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说康熙 >

第22部分

说康熙-第22部分

小说: 说康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圆圆从小读书识字、唱歌学戏,也能写得一手好词。为了学唱弋腔俗调,她还经常向民间老艺人请教。因此,清初康熙年间的文学家陆次云在他的《圆圆传》中称之为“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她十八岁,在苏州登台演出,曾经扮饰过《长生殿》的杨贵妃、《霸王别姬》的虞姬和《西厢记》的崔莺莺,一下子便成了走红的歌妓,声名大噪。
  当时,陈圆圆也很想像其他的走红歌妓一样,借广泛交际的机会,结识一些社会名流,出籍从良。可是,通过谁才能达到自己的这个目的呢?
  3.成为冒辟疆的心上人
  明末社会,封建士大夫纷纷征歌逐妓,迷恋声色,追求浪漫的生活。冒辟疆也不例外。
  冒辟疆,乃江南名士,与陈定生、侯方域、方以智,号称江南四公子,他们在政治上反对阄党,针砭时弊,不乏激扬文学。但在生活上却和一些妓女们日相唱和,留连风月。
  1641年春,冒辟疆与陈圆圆初逢。少年倜傥的冒辟疆第一次见到陈圆圆就为其所迷。而陈圆圆也把自己完全托负给了冒辟疆。
  1642年,冒辟疆本来定下时间去苏州接陈圆圆成亲,谁知家中出事耽搁了十天,待到苏州时,陈圆圆恰被国丈田宏遇在十天前以势逼去。
  4.落到了田弘遇的手里
  田弘遇,陕西人,曾任扬州千总,女儿被崇祯选封为贵妃后,田弘遇官封左都督,在皇亲国戚中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1642年,他的女儿、崇祯皇帝的宠妃田妃死了,他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损害,于是田弘遇前往江南选送美女千人前往北京,陈圆圆就是其中之一。
  而可巧的是,崇祯皇帝此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时,无心女色,将田弘遇送来的这些女子一一退回,陈圆圆也是这被退回的女子中的一个。陈圆圆回到田府之后,成为田弘遇歌妓。
  5.终于结识了吴三桂
  1643年秋天,农民大起义如火如荼,攻下了洛阳,京师为之震动。京中豪门权贵和富家巨室万分惶恐,害怕起义军一旦攻下北京,将无以自安。
  而此时的田弘遇已经不是很受崇祯皇帝的宠信了。他必须为自己寻找下一步的退路,而正巧吴三桂此时正在京师。田弘遇觉得只有抓住了实力在握的吴三桂,才能保证全家人的安全。于是田弘遇就把陈圆圆送给了吴三桂。
  问题在于,陈圆圆作为一个当红歌妓,她与吴三桂到底能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呢?难道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真的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么?
  这就需要我们来分析一下,《庭闻录》和《小腆纪年附考》里面的记载到底是真是假!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考证!
    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考证和分析
  1.“冲冠一怒为红颜”考证
  第一、有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史料出处。
  我们知道,《庭闻录》和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徐鼒的《小腆纪年附考》这类著作出自清朝中晚期甚至更晚!这些著作出现的时间太晚了!他们出现的时间已经离吴三桂的降而复叛大顺政权、投降大清王朝###十年了!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比《庭闻录》和《小腆纪年附考》更早一些的著作,在这些著作里面也同样记载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的史实的呢?
  第二、更早一些的史料记载似乎否定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
  更早一些的记载着吴三桂的事情的书籍有很多!但是,这些书籍里面都没有关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史实的记载!
  其中涉及到吴三桂和陈圆圆关系的书籍主要是《明季北略》一书。《明季北略》这本书成于清康熙十年(1670年),此时吴三桂尚未叛清!在这本书中记载着下面的话:
   。。

11。吴三桂降清谜案(7)
“自成入京,刘宗敏系吴襄,索沅(沅,指陈圆圆)不得,拷掠酷甚。三桂闻之,益募兵七千。三月二十七日,将自成守边兵二万尽行砍杀,止余三十二人,贼将负重伤逃归,三桂遂居山海关。”
  这本书中,说的是刘宗敏没得到陈圆圆,对吴襄严刑拷打,是吴三桂与李自成反目的原因。
  也就是说,按照《明季北略》一书的说法,“冲冠一怒为红颜”是假的!真实的情况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严刑拷打!
  这里,我们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就仅仅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这么简单么?
  支持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严刑拷打这一论点的论据还有很多!
  如《流寇志》的记载:“(吴三桂)至永平,遇父襄苍头与一姬连骑东奔,惊问之,而襄姬与苍头通,乘乱窃而逃,诡对三桂曰:‘老将军被收,一门皆为虏,独与姬得脱,东归报将军,将军速为计。’三桂乃翻然走山海,拥兵自守,使人乞师,共击贼也。”
  又如中华书局1959年版的赵士锦《甲申纪事·附录》的记载:“三桂差人进北京打探老总兵、圣上消息。有闯贼在北京捉拿勋戚文武大臣,拷打要银,将吴总兵父吴襄拷打要银,止凑银五千两,已交入。吴襄打发旗鼓傅海山,将京中一应大事,一一诉禀,吴老总兵已受闯贼刑法将死。吴总兵闻之,不胜发竖,言君父之仇,必以死报。”
  2.吴三桂背叛大顺政权的原因分析
  戏剧性的是,几乎就在吴三桂得知其父被拷问的同时,李自成也注意到了吴三桂对巩固自己政权的重要性,指示刘宗敏释放吴襄并命吴襄写信,劝告吴三桂投降。同时,又派出了降将唐通、降官王则尧、张若麒、左懋泰等人携带吴襄手书和大批银两直接来到吴三桂的军中,进一步劝其投降。从时间上来说,这批招降人员到达吴三桂军中的时间仅比吴襄致吴三桂的私函晚到一两日(约在5月5日左右),而两封信的内容却截然相反,这不能不使吴三桂认为李自成的招降不过是一场骗局,是想引诱自己进驻北京后再行消灭!
  吴三桂长期守卫边关,和大顺政权没有什么接触!他既然要决定投降大顺政权,就肯定要派人进北京了解情况!了解的结果居然是大批官员被拷掠追赃,连自己的父亲也被拷打到快要死了的地步,证明投靠大顺政权根本不可能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前往北京城无疑是自投罗网。吴三桂和许多部下在关外都是有很多财产的大地主,现在他们的主帅吴三桂连自己的父亲性命和家产都保不住,就更谈不上保护他们在关外的土地财产了,所以吴三桂振臂一呼,群起响应!
  因此,我们说,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很复杂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大顺政权的革命措施触犯了吴三桂等地主阶级的利益!
  3.“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史料价值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难道“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件事情就真的完全不可相信么?
  应该说,上述两种不同的材料里面的记载,哪一种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性呢?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还不能够做出准确的考证!
  因为,在吴三桂背叛大清王朝之前,吴三桂还是大清王朝重臣!而且还与当时的皇帝家族是儿女亲家!您想啊,吴三桂这样的人物,在当时来说,谁敢公然宣称说他当年的行为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呢?
  如果我们说,吴三桂当年的行为是为了父亲被严刑拷打的话,吴三桂那就是个值得歌颂的人物——毕竟吴三桂对于父母还是比较孝顺的嘛!如果,我们说,吴三桂当年的行为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话,那还不让人笑掉大牙?
  不管怎么说,吴三桂还是背叛了大顺政权!但我们知道,这背叛大顺政权与归顺大清王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吴三桂又是如何归顺大清王朝的呢?我们下次再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1。吴三桂降清谜案(8)
  七、吴三桂归顺大清王朝始末
  1.与父亲决裂的吴三桂
  1644年5月3日,吴三桂在永平(今河北卢龙县)西沙河驿站决定,迅速杀回山海关! 5月9日(四月四日),他的军队就从大顺军队的手中夺回了山海关!大顺政权的军队被杀得仅剩八骑逃还北京。
  而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兵力已达五万人之多,号称十五万。他在演武场阅兵誓师,将李自成的使节李甲斩首,陈乙割两耳后放回!同时,他还亲自给父亲吴襄写了回信,表明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在给他父亲的信中,他说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明季北略》)
  吴三桂的这封信,明里是针对父亲,实则也是针对大顺政权而写的。他直斥父亲隐忍偷生投降,对他训以非义,断然表示拒绝,并宣布自写信之日即与父亲断绝关系,即使李自成将父亲置于油锅或菜板之上,他也毫不动心,义无反顾。这封信不仅与父诀别,而且也是同农民军的彻底决裂。当然,这封信也有变相保护自己的父亲的意思。
  与此同时,吴三桂还下令收拢关外各地汉民速转移到山海关内各州县驻扎,准备抵抗大顺军队。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将会做出什么样的下一步的动作呢?
  2.后悔已晚的李自成
  1644年5月11日(阴历四月六日),李自成知道了他的使节被处死的消息!14日,又看到了吴三桂给父亲吴襄的信。他感到了问题的严重,他非常震怒,责备刘宗敏误事误国。李自成甚至亲自将吴襄释放出狱,并设宴招待,以示笼络。
  但一切都太晚了。李自成也也知道,只有自己领兵###吴三桂这一条路了!
  5月18日,李自成率马步兵十万,带领刘宗敏、李过等一班大将,亲领精兵七千,出正阳门,向山海关进发。他将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带在军中,盼望吴三桂还眷恋故主之情;他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押在军中,希望吴三桂还顾虑父子之念。
  山海关距北京仅350公里,农民军却按常规走了九天!李自成一边亲率大军来征讨,一边却仍对吴三桂抱有幻想,希望吴三桂不战而降,他在行军路上几次写信向吴三桂劝降。吴三桂为了迷惑李自成,派了手下六个将领前往大顺军诈降。李自成虽对六将心存戒备,但仍对吴三桂有侥幸心理。
  5月26日,李自成率领大军抵达山海关!吴三桂知道自己打不过李自成,他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3.借兵不成的吴三桂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既然已经与大顺政权决裂,就必须要考虑后路问题。他非常清楚,就凭自己手上的五万人马,绝对不是大顺政权的对手!
  但是,这个时候的他知道,他不能做出降清的抉择!您想啊,投降他与之交战了十数年的清廷,与他做为明朝忠臣的初衷相违;投降异族也与他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啊。您想啊,谁愿背上千古骂名呢?
  因此,他决定,与大清王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借兵!吴三桂命书吏起草了一封给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请兵的信,他在信中说到,“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