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女皇不找她的时候,她便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俄语和东正教教义。为此又有人禀报女皇:“小公主又在不分昼夜地用功了。”
人们怕她由此而又病倒了。女皇把她叫过去,要求她必须注意身体。索菲亚用一口流利的俄语回答道:“我不加紧学习怎么行呢?但我会按照您的旨意保重身体的。”
女皇对此很满意,决定在近期内举行两个仪式。第一个仪式是索菲亚正式皈依东正教;第二个仪式是……当有人把女皇的这两个决定悄悄告诉索菲亚的时候,那人故意隐瞒了第二个仪式的具体内容,好让索菲亚急得冒汗,再给她一个天大的惊喜。
索菲亚其实已经猜着了,只是没有十分的把握,所以苦苦相求,迫使那人终于透露了:订婚!
这是索菲亚所盼望已久的,如今近在眼前,索菲亚的心情是激动的。但她一想到与自己订婚的主儿那脸色苍白、胸脯凹陷、学识浅薄的种种情况后,心情的激动是很有限的。
她后来在自己的《*》中写道:“彼得大公对定亲、结婚就如同穿一件衣服那样漫不经心,我是知道今后与他不会有什么情感上的任何幸福可言的。我只有早已期待的政治雄心的实现。我预感到,只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我便有了一股力量去实现我的最高目标。”
黄道吉日(1)
1744年6月28日,索菲亚被侍女们认真打扮起来了。
这天一清早,她的套房里匆匆走来一批陌生的宫女,手捧各式衣物首先向索菲亚行礼。索菲亚知道,她正式皈依东正教的黄道吉日来到了。
大约半个时辰光景,侍女们为她梳洗打扮完毕。只见她身穿一件和伊丽莎白女皇相似的用那不勒斯出产的横棱红绸缝制的长裙。这件华贵的长裙上镶有银丝饰带。俄国人叫它“亚得里亚”式样。她的头发也被用白缎带扎了起来但没有扑撒香粉。
举行仪式的时间快到了,宫女、廷臣们把她引出了套房,走到已布置一新的举行皈依仪式的大厅。
这是皇家教堂的大厅,当索菲亚从正门一出现的时候,人们欢呼雀跃,高声为她祝福。索菲亚很庄重地向蜂拥而来的人们微笑示意,那笑脸真太逗人喜爱了。笑是先从她的齿端发出的,继而渐渐地波及整个漂亮的脸盘。索菲亚母亲也终于被允许来参加今天的仪式了。
她前些天那种无事找气生的面孔消失,取而代之的也是舒心的微笑。忽然她靠近索菲亚,贴着她的耳朵说:“我觉得你很美。”
这句话应当说给了索菲亚不少自信和鼓舞。索菲亚走到大厅的前台位置,面向大家站着,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位棕发少女的风姿和微笑所打动。
仪式在伊丽莎白女皇一迈进教堂就宣布开始了。她用俄语朗谈了长达50页之多的东正教教义的课本,以坚定而又准确的语言像背书一样流畅地背诵完了东正教的信经。她背诵时的认真、动情和熟练让人们吃惊,伊丽莎白女皇当时就感动得落下泪来。达官显贵们的夫人见女皇首先动情了,一个个也不敢懈怠,也装作深被打动而泪水汪汪。
仪式的另一个内容是为索菲亚正式取一个教名。当然,她本来可以沿用索菲亚这个名字作为东正教的教名的。在俄罗斯这个国家里,教名和常用名是可以一致的。
关于改不改名,索菲亚表现得很从容很不在乎。她表示:教名由女皇陛下来定。
这使得女皇很高兴。于是有人跟女皇提议:“还用她原来的名字‘索菲亚’就行了。”
女皇对此却不同意。女皇的意见是:“索菲亚”作为正式的教名,会勾起伊丽莎白自己对她的姑母的回忆。
这位姑母是彼得大帝的同父异母的姐姐。也就是说,这个姐姐即是可怕的摄政太后索菲亚。经女皇这么一提醒,人们想起来了。
那是1682年以后开始的事情。
那年沙皇费奥多尔·亚历修叶维奇去世。这位沙皇没有嗣子,因此皇位将由他的弟弟彼得或伊凡继承。而这两位王子的母亲分属纳雷什金和米洛斯拉夫斯基两个家族。费奥多尔在位时一直受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控制,引起了纳雷什金家族和当时贵族们的强烈不满。
所以沙皇一去世,莫斯科大主教和宫廷贵族们立即宣布沙皇的那一个弟弟彼得为新沙皇。号称彼得一世。他的生母纳雷什金娜,即纳塔利娅·基里洛夫娜任摄政。
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也是皇亲国戚,本来希望自家的外甥伊凡能够继位。如今受挫了,这个家族的中心人物伊凡的姐姐索菲亚·阿列克塞耶芙娜便大肆活动起来。
费奥多尔沙皇死后,索菲亚制造舆论,说沙皇是被人毒死的,想借此来蛊惑人心,煽动不满情绪。她利用射击军士兵久未领到军饷和部分贵族们的不满情绪怂恿射击军暴动。
1682年5月15日,射击军士兵夺取许多门大炮,举着旗帜,击鼓向克里姆林宫进发。彼得的两个舅舅和其他许多贵族在这场骚乱中被杀。索菲亚趁局势混乱之机出面夺取政权。
她以射击军的保卫者自居,清还了前政府欠下的35年的军饷,答应了他们的全部要求。由于军队的支持,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拥有了政权,宣布天生低能的索菲亚的胞弟为第一沙皇,彼得为同朝沙皇,索菲亚任摄政王。
这个索菲亚生于1655年,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波兰文,未当权之前就时常出现在社交场合。她执政后,起用自己过去的朋友——哥利津亲王。
亲王曾为她筹划过宏伟的改革计划,希望俄罗斯强大富足。索菲亚也非常赞同改革,但她在摄政期间一直在为保住自己的权利而考虑,害怕改革引起贵族们的不满,因此从未将哥利津亲王的改革计划付诸实践。
1686年,波兰王国与俄罗斯签订了“永久和平”条约,以割让基辅地区为代价换取俄罗斯对土耳其藩属克里米亚的开战。以此牵制土耳其对波兰的作战兵力。次年索菲亚派哥利津亲王远征克里米亚,机智的鞑靼人放火焚烧草地阻止了俄军的进攻。
1689年,哥利津再次率兵攻打克里米亚,终因久攻不下,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这场战争使俄罗斯的经济严重受挫,因此引起了贵族们的日益不满,转而支持彼得当沙皇。
为了不让彼得当权,索菲亚把彼得和他母亲安排在莫斯科近郊居位,让他招集附近少年组成“娃娃兵团”操练演习。索菲亚认为这样让他有事可干便再也无心涉足朝政,不会与她争权夺利了。
但她没有想到,彼得17岁时,“娃娃兵团”的士兵们也都长大成人,由此组成的两个团队战斗力很强。一心渴望当女沙皇的索菲亚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开始在宫廷中秘密款待射击军士兵和军官,再次准备发动骚乱,正式由她加冕女沙皇。
1689年8月初,索菲亚发出命令,指挥射击军进攻彼得母子的驻地。彼得获悉后躲进已有重兵把守的谢尔盖耶夫三圣修道院,并紧急调集“娃娃兵团”和部分射击军官兵保卫他母子。他以死刑相威胁,令所有射击军的军官听他的指挥。恰在这时,许多贵族、大臣们也纷纷投向彼得并给予帮助,使索菲亚的阴谋大败。
仅一个月时间,彼得就掌握了实权。
黄道吉日(2)
他将索菲亚幽禁在诺沃得维奇修道院,又将她亲密的助手哥利津流放到北部荒原。索菲亚由于政变的失败而丧失权利,任何事情不允她再插手。
但彼得执政后,很快在1697年以考察西欧文化和科学为名秘密出国旅行去了,宫中大小事情全由他母亲纳雷什金娜左右。那些原来驻守在莫斯科的射击军士兵们大都在城里成家立业,闲暇时都从事一些商业和手工业生意。就在彼得出国之前,他下令调集这批原来由索菲亚控制的射击兵戍边。这当然引起了正退役士兵们的不满。
1698年,士兵们联合起来请愿,向已失去权利的索菲亚陈述“痛苦遭遇”。其实这时期的索菲亚并不甘心老死在修道院,而是一直通过亲信密切注意着形势变化。
此时射击军老兵们已联合起来,她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写信鼓动射击军返回莫斯科,同时派人与射击军官秘密谈判,约定一旦攻陷克里姆林宫,就立她为女沙皇。在她的授意下,6月6日,驻防托罗佩茨城的射击军两千多人发动兵变,高呼着“请索菲亚当政”的口号进兵莫斯科。但在郊区就被弋登和谢因两位将军的部队攻击。参加兵变的人员受到绞刑、鞭刑和流放的处罚。
8月25日,彼得从国外悄然返回,他对调查叛乱原因的官员为索菲亚开脱罪责非常不满,下令重新调查。经过对一千多名射击军官兵的严审,终于证实索菲亚就是兵变的幕后指挥者。彼得因此下令处死近八百名兵变人员。
彼得还特意安排在诺沃得维奇修道院索菲亚居室的窗前绞死了195名士兵。索菲亚在被调查期间也多次被押上法庭受审,最后被削发为尼,拘禁在新圣母修道院。
她最终因抑郁苦闷而死。
对这么一个索菲亚,如今的伊丽莎白女皇是深恶痛绝的。
女皇理所当然地反对她未来的心爱的儿媳妇用“索菲亚”的名字作为正式的教名。当初小公主的画像从普鲁士送到俄罗斯时,伊丽莎白还清楚记得,“索菲亚”这该死的几个字引起不快,因而也差点儿把这么一个小美人拒之门外。
幸亏她的全称名字叫“索菲亚·腓特烈·奥古斯特,”否则,她在皇宫里也不可能把这个名字叫到今天。
“那么,陛下,就叫叶卡捷琳娜怎么样呢?”宠臣中有人恭恭敬敬地向女皇建议道。
女皇的眉梢微微一扬:“哦,这个名字倒不错。这是我生母的名字嘛!”
众人为之一怔,感到好事一拍即合了。
“不过”,女皇又说,“让我们再来想想有没有比这个名字更好一点的。”
在俄罗斯的民族习惯里,除了自己的名字外,还要加上父亲的姓,现在假定索菲亚就改名叫叶卡捷琳娜了,那么,她现在的全名按习惯应叫凯斯蒂昂·奥古斯特·叶卡捷琳娜。或者叫叶卡捷琳娜·凯斯蒂昂诺芙娜,还或者叶卡捷琳娜·奥古斯特芙娜。总之,“芙娜”二字是需要的,女孩嘛。这个既符合习惯要求,又体现女皇意愿的名字还是没有得到陛下的彻底满意,女皇认为“叶卡捷琳娜”是可以定下来的,再加上那么一串字不仅发音奇怪、别扭,而且还会使人不愉快地追忆小伊凡六世的母亲。
女皇说:“不如全名就叫叶卡捷琳娜·阿列克塞耶芙娜。意即亚历山大的女儿们。”
女皇一锤定音,究竟合适与否,没有人再敢细想了。至少,按照俄罗斯的习惯,父亲的姓是万万不能丢的。现在的“叶卡捷琳娜·阿列克塞耶芙娜”把父亲甩到九霄云外去了。不知女皇是何用心?
但有心人已经注意到了:邀请她们母子来俄罗斯时,女皇根本就不愿意邀请她的父亲。今天或明天还将举行的重大仪式,她的父亲也依然不知道,更未被邀请。
人们由此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对昨天的索菲亚,今天的叶卡捷琳娜来说从一国到另一个国,从一个姓名改成另一个姓名,就其本人来说只是一种变迁,而姓名仅作为个人的代号,不深究亦罢。但从索菲亚到叶卡捷琳娜之间,表明了自己由此而选择的道路又跨越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恰恰这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仪式结束后,聪明的叶卡捷琳娜面带无限感激地走到女皇面前,向她行礼后说:“我非常喜欢您送给我的名字。”
女皇高兴听这样的话,在走出皇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