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看一看,再定主意,这无论如何是不错的。 于是他戴上大帽子,急急走了出去,刚到门口,遇见为睿王传令的侍卫,原是熟人,彼此招呼了一下,那人压低了声音说道:“睿王奉旨拿人,本来想请肃中堂会同办理,怕的是正在好睡,特意让你去一下,把事由儿告诉了你,回头好说给肃中堂知道。” 原来如此!海达疑虑尽释,欣然跟随而去。到了路口茶店,但见马队步勇,刀出鞘,箭上弦,灯笼极多,名号不一,竟似会操之前,未曾摆队,先作小休的模样。等一进了店,发现不但有睿王,还有醇王,瑞尚书和蒙古王子伯贝勒,这一惊非同小可,硬着头皮行了礼,垂手肃立,静听吩咐。 “海达!”睿王问道:“肃中堂这会儿在干什么?” “回王爷的话,肃中堂这会儿还睡着。” “睡在那儿?”醇王问说。 这话骤不可解,海达想了想才明白,必是问的睡在那间屋子,于是照实答道:“睡在吴家大宅西花厅东屋。” “有人守卫吗?” 越问越怪了,海达便迟疑着不敢随便回答。 “怎么啦?”醇王把脸一沉,“你是没有长耳朵,还是没有长嘴巴?” 醇王打官腔了,海达无法不说话:“有两个坐更的。” “你们听听!”醇王对瑞常和伯彦讷谟祜说,“叫什么‘坐更的’!那不是皇宫内院的派头儿吗?” 瑞常笑一笑,转脸问海达:“那两个守卫是什么人?是轮班儿呢,还是总是那两个人?是归你管呢,还是肃中堂自己挑的人?” “是轮班儿,归我管。” 瑞常与醇王交换了一个眼色,彼此都会意了,也都放心了,轮班守卫,且归侍卫班领管辖,可知是普通的侍卫,决非肃顺豢养的“死士”。 “海达!”睿王提高声音喊了一声,用很严肃的声音问道: “我问你,你是听皇上的话,还是听肃中堂的话?” 种种可疑的迹象,得这一句话,便如画龙点睛,通礼皆透,海达大吃一惊,知道关系重大,祸福就在自己回答的一句话和答话的态度上,赶紧一挺胸,大声答道:“王爷怎么问这话?海达出身正黄旗,打太宗皇帝那时候起,就是天子亲将的禁军,我凭什么不听皇上的话?”慷慨激昂地说到这里,忽然发觉话有语病,便紧接着补充:“再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海达就算不是上三旗的人,可也不能不听皇上的话呀!” “好,赤胆忠心保皇朝!”睿王用念戏词的声音说了这一句,转脸对醇王又说:“七叔,你请吧!我坐守‘老营’,静听‘捷报’。” “我这就去!”醇王这时候自觉意志凌云,响亮地答应了一声,站起身来吩咐海达:“你带路!咱们去拿奸臣。” 虽未说出“肃顺”二字,但是早见端倪,可海达此时仍不免有晴天霹雳之感,不论如何,自己算是在肃顺手下当差,带着外人去捉拿本衙门的堂官,说出去总不是什么颜面光彩的事,因此,他口中很快地答应,心里却在大转念头,思索脱身之计。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慈禧全传(八)(10)
这时蒙古马队已开始在街上巡逻,吴家大宅的侍卫们又见醇王亲临,而且带着粘竿处的人,都不免诧异,但有他们“头儿”陪着在一起,自然不会想到是来捉拿肃顺。这种疑惑的神色,启示了海达,未进院子以前,他悄悄把醇王拉到一边,低声说道:“七王爷,回头到了花厅,你老带着人进去,我替你在花厅门口把守。为的是肃中堂嗓门儿大,万一嚷了起来,外面一定会有人进来,我就可以替七王爷挡了回去。” 醇王同意了他的办法,可是另外派了两个人跟他在一起“把守”,其实是监视海达,怕他到外面召集部下来救肃顺。 这时在花厅守卫的两名侍卫,闻声出来探视,见是醇王,急忙请安,但眼睛却望着海达,想得到一个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了表示是在被挟制之中,海达当然不会开口,而且也用不着他开口,因为醇王已直接在下命令了。 “把肃中堂叫醒了,请他出来,说有要紧事。” “是!”两个侍卫答应着转身要走。 “慢着!”醇王说了这一声,回头努一努嘴。 于是粘竿处的四个年轻小伙子,就象突出掩捕什么活泼的小动物似地,以极快的步伐扑到那两个侍卫身边,还未容他们看清楚时,腰上的佩刀已被缴了去。 “这算什么?”其中的一个,大为不悦,似埋怨似质问地说。 “没有什么,”醇王抚慰他说,“把你们的刀,暂借一用,一会儿还给你们。去吧,照我的话,好好儿办,包你不吃亏。” 那两名侍卫这时才醒悟过来,心里在说:肃中堂要倒大霉了!光棍不吃眼前亏,乖乖儿听话吧!于是诺诺连声地转身而去。 那座花厅是一明两暗三间屋子,他们走到东屋窗下,敲着窗子喊道:“中堂,中堂!” 一连叫了三、四声,才听得里面发出娇滴滴的询问声: “谁呀?” “坐更的侍卫。” “干吗?” “请中堂说话。” 这时肃顺也醒了,大声问道:“什么事?” “有要紧事,请中堂起床,我们好当面回。” “什么要紧事?你就在那儿说好了。” 两名侍卫词穷了,回头望着醇王求援。 肃顺听听没有声音,在里面大发脾气:“混帐东西,你们在捣什么鬼?有话快说,没有话给我滚!” 这一下,侍卫只好直说了:“七王爷在这儿。就在这儿窗子外面。” “咦!”是很轻的惊异声,息了一会,肃顺才说:“你们请问七王爷,是什么事儿?” 到这时候醇王不能不说话了:“肃顺,你快起来,有旨意。” “有旨意?”肃顺的声音中,有无限的困惑,“老七,你是来传旨?” “对了。” “奇怪呀!”肃顺自语似地说,“有旨意给我,怎么让你来传呢?” 他是自索其解的一句话,在醇王听来,就觉得大有藐视之意了,日积月累,多少年来受的气,此时一齐爆发,厉声喝道:“明告你吧!奉旨来拿你。快给我滚出来!” 一句话未完,只听得陡然娇啼,而且不止一个人的声音,然后听得肃顺骂他的两个宠妾:“哭什么!有什么好哭的?凭他们一群窝囊废,还敢把我怎么样?” 这一下真把醇王气坏了!真想一脚踢开了门,把肃顺从床上抓起来,但顾虑到有两个年轻妇人在里面,仪制所系,不甚雅观,所以只连连冷笑,把胸中一团火气,硬压了下去。 在近乎尴尬的等待之中,听得屋中有嘤嘤啜泣声,悄悄叮咛声,以及窸窸窣窣,似乎是穿衣着靴声,然后这些声音慢慢地减少,这应该开门出来了,但是没有。 疑惑不定地等了好半天,醇王猛然醒悟,指着那里的一个侍卫,大声问道:“里面有后门没有?” “有个小小的角门,不知通到那儿?从来没有进去过,不敢说。” 坏了!醇王心想,肃顺一定已从角门巡走,当然逃不掉的,但多少得费手脚。这一来,差使就办得不够漂亮了。 正想下令破门而入时,“呀”地一声,花厅门开,满脸怒容的肃顺,在灯笼照耀之下,昂然走了出来。 不容醇王开口,他先戟指问道:“老七,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 醇王把谕旨一扬:“上谕!你跪下听吧!” “慢着!你先说说,谁承的旨?” “恭亲王、大学士桂良、局祖培、军机大臣文祥。” “哼,这是什么上谕?”肃顺说得又响、又快又清楚,“这四个人凭什么承旨?旨从何出?你们心眼儿里还有祖宗家法、大行皇帝的遗命吗?大行皇帝,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当着梓宫在此,矫诏窃政,不怕遭天谴吗?” 这一顿严厉的训斥,把个醇王弄得又气又急,他辩不过他,也觉得无须跟他辩,恼羞成怒,厉声喝道:“没有那么多废话!把他拉下来跪着接旨!” 粘竿处的侍卫早就跃跃欲试了,一听令下,走上来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肃顺按着跪倒,肃顺身壮力大,加以出死命挣扎,一时间还不能把他弄服帖,但这也不过他自讨苦吃而已!那些调鹰弄狗惯了的上三旗绔裤子弟,有的是花招,一个施展擒拿术把他的右手反扭,一个往膝弯里一磕,肃顺立刻矮了半截,然后另一个把他的脖子一捏,辫子一拉,头便仰了起来,视线正好对着醇王,在高举的灯笼之下,只见他疼得龇牙咧嘴,额上的汗有黄豆那么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慈禧全传(八)(11)
于是醇王高捧拿问肃顺押解来京的上谕,一共七八句话还是结结巴巴地念不利落,好在这只是一个形式,匆匆敷衍过后,他又下令把肃顺押了出去,同时派四个侍卫,进花厅东屋把肃顺的两个宠妾也哭哭啼啼地抓了来,一起送到睿亲王那里。 大功告成了,气也算出了,但醇王并不觉得痛快,相反地,觉得自己胜之不武,做了件很窝囊的事。这样一直出了吴家大宅,才想起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没有办,于是停下来想了想,回头问道:“海达呢?” “海达在!” “这儿责成你看守,一草一木不许移动!”醇王已想到肃顺要抄家了。   。 想看书来
慈禧全传(九)(1)
醇王拿肃顺,搞得这样子剑拔弩张,如临大敌,是恭王所不曾想到的,按实际情形来说,他也没有工夫去注意对肃顺的报复,摆在他眼前的唯一大事,是把政局安定下来,而经纬万端之中首当着手的,是接收政权。 顾命大臣的制度,一下子被砸得粉碎了!这样,军机处的权威,便自然而然恢复,照道理来说,文祥是唯一被留下来的军机大臣。因此,在过渡期间,他应是承先启后,唯一掌握政权的人物。但文祥的性格,自然不肯自居于这样重要的地位为了恭王复出,能显示出朝局全盘变更的意义,先帝——文宗显皇帝所亲简的军机大臣,全部罢免,枢廷彻底改组,文祥等于以新进资格,重新入直。 当肃顺在密云咆哮大骂时,京里大翔凤胡同的鉴园,临湖的画阁中,重帷低垂,灯火悄悄,恭王正和文祥、宝洌В褂胁茇圭⒅煅冢诿苌叹蟪嫉拿ァ! ∠榷ㄔ颍跷实溃骸霸勖鞘俏甯龌故橇觯俊薄 霸词俏甯觯故俏甯霭桑 薄 昂茫驮荻ㄎ甯龊昧恕!惫踅幽闪宋南榈囊饧鬃蕴岜剩幻嬖谥轿残瓷稀安茇圭比郑幻嬗炙担骸耙桓雎懿芬桓隹樱寥绲纸沟v瀛的缺。” 曹毓瑛急忙离席逊谢,但未容他发言,宝洌Ю潘讼吕矗澳惚驴推耍 彼担敖勾舐樽幽歉鋈痹褪悄愕摹!薄 岸粤恕!惫醯愕阃罚岜视炙担骸安┐ㄗ匀换故橇羧巍!薄 ∷选拔南椤钡拿中丛诓茇圭埃秸咧洌舻煤芸恚︿'心里有数,这空着的位置是留给他的。于是放心了。 自己有了着落,便得为别人打算,宝洌в牍醯乃浇患瘢舜说搅丝梢曰ハ噌蛭甑某潭龋杂靡恢治⒋豳纳艉暗溃骸奥牛≡勖堑孟雀敫鍪裁椿ㄑ俊薄 澳闼凳鞘裁椿ㄑ俊惫蹉等幌辔省! ∥南樯钪︿'说话的习惯,便为他解释:“佩蘅的意思是指名号。” 他这一说,曹毓瑛立刻想到了现成的三个字:“摄政王”。 但是这个名号决不能用,用了会使人连想到多尔衮。 “我倒想到了一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