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151部分

秦皇纪-第151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变了!”
“你变了!”
秦异人和蒙武痛哭一阵,同时冲对方道。
一语出口,又同时展颜一笑,极是舒畅。
“你变得英加英俊了!”蒙武打量着秦异人,夸赞一句。
“你更加高大了!”与此同时,秦异人夸赞蒙武。
蒙武有乃父之风,个头高大,一双眼睛特别明亮,炯炯有神,威猛不凡,是将军的好料子。
“砰砰!”蒙武在自己胸口拍拍,头一昂,胸一挺,很是臭屁,道:“看见没有?我从军了,眼下是百夫长了呢!这都是我积功升迁的呢!”
有了好事,当然要冲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显摆,秦异人更加欢喜,拍着胸脯,昂起头颅,挺起胸膛:“瞧见没有?本公子是天下第一名士呢,你小小百夫长,休要在本公子面前显摆!”
蒙骜嘟了嘟嘴,有些不爽,道:“你……就不能让我欢喜一下吗?”
好友见面,相互显摆,相互臭屁一通,以此为乐,这是人生的乐事,秦异人把蒙武这副不爽样儿看在眼里,心里一阵暗爽。
好友之间的臭屁,别有一番乐趣!
“好了,进帐吧。”王陵笑呵呵的打量着两个“臭屁匠”,大觉有趣。
不仅王陵觉得有趣,仿佛与自己要好的朋友在臭屁似的,就是桓齮他们也是欢喜,睁大眼睛,仔细打量两人。
蒙骜最是欢喜,眼睛全是美妙的小星星。
秦异人与蒙武本是至交好友,两人无话不说,这交情不是一般的深。更别说,秦异人声名鹊起,大事可期,作为秦异人的好友,蒙武前途不可限量。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无用之人?
蒙武犹豫不决,要不要进入中军帐。他是小小的百夫长,还没有资格进入中军大帐。
秦异人还没有说话,王陵就冲蒙武招手,道:“蒙武,你也来。”
“谢将军!”蒙武大喜过望。
他与秦异人多年未见面了,哪里想分开,王陵让他进入中军大帐,他屁眼儿都是欢喜的。
中军大帐很大,足以容纳百多人,陈设却是极为简单。正中间是一张宽大的短案,后面是一张矮几,这是给王陵用的。在两厢是一个个矮几,这是给坐将议事时跪坐用的。
“公子,请!”王陵邀请秦异人坐下,这才回到自己的主帅位置上坐下。
蒙骜、桓齮各自找座位坐下,秦军号令极严,却是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很是随便,各自找座位就是了。
秦异人拉着蒙武,要他坐在自己身边,蒙武当然没有异议,很是欢喜。
“眼下虽然夜深了,公子归来,诚喜事也,我们就为公子举行一场简短的洗尘酒宴。”王陵扫视一眼众人,笑道:“公子在邯郸干的事儿,你们都知道了,我也就不多说了,摆宴。”右手一挥,极有威势,如同在指挥千军万马。
众将一双眼睛不停的在秦异人身上溜来溜去,极是好奇,谁叫秦异人是天下第一名士?
王陵的命令一传下,士卒进来,开始摆酒宴。其过程和秦军打仗一样,有条不紊,很是快捷,只一会儿功夫,就摆好酒宴了。
秦人质朴、简约,不尚奢华,其酒宴也是如此,一鼎肥羊炖、一块猪肘、一碟蒜泥、一碟苦菜、几张锅盔,如此而已。
不过,秦异人望着这些正宗的秦国菜肴,前任的记忆浮现,倍觉亲切。自从离开秦国,来到赵国做人质后,秦异人就很少见到秦国的菜肴了,此时再次见到,格外亲切,一双眼里全是美妙的小星星。
“按军法,军中禁酒,异人公子归来,本将就破例一次,不过,以三爵为限!”王陵端起酒爵,冲秦异人道:“公子,请干此一爵!”
“谢将军!谢诸位将军!”秦异人端起酒爵。
“干!”一片豪爽的声音响起,众人一口饮干。
放下青铜酒爵,秦异人夹起苦菜塞进嘴里,一通咀嚼,滋味绵长,回味无穷。秦酒配苦菜,这是秦国一绝,可以让秦酒更醇厚,滋味绵长。
重新品尝正宗的秦酒苦菜,秦异人鼻头泛酸,这多不容易啊。
一连干完三爵,王陵下令,把酒撤了下去,众人开始吃肉吃锅盔。
秦异人拿起一块厚厚的、金黄一片的锅盔,打量一阵,大是惊讶,心中暗自嘀咕:“怎么有锅盔了?”
锅盔,是一种很方便的食物,现代人都知道的事儿,秦异人乍见之下,非常惊讶。
“公子,你可知锅盔是如何来的?”就在秦异人惊讶之际,蒙武压低声音,冲秦异人道。
“怎么来的?”秦异人吃过锅盔,却不知锅盔是如何来的,还真是想弄个明白。
“是本将弄的!”蒙武还没有回答,王陵就拍着自己的胸脯,很是得意的道:“本将军一弄,大秦锐士就更加方便了。”
“你?”秦异人一双眼睛瞪得滚圆,很是不信。
锅盔流传久远,却不知是何人发明,秦异人还真是有些不信。
“这事得从长平大战说起。”王陵得意的一闪眼,极是自得,道:“在当时,我们在前方与赵狗厮杀,民夫为我们送吃送喝。我所在的地方很苦,没有水,这水比金贵,若是把面粉送来的话,我们又没有水,无法吃到饼。这可怎么办呢?”
说到此处,王陵的声音略高,道:“后方一合计,干脆把面粉与水和好,弄成面团,送到前线,让我们自己动手做饼。”
秦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麦,是以,秦国以面食为主,秦军以饼为主食。
“那天,赵狗跟疯了一样与我们厮杀,我们差点抵挡不住。紧要关头,本将命人把做饭的釜当盾用,抵挡赵狗的箭矢,最终打退了赵狗的反扑。”王陵的眉头一掀,如同出鞘的利剑,道:“仗是打胜了,然而,我们却要饿肚子,釜全给打坏了,我们没法做饼了,这可怎生办呢?”
王陵拖长声调,扫视一眼众人,大为得意,一昂脖子,道:“本将灵机一动,把头盔取下来,架在火上,再把面团揉好,扔进头盔里,一阵滋滋声,一股香气冒出来,很是诱人。翻上几次,就成了锅盔。”
“锅盔是这样得来的?”秦异人好一阵惊讶。
从战国时代到现在,锅盔依然在流行,仍为人们喜爱,虽然硬了点,需要一副好牙口,却是很方便。
“就这样,锅盔就传遍军中了。君上知道后,下令给前方送面团,不再送面粉,节约了我们好多事儿呢!”王陵很是得意的拍着胸脯,笑道:“为了这事,将士还编了一首锅盔歌呢。”
“还有歌?”秦异人更加难信了。
“公子,你听好。”王陵弄出锅盔,让秦军省了很多事,这是他这辈子最为得意的事儿之一了,要不想显摆都不成。
王陵、蒙骜、桓齮,以及众将,齐声唱道:
锅盔锅盔,麦面锅盔。
铁盔硬面,焦黄香脆。
烟薰火燎,又厚又黑。
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歌声雄壮豪迈,直贯九霄,让人热血如沸,秦异人眼睛特别明亮。
王陵他们不仅在唱,还不住拍大腿,打着节拍,一派粗犷之气充斥天地间。
秦人粗犷,以拍大腿打节拍,这是秦人的标志,山东之地以此指责秦人是蛮夷。
这《锅盔歌》一唱,气氛更好,这餐饭是尽欢而散。
酒宴散后,王陵命人给秦异人准备了帐幕,蒙武追在秦异人身后,不忍分别。对于蒙武,秦异人很有好感,决定两人同睡一张榻。
晚上,秦异人的帐榻里总是不时有动静,还有惨叫声。
“蒙武,你成亲了,你的夫人胸圆不圆?屁股翘不翘?风不风骚?榻上能折腾不?功夫好不好?”某个无良公子猬琐的声音响起。
“公子,你如此无良,你安的什么心?”某个年轻人大声指责。
“我这是为你着想呢,我们是至交好友,你要是不行,我给你出主意呢。”某个无良公子更加猬琐了。
“你才不行!”某个年轻人愤怒了。
“砰!”一声沉重的着地声响起,某个无良公子从榻上摔到地上,一声惨叫:“啊!”
“公子,你夫人功夫好不好?你行不行?”某个无良年轻人的猬琐一点不比某个无良公子差。
“你怎么说话的?本公子能不行吗?你才不行呢!”某个无良公子很是愤怒。
“砰!”一声沉重的撞击声响起,某个无良年轻人从榻上摔到地上,发出一声惨叫:“啊!”
就这般,这个帐幕里的动静不小,持续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秦军士卒发现,天下第一名士红着一双眼睛,跟兔儿眼似的。当然,天下第一名士身边的年轻将军也好不到哪去,不仅眼睛红通通的,还有些鼻青脸肿,以秦军士卒丰富的战阵经验判断得出,这不是打伤的,是摔伤的。
两人虽然红着双眼,却是极为要好,又一起进食,一起四处乱逛。
后世皆知,秦始皇对蒙恬极为信任,这是为何?
一是因为蒙恬有着杰出的才华,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二是秦始皇与蒙恬是三代世交,秦始皇祖父赢柱与蒙骜的交情深厚,秦始皇之父秦异人与蒙武相交莫逆,两人是无话不说,好得穿一条裤子,秦始皇本人与蒙恬的私交也不错。
王陵给了蒙武一道军令,要他陪着秦异人。这道军令,让蒙武大喜过望,尽心尽力的陪着秦异人。秦异人在蒙武的陪同下,在秦军营地里四处转悠,对秦军的了解更加深刻,大是赞叹。
“秦军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无敌大军’,扫灭六国,一统华夏;关山飞渡,南平百越,北破匈奴。”秦异人对秦军是赞不绝口。
秦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血雄师”、“无敌大军”,创造了数不尽的辉煌。以一敌六,大战山东六国,经过百年征战,最终统一了中国,这是何等的难得。
论人口,山东六国远远超过秦国;论土地,山东六国远远超过秦国;论财力,山东六国远远超过秦国,按理说,秦国应该不是山东六国的对手,然而,情形却是正好相反,山东六国不是秦国的对手。
这都是秦军用铁和血赢得的荣耀!
秦异人在秦军营地里逛了三天,收获颇多,对秦军更加了解。
然而,三天后,王陵把秦异人请到中军大帐,道:“公子,我已安排好了,我会派人护送公子回咸阳。”
“回咸阳?”秦异人才不愿意呢,他还没有立功呢。
此时回咸阳自然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立功,没有功与名双收,于他登上秦王之位不是太有利。眼下这场邯郸之战,就是秦异人的良机,他要趁这机会立功,绝对不能回咸阳。
“将军,我想留在军中,可否?”秦异人问道。
“公子,按照秦法,军中不得留无用之人,还请公子见谅。”王陵摇头,拒绝了秦异人的要求。
不是王陵要赶秦异人走,实在是秦法森严,军法更严,军中不留无用之人,秦异人虽是天下第一名士,却不通兵道,更不是秦军士卒,不得留在军中。王陵能让秦异人停留三日,已经很不错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异人献计
秦异人拒绝秦昭王之命,留在山东之地,想要立下军功再回秦国,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着很大的把握。
因为他当知道邯郸之战的最大变数,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这是秦军攻打邯郸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邯郸之战异常惨烈,能与之相比的战争,放眼整个人类历史上也不多见,后人以为可以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相提并论。
在秦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赵国死伤惨重,都快坚守不住了。赵国向列国求援,秦王发出国书,放了狠话,谁敢救赵国寡人就灭谁,如此一来,韩、齐、楚、魏、燕五国虽然有心救赵,却是不敢付诸行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国孤军奋战。
魏国更是发了二十万大军,想要救赵,接到秦昭王的国书后,魏王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