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67部分

秦皇纪-第367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真?”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问道。
“那还用说!”嬴煇脱口而出,信心十足。
“你可要想好了,你若有半字虚言,秦法无情。”秦异人却是步步紧逼。
“异人,这事你就冤枉老三了,老三是真的干得不错。”秦昭王早就无数遍听嬴煇说过,他把巴蜀治理得如何如何好,跟花儿似的,又为嬴煇帮腔了。
“大父,容我问三叔几个问题。”秦异人却是没有就此打住。
“好吧,你问吧。”秦昭王心想这事嬴煇干得不错,秦异人就是要问也不出个所以然来。
“据我所知,岷江肆虐,凡岷江所过之处洪灾遍地,而岷江未流经之地又是旱灾不断,三叔,你是如何治理岷江之灾的?”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
我们一提起巴蜀,就会想到著名的赞誉之词“天府之国”。其实,这是在李冰修建都江堰之后的事。在此之前,巴蜀因为岷江成灾,一半涝,一半旱。岷江所流经之地是洪水成灾,而岷江未流经之地又是旱灾不断。
直到李冰修好都江堰,成都平原这才成为天府之国,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之一。
而此时,李冰还未入蜀,更别谈治理岷江了,秦异人这话问到最为紧要处。
“这……就那么治理的。”嬴煇一愣,想了想,糊弄了一句。
这话是嘀咕之语,明显的底气不足,这与嬴煇平时的举止截然不同,秦昭王眼里掠过一抹诧异。
不仅秦昭王觉得意外,就是范睢、白起、司马梗这些了解嬴煇的人也是惊讶,打量着嬴煇,想要瞧出原委。
“三叔,你身为巴蜀之地的郡守,如此说话,太有愧你这郡守之职。”秦异人更进一步,道:“究竟是如何治理的?”
“老三,你说,你是如何治理岷江的?”秦昭王也起疑了,忙附和一句。
“我派人治理的。”嬴煇愣了愣,接着糊弄。
“是谁?”秦异人还没有问,秦昭王就问出来了。
“是……”嬴煇嘴巴张大,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人,即使是说谎,也不是那么利索。
“如何治涝?如何治旱?发民夫几多?费钱粮几多?费时几多?所施水利途经哪些地方?”秦异人问得更详细了。
“我身为郡守,岂能管这么细务?自有下人去做。”嬴煇额头上见汗了,一梗脖子,争辩起来。
“哼!”秦昭王冷哼一声,道:“有你这样做郡守的吗?就是寡人,对秦国的细务也是了若指掌,赋税之数、口众之数、良田之数……寡人无不知晓。”
作为巴蜀的郡守,口口声声把巴蜀治理得很好,却是不知道治理岷江所发民夫之数、所费钱粮之数,这着实让人无语,由不得秦昭王不怒。
“我……又不善这些……”嬴煇额头上的冷汗已经顺着脸颊滴下来了,沾湿了衣衫。
“我问你,你究竟有没有治理岷江?你若不说,我这就派人去巴蜀彻查,若是查出你说谎,那就是欺君之罪,秦法饶你不得。”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逼问道:“眼下正是大秦要一统天下之时,最需要的就是粮草,若是谎言欺君,危害之大不可估量。”
秦昭王本想阻止秦异人逼问,转念一想秦异人说得对。眼下秦国要一天下,最需要的就是粮草,若是嬴煇说谎,那对秦国的危害很大,比起叛国还要可怕。
可以想象一下,此时的嬴煇口口声声说把巴蜀治理得花团锦簇,要粮有粮,要钱有钱,等到一统之际,要从巴蜀调钱粮时,这才发现巴蜀并没有钱粮,那后果不需要说的,会全面打乱秦国的谋划,甚至会贻误战机。
这对于追求功业的秦昭王来说,绝对不能接受。
“说!”秦昭王沉喝一声,如同惊雷炸响。
“……”嬴煇嘴巴张得老大,一张脸憋成了紫色,却愣是说不出一个字。
对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嬴煇来说,这等事他哪能在一时三刻圆谎,除了哑口无言外,再没有别的结局。
“来人。把嬴煇下狱,着廷尉派人入巴蜀彻查。”秦昭王精明人一个,把嬴煇这副样儿看在眼里,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嬴煇这是在说谎,在他骗他。
“诺!”铁鹰锐士前来,把嬴煇押了下去。
此时的嬴煇低着头颅,如同被轮了一百回的小媳妇似的,平日里的飞扬荡然无存。
“逆子!逆子!”秦昭王望着嬴煇的背影,气得直吹胡子,眼睛瞪得滚圆,恨不得把嬴煇撕着吃了。
他很喜欢嬴煇,对他的话笃信不疑。此时方才明白,嬴煇是在骗他,这太伤他的心了,要他不暴怒都不成。
“呼呼呼!”秦昭王如同奔行了百里的牛一般,呼呼直喘粗气,胸口急剧起伏。
“大父,此事干系甚大,不得不弄个明白,还请大父恕罪。”秦异人虽是与嬴煇有隙,却也不想把嬴煇怎么样,因为那会伤秦昭王的心。就是要治嬴煇的罪,那也要等秦昭王死了再说。可是,这事关系太大了,关系能否统一天下的大事,秦异人不能不如此做。
“异人,你没错,没错。有错的是这逆子,寡人竟然……”秦昭王气得不轻,后面的话都说不下去了。
“君上,今日议事就到此为止吧,改日再议。”范睢见秦昭王气得不轻,有些担心他的身体,想要中止议事。
“不!”秦昭王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道:“接着议。巴蜀修水利之事,等彻查之后再议。”
巴蜀太过闭塞,究竟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唯有等彻查之后,才能做出决断。
“异人,你说说练兵的事吧。”秦昭王冲秦异人道。
“大父,这事还是让王翦来说吧。”秦异人冲王翦,道:“王翦,你来说。”
秦异人这是在给王翦机会。虽然王翦大才盘盘,却还没有这样崭露头角的机会,王翦大是感激道:“谢王太孙!”
“君上,臣以为,灭国之战与争霸之战截然不同,其练兵也不相同。”王翦开始陈述了,道:“争霸之战重在掳掠,能夺得钱粮土地便可;而灭国之战,重在攻城,占领。”
战国百年,打的仗不少,大多数为争霸之战。所谓争霸之战,就是为的掳掠,削弱对手,而不是灭国,不是为了一统。
灭国之战,就是把对手彻底灭了,要占领对手的土地城池,对手的口众就是自己的子民。
这两者的区别不小。
“嗯。”众人大是赞赏王翦所言,微微颔首。
“是以,臣以为灭国之战重在攻城,练兵就要以攻城为务,要多制造攻城器械。”王翦拥有不凡的政治智慧,把争霸之战和灭国之战的区别看得很是明白。
争霸之战就是能有机会捞上一票就捞上一把,没有机会就算了。而灭国之战就不行,攻城将是重中之重,制造大型攻城器械,训练秦军攻城就成了头等大事。
“好!”众人大声赞叹。
“在这之外,还要让大秦锐士知道,这是灭国之战,一旦敌手破灭,其口众将是大秦子民,是以,不能过多杀戮,要尽可能少杀,最好是不杀。”王翦的政治智慧不凡。
“好!采!”众人更是击掌喝采了。
“王翦,你剖析得很好,你以为当练兵几多?”秦昭王很是赞赏的打量一眼王翦问道。
“君上,臣以为当再练新兵五十万。”王翦的话很惊人。
“什么?五十万?”一片惊呼声响起,众人震惊无已。
五十万大军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秦国眼下的总兵力也不过五十来万。王翦要求再练兵五十万,这着实太过惊人了。
“王翦,你莫要信口胡说。”白起沉声喝道。
“是呀。”秦昭王也是认为王翦在胡说。
如此认为的人不少,他们摇头,不以为然。
“王翦,你就一一道来。”秦异人却是微微点头,大为赞同王翦的结论。
若论军事才干,兴许王翦还不如白起。可是,王翦比白起强的就在于,他有着不凡的政治智慧,他能着眼于全局。他的结论,必然是深思熟虑的,秦异人对王翦有着绝对的信心。
“你说说看,为何要这么多军队?”秦昭王见秦异人支持王翦,只得同意听听了。
(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异人新政(下)
这问题正是众人所想,无不是打量着王翦,静等他说话。
“山东六国,赵国已灭,强赵不存,然大秦要一天下,仍有一番艰难的征战。”王翦开始剖析了,道:“齐燕魏韩四国皆不难灭,难灭者,唯楚国也。”
“这……”秦昭王颇有些惊奇,道:“楚国虽大,却是少敢战之士,与大秦打了上百年,是屡战屡败,为何楚又最难灭?”
山东之地最大的就是楚国了,人口多,土地广,物产丰饶。然而,楚国又是最为保守的战国,到了战国末期,还在沿用春秋时的车战,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正是因为如此,楚国被秦国压着打了上百年,丢土失地不知几多。
秦国如今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就是夺取楚国的,比如黔中之地、汉江平原,都是从楚国手里夺得的。
在秦昭王的印象中,楚国就是软柿子,压根儿就不放在心上,王翦却说楚国最难灭,秦昭王还真的不太相信。
山东六国中,秦昭王最为重视的是赵国,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成功,赵国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劲卒,可与秦国叫板。正是因为这样,方才有长平大战。就连赵国这样强劲的对手都被灭了,还在乎一个区区楚国?
“是呀。”秦昭王的话刚落音,就是一片附和声响起。
这次就连范睢、白起这两人也不大相信了。
范睢是盘盘大才,智计高千古,然而,他不善军事;而白起正好相反,征战是一流,却不善政治。而王翦的结论,却正好是把这两人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结论,要他们两人不惊奇都不行。
“楚之难灭者,并非楚国土地最为广阔,口众最多,物产最为丰饶,而是因为楚国隐藏的实力难以估量。”王翦接着剖析,道:“众所周知,楚国是由世家大族把持,整个楚国除了王族外,屈、景、昭、黄、项五大世家势力最大。这些大世家,不仅有土地城池,还有子弟兵。这些世家为了把持朝政,为了夺得更多的土地城池,无所不用其极,哪怕是内斗,哪怕是令楚国吃败仗……”
“嗯。”秦昭王若有所悟,重重点头。
范睢也是赞成这话,微微颔首。
楚国的实力是最为强大的,之所以没有在对外战争中体现出来,不是楚国没有实力,而是因为楚国内耗太厉害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内斗他们是一把好手,你整我,我整你,花样百出。可是,一旦遇到秦国这个强大的对手,就是束手无策了。
“……大秦往昔对楚虽是屡战屡胜,那是因为大秦进行的是争霸之战,只是夺取一部分土地城池,并不是要灭亡楚国。”王翦的剖析越来越深入,道:“而大秦要一统天下,要灭掉楚国,有道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楚国若灭,这些世家必然不能存,为了自己的土地城池,这些世家势必会联合起来,共同抗秦。”
众所周知,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打得很是顺利,即使强赵这样的对手,还有李牧这样的天才统帅,都没有奈何得了秦军。然而,秦国偏偏在楚国吃了一场大败仗,二十万秦军被项燕杀得大败,为何如此?
就在于秦始皇轻敌了。秦国与楚国打了上百年,屡战屡胜,秦始皇并未把楚国放在眼里。直到李信大败,秦始皇这才猛然醒悟,楚国原来不可轻视,不得不重新启用王翦,并且给了王翦六十万大军。
事实证明,王翦的判断完全正确。楚国一共出动了四十万大军抗秦,两军相持一年多。
楚国的四十万大军并非楚国的全部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