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残影-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书在英国出版过三次。第一次由Fisher & Son公司于1842年出版,第二次由Peter Jackson公司于1845年出版,第三次由The London Printing & Publishing公司于1859年出版。虽然出版商不同,但采用的钢板雕版,是完全同样的一套,乃是由第一家公司卖给第二家,再由第二家转卖给第三家。这三家公司的版本中,Peter Jackson公司的版本存世最少,而The London Printing & Publishing公司的版本中,则添入了一些其他画家的作品。
市场实例
一. Fisher & Son公司第一版1843年印刷
该公司的版本,目前的市场价都在2,000至4,000美元之间。
目前,该书有一套在伦敦出售。全书共分四册,外部尺寸为26×22厘米。四个书题页各带一幅奥伦画作,内中再收124幅奥伦的素描或水彩作品,全部为钢板雕版印刷。因此,全书四册共收奥伦所画中国图景128幅。书后带索引。封面为现代重做的,半为绿色的摩洛哥皮,半为仿大理石纸板,书脊有烫金的文字与图饰,书页三面边角烫金。该书的插图棉护纸有轻微墨污,封面、封底的纸板有轻微磨损,此外一切完好,品相八成以上。
该书目前售价为2,556美元。
美国佛罗里达Odessa也有同样一套在售,但缺少第四册,因此,只有75幅钢板雕刻的插图。每册的封面均为原装,但全都松散,书脊受损,书页普遍有污渍。
该书的开价为2,950美元。
二.Peter Jackson公司1853年版
该公司的版本为一本本的小册子,从1853年开始出版,至1855年出齐,共出了46册。每册含钢板雕刻的奥伦画作4幅,全套共含插图184幅,其中带插图的书名页5幅、独立插图179幅。
因作品中增添了一些红海及喜马拉雅山的图画,故丛书名为China; its Scenery; Architecture; Social Habits; Etc Illustrated。 Together with Hindostan; The Shores of the Red Sea and The Himalaya Mountains。该丛书的所有插图都有棉护纸,其中四幅插图有水渍,一幅底部有撕口。46册中,只有少量痕迹及皱折,所有封面均为原装的纸质封面,绿底印字。
该丛书目前有一套在英国约克郡出售,46册齐,售价2,442美元。
三。London Printing & Publishing公司的1859年第一版
该公司的版本,将书名改为The Chinese Empire Illustrated: Being a Series of Views From Original Sketches; Displaying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Social Habits; & C。; of That Ancient and Exclusive Nation。
目前,该书有一套在美国加州Fresno出售,封面为现代重做的布面精装,外部尺寸为93/4×12英寸。内页有一些黄斑,此外一切保存完好。该书是在伦敦及纽约同时出版的,将原首版的四册合并为两册,上册共有184页文字,下册共140页文字,120多幅全页插图另算。所有插图均有英文说明,并附字体较小的法文及德文译文。下册后面附有折页插图。
该书的开价为3,500美元。
德国版
(China historisch; romantisch;malerisch,Karlsruhe; Kunst…Verlag,1843~1844)
该书出版后,迅速被翻译成欧洲其他文字。比如,德国就在1843年出版了该书的德文版。德文版的《中华帝国图景》以文字为主,共351页,但只用了35幅插图。所有插图同样采用奥伦的画作,但所用的钢板,为德国人另行刻制,因此,该书便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市场实例
德文版的《中华帝国图景》第一版,目前的市场价在400~2,500美元之间。该书目前有一册在德国汉堡出售,为1843年的德国第一版,现代重做的封面,书脊略有褪色,只有一幅插图有斑迹。其他一切完好,许多书页尚未切开。
该书售价为1,900美元。
第八章 八国联军中的“华勇营” (1)
“华勇营”之由来
说到八国联军,一般人便想起洋人。其实,八国联军的部队构成复杂,有西方士兵、亚裔的日军、亚洲殖民地部队,包括印度兵、安南兵、香港及新加坡的华人士兵,还有在中国就地招募的华籍士兵。而本地华兵中,德军的“华勇连”及英军的“华勇营”最成规模,影响也大。
英军的“华勇营”原是用来驻守威海卫英租界的。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原为滨海渔村,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在华争抢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3月,英国政府指示驻华公使窦纳乐(Claude Maxwell MacDonald)设法租借威海卫,却遭清政府拒绝,理由是威海卫尚在日军占领之下。窦纳乐随即威胁说,若不从,唯有将事情交由英驻华海军司令办理。清政府见又有兵端,哪敢不从,被迫于4月3日同意其租借要求。1898年7月1日,中英《租威海卫专条》在北京签字。因此,中国一直称威海卫的租借为“强租”。
威海卫租借成功,便成为英国的远东海军基地,但却陷入陆防空虚的尴尬。当时,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部队被摊薄,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遂决定照搬在印度的经验,招募威海本地人,组建雇佣军,担负威海卫的防务。英国人的意思一经表示,清政府又强烈反对。但英国人辩称道,这是一支警察部队,维护治安而已,并不用于租借地以外的军事行动。清政府也无可奈何。
1898年11月,英国陆军部先从香港和上海招募译员、号手等专业军士,然后开始在威海卫正式组建英军中国团(Chinese Regiment),即中国人所谓的“华勇营”(Regiment若采直译的话,实在是“团”而非“营”)。因中国人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招募艰难。英国人随即发动“高饷”攻势,将招募对象由当地农民转向了清军的退役官兵,成效立时凸显。这些退役军人比农民善战,体能和纪律性亦更强,且无家庭牵累,随时能为金钱卖命。
因英国部队军饷高,军官廉洁,服役的华勇便有了自豪感,与一般清兵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社会上产生吸引力,本地人纷纷加入。到1900年5月,“华勇营”人数已达六百多,兵士年龄均在二十三至二十五岁之间。该部队编制齐全,设置长枪连、机枪连、炮队和骑兵队,以及乐队、译员、卫生队。该团由包耳上校(Colonel Bower)任团长,尉级以上军官均从英国正规军中调任,全团配置精良装备,清一色的马丁尼·亨利式来复枪,甚至还有当时最先进的马克西姆机枪,这在当时的西方正规军中,亦未能成建制装备,可见英国对该支雇佣军期许之高。
这批精选出来的士兵,平均身高五英尺七英寸、胸围三十五英寸,在当时“东亚病夫”的华人中,算是强健的一群。带兵英官评论他们“坚忍、耐心、聪明”,是“十分优秀的行军者和挑夫”,能“吃很少而走很远”。华勇营士兵均签约三年,同意被派往全球各地执行任务。士兵们每天训练达四五个小时,军事素质迅速提升,六百码射击成绩尤为优越。
“华勇营”成立后,历经鏖战,为英国立功,部队也不断壮大。至1901年庚子事件结束后,全团已扩展至12个连,共1200人。
1902年,英国陆军挑选了十二名“华勇营”官兵,到英国参加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英王向“华勇营官”兵颁发了勋章,以表彰他们在平定义和团战争中的“牺牲”,是为英国历史上首次为中国人颁发的“军事勋章”。
第八章 八国联军中的“华勇营” (2)
同年,因英日缔结同盟条约,两国在远东对抗暂时缓解,英国决定裁撤“华勇营”。1906年6月,成立八年的“华勇营”正式解散,部分士兵转往南非、香港当警察,部分士兵留在当地充任巡捕或加入中国军队。加入香港警队的“华勇营”士兵,其警员号码均以英文字母D开始,被通称为“山东汉”。至今,威海卫还存有当年“华勇营”的旧址。
“华勇营”成军后,*了威海当地的抗英活动,又作为英军主力参与了八国联军对华作战,战力强大,军事表现出色。但在当时及以后的中国人看来,“华勇营”士兵身为中国人,却加入侵略军,又对同胞作战,已可列入“汉奸”阵营。他们之存在,自然被视为中国人的耻辱。因此,中国档案材料对这段历史表述极少。笔者查阅了威海市政协科教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英国租占威海卫三十二年》一书(1998年出版),却发现,尽管全书对威海卫租借历史的描述不厌其详,大量论及英军*当地人反抗斗争事迹,却无一字提及“华勇营”,全以“英军”一词含糊带过。这也折射国人对待历史的特殊心态。“华勇营”的历史未遭湮没,一方面是因为英国军史档案记录齐全,更重要的原因,是英军军官巴恩斯(Arthur Barnes)出版了一本重要的*《华勇营出军志》,保存了该团在1900年3月至10月间所有活动的细节。
巴恩斯简介
本书作者巴恩斯(Arthur Alison Stuart Barnes;1867~1937)出生于印度喀什米尔。1885年至1886年在皇家陆军学院学习,毕业后授中尉衔,分派到维尔特郡团(Wiltshire Regiment)第二连,一直在印度和缅甸服役,并于1895年升任上尉。1898年,英国租借威海卫后,他被陆军选派来华,协助组建威海卫的中国团(华勇营)。在华期间,他随该团*威海卫民众的起义,参与了天津解围。1900年,他率领该团的一个分遣队开往北京,参与了攻陷北京之战。他因“战斗勇敢”,获得“中国勋章”。1906年,他被升为少校,并调任上海万国商团司令,任职时间长达七年。一战爆发后,巴恩斯被调回欧洲参战,获多种嘉奖。1937年,他在英国去世。
巴恩斯一生结过两次婚,头一次是1905年在山东芝罘(今烟台)的圣安德鲁教堂与Marguerite Weatherston小姐成亲,次年,她不幸死于难产。巴恩斯后来再婚,新妻是Jeannie Prentice。
巴恩斯在“华勇营”服役期间,写下了大量日记,后以日记内容为基础,编撰成书,于1902年出版。巴恩斯的书,对“华勇营”赞不绝口。他在“引言”中说:“对中国团的坏话很多,但说话的人对情况一无所知,因此,本人不得不如实记录该团1900年在华北执行任务时艰苦奋战的实际经过,以正视听,并使大家认识到,尽管华勇营刚刚组建,又是在异国军官的指挥下,为了异国的事业,而与同胞、皇上及官兵开战,但就他们自身而言,已经最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应再到处散布他们的坏话。”
《华勇营出军志》
(Arthur Alison Stuart Barnes;On Active Service with The Chinese Regiment: A Record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First Chinese Regiment in North China from March to October ;London;1902)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八章 八国联军中的“华勇营” (3)
《华勇营出军志》分为八个部分,标题分别为:威海卫出现的麻烦、天津周边的战斗、天津陷落之后、开往北京、其他战役、保卫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