就是一代贤侯魏文侯。魏文侯在位五十多年,励精图治,举贤任能,手下有一大批良将良臣,是以魏国特别强盛,硬是把魏国的土地扩大了一倍有余。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继位,这也是一个有为之君,子承父业,发扬光大,魏国更加强盛。魏武侯唯一的憾事,就是错失吴起。魏武侯很赏识吴起,想要命吴起为相。魏武侯考虑到吴起文武兼备,一旦为祸的话,对魏国的祸事不小。当然,魏武侯没想过要除掉吴起,而是决定要拉拢吴起,准备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吴起,这样就是姻亲,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这本是好事儿,吴起也有意。若事情真要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就是皆大欢喜了。
然而,另一个驸马很忌妒吴起的才华,怕吴起被重用,决心要破坏这事。其破坏的手法也很巧妙,并不是中伤吴起,而是请吴起前去家里饮宴。
吴起想着一旦结成姻亲,就是亲戚了,去饮宴联络一下感情也是应该的,就同意了。在席间,公主对驸马是又打又骂,跟收拾孙子似的,这令吴起大是惊讶。这公主就说,我还是好的呢,要是我妹妹,哼哼!
吴起不想受这罪,就婉拒了魏武侯嫁妹的好意,这令魏武侯大是不满。吴起知道他不可能再当魏国的丞相了,就逃离魏国,去了楚国。
魏武侯错失吴起这事,看似不大,却是魏国失才的开端。
魏武侯死后,其子魏惠王继位,接二连三的失去盘盘大才,魏国由盛转衰,最终错失了一统天下的资格。
魏惠王第一个失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孙膑,孙膑愿仕于魏,却遭庞涓所害,差点死在魏国,靠装疯卖傻逃回齐国,最终成了魏国的心腹大患,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重创了魏国赖以征战天下的“魏武卒”,使得魏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魏惠王第二个失去的大才就是奠定了秦国统一中国基础的商鞅。商鞅本是卫人,愿在魏国出仕,是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的吏员,中庶子。公叔痤死前先是向魏惠王举荐商鞅,魏惠王不用,公叔痤就要魏惠王杀掉商鞅。魏惠王同样不采纳,致使商鞅出走,去秦国变法,一举扭转秦国的颓势,秦国一跃而成为一流战国,打得魏国丢土失地。
魏惠王第三个失去的大才就是张仪了。张仪还是魏国人,本想效力于父母之邦,魏惠王不用,张仪不得不远走他邦,最后成了魏国的心腹大患。张仪先是做了秦国丞相,后来回到魏国当魏国丞相,名义上是魏国丞相,实则是秦国安插在魏国的最大间谍,没少泄露魏国机密给秦国,令魏国吃足了苦头。
失才,是魏国衰败,乃至灭亡的根本原因。
纵观战国之世,魏国的人才最多,还有后来的范睢和尉缭,皆是土生土长的魏人,最后不得不远走秦国,成为魏国的大患。
处置了信陵君之后,王翦当即点起秦军,朝东而去,很快就来到了魏齐边境。
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就在魏齐边境扎下营般,灭齐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项燕献计
秦国大军压到齐魏边境,这消息象风一般传开,惹出一场风波。
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
燕王僖一如既往的与一众大臣在痛饮,酒到爵干,好不快活。
正饮间,一个内侍匆匆进来,冲燕王僖禀报,道:“禀君上,秦国大军压到齐魏边境……”
“什么?秦国大军压到齐魏边境?秦国要做什么?难道秦国要灭齐国?”燕王僖猛吃一惊,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
秦国灭魏这事儿,他是一点也不稀奇,因为信陵君谋刺秦异人,这激怒了秦异人,要是不把魏国给灭了,秦国是不会退兵的。只是,秦国大军压到齐魏边境,这事就有些突然,他不得不想到齐国的安危。
“君上,秦国此举欲在灭齐,大燕该当出兵相救。”燕国一众大臣中也不乏清醒之人,道:“若大燕不救齐国的话,那就是唇亡齿寒呀。”
“凭什么要救齐国?”立时有大臣反驳道:“齐国是大燕的死仇,昔年乐毅伐齐,差一点灭了齐国,如今,秦国要灭齐国,正好遂了大燕心愿。”
“没错。齐国是大燕的死仇,大燕可以救别的战国,就是不能救齐国,死也不能救。”一片附和声响起。
齐燕之仇那是百年仇恨,更别说,乐毅伐齐,差一点功成,这令燕人特别惋惜,要燕国出兵救齐,无异于天方夜谭,燕王僖已经镇定下来了,微微颔首道:“救齐之议作罢。齐国是大燕的死仇,万万不能救。再说了,就算大燕要救齐国,凭大燕的国力,能救得了吗?”
燕国很弱,救齐国就要与秦国为敌,这不是燕国能够承受的,一众大臣很快就取得了一致。即使有清醒头脑的燕国大臣,也不得不承认这点。
XXXXXX
楚国都城,郢,项燕府中。
项燕面前的短案上摆满了地图,项燕打量着地图,眉头紧拧着,沉吟不语。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少年快步而来,他是项燕的长子项超,也就是楚霸王的父亲,如今年十四,冲项燕禀报,道:“阿父,秦国大军压到齐国边境,很可能要灭齐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