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朱德的非常之路 >

第24部分

朱德的非常之路-第24部分

小说: 朱德的非常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向人民群众保证,工农革命军一定保卫红色根据地,保护群众利益。
  他那满怀信心和幽默的讲话,不断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毛泽东讲话时,找出了这次历史会师的历史意义,同时非常乐观地分析了会师的光明前途,他说:我们的军队不光要打仗,还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现在,我们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还不如敌人,但我们有马列主义,有群众支持,不怕打不败敌人。
  敌人并没有孙悟空的本事,即使有孙悟空的本事,我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因为我们有如来佛的本事。
  他们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我们要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然后集中优势力专打那一部分。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荷花出水有高有低,敌人也有强有弱,兵力分布也难保有不周全的地方。
  抓住了敌人的弱点狠狠打一顿,打胜了,立刻分散到敌人的背后去“捉迷藏”。
  这样,我们就能掌握主动权,把敌人放在我们手心里玩。
  毛泽东的讲话,非常风趣,大家听得轻松愉快,信心倍增。
  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接着,他代表四军军委宣布了红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军事工作大纲》,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从此,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井冈山会师,使毛泽东、朱德分别领导的两支具有北伐战争光荣传统的起义部队聚集在一起,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开创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对红军的建设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 想看书来

十三、三占永新,粉碎“进剿”(1)
朱毛会师,使蒋介石十分惊慌,立即下令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实施“进剿”。
  井冈山四面受敌,作为军长的朱德面临着严峻考验。
  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三占永新威名远播。
  敌人“进剿”开始时,他们分析了敌情:井冈山两侧湖南方面较强,有20个师和两个教导旅,都是当地的军队,对“进剿”江西境内的井冈山,积极性不高;东侧江西方面兵力较弱,只有3个师,都是云南部队,同当地的土豪劣绅关系不密切。
  所以,决定用主要力量对付江西方面的国民党军队。
  红四军成立时,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正在向井冈山地区集结。
  湖南方面的军队除株洲、衡阳、宜章一带驻有重兵外,吴尚的第八军第一师已占据湖南境内的茶陵、酃县;江西方面的军队也正向湘赣边界扑来,杨如轩的第二十七师占领了永新、吉安、遂川等地。
  5月3日,蒋介石电令湘、粤、赣三省政府“克日会剿”朱毛红军。
  在此之前,国民党军已经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过一次“进剿”,所以这一次通称为第二次“进剿”。
  由于朱毛会师的宁冈县在江西境内,湖南的敌队已放松了对工农革命军的“进剿”,而江西的敌军仍继续加紧进攻。
  在4月下旬,盘踞在江西永新县城的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下令所属的第七十九团和八十一团立刻出动。
  第七十九团经龙源口直通井冈山北麓的宁冈,第八十一团绕道拿山向井冈山南麓的遂川县黄坳方向迂回,企图来个分进合击,进犯井冈山。
  杨如轩自己带着第八十团,在永新坐镇指挥。
  弄清敌情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砻市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采用“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先粉碎江西敌人从遂川方向对井冈山的“进剿”。
  具体的作战部署是: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第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作为主力,在遂川方向迎战杨如轩的第八十一团,相机夺取永新;毛泽东等率领三十一团,到宁冈、永新交界的七溪岭阻击向宁冈进攻的杨如轩的第七十九团。
  于是,朱德命令王尔琢率领二十八团从大陇出发,经茨坪、黄坳,佯攻遂川;命令胡少海率领驻在砻市的二十九团,从茨坪直插黄坳。
  当敌人八十一团团长周体仁得到红军要攻打遂川的消息后,急于派出1个营,赶往黄坳阻击红军。
  他自己带着大队人马继续向五斗江方向推进。
  二十九团作为前卫,飞速赶往黄坳。
  部队过了行洲之后,团长胡少海命令战斗力最强的第三营走在前面,营长是萧克。
  第三营沿着陡险小路走了半个时辰,刚出山口,尖兵班就来向萧克报告,说黄坳的河滩里、大路上有不少敌人正在休息。
  萧克果断地下了决心:“我马上派人去报告团长。
  七连长带部队先压过去,倘若风头不对,就先去抢占左面的山头。”
  萧克指挥的第三营冲进黄坳,敌人猝不及防,转眼之间被打死打伤三四十人,敌先遣营营长黄兴邦看着红军像潮水般地漫向黄坳,立即下令向拿山方向撤退。
  二十九团大部队赶到后,在胡少海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敌人,激战了两个小时,一举击溃敌人这个先遣营,缴枪四五十支。
  二十九团首战告捷。
  当二十八团赶到时,二十九团正在打扫战场。
  朱德问胡少海:“战果怎样?”“不到半个小时,歼敌一千,我团伤亡十多人。
  缴获枪支有四五十支。
  具体情况还在清理。
  ”胡少海答道。
  “眼下,我们还摸不清敌人大队有多少人马,你快去找几个俘虏来问问。”
  朱德说。
  朱德通过审讯俘虏摸清了敌人八十一团的情况后,让王尔琢找来了两个团的营以上干部来商讨对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十三、三占永新,粉碎“进剿”(2)
他向大家介绍情况说: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周体仁的八十一团。
  他们计划今晚在拿山宿营,明天从五斗江插过来,直奔茨坪。
  大家说说怎么对付?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一番。
  王尔琢主张以一小部分部队继续向遂川开进,迷惑敌人,主力继续前进,在敌必经之地设下埋伏,单等敌人到来,一举歼灭之。
  朱德肯定了王尔琢的意见,说:“这儿往前30里就是五斗江,周体仁必定经过那里,我们连夜急行,赶到那里设伏。
  王参谋长,你带部队到下七方向,摆出一个下遂川的样子,再给周体仁灌点迷魂汤。”
  出发号吹响了,工农革命军的两个团陆续向下七方向开拔。
  之前,朱德释放了俘虏,传出口信说要打遂川。
  王尔琢带着二十八团走出约莫有五六里路就停下来了。
  看看天色已晚,夕阳西下。
  他把部队收拢在路上,动员说:“今天夜里,大家要吃一番苦了。
  我们要赶到五斗江去消灭敌人。
  这一段路,没有白走,这就是声东击西,为了迷惑敌人!”
  然后,把后卫变成了前卫,前卫改成后卫,趁着暗夜向五斗江赶去。
  第二天上午,周体仁带着队伍到了五斗江。
  下午,黄兴邦带着残兵败将回来。
  不久,释放的俘虏也跑回来了,都说红军在朱德率领下向遂川的下七方向开去。
  周体仁也就信以为真,他毫不掩饰地对部下说:“咱们只要开到茨坪、茅坪一打枪,一放火,就可以回去向师长交差了。”
  当敌人正在村里搜寻粮食做饭吃时,突然村东头枪声响起,周体仁感到情况不妙,率兵赶到村东头想看个究竟,被工农革命军一阵痛打缩了回去。
  这时,他们才弄清是中了埋伏。
  周体仁下令边打边退。
  刚撤出村外,突然被二十八团截住,一阵猛打。
  在村里埋伏的二十八团第一营和二十九团也追杀出来,枪声和杀声响成一片。
  打了个把钟点,就把敌人八十一团全部打垮,光俘虏就捉了200多。
  接着,朱德、陈毅率部从五斗江出发,追歼残敌,当晚在拿山宿营。
  从七溪岭进攻宁冈的敌人第七十九团,比周体仁晚出发一天。
  刚赶到龙源口,就得到了八十一团被工农革命军消灭的消息。
  团长刘安华不等师长下令,就带着部队绕过永新县城,悄悄地从永新北方退往吉安。
  第三天,朱德指挥工农革命军向永新奔袭,中午时分,追上逃敌。
  这时,杨如轩下令守城的八十团出城救援,企图扭转败局。
  可是,士气已经大挫,在工农革命军的猛烈冲杀下,全线败退,逃往吉安。
  工农革命军在朱德率领下,乘胜占领了永新城。
  这是第一次占领永新,通称为“一打永新”。
  这也是朱毛会师后的首次大捷。
  永新是个比较富裕的城市。
  工农革命军本来缺衣少食,打开永新后,军衣和粮食都得到了很大的补充。
  在永新召开了庆祝胜利大会,宣布成立了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会后,按照毛泽东、朱德的布置,第二十八团留在永新城里就地休整,第二十九团和三十一团在永新境内分兵发动群众,协助地方工农兵政府成立农民协会,组织赤卫队、暴动队,打土豪分田地。
  毛泽东把这个经验概括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对付敌人。”
  江西的国民党军队在五斗江惨败之后,并不甘心。
  5月中旬,敌人第二十七师和第七师、第九师各一个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
  朱德和毛泽东研究后,决定根据敌情采用“敌进我退,声东击西”的战术,待到敌人进入到根据地后再消灭他。
  因此,决定二十八团主动撤出永新县城,退回到革命根据地中心宁冈,积极备战,待机出击;二十九团在永新东面的高桥、天河一线,不断骚扰敌军,使他们一直处于疲惫不安之中。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三、三占永新,粉碎“进剿”(3)
杨如轩带着他的二十七师师部、七十九团和二十七团的一个营,开进永新城;另外的几个团南渡禾水河,妄图由龙源口进攻宁冈。
  湖南茶陵有个高陇,紧靠着宁冈。
  高陇是谭延的老家。
  为了迷惑敌人,造成工农革命军主力进攻湖南的假象,四军军委决定派三十一团第一营去高陇。
  在高陇,三十一团第一营同敌人展开激战,未分胜负。
  后来,朱德、陈毅带着二十八团从宁冈赶到高陇增援,向敌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歼敌一个连,缴枪百余支。
  工农革命军虽然取得胜利,但也付出不小的代价,伤亡数十人,特别是三十一团第一营营长不幸牺牲。
  敌人果然上当了。
  杨如轩得到红军主力去攻打湖南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他认为这是个“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难得机会,立刻派两个团去龙源口,企图越过七溪岭,直取宁冈;另派一个团向西出击,警戒湖南方面的红军。
  自己仍带着一个团在永新坐镇。
  在宁冈的毛泽东,得知杨如轩的主力已离开永新城后,立即写信给朱德、陈毅,要他们率部迅速返回,东袭永新,以迫使进至龙源口的两团敌人回防永新,打破他们企图攻占宁冈的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