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247部分

秦皇纪-第247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怡一双俏媚眼落在秦异人身上,就陷了进去,再也拔不出来了。
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他们是激动不已,他们对秦异人忠心耿耿,秦异人如此被秦昭王器重,他们倍有荣焉!
赢腾和与秦异人亲近的几个宗室子弟互视一眼,紧抿着嘴唇,虽然没有说什么,他们眼里的光芒已经出卖了他们,他们也为秦异人欢喜。
秦昭王亲自为秦异人加冠,已经够让人艳慕的了,不过,还有让他们更加艳慕的事儿,只见秦昭王笑眯眯的打量着秦异人,大是欣慰,道:“秦异人,明儿是冬日大朝会,你就来参加吧。”
“啊!”
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众人之口,人人一脸的难以置信。
冬日大朝会,是秦国最为重要的朝会,一年一度。到时,秦国的官员会从各地赶来,禀报一年的政绩治情。这是最好的露脸机会,秦昭王要秦异人前去参加,这份荣宠无与伦比。
瞧他们那副样儿,恨不得与秦异人换换。
“异人加冠礼成,都散了。”赢梁板着一张脸,右手一挥,一众人各自散去。
不少人一边走,一边回头打量着秦异人,满眼的忌妒。
“异人,你回去好好准备明儿的朝会。”秦昭王笑着冲秦异人挥挥手。
“谢大父。”秦异人不称君上,而是称大父,这是以亲情相见,秦昭王大是受用,笑眯眯的点头。
作为国君,最不缺的就是权势,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是缺少亲情。他的儿孙一大群,人人见到他如同老鼠见到猫似的,如秦异人这般不惧他,不怕他的子孙只此一人,他还真的是有异样感受。
秦异人带着夏姬、赵姬他们,离了宗庙。
一回到府里,夏姬吩咐下人送上酒菜,要为秦异人庆贺。
加冠太过重要了,对于古人来说,比起娶妻生子还要重要,秦异人加冠自然是要好好庆贺一番。这一番庆贺好不热闹,一直闹到夜深方散。
让秦异人意外的是,赢柱竟然颠儿颠儿的赶了来。秦异人能得秦昭王如此器重,这意味着什么?赢柱不会想不明白,相反的,他想得很是明白。
他很清楚,自己的太子之位十有**是能保住了。在此之前,他一直忧虑他的太子之位,毕竟他的身子骨太弱,把国君之位交到他手时,谁都不放心,尽管他不甘心,他也清楚这点,是以,他不得不忧虑。
然而,他无论如何思虑,却是没有良策解此危难。哪里想得到,秦异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线曙光。
赢柱这个太子身子骨弱,不堪为君,难道秦异人这个孙子还不能为君?秦昭王不器重太子赢柱,不得不器重秦异人。
平心而论,太子赢柱还是个精明人,看得明白。只是他的身子骨太虚弱了,把大把大把的精力用来与病痛作斗争,很少有时间与精力来剖析这些事情。
正是因为他不乏精明,是以秦昭王明知他的身子骨很是虚弱,没有立赢煇为太子,而是选中了他。
这次父子相见,前任的情绪没有捣乱,秦异人心平气和,两父子倒也谈得还算可以,虽然算不是很愉快,也算不错了,比起以前是一个大进步。
而且,赢柱对秦异人是赞赏有加,多有自责之言。听得出来,他是真的自责。
本来,他把秦异人派去赵国为质,事后他就扪心自问过,觉得对不住秦异人。只是,他没有说出来罢了,这次,他是宣之于口了。
到了深夜,赢柱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虽然秦异人还没有完全放开身心接受他这个父亲,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临别之际,赢柱再三叮嘱秦异人早点歇息,好在明日的冬日大朝会上好好露露脸。秦昭王亲自宣谕,要秦异人明日参加冬日大朝会,那就是在给秦异人提供舞台,要他好好露露脸,赢柱不会不明白这点。
华阳夫人没有前来,她对秦异人很是不满,要是来了,反倒成了怪事。
送走赢柱之后,秦异人他们各自歇息。
次日一大早,就被夏姬叫了起来。
今儿的夏姬眉毛根根向上翻,如同停着一只只报喜鸟儿似的,整个人欢喜难言,走路都在飞。今儿是秦异人上朝的日子,还是秦异人平生头一遭上朝的大日子,这本身就足以让她欢喜上好一阵子了。
更别说,这还是冬日大朝会这样隆重、盛大的大朝会。
最重要的一点是,秦昭王亲口宣谕,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秦异人前途无量,要她不欢喜都不成。
夏姬早早就起来了,亲手为秦异人做早点,这令秦异人万分感动,心里暖暖的。
有娘的感觉就是好!
用过早点,秦异人赶去朝殿。
朝会之所在王城里。秦国王城在咸阳城北,一共分为六大区域:中央大殿与殿前广场是朝会之地,正北靠近北阪的松林地带为太庙所在地,西部为王室官署区,东部为国君理政区,西北地带是王室作坊与仓储区,东北地带有一片占地三百余亩的园林为寝宫区,俗称后宫。
冬日大朝会就在王宫的中央大殿举行。中央大殿,是秦国的主要朝会之所,宽大、敞亮,足可容纳数千人。
尽管这是秦国的中枢之地,很多影响深远的国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然而,中央大殿却是质朴,没有丝毫的奢华之风,与山东之地雕梁画栋的朝殿截然不同。
秦人质朴、简约,不尚奢华,这一风格贯彻到秦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秦异人刚进王宫,就被吓了一大跳,好多的人,放眼一瞧,只见人头攒动,到处都是赶来参与大朝会的官员。
这些官员相互见了面,只是点头示意,或是拱手一礼,并没有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话。
依秦异人的印象,在山东之地,一遇到朝会,官员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商议一些事,他们中有些是为了国事,有些是为了私利而拉帮结派。
秦国官员却没有聚在一起,这还真是让人意外。
不仅没有聚在一起,反而各自忙着事情,多为处理政务。要知道,秦国的官员很勤奋,他们之所以勤奋,在于秦国不能积压政务,当天的事务就要当天处理,若是有所积压,要被治罪。是以,秦国官员不得不勤奋,一有时间就要处理政务。
就是大朝会这种时节,也不能闲下来。
这些官员更有一奇,那就是他们风尘仆仆,一瞧便知,他们赶了很长的路,还没有歇息好。在秦国做官,事务不能积压,若有积压,就要被治罪,是以,秦国的官员很累。
虽然累,却是塌实,让人心安理得,为何?因为秦法森严,谁也不敢违反秦法,不用看上官的脸色,不用“请客送礼”,只需要把事儿做好就成。做好了事儿,积够了功,就可以升官,谁也挡不了你的升迁之路。
正是因为如此,山东的士子明知在秦国做官很累,跟做牛做马没差别,却是趋之若鹜,争相入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秦国的官员十之三四来自山东,吏员十之六七来自山东。
冬日大朝会是必须参加的,因为这会接到秦昭王的训示,为来年定调。唯有知道秦昭王的训示,才能更好的做事。
不过,参加冬日大朝会,得把时间算好,不能过早的赶到咸阳,因为那会浪费时间。
象山东之地那般,赶到都城去享乐,这在秦国是不可能的,那会被治罪。是以,这些官员不得不把时间掐准。
“有如此勤奋之官员,秦能不一天下?”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感慨。
正如荀子所赞扬的那般,秦国与众不同,具有一天下的潜质,荀子才做出了秦国将统一中国的预言,果然被他说中了。
秦异人一路走来,有官员看见他,只是点点头,又接着做事去了,没有一个人上前攀谈。
秦异人是秦国的王孙,是天下第一名士,若是在山东之地,肯定是围了一大群官员,人人忙着巴结。在秦国,秦异人只是得到点头示意,还真是有些让人想不到。
“见过公子。”就在这时,有人快步而来,冲秦异人见礼。
“蔡泽!”秦异人定睛一瞧,不是别人,正是早就入秦的蔡泽。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冬日大朝会(中)
自从抡材大典后,蔡泽入秦,秦异人与他已经有半年多未见面了。当再次见到蔡泽时,秦异人大是讶异,因为蔡泽大变样了。
蔡泽不是变胖了,而是变瘦了。人虽瘦了,却是精神抖擞,如同一只斗鸡般,就差引颈打鸣了。
“蔡泽,你怎生变这模样了?”秦异人一双眼睛在蔡泽身上瞄着。
“公子,你莫要瞧我瘦就以为我不行了,你瞧见没?我更结实了,有着用不完的精气神呢。”蔡泽晃了晃自己的胳膊,颇有点儿得瑟。
略一停顿,蔡泽接着道:“入秦的山东士子都会和我一样。入秦之初,因为太过忙碌,会瘦下去。过上一段时间就好了,又会长回去。”
他这话是入秦山东士子的写照。凡入秦的山东士子,在入秦之初因为无法适应秦国繁重的政务而会消瘦。等到他们适应了,就会重新长回去。
“看来,你有点儿象我们秦人了。”秦异人笑笑道:“只是,你不见他们,都在忙着处理政务,而你却是跑来与我寒暄,你不怕他们笑话你?”
“哈哈!”蔡泽笑得很是爽快,道:“公子,你可是误会我了。我来见公子,不是为了寒暄,更不是与公子套近乎,这在秦国是没有的事儿。我有一件大事,想向公子请教请教。”
在秦国不存在套近乎这种说法,有事说事,没事就闪开。
“哦,何事?”秦异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
“公子,我这事若是在中牟之战前的话,不会如此为难,而在中牟之战后,我就感到很为难了。”蔡泽浓眉一掀,道:“入秦之后,我供职于大田令麾下,主要是执掌一些经济事务。我这半载来,把关中之地都跑遍了,对秦国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关中虽富,却有两害。”
关中之地就是以现在西安为中心的陕南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是秦国的根本之地,秦国之所以雄视天下,主要就是关中之力。
关中之富,甲于天下,让山东之地艳慕无已,一提起秦国的富裕,人们就会想到关中之地。蔡泽竟然说关中有两害,这让秦异人大是诧异,忙问道:“哪两害?”
“第一害,关中之地缺少灌溉用的水渠。”蔡泽眉头拧着,道:“关中八水,本不乏不源,然而,关中一遇旱灾,就是千里无水,颗粒无收,实是让人心痛也。我一直在琢磨,若是能在关中修一条水渠,把关中八水利用起来,定可旱涝保收。”
关中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关中八水很有名,是农业用水源。然而,在修建“郑国渠”以前,关中之地旱灾洪灾不断,这让秦国极为头疼。
直到著名的水工郑国入秦,为秦国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这一问题方才解决。
郑国渠不是一条简单意义上的水渠,那是一个经过科学论证集灌溉、排水为一体的水利体系。旱时,可以从关中八水中调水灌溉稻田;洪涝之时,可以发挥排水作用,把洪水排走,使得关中之地旱涝保收。
“呀。”蔡泽能想到此点,这还是真让秦异人好不吃惊,睁大眼睛把蔡泽好一通打量,点头赞许:“不愧是计然名士!”
计然学,就是朴素的经济学,专门研究生财货之道,水利灌溉也是其研究的课题之一。
“第二害,便是咸阳以东,有一片近三百里的硝碱滩。”蔡泽的眉头拧得更紧了,道:“硝碱滩,地不长物,而这里的土地原本肥美。若是能治理好的话,定可让秦国更加富足。”
在当时,关中之地有两大害,一是洪灾旱灾,二是硝碱滩。硝碱滩,就是盐碱地,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