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的一生:尘封信札背后的真相-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51年4月10日,州议会复活节放假。俾斯麦回到谢恩豪森的家中休息,没有他可能得到新工作的消息。4月23日,他应雷措夫邀请回到柏林。两个朋友躺在柏林拉杰斯特拉斯(J…gerstrasse)的漆黑小公寓里,这时雷措夫告诉俾斯麦,他决定向将会成为女执事的格拉夫·夏洛特·祖·施托尔贝格…威杰罗德求婚。他还对俾斯麦说,他去找过曼陶菲尔,向他打听自己今后的前程。曼陶菲尔告诉雷措夫,他将做科斯林的Regierunspr…sident(省最高长官),而俾斯麦会去法兰克福做大使。雷措夫的传记中这样写道:
他从未忘记那个时候。只要他决定遵循神圣时刻的“觉醒”惯例,他就自认是先知。比如在普鲁士的玛丽安王妃家中给某个人一个版本的《圣经》,让对方终生相伴。《旧约》的诗篇149篇就指出了俾斯麦未来政治道路的方向,尤其是第5到9节:
5。Letthesaintsbejoyfulinglory;
Letthemsingaloudontheirbeds。
愿圣民因所得的荣耀而喜悦。愿他们在床上欢呼。
6。LetthehighpraisesofGodbeintheirmouth;
Andatwo…edgedswordintheirhand;
愿他们口中称赞神为高,手握双刃之刀。
7。Toexecutevengeanceonthenations;
Andpunishmentsonthepeoples;
为要报复列邦,刑罚万民,
8。Tobindtheirkingswithchains;
Andtheirobleswithfettersofiron;
要用链子捆他们的君王,用铁镣锁他们的大臣,
9。Toexecuteonthemthewrittenjudgment—ThishonorhaveallHissaints。
要对他们处以成文的审判。他的圣民都有这荣耀。
而后,他的朋友以两刃刀解决了德意志的问题,废黜了诸侯与亲王,拥戴一位皇帝为王,羞辱了一个权力极度强大的民族。那时候,雷措夫回忆起两个人在僻静的拉杰斯特拉斯学生公寓里共度的那个小时,发现他已经预言了俾斯麦后来实现的事。
第8页 :
5天后,俾斯麦写信告诉乔安娜他见了Fradiavolo(俾斯麦给首相曼陶菲尔起的绰号),曼陶菲尔向他说明,由于《奥尔米茨条约》的影响,普鲁士在法兰克福德意志邦联的德国议会有一个使节的空缺需要人手。当时已经计划指派俾斯麦担任第一代表,预备接替年届七旬的外交家特奥多尔·海因里希·冯·罗乔(TheodorHeinrichvonRochow,1784…1854),因为经验丰富的罗乔将要升任驻俄国的普鲁士大使。两个月过去,俾斯麦的实习期结束,他在欧洲外交界的大舞台上首次登场,这最终成为他独有的主导方式。
统一德意志
1月23日,儒勒·法尔夫到了凡尔赛,只与少数技术顾问共同参加法兰西共和国最终投降协议的谈判。俾斯麦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摆布这次谈判。1月28日,谈判协议签署,普鲁士军队不得不向饥饿的巴黎市民供应必需的食物。俾斯麦无数次突然怒气大发,谁也无法逃过他的熊熊怒火,这让形势更加困难。撮合和谈的首席代表阿尔布雷希特·冯·史拓诗发现自己遭到了指责,称他挪用国家公款为巴黎提供必需品。俾斯麦当时下令以渎职罪起诉史拓诗。两天后,俾斯麦又要求史拓诗执行供给巴黎的命令,就好像之前没有发生指控一事。王储对这样的形u米u花u书u库u ;__
势感到绝望:
俾斯麦伯爵为自己赢得了煽动者的名声,风传我们被迫采取的一切报复都是由于他煽风点火。他们甚至说他企图打造恐怖氛围统治下的巴黎,这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的甘比大政权。鉴于这里的表达方式和他的妻子在柏林重申的内容,只要在公开场合听到的那些荒谬箴言和粗鲁的言论,必定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猜想指望俾斯麦伯爵是不可能的,他的政策如此断断续续不连贯,没有谁能对他的观点形成清晰的认识,仍然不会对他的秘密计划那么有信心。
保罗·布隆萨特·冯·舍伦多夫丝毫不怀疑俾斯麦的“秘密计划”,正像他1871年1月25日的日记中所写的:
后人们认为毛奇将军是史上最伟大的一位陆军指挥官。他却沦为野心的牺牲品。这野心来自一位天才。此人纵有才华,内心却始终不安分,直至他成为现代的王室大管家。毛奇已经确信,自己所处环境中一切值得尊敬的都遭到破坏。
既然签定了投降协议,法国支付赔款的棘手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2月8日,普鲁士国务部设定法国赔款10亿泰尔(30亿法郎),其中95%用于赔偿军队。奥托·康普豪森(OttoCamphausen,1812…1896)曾任普鲁士金融机构Seehandlung的总裁。在俾斯麦辞退“黄金叔叔”冯·德·海特之后,康普豪森于1869年成为俾斯麦内阁的下一任财务部长。他对赔款一事做出了非常强势的表态:
国务部一致认为,日耳曼民族毕竟增加了许多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超过了对战争完全合理地宽厚评估得出的代价。此外,由于战争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预计总额还要包含相应的追加赔款。
俾斯麦和往常一样,选择用自己的方法为战事画下最后的句号。于是,他派出自己的私人银行顾问格森·布莱希罗德充当中间人,让他代为联系法国金融圈和新的共和国。布隆萨特发现这位犹太人的存在十分惹人厌。他在自己的两篇战地日记中发泄了自己的厌恶情绪:
现在,他(俾斯麦)急切地授权自己的犹太银行家布莱希罗德,让此人参与官方协商向巴黎方面索要的战争赔款。如果首相有了私人犹太顾问,而没有一个官员在处理这方面的国务时担任顾问,大家就会想知道,我们成立普鲁士国家银行这样的机构是什么目的布莱希罗德今天上午在总参谋部。他在纽扣上很讲究地将许多颜色排列成玫瑰花的形状,这些颜色代表着众多基督教圣职的骑士精神。布莱希罗德像个真正的犹太人那样炫耀,称自己能私下面圣,而且还有其他独有的私交。他也以罗斯柴尔德和自己这样可以提出要求的借贷方等方面自夸。关于政治形势和俾斯麦伯爵的倾向,他得知的消息已经足够。现在,他希望列出总参谋部的帮助清单,甚至得到接触毛奇伯爵的途径。
第9页 :
1871年2月26日,法国与德国在凡尔赛签署了初步的和平协议。协议规定法国的赔款为50亿法郎。布莱希罗德致信王储称:“俾斯麦伯爵在谈判中无礼得荒谬,故意表现得粗鲁,这样的行为使第一次在法国向俾斯麦做演讲的罗斯柴尔德震惊。”1871年3月4日,《经济学人》(TheEconomist)对这次赔款有如下评论:
由于胜利而获取大笔资金,这意味着认为除了可能是战争的意外回报,金钱也可能是战争的目的。假如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带来唯利是图的风气,这种行为代表着政治家的人格堕落,必定迟早会传染,影响国民的品格。
普鲁士人留在凡尔赛的最后一天,王储努力说服俾斯麦任命阿尔萨斯总督、巴登贵族冯·罗根巴赫男爵(FreiherrvonRoggenbach)。俾斯麦无疑通过自己的许多间谍获悉,罗根巴赫与皇后的关系密切。他自然拒绝这项任命。王储由此总结认为,俾斯麦会任命的“只是那种明确又直接地执行他的命令的人。这种归纳观点并非不符合事实。对此我的印象是,他的意思是指这些国家扮演无所不能的上帝、黎塞留。如今我归结到的这种印象比以往都多”。
1871年3月17日,皇帝与王储到达波茨坦。之前在德国境内每一站,他们都受到隆重的欢迎。德意志的胜利与统一让德国政界各阶层人士都为之陶醉沉迷。3月21日,新的德国国会在全国开幕,3月初国会就已开始选举。这是一次异常盛大的事件,因为它恰恰是统一的德意志议会首次会议。符腾堡大使的妻子希尔德加德·冯·斯皮茨恩伯格男爵夫人坐在外交嘉宾的包厢,从她的座位看过去视角很好:
我们那一片的位置相当好,能够观察全局。与往常的情形不同,亲王、亲王妃与皇后给安排在王位的左右两侧环绕在皇帝陛下行进的队伍里,毛奇托着宝剑,罗恩举着宝杖,普克(Peuker)捧着宝球,雷登(Redern)端着王冠,弗兰格尔、卡梅克(Kameke)和波德别尔斯基三人护送着国旗,其中弗兰格尔居中,后两人在他两边。国王站在王位前开始发表演讲。这时他非常感动。台下众人显然群情激昂,现场爆发出欢呼声,时而打断国王讲话。开始宣读演讲稿时,国王取下了通常都会戴在头上的头盔,这也打动了我。整个仪式扣人心弦,美不胜收。
仪式结束后的第一天,皇帝擢升俾斯麦,授予亲王爵位。次日晚,俾斯麦一家为了纪念这份荣耀组织了盛大的派对,隔壁的斯皮茨恩伯格家也参加了这次聚会。
卡尔和我、还有一大群绅士都参加了俾斯麦家的聚会。在德意志帝国成立的那天,皇帝授予了伯爵“亲王”爵位,这真是喜上加喜。可是,为了不成为弄巧成拙的礼物,拥有了这个爵位必须相应地捐赠,但现在还没有这种迹象。在众议院,他们考虑事情完全够冷静,“尊贵的殿下”这个称呼在他听起来跟我们听着感觉一样古怪。
第10页 :
1871年,俨然民族英雄的俾斯麦获得了更不寻常的荣誉。这其中有一项与鲱鱼称号有关。格赖夫斯瓦尔德城施特拉尔松德区有一家生意兴隆的鱼罐头厂。这家厂的老板是贸易商和啤酒酿造商乔翰·温切尔曼(JohannWiechmann)。1853年,他开了一家商店,出售妻子卡罗琳在后院制作的腌鲱鱼。这些腌鱼用新鲜的波罗的海鲱鱼条制成,商品用木盒盛装。温切尔曼在俾斯麦1871年生日那天写信给他,附信送上一桶自制的上好腌鲱鱼,低声下气地询问俾斯麦,能否将它们命名为“俾斯麦鲱鱼”。亲王大度地表示同意。这件不同寻常的永久作品伴随这位伟人一同出现在书镇、雕像和肖像画中。
1871年4月16日,德国国会通过了新宪法。至此,就俾斯麦伟大的政治生涯交响乐而言,第一乐章已经结束。仅靠自身的个性力量、智慧、冷酷和灵活擅用原则,这位天才政治家就改变了欧洲政界,在8年半左右的时间里统一了德意志。1866年,他得以再次“战胜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