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秋第三部(完)-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没有注意到,在他们赞叹不已的时候,一个人愤怒了,这个人脸涨得通红,顺手抄起一把大戟来。
“兔崽子,大人们说国家大事,你懂个屁,我叫你胡说八道。”这人说着,举起大戟来就要刺士匄。
谁这么嚣张?士燮,士匄他爹。
士燮知道,当两派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最好不要发言,只要发言,一定会得罪人的。
还好,大家把士燮的长戟夺了下来,士匄远远地躲到了一边。
苗贲皇若有所思,自言自语:“老到,老到。自我保护意识超强啊。”
“就按士匄的方法,准备战斗。”晋厉公下了最后的命令。
现在,再把镜头拉到楚军大营的巢车上,依然是楚共王和伯州犁两人在对话。
楚共王:“张幕矣。”——他们张开了帐幕。
伯州犁:“虔卜于先君也。”——这是在他们先君灵位前祈祷和占卜。
楚共王:“彻幕矣。”——他们又把帐幕拆了。
伯州犁:“将发命也。”——这是准备发布命令。
楚共王:“甚嚣,且尘上矣。”——那里非常喧闹,而且尘土飞扬。
(甚嚣尘上,这个成语来自于这里。)
伯州犁:“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这是填井平灶,看来,他们将在那里列阵了。
楚共王:“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都上车了,但是车上的战士又都下车了。
伯州犁:“听誓也。”——听取军令。
楚共王:“战乎?”——他们准备打吗?
伯州犁:“未可知也。”——现在还说不准。
楚共王:“乘而左右皆下矣。”——又上车了,又下车了。
伯州犁:“战祷也。”——这是在作战斗前的祈祷。
除了这些看得到的,伯州犁还把晋厉公亲军的忄青况作了详细汇报。
有了伯州犁,楚共王对于晋军的一举一动都很清楚了。
晋国叛徒在楚军大放异彩,楚国叛徒在晋国就没有表现吗?答案是否定的。
苗贲皇也没有闲着,他也在晋厉公的身边介绍楚军的忄青况。在详细介绍了楚共王亲军的忄青况之后,苗贲皇还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主公,楚军一向是把米青兵强将集中在中军的。我们不妨以米青兵攻击他们的左右两军,然后三面合围他们的中军。这样,他们一定会大贝攵。”苗贲皇的建议非常好,当初先轸就是这样做的。
“大家怎么看?”晋厉公问。
“嗯,好主意。”栾书表示赞同。
主意是个好主意,而且主帅都赞同了,按王里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可是,郤至又说话了。
“我看不好,我看应该集中亻尤势兵力攻击对方中军,派少量部队拖住对方左右两军。为什么这样?首先,子重与子反有仇,所以他一定不愿意增援中军。而子辛缺乏作战经验,更不敢轻举妄动;第二,楚军中军号称米青锐,实际上是些老弱病残,再加上郑国军队也在中军,指挥混亂,反而降低战斗力。”
别说,郤至的分析也有道王里。
总的来说,栾书的打法稳重,郤至的打法氵敫进,二者都有可取之处。如果是晋文公,一定按栾书的策略。可是,晋厉公年轻气盛,他觉得郤至的办法更好。
“好,就按郤至的建议。”晋灵公定了调。
郤至得意地笑了,他没有注意到,栾书狠狠地瞪了他两眼。
晋军最后的作战安排是这样的:以上军对抗楚国的左军,因为子重的战力比较强;以郤犨率领新军的一半牵制楚军的右军,其余中军、下军再加上郤至率领新军的一半来攻击楚军的中军。
不得不承认,晋军的战术意识依然在楚军之上。
战斗就要打响,让我们来看晋楚之间的第三次战争。
第一二〇章 永不结束的战争
晋军摆好了阵势,随后拆除了营门和栅栏,晋楚两军正式对垒了。
伯州犁对晋军的阵势感到很吃惊,他知道形势有些不妙了。
“大王,晋军要集中亻尤势兵力来攻击中军了,赶快通知左右两军向中军靠拢。”伯州犁提出紧急建议。
可是,晚了,因为晋国人已经开始冲锋了。
既然如此,只能死战了。
——斗箭
先看看晋军新军与楚军右军的对抗。
郤犨根本没有准备跟楚军硬拼,而楚军也没有想要跟晋军死磕。因此,两军以接触战的方式进行战斗,基本上是第一排的士兵打打停停,后排士兵呐喊助威。
晋国人的策略成功。
再看看晋军上军与楚军左军的战斗。
毕竟是双方主力部队,战斗远比右军要氵敫烈得多。不过,晋军保持了阵型,楚军也并不凌亂。基本上,两军势均力敌。
总的来说,这边的战斗很有序,双方伤亡都不大。那么,有序到什么程度呢?
栾针是栾书的二儿子,因为作战勇猛,此次出任晋厉公的车右。自然,晋厉公不会冲锋在前,因此还比较悠闲。突然,栾针想起一件事来
“主公,从前我出访楚国,子重问我晋军的勇武体现在哪里,我说是好以众整(军容整肃)和好以暇(从容不迫)。如今两国交兵,使节不能来往,不能说是军容整肃;说话不算数,不能算是从容不迫。我请求派人去给子重敬酒。”栾针说。
厉公一听,这主意挺好,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当即让人倒了一杯酒,派了一名算是战地使者的给子重送过去。
“哎,拜托拜托,酒来了啊,让个道让个道。”使者就像赶菜市场一样,一路喊一路走,大老远从中军来到了上军。
晋军和楚军看见有人端酒上来,纷纷让路,然后在一边看热闹。
使者顺利来到了子重的面前,这时候大家都不打仗了,看看发生什么。
“我们国君缺乏人手,所以栾针这样的废材也要给国君当车右了。没办法,不能亲自前来,只能派我来为将军敬酒。”使者说完,把酒敬了上去。
子重接过了酒,恍然大悟:“栾针当初在楚国说过晋军好整以暇,一定是为了这句话给我送酒的,他记忄生真好。麻烦你回去替我致谢,有机会我再请他喝酒。”
子重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酒都敬了,还打什么?
之后晋楚两军基本上就跟演京戏一样了。
栾针的这杯酒,到底是真的卖弄风度,还是要瓦解敌人斗志呢?
晋国人,有的时候真的说不清。
总之,楚军的左右两军很休闲。
可是,中军就惨大了。
晋军排山倒海一般压了过来,人数上占据绝对亻尤势。就算楚军中军都是米青锐,可是人家晋军也都是米青锐啊。
如果说左右两军打得是友谊赛,中军绝对是淘汰赛了。
楚共王见到形势不妙,坚持不退,拼命擂鼓。要说起来,春秋时期的国君不仅常常亲自上阵,而且常常冲锋在前,而楚国国君尤其神勇。
在楚共王的带领下,楚军中军士气大振,竟然抵挡住了晋军的攻击,尽管非常吃力。
魏锜是一员猛将,也是冲锋在前,他猛地看见楚庄王亲自擂鼓,突然想起自己的梦来,于是抽出一支箭,瞄准了楚共王。
楚共王正在擂鼓,一抬头,发现一支箭正向自己飞来,想要躲,已经来不及了,之后就觉得眼前一黑,右眼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魏锜的箭准准地射进了楚共王的眼睛,好在距离过长力量不大,否则当场就会要命。
楚共王大叫一声,一把把箭从眼睛里拔了出来,箭头带着自己的眼珠。见到大王受伤,卫士们急忙上来搀扶。楚共王忍着痛,大叫:“养由基,养由基。”
养由基就在旁边,急忙过来。
“给你两支箭,替我杀了射我的人。”共王急了。
把箭给了养由基,共王掉转车头,到后面包扎伤口。
战前,养由基的箭都被共王没收了,因此这段时间真是干着急使不上劲,如今拿到了两支箭,急忙忙要找射伤共王的人。
“谁射的?是谁?”养由基问身边的士兵,可是兵荒马亂的,谁注意了?没人知道。
养由基正在着急,那一边目标自动出现了。
“我射中了,我射中了楚王,哈哈哈哈。”魏锜手舞足蹈,大声喊叫,他生怕大家不知道。他很高兴,他好像已经看见卿的宝座在向自己招手。
可是他显然忘了,楚国还有一个叫养由基的。
慢镜头开始了。
养由基的箭搭上了弓,拉开弓,松手,箭慢慢地飘了出去,笔直地向前飞,箭尾的羽毛在颤动。终于,箭飞到了目的地,“噗”一声,一个脖子被刺穿。
喊叫声戛然而止,脖子弯了下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脸。啊,原来是魏锜。
魏锜趴在了自己的箭囊上,一动不动。
他终于还是没有能够当上卿,尽管他离卿已经无限的近。不过,能死在养由基的箭下,那绝对是个勇士的光荣。就像养由基,他最终也死在敌人的箭下,那是天下第一神射手最伟大的归宿。
养由基追上了楚共王,把剩下的一支箭还给了共王。
共王用一只眼看看他,因为他只剩下了一只眼。
“你的箭还给你。”共王收下了自己的箭,然后把养由基的箭囊递给了他。
从那以后,养由基得了一个“养一箭”的绰号。
——放生
共王受伤,楚军终于抵挡不住了。
楚军中军崩了,但是并没有溃,而是一边抵抗一边后撤,这就是楚军,决不逃命的楚军。
晋军米青锐已经突入楚军的阵地,一个身穿红色盔甲的晋军将军十分扎眼,这个人非常勇猛,突在最前。
楚共王一步步后撤,而红甲将军率领着一队晋军米青锐已经冲倒了眼前。共王的亲兵们紧张起来,他们知道晋国人喜欢擒贼先擒王的打法,共王已经非常危险。
然而,令楚国人吃惊的是,当红甲将军冲近的时候,他一定会跳下车,脱下头盔。这样反复三次,共王终于看出名堂来了,于是他取下自己的弓,派工尹襄给红甲将军送过去:“这个红甲将军看见我就下车,一定是个君子,把这个送给他,看看他是不是受伤了。”
工尹襄把弓拿去送给了红甲将军,并且转达了共王的问候,红甲将军怎么说?这么说:“托大王的威灵,外臣能够随国君作战。对大王的问候我不敢当。我并没有受伤,多谢大王的关心。军务在身,请使者转达我的敬意。”说完,红甲将军对着使者肃拜三次。
太有风度了,实在是太有风度了,风度好得简直令人嫉妒。
谁啊?郤至。
“哼。”远远地,有人冷笑了一声。
楚军还在拼命抵抗,郑国军队则早早崩溃掉了。
韩厥还是那么勇猛,他知道什么地方该出头,什么地方该掩盖锋芒。韩厥率领的兵力恰好对着郑军,于是一通冲锋,把郑军打得丢盔弃甲,郑成公没命一般狂逃。
大概是觉得跑得太快没面子,或者到时候不好交代,郑成公命令御者放慢逃命的速度。
“将军,郑侯慢下来了,一定是他跑不动了,围上去活捉他吧。”韩厥的车右提出建议。
“算了,记得当年非要捉齐侯,结果弄得大家灰头土脸。算了,别捉人家国君了,得罪一个国家的人可不是好事。”韩厥多聪明的人,他才不会再干这样的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