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说春秋第五部(完) >

第3部分

说春秋第五部(完)-第3部分

小说: 说春秋第五部(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我们吴国是正宗华夏?哈哈,狗日的楚国人真牌潮(吴语,丢人),还说我们是蛮夷,想不到老子才是正宗文明人啊,哈哈哈哈。”吴王寿梦哈哈大笑,满嘴脏话,听得季文子直皱眉。
  鲁成公倒不觉得什么,反而觉得这个八杆子才能打到的亲戚直爽得可爱。
  骂完了楚国人,吴王寿梦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大兄弟,听你们刚才这么一说啊,我就知道我们吴国嫡长子继位的规矩是怎么来的了。不瞒你们说,我有一件事情正发愁呢。”吴国人直性子,说话不带转弯的,吴王寿梦刚才还挺高兴,转眼之间竟然开始发愁。
  “有什么发愁的事情?”鲁成公问。
  “我遇上咱们老祖宗同样的问题了,我现在有四个儿子,都不错,可是这个小儿子我最喜欢,也最看好,我想让他继位,可是又不好改规矩,你们替我想想办法。”吴王寿梦说,原来,他也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
  吴王寿梦一说,鲁成公和季文子想起来了。吴王寿梦是带着的小儿子季札来的,大家都见过,对那个小孩的感觉就是乖巧得人见人爱,小孩不仅长得皓齿明眸,聪颖机灵,更难得的是彬彬有礼,举止得体,完全不像是一个来自野蛮国家的人。
  “嗯,你家小王子真的招人喜爱。”季文子忍不住说了,他不喜欢吴王寿梦的粗鲁,但是真的喜欢季札。
  尽管大家都喜欢季札,可是说到正题,却没有人支持吴王寿梦的想法。
  “唉,我的儿子要是我祖宗就好了。”末了,吴王寿梦蹦出来这么一句,大家都笑了。大家知道他想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想三个大儿子能主动让位给小儿子。

——野蛮人的客人
  吴王寿梦回到了吴国,很快派出一个“留学团”前往鲁国学习周礼,同时带去了大量的礼物,包括一座铜鼎。这座铜鼎后来被鲁襄公拿来贿赂了荀偃,这是后话(见第四部148章)。这也说明,鲁国人对吴国人不过是虚情假意。否则,岂能把吴王的礼物随便送人?
  寿梦把自己的在鲁国学习到的知识讲给自己的儿子们听,说到老祖宗当初让位的事情,总是深情地说:“看看老祖宗,说让位就让位了,杀杀辣辣(吴语:爽快)。”
  儿子们一开始听得稀里糊涂,听得多了,几个大的就听出话外音了。哥几个对老爹都很崇拜,觉得老爹去了一趟中原回来,变得特有学问特有修养。
  “周礼考察团”很快从鲁国学成归来,按照吴王寿梦最初的想法,就要全盘周化。可是真的把周礼学回来之后,吴王寿梦就发现这套东西太复杂太繁琐。
  “周礼好是好,可是结葛缕兜(吴语,多而乱),太麻烦。”最终,吴王寿梦放弃了全面周化,只是选择了一些简便易行的并且适合于吴国国情的内容进行推广。
  不管怎样,从吴王寿梦开始,吴国重新回到了祖国的大家庭,文化上开始与周朝接轨。
  除了派出留学人员之外,吴王寿梦修建了都亭,用来接待各国前来吴国的人才。如今,苏州有都亭桥。
  
  在吴王寿梦访问鲁国之后的第二年,北方来客人了。说起来,这是北方第一次来客。谁来了?巫臣。
  巫臣干什么来了?
  原来,巫臣拐带夏姬逃往晋国之后(事见第三部第115章),子重子反非常恼火,于是把巫臣整个家族都给灭了,并且瓜分了财产。
  巫臣万万没有想到,为了这个老婆竟然付出整个家族为代价。
  “老婆啊,为了你,我整个家族都完蛋了。”巫臣对夏姬说,他哭了。
  “老公啊,别伤心,想想那些为了女人把国家都输掉的人吧,你这算不了什么,想开点吧。花这么大代价得到我,以后更要好好爱我哦。”夏姬安慰他说,顺便提升自己的地位。
  巫臣想想也是,总的说来,还是很值的。不过,他咽不下这口气,他要找子重子反报仇。于是,巫臣写了一封信让人带给子重子反,信是这么写的:“尔以馋慝(音特,邪恶之意)贪婪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通疲)于奔命以死。”
  什么意思?你们邪恶贪婪,滥杀无辜,我一定要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
  疲(罢)于奔命,这个成语源于这里。
  巫臣是什么人?有理想有志气有办法有能力的人。
  在听说吴王寿梦访问鲁国的事情之后,巫臣就去找晋景公了,请求出使吴国,联络吴国夹击楚国。晋景公当即同意,于是派巫臣为晋国特使,出使吴国。
  巫臣带了三十乘战车,带上儿子巫狐庸上路了。为了防备路上被楚国人截击,巫臣没有取道宋国,而是向东取道齐国和莒国,沿海岸南下。
  
  巫臣的来到,给了吴王寿梦意外之喜,他万万没有想到中原老大会主动派人出使吴国。
  吴王寿梦给了巫臣隆重的欢迎,巫臣是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物,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他的特长。三言两语之后,就摸清了吴王的底牌。
  “土老鳖,容易忽悠。”巫臣为吴王寿梦做了定位,他知道吴王寿梦很急于与中原诸侯交往,很渴望获得承认。
  巫臣首先代表晋景公问候了吴王寿梦,然后说了一堆两国历史上血浓于水的兄弟情怀,说到听说吴王最近访问了鲁国,非常关注吴国的发展,希望能够尽一点绵薄之力为大哥国家的繁荣强盛做出贡献。
  随后,双方就国际事务进行了交流,说着说着,说到了楚国。
  “狗日的楚国太傲慢了,蛮夷。”吴王寿梦提起楚国就是一肚子火,嘴上也就不干不净起来。
  “大王,您说得太对了,楚国就是蛮夷。不瞒您说,根据我们最近的情报,楚国正准备吞并吴国呢。而我家主公这次派我来,就是为了提醒您要提高警惕。”巫臣先把自己的祖国骂了一通,然后把话引到了正题上。
  “不怕,吴楚之间山水相隔,怕他们个球。”吴王寿梦没当回事。
  “话不是这么说,楚国灭了这么多国家,哪个不是山水相隔的?何况,吴国腹地都是平原,万一被楚国突破了屏障,岂不是无险可守?”
  “那,那我们也不怕,顶多跟他们拚了。”
  “大王,别这样,有我们晋国在,怎么能坐视大哥国家的危险于不顾呢?这不,我带来了三十乘战车,我家主公说了,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愿意帮助你们建立军队,教授战法。您也知道,晋国的战术打法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只要我们帮助你们建立起军队来,加上大王您的英明领导和吴国人民的尚武精神,还怕楚国人什么?”巫臣提出了建议,顺便拍了一通马屁。
  吴王寿梦被感动了,血浓于水啊,尽管血的浓度已经稀释到跟水差不多了,可是还是浓于水啊。
  “晋国兄弟的恩情,我们没齿不忘啊。”吴王寿梦表示,他没有想到的是,晋国人来帮他并不是因为他也姓姬,而是想利用他对付楚国人。
  不管怎样,现在巫臣成了吴国的总军事顾问。


——野蛮人的行动
  吴国人此前打仗是不用马也不用车的,自然也就没有战车,甚至连盔甲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是大家手持刀叉棍棒,一边吼一边冲杀,直到消灭对手或者被对手消灭。
  不过,吴国人对死看得不重,打仗十分勇猛。
  巫臣把吴国的贵族们集中起来,进行军事训练,教给他们怎么驾车,怎么在车上射箭,怎么在车上格斗。此外,还教给他们怎么布阵,怎么进攻和怎么防守。巫臣还带来了战鼓和战旗,告诉吴国人怎么统一指挥。
  巫臣还给大家讲晋楚大战,讲一鼓作气。
  吴国人这下算是开了眼,这不就是传说的先进文化吗?
  对于车战的应用,其实巫臣比纯粹的晋国人更有心得,因为南方山多,巫臣具有各种地形下战车使用的经验。
  在巫臣的悉心指教下,吴国人迅速学会了车战,学会了排兵布阵。
  巫臣知道,这帮不要命的蛮子一旦掌握了先进的战法,其战斗力将是令人恐怖的。
  “蛮子不可怕,就怕蛮子有文化。”巫臣暗自感慨。
  三个月时间过去,巫臣决定回到晋国复命了。
  临行前,巫臣留下了十五乘战车以及战车上的乘员给吴国,作为晋国军事顾问。此外,他把儿子巫狐庸也留给了吴王寿梦。
  “大王,为了表达吴晋两国之间的兄弟之情,我把儿子留下来为大王效力。”巫臣说。
  “好,好,你放心,你儿子就是我儿子,我会好好待他。”吴王寿梦再一次感动了。
  巫臣走了,因为夏姬还盼着他回去。时间长了,要是夏姬再跟别人跑了,那不是亏大了?巫狐庸留下来了,他成为吴国的外交官,专门负责与北方诸侯之间的联络。
  
  巫臣走后,按照巫臣临行前的建议,吴王寿梦出兵攻打楚国的附庸国巢国(在安徽境内巢湖一带)。一来演练先进打法,二来配合中原诸侯的抗楚战争。巢国一开始并没有把蛮夷小国吴国放在眼里,看着吴国人驾车的技术都很二五眼,以为这就是一支乌合之众。谁知道一旦交锋,吴国士兵都是不要命的打法,巢国哪里见过这样的,纷纷惨败,立即向楚国求救。
  于是,子重子反急忙率军来救巢国,等他们到了,吴国人已经撤了。屁股一歪,攻打楚国的另一个附庸国徐国(今徐州境内)去了,没办法,子重子产领兵驰援徐国去了。
  等到楚军到了徐国,吴国人又转而攻击楚国的州来(今安徽凤台)了。于是子重和子反又去救州来,可是吴国人又撤了。
  一年当中,吴国人七次入侵徐国巢国以及州来,子重子反也奔波了七次,真的是疲于奔命了。
  现在,楚国人真的麻烦了。北面有强大而狡猾的晋国人,东面有蛮横而不要命的吴国人。最糟糕的是,吴国人现在和晋国人勾结在了一起。
  关于州来,顺便说说。
  州来原本是个小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后来被吴国占领,后来又被楚国夺回,后来又被吴国夺去。后来吴王夫差把蔡国迁到州来,因此州来改名为下蔡。再后来,吴国灭亡之后,州来又成了楚国的地盘。再后来,在秦的打击下,楚国东迁,这里又成了秦楚必争之地。早晨,秦兵打过来了,百姓们便说自己是秦国的良民,把秦国的门牌翻过来,晚上楚军攻过来了,百姓们便说自己是楚国的顺民,把楚国的门牌翻过来,以此保护了自己的生命财产。这也是“朝秦暮楚”这个成语的来源之一。

第一六三章 吴国人的风格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是毛泽东的战术思想,但是,这不是他的发明,谁的发明?吴国人。
  吴国人尽管不够文明,但是他们很聪明。他们知道自己的实力不是楚国人的对手,但是,他们知道该怎样对付楚国人。
  再回想国共内战时期毛泽东的战术思想“各个击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来自于先轸,我们现在可以知道,毛泽东的战术思想都来源于春秋。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古人爱读春秋。
  
  ——战败楚国
  吴国人与鲁国人的交往比较频繁,一来吴王寿梦对鲁国的印象非常好,二来两国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三来,鲁国不是强国,吴国在与他们交往中心理上不会有负担。
  吴王寿梦十六年(前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