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枭雄录-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遂,紧闭城门不出战,将淮河长长一道天险,白白交给了黄巢。
黄巢眼看义军声威大震,仔细清点人数,已经发展到十数万。思量一番,觉得扬州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于是将围城的军队撤回,合兵一起渡过淮河,又接连攻克了颖、宋、徐、亳四州。黄巢毕竟是百姓出身,深知人民生活不易,起兵虽说是为了天下苍生,但是如果还没有得天下,反倒先失去民心,那可就大大违背自己的初衷了,所以他命令部将从严治军,沿途不得烧杀掳掠,只取些粮食肉脯来补充军需。同时指派使节沿路先行,通知前方城池,只要开城放义军过路,就平安无事;要是自恃城大兵强,想要阻拦义军,他也不放在心上。经过这段时间和唐军作战,他早已经看透了唐廷的虚实。这时的唐廷早已名存实亡,地方藩镇各自拥兵自重,不愿撄义军之锋芒,加上也知道打不过义军,干脆就顺应民心,打开城门让义军进城,义军索求一应供给,倒好像主人迎客般恭敬。于是黄巢率领义军长驱直入,直奔东都而去。东都留守早已准备好了欢迎仪式,义军离境尚有三十里,就派人去劳军,将印信等物拱手相送,把个黄巢喜得眉飞色舞,大呼痛快。黄巢进了东都,便住进行宫,参照宫内存衣缝制衣物,并发榜安民,说京城百姓与义军都是民间百姓,亲如一家,百姓大可继续安守本乡本土。同时下令,各将率军屯于城外稍事休整,兵锋直指长安。
古都长安,气象森严、宫阙林立,蜿蜒的护城河绕着巍峨的城墙轻轻流淌,大唐明黄色的旗帜在城墙上随风飘荡,四角箭楼上神情专注的军士眺望着远方。自西周开始,长安历经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朝代,至此时已是十三朝古都。历代帝王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劳动人民智慧的凝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随手抓一把泥土,上面都承载着历史的血脉;嗅一口空气,似乎也能品到古往今来的沧桑;望一眼天边,地平线上奔腾的是金戈铁马的征伐。那肃穆的钟楼鼓楼、高耸入云的大雁塔、香火鼎盛的慈恩寺,都是历史沉甸甸的落笔。再看那城中熙来攘往的中外游客、集市上曼妙的歌舞、风流倜傥的男子和体态丰盈的女子,无一不让人心醉神驰。最让世人惊叹的,还是长安城那冠世无双的精妙布局,初唐时卢照邻曾赋《长安古意》一首,内有“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之句;骆宾王有《帝京篇》,也慨叹“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诗仙李白更在《古风》中纵酒高歌长安“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虫工←木桥 书←吧←
第9节:后梁枭雄录(9)
长安城的雄伟、瑰丽和壮观,长期以来都被骚人雅客所赞美。外城共有十二城门,分别开立在城墙的四周,城墙里道路横平竖直,仿佛用刀刻斧削一般隔开了近一百个区域,从城墙上俯视下去,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这些区域被称做坊。渭河、泾河、洛河、灞河、沣河、浐河、洨河、灵诏河在关中平原上缓缓流过,将长安城紧紧地抱在怀里,因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宫城东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更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文化奇葩。
但恰恰是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公元880年末的时候,陷入了恐慌。当时的人们只顾收拾家当,一路西逃,想暂时避开汹涌而来的黄巢义军。他们以为只是暂时离开,等到局势稳定以后还可以继续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生活。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黄巢和唐廷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这里马上就要发生一场战斗。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颗关中平原上最璀璨的明珠,竟然在以后的千余年里,彻底失去了作都城的资格。
太极宫内此时一片慌乱。自从义军攻破东都,直抵潼关,朝中的大臣人人自危,每天都有人暗自遁逃。唐僖宗也已经多日没有上朝,每日只是和几个亲信茫然相对。中尉田令孜极力主张弃城出逃,赶往蜀地,甚至抬出“安史之乱”时唐玄宗的历史作论证,意思是古已有之,今天自然也可以效仿。另外几个大臣知道田令孜一贯和蜀将王建暗自沟通,这次让僖宗幸蜀自然别有用意,但皇帝左右护卫都是田令孜的人,谁也不敢点破这一层窗户纸,只是唯唯诺诺。僖宗心里也依稀明白,但田令孜积威已久,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公然反对,只能托词诸道兵马即日就将勤王,先派张承范领兵三千助守潼关去了。田令孜却在暗中使坏,张承范去兵部只领到了三千老弱残卒,朝潼关蹒跚而去。到了潼关,兵饷迟迟跟不上,眼看得义军满山遍野,驱驰而至,呼喊声响彻天地,张承范无奈,只得率领兵士出战。但腹中饥饿,又怎能挡得住义军虎狼之势?不到一日就四散溃败,被义军生生夺了潼关,距长安已不足百里。随后义军攻陷华州,自长安城头已经能看到华州上空的硝烟了。这时唐僖宗仍然心存侥幸,让吏部拟文封黄巢为天平节度使,即日就赴镇上任。可黄巢已经能望到长安城头的云彩了,又怎么肯就此退兵?倒是田令孜看僖宗仍然不肯动身,情急之下买通凤翔援军将领假扮义军攻进长安,许诺他进城后可自取财物。于是义军还在华州休整的时候,长安城里倒大乱起来。田令孜遂带五百神策军,挟着僖宗及其二三子,出金光门直奔蜀地而去。
第二天,黄巢率兵朝长安进发。队伍才到渭桥,就看到唐廷群臣立在道路两旁迎接,并奉上黄金銮驾、宫城印信等物。黄巢见状自然喜不自胜,戎服兜鍪,昂然入城,后面的众将官也都锦袍绣带,盔明甲亮。十几万兵马浩浩荡荡进了城,黄巢唯恐义军取得胜利后滋生骄傲情绪,骚扰长安百姓,于是颁布严刑峻法,申明军律,不让军士劫掠百姓。同时把大明宫门也封闭起来,不让军士出入。黄巢以身作则,没有进宫居住,只待在田令孜府上。
义军中有个把投机分子看进了长安,却不能随心所愿,不由得有些怨言,于是就在军中撺掇其他士兵,纠集出来骚扰百姓,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城内各处还是发生了规模或大或小的骚乱。军士们横冲直撞,骚扰百姓,一些下级军官起初还制止属下,后来眼看不能约束,竟然也率众哄抢财物、焚掠都市、杀人满街,城中稍微富裕一些的人家,十室九空。
黄巢进了长安后,忙于处理各方事务,听说长安城中有骚乱,便问是怎么回事。下属们知道他治军严厉,唯恐他知道真相后要严厉惩罚,便伪称有潜伏的敌人在兴风作浪。黄巢下令严加整顿,下属们得了这道命令,更是有恃无恐。过了几天,黄巢才知道是自己手下的兵士惹了乱子,盛怒之下连杀了好几个为首的将领,这才把长安城内的骚乱平息下来。但是可怜的长安城已被玷污得一塌糊涂。
BOOK。←红←桥书←吧←
第10节:后梁枭雄录(10)
朱温因在历次战斗中作战英勇,加上信州献计突破重围,深得黄巢信任,被委以将军一职,随后率领军队又攻下了南阳。那时唐廷诸道兵马歃血为盟,合兵进发长安,黄巢又令朱温出任同华防御使,以抵御西面攻来的敌人。华州已经归黄巢所有,那同州驻守还是唐廷军士。朱温于是屯兵城外,命令军士日夜攻城。城中军士守了几日,终于抵不住朱温的攻势,有人暗自出城送信,自愿为内应开城。朱温巴不得这样,自然爽快地答应,于是里应外合,同州也陷落了。朱温领兵入城,这同华防御使才算是名正言顺。他高兴地坐在将椅上,几个亲兵神秘兮兮地跑进来,拱手说道:“恭喜将军,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哦,什么喜事?说来听听。”这些亲兵名义上是下属,但多年跟随他作战,出生入死,都是过命的交情,朱温在他们面前从来都没有什么架子。
亲兵嘿嘿笑着,朝外面吼了一声,立刻有人拥着一位姑娘从外面走了进来。因为背光,朱温看不清姑娘的长相,但从她那曼妙的体态和走路时摇曳的风情,就知道是个美女。朱温的好奇心立刻消失了很多。这帮小兄弟,每次攻打下城池之后,都各自出去逍遥快活,干些抢男霸女的事,完了以后怕他责怪,都给他献几个民女暖床。看来,今天他们又抢了一个来堵他的嘴了。
看到朱温一脸的不以为然,亲兵们互相使了个眼色,一个亲兵凑上前来:“将军,你仔细看看这姑娘,是不是旧日相识?”朱温一听,立刻走下台阶来到那女子面前,俯身仔细打量,惊喜交加地问道:“姑娘莫非张氏女?”
那姑娘连忙把头抬了起来,正是当初在河上所遇的张氏女。多日不见,她形容憔悴、面黄肌瘦,全不似当日那般英姿飒爽。她这时也看清了面前这人,原是当日在河上碰到的客商,禁不住悲喜交加,眼前一黑竟然晕了过去。
朱温连忙叫人把张氏女送到后堂休息,并找大夫过来问诊。大夫仔细诊断后禀告朱温,说姑娘只不过受了惊吓,同时心力交瘁,现在一时急火攻心,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只要补养几日就好了。大夫开了清火解毒安神的方子,朱温安排人去抓药后,悄悄坐到张氏女的床边,安静地看着她熟睡的样子。自从在汴州和张氏女分别,他虽一直忙于作战,却从未忘记她。本想这兵荒马乱的,再没有相逢的机会。没想到刚进同州,就碰到魂牵梦萦的人儿。朱温心潮澎湃,真想就这么永远守在张氏女的身边,但不知怎么,又生怕对方突然醒来,心里边不停地打鼓,最后终于起身离去,吩咐左右找几个使唤丫头来悉心照料。
过了一两日,张氏女的身体好转了许多,看到朱温过来看她,便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原来张氏女的父亲张蕤调任汴州后不久,得了一场大病,最后不治而亡,正好同州有个亲戚,于是前来投奔。却不想亲戚一家已经搬走,孤女寡妇人生地疏,很快就把为数不多的积蓄使用一空。贫病交加之下,母亲撒手人寰,张氏女孤零零一人也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朱温攻下同州,原来曾在齐水上见过她的几个亲兵恰好碰到了张氏女,知道主子一直念念不忘她,于是领了过来,这才得以相见。朱温又问起了王大篙,得知王大篙将张氏女送归汴州后,便独自返回齐州。
朱温感慨万分,心想这是上天的缘分吧。他现在还未娶妻,做事又向来痛快,于是找人做媒下聘,就要迎娶张氏女。张氏女知道了朱温的身份,也喜欢他英雄了得。这天下大乱官贼不分,而自己父母双亡,亲戚又没有下落,于是竟然自己接受了聘礼并回谢媒人,颇有巾帼气概。择好了日子,两个人衣着一新,吹吹打打就进了洞房,从此朝欢暮乐,快活非常。虽然唐廷河中军队近在咫尺,又听说诸道兵马都要来收复长安,但朱温蔑视他们不堪一击,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他离开黄巢时间太长,听说黄巢身边的近臣屡屡有不利于他的言辞,张氏女家族久经宦海,从小耳濡目染官场之争,常提醒他要提防小人。朱温姑妄听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