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250部分

秦皇纪-第250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之地骂秦国不近情理,为何如此骂?其中一条理由就是秦国不听好话,连说你好都不行,这还近情理吗?
这事说起来,就有一段历史了。在秦惠文王时,有人想要通过钻营来谋取高位,大肆奉承秦惠文王,说他如何如何英明神武,超迈三代之君……怎么好听怎么吹嘘。一开始,秦惠文王没有理睬,这人就变本加厉,吹嘘得越来越厉害,有不少人跟着他一起吹嘘。
依这人想来,如此声势浩大的吹嘘,秦惠文王一定会欢喜,一定会赏他高官厚爵。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秦惠文王却是直接下令,把他抓起来,杀了。
然后,秦惠文王就订了一条规矩:阿谀者,当罪!
到了秦昭王时,又有人做了类似的事情,秦昭王还是把这人给杀了。自此以后,秦国朝堂肃然,没人敢阿谀。
而这事传到山东之地,山东之人就大骂秦国不近人情,人家说好话,奉承你,你还把人家杀了,有你这样的人吗?
(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雷厉风行
“有事,快快道来。”秦昭王一挥手,冲群臣道,然后就是睁着一双眼睛,扫视群臣。
“刷!”一下子就有十几个官员站起来,跃跃欲试,想要抢着发言。
“嗯,不错。”秦异人看在眼里,暗中赞赏。
“很不错!”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三人互视一眼,大是赞赏,重重点头。
朝堂之上,不怕你发言,就怕你不发言,有事闷在心里。秦国官员如此踊跃,说明秦国政治清明,真的是做到了畅所欲言。
想要第一时间发言的可不止这十几个官员,还有好几十个,他们动作慢了点,没有站起来,给人抢了先,又不得不坐了回去。
“你先说。”秦昭王右手一指。
“诺。”这个被选中的官员大是振奋,拔了头筹,谁能不喜?只见他头一昂,大声道:“君上,臣是河内郡郡守,今岁大秦与山东大战,山东难民大量涌入河内郡,臣想方设法安置,奈何难民太多,河内郡已经无力再安置了,臣奏请君上下旨,让臣把难民往其他郡疏散。”
“准!”秦昭王重重点头,当即准了,道:“这事,光靠一郡之力难以办成,就由丞相来处置吧。”
“诺!”范睢当即领命。
“谢君上。”这个郡守很是振奋,接着道:“君上,大量难民涌入河内郡,河内郡一时人满为患,臣虽竭尽所能,也是不能全部安置好他们。臣极需农具、耕牛、种子,马上就要到春季了,还请君上尽快调拨。”
这个郡守眉头紧拧着,很是焦虑。
眼下已是冬时,冬时一过,就到了春季,就要春耕了,时间不等人,他不能不焦虑。
“准!”秦昭王又准了,道:“你需要的农具、耕牛、种子,就由大田令处置。”
秦昭王作为一国之君,只是拿个大方向,具体的事务需要一众大臣去打理。
“谢君上。”这个郡守大是欢喜,喜滋滋的致谢。
“还有问题吗?”秦昭王问道。
“君上,能不能给臣调拨些精铁。河内郡较冷,地面冻住,非精铁农具不能破开。”这个郡守想了想,有些迟疑。
铁,在战国时代那是非常金贵的,说是比黄金还要贵重,是不可能的,却也差不太远。这个郡守要精铁,秦昭王准不准,他还真的没成算。
而秦国富有远见,把金贵的铁用于农业生产,而不是战争,是以秦国的农业很发达,粮食产量很高,这是秦国富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的想法很好,寡人准了!”秦昭王却是重重点头,大是赞赏,道:“河内郡的确很冷,非精铁农具不能破开冻土。而你郡内,又有大量难民,这时间不等人,拨给你精铁再好不过。”
“谢君上!谢君上!”这个郡守喜笑颜开,仿佛大过年似的,坐了下来。
“你说。”秦昭王又指着一个官员道。
“君上,臣是陇西郡守,羌人老是滋扰陇西。君上,国府能否发兵,狠狠打一次这些讨厌的羌人?”这个官员有些苦恼。
秦国兵威极盛,象匈奴、楼烦、林胡、休屠、浑邪这些游牧民族不敢犯边,离秦国边境远远的。不过,还有是一个游牧民族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于进攻秦国边境,这就是羌人了。
羌人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羌人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险要,就是现在的青藏高原,进可攻,退可守。一旦战事不利,就可以退回到高山密林里去躲着,任凭秦军强悍善战,却是奈何不得他们。
而匈奴、楼烦、林胡、休屠、浑邪这些游牧民族不敢招惹秦国,就在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广旷的草原,这对于秦军来说,那是他们的天堂,是以这些游牧民族“不敢近边”。
对于羌人,秦国非常头疼,当地的郡守更头疼。
“眼下,大秦无法派出大军。不过,寡人可以给你调拨五千兵马,你守好城池便是。”秦昭王也想干掉羌人,只是因为眼下要大举东进,不能分兵,能调五千兵马已经很不错了。
“谢君上。”这个郡守虽然没能得到想要得到的,却也不错了,谢过之后,就坐了下来。
秦昭王一个一个的要群臣说事,群臣一个接一个的说事,没有废话,没有丝毫阿谀奉承之言。秦昭王或是当场处置,或是交给相应的大臣处置。
冬日大朝会说穿了,就是一年一度为地方官员解决难题的朝会。这一年中,他们有什么难题,有什么力所不能及的,都可以在这里说出来,由秦昭王或是范睢这些大臣来处置。
近一个时辰,全是重大事务,要秦昭王拿主意的。
“还有没有重要事务的?”秦昭王睁大眼睛,扫视群臣问道。
群臣没有说话,蔡泽站起身,道:“君上,臣有话说……”
接下来,蔡泽把欲要治理关中两害的想法一说,引来一片惊诧声:“两害?这两害不得了啊,为害多年,却一直不能治理,若是能治理的话,那该多好!”
个个一脸的期盼之色,盼望秦昭王准了。
“兴修水渠之事太过重大,需要大秦集中国力来做这事。眼下嘛,大秦没有人力财力,只能暂缓。”秦昭王眉头拧着,道:“不过,有些事可以先做起来,诸如勘查、谋划之类。”
这事和秦异人的说法如出一辙,蔡泽瞄了一眼秦异人。
“至于硝碱滩这事,大秦虽然财力吃紧,也能分出一部分财力。蔡泽,你不愧是计然名士,能想到这两害,功莫大焉。这事,就交给你了。”秦昭王的眉头一松,立时有了决断。
“谢君上。”蔡泽很是振奋。
他本是燕人,想为燕国出力,却是有力使不着,燕国国君不用他。到了秦国,秦国不仅用他,秦昭王还把治两害视这等大事交给他,这是对他的莫大信任。
“还有要寡人决断的吗?”秦昭王瞪大一双眼睛,扫视群臣,大声问道。
群臣没有说话,表示没有什么大事需要他来处置了。
“没有要寡人决断的事了,那么,你们就去找相应的大臣吧。”秦昭王道:“狱讼之事找廷尉,农田水利之事找大田令……丞相临机总决。”
“诺!”范睢他们齐声领命。
“刷!”不计其数的官员一下站起来,朝相应的官员涌去。一时间,廷尉、大田令这些掌管实际事务的官员被一众官员团了个水泄不通。
“排好排好,一个个来。”范睢沉声喝道。
立时,一众官员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向相应的大臣说事。
这些大臣当场处置,头头是道,有条不紊,没有丝毫乱象。
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感慨:“这‘现场办公’真是了得,效率很高嘛。”
冬日大朝会,实际上就是一场“现场办公会”,当场处置地方官员不能解决的事务,为他们指明方向,为他们解惑。
到了午时,杂役、内侍送来午餐,几个巨大的青铜鼎里面盛着炖好的羊肉汤,还有堆成了山的锅盔,以及蒜泥。
官员们依次去取食物,一边吃着,一边与大臣们商议事务,真个是争分夺秒,没有浪费丝毫时间。
秦昭王本人端坐在宝座上,吃着与官员们一样的食物,看着官员们处置政务。若是有官员要找他处置,秦昭王当即放下箸,处置好了再接着吃。
一餐饭下来,秦昭王停箸不食不知几多,他没有丝毫不耐烦的样儿。
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三人吃着食物,看在眼里,大是赞赏,重重点头。
“秦王勤政若斯,天下少有!”徐夫人大声感慨。
“不是天下少有,是绝无仅有!”荀子摇头,道:“我足迹遍天下,周游列国,见到的国君不知几多,就未有一人如秦王这般勤政。”
“山东之地的国君,不仅不勤政,反而只知享乐。政务堆积如山,连人都找不着,他们不是饮宴作乐,就是游山玩水去了。”公孙龙子也是感慨,道:“要说山东之地还有谁勤政,恐怕只有田单了……”
“然而,田单身子骨弱,想处理也处理不了几多,齐国政务同样堆积如山。”荀子接过话头,叹息一声。
公孙龙子放下箸,轻声念道:“观秦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古之民也。官府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低劣),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官吏)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这是荀子《强国篇》中对秦国的赞扬,公孙龙子诵完,摇头晃脑的道:“今日方知荀子不我欺也!”
荀子《强国篇》他是读过的,就是未有如今日这般印象深刻,让他感慨无已。
文章写得再好,也仅仅是文章,无法与亲临其境,亲眼所见,更能感人。
“早知如此,我早就入秦了!”徐夫人昔年拒绝过秦昭王,此情此景让他感触极深,颇有些后悔当年拒绝秦昭王的邀请。
午餐后,接着处置,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午餐后大约一个时辰,一众官员们再也没有什么事务了,这冬日大朝会第一阶段就算完了。一众官员各自回到座位上,坐了下来,静等秦昭王训话。
“该处置的政务已经处置了,今岁之事已经了结。寡人就来说说来岁之事。”秦昭王扫视群臣,大声道:“来年春季,大秦将要大举东进,扫灭列国,一统天下!”
“好!采!”如雷的采声响起,震动苍穹。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五章 长策惊宇内(上)
扫灭列国,一统天下!
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
然而,却是异常辛酸!
自从周室失德,天下大乱,周天子不能制。先有“五伯争霸”,尊天子,攘胡夷,还天下安宁。在那时节,虽然天下仍是大乱,征战不休,却要好得多。
到了战国时代,天下乱纷纷,征战不休,比起春秋之时更加混乱不堪了,哪天没有杀戮?哪天没有战争?
无数的仁人志士,诸如鬼谷子、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公孙龙子……诸子百家的学者们,都在做同一件事,寻找“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而那些实干家,如李悝、吴起、商鞅、苏秦、张仪、乐毅、范睢、孙膑、庞涓……这些名动千古的大英雄,他们也在为此而努力,而奔忙。
可以这样说,无数的仁人志士,或在研究理论,或投入实务,他们的共同理想,就是结束战乱,完成一统伟业。
然而,自从周平王东迁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七百年,天下仍是乱纷纷,不仅没有统一,反倒是更乱了。
在战国之初,魏国雄霸天下,是当时的第一大战国,人们寄希望于魏国,以为魏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