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6部分

秦皇纪-第36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廉颇不仅是名将,更是有名的猛士,放眼天下间,能从他手下逃走的人也就那么几个而已,这是大实话。
“算你明白!”秦异人是以抢白的语气说的,没甚好气,廉颇却也受用。
“呼呼!”秦异人一通呼吸,总算恢复过来了。
“快说。”廉颇催促起来。
“廉颇将军知错就改,负荆请罪,果是不假,这么急着想知道自己的过错。”秦异人却没有应声虫般配合的觉悟,又抢白廉颇一句。
廉颇眼睛一翻,精光暴射,就要喝斥,却听秦异人道:“我的侍卫还躺在地上,我没心情说。”不理睬廉颇可以杀人的目光,快步过去,把孟昭三人扶起来,让他们坐下。
“公子。”秦异人的危难还未解除,就在关心他们了,孟昭三人大是感动,哽咽难言。
“喂!”秦异人扭头冲廉颇道:“他们会不会有事?”
喂?谁是喂?廉颇很是不爽,不过,他是军人,对秦异人这种关心部下安危的作法大是赞赏,忍着不爽,不咸不淡的道:“皮外伤,死不了。”
廉颇的话可信度很高,秦异人这才放心,道:“没事就好。”端起酒爵,美滋滋的喝了一口,吐口浊气。
“你有完没完?”廉颇有些明白了,这小子这是故意在折腾他。
“差不多了。”秦异人歪歪脖子,这才道:“依你在长平大战中的谋划,欲借六国之力而破秦。你可知,长平相持之际,韩、魏、燕、齐、楚五国为何静观其变,未出一兵相助?即便赵国使者遍天下搬救兵,却一兵一卒未至。”
长平大战爆发之后,另外五国静观其变,天下肃然,没有任何动静。到后来,赵括被围,赵国君臣大急,派出大量使者,游说天下,搬救兵,却没有一国出兵,哪怕是一兵一卒。
“为何?”廉颇的兴趣被秦异人勾起来了。
“那是天下大势使然。”秦异人的回答出人意料。
“天下大势?”黄石端着酒爵,微微点头,脸上的笑意更浓数分。
“何解?”廉颇想过很多种答案,就未有这种说法,兴趣更浓。
“放眼天下,七大战国力征,最强者不外秦与赵。韩、魏、燕、齐、楚五国虽倚赖赵国而安,抵挡秦国,何尝不视赵国为威胁?”秦异人剖析起来,道:“对于五国来说,最好是秦赵两败俱伤,从此不振,再也不会威胁到他们。长平大战,就是难得的良机,他们是巴不得秦赵两国打下去,打个你死我活,谁也不会救援。”
“啪!”廉颇蒲扇大的手掌重重拍在额头上,恍然大悟,道:“有理!很有理!”
“你如今可知你之谋划是何其荒谬了?”秦异人斜着眼问道。
“谢公子为廉颇释疑。”廉颇能负荆请罪,是因为他知错就改,虽然秦异人是让他痛恨的秦人,却是恭敬见礼,问道:“你为何说我必败于长平?”
“呵呵!”秦异人大笑,道:“五国不发援兵,长平大战就仅限于秦赵两国的厮杀,就是钱粮府库、赋税、口众、土地、锐士的大比拼。我且问你,赵之国法政令能有秦之清明么?”
“未有!”廉颇很不愿意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秦国的国法政令比山东六国哪一国都要清明,清明得多。
“秦之府库自孝公变法至于今,历经四代、上百年积累,赵能比乎?”
“不能!”廉颇脸上变色。
“秦人闻战则喜,无不愿死战,军法森严,赏罚分明,秦之锐士天下难有抗手。赵卒虽善战,可能比乎?”
“不能!”廉颇额头上出现亮晶晶的液体。若能相抗,廉颇也不会在长平采取坚守之策。
“土地之广阔,耕田之富饶,口众之多寡,赵能比乎?”
“不能!”廉颇额头上的冷汗冒出来了。
“长平相持三载,赵之精锐尽集于长平,而秦在九原防守匈奴胡人的数万锐士还未调动,若在紧要关头,这数万锐士杀来,你能挡乎?”
“咕咕咕!”廉颇喉头发出一阵怪异的响声,巨嘴阔口张得老大,如同血盆海口,却是说不出一个字。
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滴滴滚落,沾湿了衣襟。


第五十五章 相见欢
第五十五章相见欢
秦异人的话字字惊雷,不仅震得廉颇脸色大变,难以说话。就是在座的士子、苏代、吕不韦他们,也是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长平大战虽然结束了,然而,其影响正炽,人们谈得最多的就是长平大战,为何赵国五十万精锐就全军覆灭了呢?
若廉颇领军必是另外一番光景,赵国不会败。
听了秦异人的话,方知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谬,即使廉颇领军,赵国照样要败。
秦异人的第一个问题就剖析了韩、魏、燕、齐、楚五国不发兵的原因,着实让人信服。这些士子来自各国,站在他们父母之邦的立场上仔细想想,着实正如秦异人所言,让秦赵两国两败俱伤,对他们才有最大的好处。
既然五国不发援兵,最后也就是秦赵两国的大对抗,谁的国力最为雄厚,谁就会赢得胜利。七大战国中,秦国的国力最为雄厚,赵国次之,两国之间的差距不小。
若是廉颇领军,拖下去,不与秦军正面交战,但这也不是长久之法。到了赵国府库钱粮耗尽的时候,廉颇还能再守下去吗?
到了那时,廉颇不得不战了,与秦军锐士开战,廉颇的胜算几多?
非常渺芒。
有人可能会说,廉颇是名将,他不惧秦军。可是,白起就差了吗?白起号称战神,他比起廉颇只强不胜,廉颇能从白起手中讨得了好吗?
廉颇与白起在战场上交过手,最终的结果让廉颇无颜提及,他没有胜过一次,在白起面前是完败。长平大战,廉颇还能从白起手中扳回来?
“嘀嗒!嘀嗒!”
整个论战台,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廉颇额头上冷汗滴在地上发出的声响。
此时的廉颇满头冷汗,浑身汗湿,如同在水里洗过似的,秦异人的话如同利剑一般,刺在他的心坎上,让他浑身打颤。
唯有黄石没有任何惊奇之色,脸上带着微笑,微微颔首,颇为欣赏:“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呼!”秦异人长吁一口气,瞧廉颇这样儿,今天这事算是过去了,又逃过了一劫。
“娘嘞!”紧接着,秦异人又在心里大叫一声,暗中想道:“战国时代的牛人多如狗,神人满地走,我每见一个牛人、神人都要经历一番凶险,还有那么多的牛人神人没现身,我还要经历几多凶险?这还要不要人活?”
正如秦异人所想,他在战国时代见到的牛人神人有赵括之母、李牧、蔺相如、平原君、毛遂、廉颇,每见一个,都有一番凶险,差点送命。而且,战国时代的牛人神人很多,照这样下去,真是折磨人的心脏。
“噗嗵!”廉颇双膝着地,冲秦异人叩头,道:“廉颇向公子请罪!”额头触在地上,极为恭敬。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吕不韦、苏代和士子之口,他们眼睛瞪圆,跟见了鬼似的,难以置信。
要不是亲眼看见廉颇跪在秦异人面前请罪,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这个……”秦异人一脸的惊诧,嘴巴张得老大,可以塞进一只鸡蛋了。
他如此折辩廉颇,不过是为了脱祸,完全没有要让廉颇认错的想法,突如其来,让他措手不及。
“啊!”孟昭、马盖和范通三人看在眼里,惊在心头,压根儿就不信。
“廉颇真的向公子跪下了?”三人明明亲眼看见,仍是不相信这是真的,跟在做梦似的。
廉颇是谁?秦国的死对头,以抵抗秦国为己任,见了秦人的面,只有打杀的份,哪有向秦异人下跪请罪的理?
“廉颇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秦异人好不容易反应对过,对廉颇是又敬又佩。
秦赵是死仇,见了面就要打生打死,要让赵人向秦人下跪认罪,这太难了。
更别说,廉颇还是反对秦国的旗手,冲他这个王孙下跪认罪,那就更难了,不比登天容易多少。
廉颇这胸怀、气度,人所难及,由不得秦异人不大起钦佩之心。
“谢公子不罪之情!”廉颇在秦异人的搀扶下站起身,虎目中精光暴射,打量着秦异人,突然仰首向天,大笑起来:“公子一席话,令廉颇茅塞顿开,痛快痛快!”笑声震天动地,极是爽朗。
“廉颇将军胸怀气度,天下少有,异人钦佩无已。”秦异人也是仰首向天,大笑起来:“能识廉颇将军,此生无虚也!”
两人同时打量着对方,又同时伸出手,紧紧握在一起,顿生惺惺相惜之感。
“走!痛饮一番!”两人异口同声的道。
“不醉不休!”又是同时说出来。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一笑中,执手而去,进入廉颇的雅间。
“哈哈!”秦异人和廉颇的大笑声兀自在耳际回荡,苏代、吕不韦和士子们如同在做梦似的,谁也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苏代摇摇头,仿佛要把让他吃憋的秦异人从脑海中甩出去似的。
吕不韦一脸的惋惜,多好的机会,原本以为廉颇会杀了秦异人,没成想,两人竟然一笑泯恩仇,相携痛饮去了。
“廉颇将军真豪杰!”孟昭、马盖和范通三人对视一眼,大声赞叹。
秦赵死仇,廉颇更是让他们痛恨的敌人,可是,他们也不得不佩服廉颇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和不凡气度。
瞧他们那钦佩样儿,真的是心悦诚服了。
“恭喜二位!”秦异人和廉颇一进入雅间,就给黄石迎个正着,冲二人道贺。
“这位是……”秦异人打量着黄石,只见此人身材高大,极为健壮,眼睛灵动有神,如同夜晚的繁星般明亮。
头戴竹冠,身着一袭布衣,朴素整洁,没有丝毫奢华之气。
然而,其人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让人亲近的气质。
“此人不凡!”秦异人对黄石的第一印象此人了得,不是寻常人。
当然,寻常人能成为廉颇的座上宾吗?
“这位是黄石,隐世兵家。”廉颇为秦异人引介。
战国时代的隐士太多了,最为著名的是鬼谷子,遇到一个隐世兵家也不稀奇,秦异人见礼道:“赢氏异人见过先生。”
“公子多礼了。”黄石还礼,礼节周到,没有丝毫失误,展现了良好的个人修养,笑道:“二位一笑泯恩仇,定当传为佳话,不可不痛饮。来,干此一爵。”为廉颇和秦异人斟上酒。
“干!”三人手中的酒爵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青铜颤音,极为悦耳。
一仰脖子,三人喝干,把酒爵一亮,哈哈大笑,极为爽朗。


第五十六章 异人谋国
第五十六章异人谋国
廉颇豪爽,黄石不凡,秦异人的气量也不小,三人一爵饮尽,大是欢愉。
黄石再度为三人满上,笑着对秦异人道:“适才闻公子言天下大势,极为精当。然,眼下论长平之战者多在得与失,少有论及战后大势者,不知公子可有高明见解?”
明亮的眼中精光闪烁,盯着秦异人。
“哦。”廉颇一拍脑门,大是恍然,笑道:“是呀。眼下多论得与失,少有论及此战之后的天下大势变化者,公子,你可说说?”
秦异人眼中精光暴射,盯着黄石,笑着赞叹一句:“先生果非等闲,目光深远,已虑及战后之事了。”
略一停顿,接着道:“以我之见,长平大战前,秦赵两强鼎立,天下大势难知。然长平大战,秦胜而赵败,天下大势已定,秦将一宇内。”
“一宇内?”廉颇耸然动容,浓黑的剑眉一挑,神态威猛。
“据我所知,战国百年,能有一统之力者先有魏,后有齐、楚,三国国力雄厚,疆域辽阔,口众多,却先后衰败,难以一宇内,为何公子断定秦将一宇内?”黄石却是不动声色,立时反诘。
百年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