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福运来 >

第56部分

福运来-第56部分

小说: 福运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有什么可傲的?还拿着架子让自己给她行礼?
  
  一旁海兰看她对着镜子发怔,轻声说:“朱姑娘?可是有什么……”
  
  “没事,我好了。”
  
  这位洗去了粉妆的朱家姑娘,让海兰心中不喜。
  
  阿福就算是五品的淑人,平时对她们犹为客气,不当人处,随口一声烦劳姐姐,又或是,这事我不明白,还请姐姐指点相助,对她们从不拿大,不卑不亢,让人觉得可亲可近。但这位朱家姑娘,秀丽窈窕倒有过之,但是眼神闪烁,眉宇间有一股……戾气。
  
  没错,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似乎是求不得,怨憎恨……
  
  海兰跟随杨夫人许多,论心灵手巧不如海芳,对于看人辨事比海芳却要明白。杨夫人知道她不打算嫁人,倒是悉心栽培她。
  
  海兰想起当年的佳蓉佳蕙,还有前些时日的杏儿,陈慧珍,她们都有心有所求,而且求不得。杨夫人把佳蓉明升实降的踢出太平殿之后,曾经跟海兰说过,人不能贪,佳蓉针纫女红心计就好,但是就是心计太好了。
  
  后来朱淑人和瑞云在厨房遇到下药的人,从而扯出姜杏儿和陈慧珍来。杨夫人命人杖责姜杏儿之前,问她怎么知道煎的药中哪味要紧,从而把那味药藏起的时候,姜杏儿说,是去膳房找泥炉药罐的时候,佳蓉正好见了,和她说起话来,问是给谁熬药,生的什么病,又看了药材之后告诉她的。
  
  海兰摇摇头。
  
  就像夫人说的:有些事,可去不会去做,但却不可以不懂。在这个宫里,不是你与人为善就行了,你什么也不做,可是挡了别人的路,就别想独善其身。佳蓉离开太平殿当然不是阿福害的,但是她的位置被阿福顶去了,那么她就把一大半仇恨记在了阿福的身上,或许就当是她害了自己的仇人,逮着个机会,就要暗示挑唆,恨不得陷人于死地。
  
  海兰觉得,这位朱家的二姑娘,就有些像佳蓉陈慧珍她们一样的人物——只是那种感觉,让海兰觉得像。
  
  她们笑的时候,眼睛不笑。
  
  更何况这位阿喜姑娘连脸上都不笑,论段数比佳蓉陈慧珍她们是要差多了。
  
  阿喜随海兰出去之后,阿福轻声问朱氏:“娘……一向可好?在乡下住的惯吗?”
  
  朱氏点个头:“都挺好的,乡里静。昨天一夜你哥……都没有回去,我们心中挂念,所以天没亮就赶着过来。”
  
  “他昨天用饭留下来住了一宿,只是天时晚了没法送信到城外去。”阿福一琢磨,要从城外赶着过来,那肯定半夜就得起来了,保不齐这娘俩担心朱平贵,一夜都没睡。阿喜那个妆八成也是摸黑凑着灯画的,怪不得白天看起来这么怪异。
  
  杨夫人说:“朱夫人还没用朝食吧?淑人也还饿着。”顿了一下,对阿福说:“淑人还是去服侍殿下吧,朱夫人和朱姑娘这里有我陪着,等用完朝食,淑人不妨陪朱夫人到花园儿里逛逛。”
  
  阿福看着朱氏,她心里想亲近她,可是她不知道怎么亲近,也不知道和她说什么话。她们虽然是亲母女,可是似乎从来没有亲热的交过心说过话……
  
  屋外脚步声响,阿喜与海兰回来了。阿福抬起头,阿喜的目光也正好投注到她身上。
  
  阿福怔了一下。
  
  一瞬间,洗尽铅华的阿喜让她觉得,曾经的那个妹妹又回来了。
  
  可是阿喜那冷漠的,世故的神情,却比刚才还叫人觉得陌生。
  
  在刘家的那段生活,完全磨掉了阿喜性子中柔软的,或者说是天真可爱的那部分,现在站在阿福面前的,是一个完完全全陌生的女人。
  
  但是她随即低下头去,看起来很恭顺的坐在了朱氏的身旁,惊鸿一瞥的怨憎的目光,似乎完全是阿福的错觉。
  

正文 四十一 母 妹 三 

         阿福进门时,李固和李信两个一大一小头凑在一起坐在一张椅子中,不知道在说什么。听到脚步声,李固抬起头,微微一笑:“回来了?”
       
         阿福点点头,李信两只胖手已经伸了出来:“嫂子,抱——”

         阿福把他接过来,饭桌已经摆好,张氏过来想把李信接过去,这小子居然把头一转,压根儿理都不理。
      
         “淑人,你看这……”

         “没关系,我喂他好了。”

         桌子不大,桌子底下,阿福和李固两个人的膝盖都挨在了一起。
 
         “我还以为,你会陪你母亲妹妹一起用饭。”

         “没有……我还没进门,杨夫人就到了。话没说两句,就打发我回来了。”阿福低声说:“不过娘看起来还好,阿喜也没什么不好,既然见到,我也就放心了。”

         熬的喷香的南瓜小米粥,南瓜都熬化了,舀起一勺来黏黏香香的,入口即化,李信吃蛋羹,李固喝粥,阿福喂完了李信自己方才舀粥喝,掰了半块脆脆的香米煎饼就粥,填饱肚子。她有心事,粥熬的火候如何,煎饼是不是酥脆适口,她却一点也没有品尝出来。

         另一边,杨夫人命人摆上饭,款待朱氏和阿喜。碗盏碟著都精致非凡,比阿福李固他们那桌还显得有富贵气象。

         朱氏与阿喜从未见过这样的排场,进食时颇为拘谨。再加上杨夫人陪客,一举一动都异常端庄高雅,朱氏越是紧张,偏偏勺子捧着碗沿发出清晰的声响。

         杨夫人还没什么反应,阿喜先投过来一瞥,看的朱氏越发心慌。

         其实,虽然朱平贵一夜没回去,朱氏并没有怎么挂心。昨天朱平贵和那个刘内官一起离家时也说了,若是天晚赶不回来,就在城里住一晚。但是阿喜却从他们走了就坐立不安,一直说本该同朱平贵一块儿去才对……

         朱氏有些出神。

         阿喜她,怎么不像别人说的,吃一堑 长一智呢?受了教训,也没有变得稳重柔顺些,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提起刘家人来不是阴沉沉的咒骂一通就是摔摔打打,几次下来朱氏也不敢再提。

         这种情形,从那个姓刘的内官第一次登门时,就变得越发严重了。那刘内官说阿福成了皇子房里人,还拿出了礼物。朱氏心里一面惶惶然,一面又有些欣喜。不知道这个做皇子房里人到底是福是祸,阿福能不能讨得皇子欢心呢?不过,能跟了皇子,那可就不是伺候人的宫女了,而是被人伺候的人了,朱氏总算可以放下一半心事。

         可是阿喜见了礼物的反应和朱氏全然不同,她那时脸色就十分阴沉,咄咄逼人的问了刘内官一串话,那些话是她该问的么?皇宫那是什么地方,刘内官虽然和气,可是说话做事都让人觉得不可轻慢,阿喜却……

         唉……

         “饭可合口?”

         “啊,合口,合口。”朱氏搁下碗,回杨夫人的问话。阿喜也放下碗筷,细声细气的说:“多谢夫人招待。”

         杨夫人看了她一眼,笑了笑没说什么,就命人撤下饭桌。

         “两位赶路辛苦,请至后面厢房休息,若有什么需要就请吩咐。”

         杨夫人叮嘱了海兰几句,就先行离去,穿过庭院,绕过回廊,远远看到李固和阿福手挽着手从屋里出来。
 
         这放在别的夫妻身上都大为不妥的事情,放在这两个人身上确实再自然不过了。信皇子被张氏抱着跟在后头。

         阿福也看到了她,急忙招呼了一声:“夫人来了。”

         杨夫人走了过来,先跟李固行礼,然后问阿福:“淑人想如何招待娘家人?”

         阿福转头看了一眼李固,有些犹豫的说:“见也见过了,别的也没什么话要说了。我猜我娘在王府多半很不自在,留她住下她也不会习惯的。夫人安排人送她们和我哥哥一起回去吧。”

         “也好。”杨夫人说:“头一次见面上门,不好让人空手走,我去打点几样礼物。”

         李固握着阿福的手,感觉到她的心情低落,轻声说:“你舍不得?”

         阿福苦笑:“真奇怪,没见着的时候很想见,见着了,又没有话说,彼此你看我,我看你,连对视都不自然,一问一答生硬的要命……”

         “是太久没见了吧,以后常来往常走动,就好了。”

         “不是的,我在家时,和娘也没有多少话说。”

          李固握着她的手,缓步向前,一直上了桥,桥上铺的是木板,人走过去脚步声响十分清晰。

         “其实我想问她,我记得她肩膀以前常疼,想问问她现在还疼吗,有没有看过郎中开过药。还想问她,阿喜对她好不好,她现在日子过的顺不顺心……可是这些都问不出来。以前虽然也不亲近,可总还是一家人。现在相见,说话,都像是陌生人似的。”

         阿福心里积的话一股脑倒出来,李固只是安静的聆听,并不打断她,也没有插话。

         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胸口那股闷气也散了一大半,阿福停了下来,觉得口干舌燥,想到自己刚才喋喋不休的自怨自艾,颇有些不好意思,脸红红的,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说:“太阳晒的脸都烫了。”

         李固抬起手来,手背在她脸颊边蹭了一下,微笑着点头:“是热,去前头亭子里歇一歇。”

         李信趴在栏杆边看池子里游鱼,张氏紧紧牵着他不敢松手,唯恐他掉到水里去了。小丫头捧了鱼食过来,撒下去,引得一片鱼儿都游到这边来争食,阳光照在水面上,一片闪亮的水光里夹杂着鱼儿们挤挤挨挨的背脊,李信小朋友兴奋的喊:“鱼!鱼!”一边喊一边伸长手臂想朝外探身。

         刘润远远的过来,元庆跟在他身后,过来禀告过朱家三口已经送走了。阿福正端壶倒茶,闻言微微顿了下,说:“知道了。”

         李固知道她这桩心事难以开释,也不再提起这事。

         立秋之后天气一天天凉了下来,阳光没有那样炽热,风吹在脸上显得干干的,带着一股凉意。

         阿福与李固两个人像是新奇的小孩子,把王府的每一处都转遍了,天天都有新奇的发现。其实并不算是多么其他的事,但是因为对新生活的热情和憧憬在影响着,所以一点点细微的地方都显得那样与众不同。

         韦素这个掌事当的十分舒服,用阿福的话来形容就是光吃不用干,给个神仙都不换。没什么差事做,干领着一分俸禄,天天不是逗鸟就是下棋,还拉着李固练了几回剑。阿福不懂剑术,看不出好赖,可是看一回就担心一回,总看着那兵刃上的寒光闪烁划动令人心惊,总怕一个失手,韦素就把李固伤了,或是李固一个收不住把韦素伤了——好在两样情况都没有发生。这两个人的默契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念书一起练武,对方的动作和心态,自己的套路和喜好,彼此都一清二楚,阿福一明白了这一点,居然心里还有点吃味,莫名其妙的想起一句话: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背背山啊……

         咳,当然,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