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15部分

秦皇纪-第315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匈奴惧秦兵威,不敢近秦边,却是欺压赵国,对赵国大举进攻,打得赵国无还手之力,让赵国苦于应付。对于李牧、司马尚和赵卒来说,其中的苦几多,难几多,仇多深,恨多狂,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他们做梦都想击破匈奴,报仇雪恨,然而,由于赵国的国力不是太强,不能对匈奴予以致命的打击。
眼下,秦军却是把数十万匈奴围在隘口里了,匈奴是插翅难逃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为美妙的福音,让他们激动得哭了。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总是屹立不倒,就在于有李牧、司马尚和赵卒这样的民族脊梁!”秦异人听着李牧他们喜极而泣的哭声,大是感慨。
这番感慨很有道理,中华民族虽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历经五千年而不倒,就在于,中华民族的着不屈的脊梁!
“公子,下令吧,我们这就去把可恶可恨的匈奴斩杀殆尽!”
“对!我们一定会让匈奴匹马无还!”
众将咧着嘴,欢天喜地,战意冲天,向秦异人请战了。
匈奴已经入伏了,被团团围住了,此时不斩杀殆尽,更待何时?众将是激动难已,振奋异常,手按在剑柄上,眼中的光芒如同利剑一般,浑身每一个毛细孔都在散发着炽烈的战意。
“不可!”然而,就在众将的期盼中,只听秦异人断然拒绝了。
“为何呀?”
“公子,你瞧瞧,匈奴就象无头苍蝇似的,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没有斗志,只要我们冲杀,必然是死伤殆尽,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众将先是一愣,以为自己听错,后就是群情汹汹,七嘴八舌的分辩,一副非要出战不可的样儿。
“你们士气高昂,斗志昂扬,战意炽烈,我很满意!”秦异人先是扫视一通众将,然后缓缓开口,为他们解释,道:“说句实话,我也想立时开战,把匈奴杀个干干净净,匹马无还,可是,仔细一想,这不妥。”
“不妥”二字让众将大是不服,就要分辩,却见秦异人右手一摆,阻止他们说话,接着道:“困兽犹斗,何况人乎?匈奴虽然处于绝境,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没有斗志,若我们此时出战,匈奴必然要作困兽之斗,我们的死伤就不会少。”
“公子,大秦锐士没有怕死的,你尽管放心。”众将齐声叫嚷。
“说得没错,大秦的锐士没有怕死的。”秦异人重重点头,附和一句,道:“不怕死和白死是两回事。匈奴已经被我们团团围住,左右是个死,只是早晚之别罢了,我们何必在眼下去拼命呢?”
众将脸色一暗,很是不乐意,却也知道秦异人说得有理。
匈奴已经被秦军围住了,反正是死路一条,秦军何必白白赔上不少性命呢?
“我估算了一番,若是我们眼下出战,匈奴临死反击,大秦锐士虽然善战,少说也要战死三五万。”秦异人伸出三个指头,声调转高,道:“就算死三万,虽然代价不是很大,却完全没必要,这是白死!万万不可!”
众将一阵沉默,仍是心有不甘。
“你们要知道,这三万是最少的,是公子朝最好的方面估算的。”黄石公接过话头,道:“依我估算,若眼下开战,大秦锐士少说要死五万,甚至更多。”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李牧重重点头,大声肯定一句,道:“与其让锐士枉死,不如围困之,待到匈奴人困马乏,没有了力气之时,再来歼之不晚。”
“哎!”众将知道他们说得有理,却是心里痒得难受,如同十五只猫儿在挠似的,七上八下。
他们那感觉,就象一个色狼面对赤身裸体的美女,却不准他们OOXX,能不难受吗?
“传令:谨守营寨,不得出战!违令者,斩!”秦异人脸一肃,沉声下令。
“诺!”众将万分不甘心,却不得不领命。
XXXXXXXX咸阳,王宫,上书房。
秦昭王头戴王冠,身着王袍,坐立不安,不住踱来踱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没有一刻安宁。
白起、范睢、司马梗三人站在身后,眉头紧拧着,一脸的焦虑,很是不安。
“你们说,异人能不能把匈奴围在隘口里?”突然间,秦昭王猛的停了下来,眼中精光暴射,在白起、范睢和司马梗三人身上刮来刮去,瞧他那副样儿,恨不得从他们嘴里刮出答案来似的。
“……”白起、范睢和司马梗三人互视一眼,紧抿着嘴唇,没有说话。
自从秦军与匈奴开战以来,他们就焦虑不堪,苦等前方的军报。可是,一等没有讯息,二等没有讯息,他们的焦虑之情难以言说。
这等事儿,急也急不来,除了等待以外,什么也做不了,他们除了苦等还是苦等。
这一等就不得了,就是好些天,依然没有消息,秦昭王问过类似的话不知几多。
“你们说话呀。”秦昭王见三人没有回应,有些不悦了,沉声道:“白起,你最是精通兵道,你说说看。”
白起是军事上的最大权威,他的话很有份量,不仅秦昭王把目光落在他身上,就是范睢和司马梗也是死盯着他,眼睛瞪得滚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似的。
“这个……君上,这事实难预料。”白起想了想,道:“河套之地一马平川,便于匈奴逃走。若是一个不好,匈奴不朝隘口逃,也有可能。”
长平之战,白起能创造“等而围之”的奇迹,就在于他利用了上党之地的复杂地形。而河套之地,一马平川,正是匈奴驰骋的好地方,一旦匈奴察觉有异,要想逃走,秦军无论如何是追不上的。
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好没有意外。就是白起这样的旷世名将,也不敢忽视意外之事对战争的影响。
“你……”秦昭王很没好气,指着白起,数落道:“白起,你就这一张臭嘴,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吗?”
这时节,秦昭王最想听到的就是安慰话,哪怕是谎言,也是好的,也会让秦昭王稍微心安。白起偏偏打击人,秦昭王能没有怨言?
“君上,武安君所说之事虽然有理,却也不尽然。”范睢了解秦昭王的心思,顺着他的话说道:“异人公子足智多谋,更善决断,即使有意外之事,也未必能让匈奴得逞。依臣之见,还是耐心等待为好。”
这话乍一听是好话,却是什么也没有说。不过,却有着不错的效用,秦昭王脸上泛着喜色,捋着白须,重重点头,道:“嗯!异人就未让寡人失望过,过去没有,眼下也不会有”
回想起秦异人的所作所为,还真没有让秦昭王失望过,他对秦异人的信心很足。
“禀君上……”就在这时,只听长史桓兴的声音远远传来。
声音刚落,就见桓兴飘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羊皮纸。
“可是异人的军报?”秦昭王眼中精光暴射,飞奔而来,一边跑一边叫嚷。
白起、范睢和司马梗三人也奔了过来,人人一脸的急切。
全歼匈奴这是华夏盛事不说,还干系极大,谁能不急?
“是呀。”桓兴忙回答。
“拿来!”秦昭王右手一伸,一把从桓兴手里夺过羊皮纸,手忙脚乱的展开,眼睛瞪得滚圆,在羊皮纸上浏览。
“君上,公子怎生说?”白起、范睢和司马梗齐齐问道。
他们都是很有耐心之人,可是,全歼匈奴这事的干系太大了,就是他们这样极富耐心之人也是忍不住了。
“嗯。”秦昭王的焦虑刹那消失,荡然不存,代之而起的是欣慰,不住点头,眼睛一眯一眯的,极是欢喜。
“君上,你说话呀。”白起忙催促。
秦昭王的表情就是最好的回答,要是没有成功,他断不会如此欢喜。可是,此事太过重要,干系太大了,白起、范睢和司马梗他们仍是要秦昭王亲口肯定。
“呵呵。”秦昭王先是发出一阵畅笑声,快活之极,这才道:“异人办事,你们还不放心?他说要全歼匈奴,定然全歼匈奴!”
“呵呵!”白起、范睢和司马梗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发出一阵欢快的畅笑声。
“君上,得提醒公子,不得出战。”白起眼中精光一闪,大声道:“匈奴若要做困兽之斗,我们死伤必重,围困就是。”
白起不愧是旷世名将,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伤亡。
“这不消说。异人就是这么办的。”秦昭王却是喜滋滋的道:“你白起能想到的,异人也能想到,不是吗?来啊,请荀子、公孙龙子多写些文章,把这事传遍天下。寡人倒要看看,还有谁敢骂大秦是虎狼之国?”
(未完待续)


第三十六章 天大的胜利
秦国虽然政治清明,国人庶民安居乐业,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然而,却是背上了“虎狼”的骂名,被山东骂为残暴不仁,这让秦国极为恼火。
如今,秦国撑起了华夏击胡的重任,把匈奴围在阴山中,全歼只是时间问题了,这事要是传遍天下,会让秦国的形象大为改观,不再被天下人视为虎狼、暴秦了。
如此宣扬的良机,精明的秦昭王当然不会错失,一定要狠狠宣扬一通。
“呵呵!”白起、范睢和司马梗三人发出一阵畅笑声,他们对秦昭王的用意大为赞成。
此时不宣扬,更待何时?
“异人说得对,大秦没怎么宣扬,背上了骂名,这次,寡人要大举宣扬,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秦才是秉天命,才能挑起华夏的重责大任!”秦昭王眉花眼笑,眼睛都眯到一起了。
他当上秦王已经近五十年了,在这五十年里,他与山东六国斗,深知秦国的处境,被山东之地骂得体无完肤。若是这事传开了,秦国得到的好处难以想象,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嗯,还要让荀子和公孙龙子在文章中着重夸夸异人,这都是异人的功劳!”一提起秦异人,秦昭王更加欢喜了,道:“寡人有孙如此,夫复何憾!”
头颅昂得老高,胸脯挺得起,极是自豪。
对于爷爷来说,谁不盼望自己的孙子了得呢?秦异人所做的事是三王五帝所没有做到的大事,他能不自豪吗?
白起、范睢和司马梗三人对视一眼,大是欢喜。
他们当然知道秦昭王这次派秦异人统兵北上是为了什么,那是在给秦异人一个机会,一个崭露头角、建功立业、成就功名的机会。只要秦异人做到了,秦昭王接下来的运作就方便多了。虽然这离正式确定秦异人为接班人还有不短的距离,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眼前的局势来看,只要不出现意外,秦国江山交到秦异人手里是铁定了。
这对于白起、范睢和司马梗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喜事。
中牟一战之后,山东实力大为削弱,无力抗秦了。若不是匈奴大举南下的话,秦国已经出兵山东,扫灭列国了。虽然因为匈奴大举南下,使得秦国错失了这一良机,不过,天下大势仍是操于秦手,只要秦国出一明君,秦国一天下就是必然之势。
遍观秦国王室子弟,再没有一个比秦异人更杰出的了,若是秦异人执掌秦国江山,秦国统一天下就是必然。那么,大丈夫建立业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就到了,正是白起、范睢和司马梗这些人杰大展身手的时候,他们能不欢喜吗?
这事一议定,秦昭王命人传来荀子和公孙龙子,把情形一说,二人大是欢喜,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要写一篇好文章。
二人的文才不需要说的,这让人放心。
二人一合计,当即由荀子执笔,公孙龙子辅助,合二人之智写了一篇气势磅礴的文章,秦昭王、范睢、白起和司马梗是赞不绝口。
再命人誊写完毕,命人快马加鞭,传遍天下。
XXXXXXXXX阴山隘口东侧的山巅上,有一座巨大的帐幕,这就是秦异人的中军帐。
秦异人之所以把中军帐设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着良好的视野,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