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255部分

秦皇纪-第255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穆公任由余为军师,灭了二十多个西戎人的国度,把威胁华夏上千年的“西戎”彻底解决了,这是一件大功德,是以,后人很是尊敬秦穆公。
时间到了战国之际,中原内乱加剧,七大战国力征,杀得更加凶狠了。然而,在面对异族入侵这事上,仍是不含糊。最有力的证明就是赵武灵王与匈奴大战时,秦昭王下令,不仅中止了即将进行的攻赵军事行动,还命令驻守九原的秦军做好增援准备,若是赵武灵王不敌,秦军立时参战。
并且,秦昭王给驻守九原秦军下令说,要是赵军需要粮草,也要秦军提供。
赵武灵王雄材大略,为人很是傲气,婉拒了秦国的支援,凭借赵国的力量,硬是在河套之地大破匈奴,打出了华夏的威风,大长华夏的志气。
或许,这也是他后来装扮成赵国使臣进入秦国窥秦,秦昭王放他一马的原委所在。
赵武灵王这人虽是雄材大略,却是多有怪诞之行,他装扮成赵国使臣入秦就是其中之一。他与秦昭王见了面,秦昭王当时没有起疑,只是赞赏这个赵国使臣了得,英武不凡。后来,秦昭王生疑了,命人打听,方才知道是赵武灵王入秦了,吓出了秦昭王一身冷汗。
这时候,赵武灵王已经离开了咸阳,秦昭王若是派人去追的话,说不定还能追上。秦昭王却是没有派人去追,兴许秦昭王佩服赵武灵王,没有对付他的打算。
单于也是精明人一个,他料算得很准,长平大战后,秦昭王真的是不顾一切要攻赵要灭赵,为此差点杀了白起,若不是秦异人从中相救的话。
中牟之战后,秦国大胜,斩首七十万,山东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秦国要不大举东进都不行。若是在秦军大举东进之际,匈奴再从北杀来,即使秦昭王有心要秦军北上进攻匈奴,也不可能了。
因为秦军大举东进之后,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要想大军调头北上,那谈何容易?即使秦昭王果断的放弃东进,命秦军北上。数十万大军北上,那是何等的繁剧?等到秦军赶到,河套早就被匈奴占领了。
单于的盘算很是了得。
“乌特拉(万岁)!”匈奴群臣大声欢呼。
“敢问大单于,大匈奴何时进攻?”有大臣急不可耐。
“快了。本单于料定,很快。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单于信心十足,嘴角一裂,讥笑道:“长平大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赢稷一定会象饿狼遇到死羊羔似的,不顾一切的扑上去。”
“哈哈!”一众大臣放声畅笑,笑声响亮,差点把帐顶给掀飞了。
“禀日月之下,大漠之上,万王之万,匈奴大单于,中原急报。”就在这时,一个亲卫飞也似的冲进来。
“说,何事?”单于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死盯着这个亲卫。
“长平大战后,秦国大举东进,攻占邯郸,灭了赵国。更是在中牟一战中,斩首七十万之众。”这个亲卫忙大声禀报。
“什么?斩首七十万?”
“天啊!虎狼秦人也太能打了吧!”
一众匈奴群臣直抽冷子,一脸的惊惧之色。
七十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让人生畏,即便是匈奴这些野蛮人,也是惊惧不安。
“……”单于的嘴巴张了老半天,愣是没说出话来,他也是惊骇。
一时间,整个王帐中寂静无声,针落可闻。
“哈哈!”过了一阵,单于终于反应过来,击掌赞好,红光满面,笑得极是欢心:“本单于苦等的良机终于出现了!来岁,赢稷这老儿一定会发兵,大举东进,扫灭列国,一统中原。只要他的大军一动,大匈奴的良机就到了。”
“哈哈!”一众大臣也是欢喜,个个放声狂笑,声震长空。
“传令:立即调集全部兵马,于来年三月会于龙城。嗯,不用等到五月五日祭祖之期,提前出兵。”单于当即下令。
按照匈奴习俗,五月初五是祭祖的日子,这天,匈奴要赶到龙城拜祭。然而,这次机会太难得了,是匈奴这么多年来苦等的良机,不能错失,单于当即决定提前行动。
“乌特拉!”一众大臣齐呼万岁。
“再给休屠、浑邪、楼兰、楼烦、林胡传令,要他们也赶来汇合。若敢说个不字,本单于定当灭了他们。”单于再度下令。
很快的,匈奴的飞骑四出,把单于的命令传遍大漠。
XXXXXXX咸阳,丞相府。
范睢跪坐在矮几上,正在处理政事,神情专注。他处理政务的速度很快,展开一捆竹简,目光在上面一扫,或叫人来咐吩一阵,或就在竹简上批示。不一会功夫,就处理了一大堆。
“丞相,异人公子来了。”就在这时,一个吏员快步进来禀报。
“异人公子?请他进来。”范睢把手中竹简一放,站起身,准备迎接秦异人。
在秦国,没有什么繁文缛节,能不浪费的时间就不要浪费,象这种迎来送往的事儿能省就省了。不过,秦异人不同,他让范睢打从心里佩服。
别的不说,光是秦异人把他“远交近攻”之策补全,使之更加尽善尽美一事,就足以让范睢对秦异人佩服无已,他自然是要亲自迎接秦异人。
刚走到门口,就见秦异人快步而来,冲范睢见礼道:“异人见过丞相。”
“范睢见过公子。”范睢忙冲秦异人还礼,笑呵呵的道:“公子,请进。”
“丞相,请。”秦异人侧身相请。
两人相偕入内,秦异人一瞧,大是诧异,只见范睢处理公务处很是简约,一张长大的短案,上面堆满了竹简。在矮案后面,是一张矮几。
矮案矮几很是陈旧,多处磨损,一瞧便知是陈年旧物。
此外,还有一些矮几,很是普通的那种,也有多处磨损,这应该是议事官员坐的。
在房屋一角,还摆了一些普通的茶盅,应该是给官员喝茶用的。范睢这里,时不时就会遇到大事,就会召集一众官员商议,这坐处和茶水自然是要准备的。
秦异人多次进入平原君的府第,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奢华之极。范睢的丞相府与平原君府第比起来,只能用“寒酸”二字来形容了,没有可比性。
“公子一定很惊奇,是吧?”范睢把秦异人的表情看在眼里,笑道:“凡来过这里的山东之人,都是诧异无比。更有人笑话大秦寒酸,不知享乐。他们却不知,大秦之强,正在于此也。”
“丞相所言极是。”秦异人大是赞成这话,道:“山东之地奢糜成风,只知吃喝玩乐,不知民间疾苦。而大秦不尚奢华,简约成风,把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力征,能不打得山东之地谈秦色变?”
“公子好见识,范睢也是如此想。”范睢笑道:“公子,请坐。”
秦异人入座,范睢斟上一盅热茶,朝秦异人面前一放,脸一肃,直入主题,道:“公子是明白人,当知君上要你前来丞相府的用意,我也就不多说了。”
秦昭王派秦异人前来丞相,协助范睢处理政务,其实是要让秦异人熟悉秦国政务,这是一番苦心。以范睢之才,他不会不明白。
秦异人当然也明白,微微点头。
范睢取过一个陈旧的匣子,打了开来,从里面取出一捆竹简,放在短案上。
秦异人一瞧,这捆竹简很是陈旧,上面很是光滑,多有磨损,不知存在几多时日了。
“公子好眼光。”范睢看在眼里,微微点头,赞一句,道:“这是商君手书。”
“什么?商君手书?”秦异人大是诧异,眼睛瞪圆,声调有些高。
“呵呵。”范睢看在眼里,不由得笑了,道:“当初,我听闻这是商君手书,也是好一通诧异。商君经天纬地之才,在秦国变法,秦国由弱转强,一举成为一流战国,雄视天下,能得见商君的手书,那是何等的幸事。”
说到这里,范睢拿起竹简。
秦异人忙伸手去接,他想一睹为快。
商君是个传奇人物,见到他的手书,谁不想瞧个明白?
然而,范睢却是朝后一缩,并没有递给秦异人,而是笑道:“公子可知,这是商君遗愿。”
“商君遗愿?”秦异人又是好一通诧异,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以范睢的身份地位,他绝不会说假话,秦异人忙问道:“商君有何遗愿?”
“公子,在你观商君手书之前,我得考考你:商君当年为何要在秦国推行严刑峻法?”
(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异人新政
“严刑峻法?”秦异人好一通诧异,嘴巴微微张大。
秦法苛暴,以“严刑峻法”著称,就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现代人一提起秦法也是一阵阵心悸,实在是秦法太过可怕了。
“轻罪重法”是秦法的核心,哪怕是乱倒垃圾这样的轻罪,都要割鼻子。
正是因为秦法的可怕,使得山东之人极力反对秦国,他们中固然有别有用心之人,其言未必无理,这也是造成秦朝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东之地据此而大肆指责秦国,然而,秦人却是称便,没有埋怨秦法,而是遵守秦法,一时间,秦国大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就连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也是赞扬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商鞅决心要采用严刑峻法?这个问题,秦异人还真是没想过。
回到秦国后,秦异人并没有立时回咸阳,而是去四处查看,了解秦国的国情。其中就有不少商君轶事,从这些轶事可以看出,商君是一个极其聪明之人,才智非凡,具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却是采用了“严刑峻法”这种让无数后人为之诟病的做法,那么原因何在?
秦异人拧着眉头,沉吟起来。
“啪啪!”范睢在商君手书上轻拍,笑道:“严刑峻法是商君刻意为之,因为他不得不这么做。这是商君的手书,也是商君的遗愿,商君说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天下宁安了,务必要修法,不能再用严刑峻法……”
“商君要修法?”秦异人的嘴巴张得老大,可以塞进一只海碗了,眼珠子差点砸在地上。
商君是“苛暴”秦法的推手,因此而为无数后人谩骂、诋毁,在后人心目中,商君就是残暴不仁的象征与化身,他竟然留下手书,要秦国在时机成熟时修法,不再使用严刑峻法,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即使以秦异人的承受力,也是感觉难以置信,如同被雷劈中似的。
“呵呵。”范睢把秦异人这副震惊笑儿看在眼里,笑得很是欢畅,道:“莫说公子震惊,难以置信。就是我当年得知此事后,也是震惊无已,难以相信。看了商君手书,知晓了商君遗愿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商君的明智。”
“你也佩服?”范睢智计高千古,一条“远交近攻”之策,让无数后人为之赞叹,就连他也佩服,那么,商君推行严刑峻法必是有重大原因了,这会是什么呢?
“嗯。”范睢重重点头。
“明白了。”突然间,灵光一闪,秦异人豁然贯通,脸上泛着笑容,一脸的钦佩之色,重重点头,大是赞叹道:“商君果真了得!果真了得!这严刑峻法是不得不为啊!”
“没错!”范睢大声附和。
“以商君之明智,他不会不知道严刑峻法的可怕后果,而他明知这太可怕了,却又极力推行,其原委有两个:一是乱世当用重典,战国大争之时,诸侯力征,华夏从未有如此之乱者,非严刑峻法不足以治秦。”
“啪啪!”范睢双手轻击,一脸的赞赏之色。
“二是因为秦国的国情与山东之地皆不同,不得不用严刑峻法。”秦异人接着剖析,道:“秦之地本是周室旧地,周平王东迁之际把岐丰旧地赐给大秦,秦襄公率军与戎人大战,夺回这些旧地,自此成为秦地。然,周室旧地与西戎相接,战乱不断,周室奈何不得戎人。直到穆公时期,拜由余为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