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食色春光 >

第75部分

食色春光-第75部分

小说: 食色春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安家兄妹感情那么好,她也想和林静把关系处得更好些。不管怎么样,都是姐弟,就算有如玉横在中间,可骨肉亲情摆在那儿,一辈子的姐弟关系是改变不了的。与其一直不冷不热地僵着,倒不如把关系处得更好些,也让陈氏觉得开怀。

    既然是为着把关系处好,那她就不能由着性子在这个时候打击小家伙的感情。就算是她觉得林静做得不好,回头背着人说就是。要是不管不顾地在这里教训林静,小家伙不立刻反弹才怪。

    招呼一声,林贞娘看着小花一面刷浆糊,一面搓手臂,知道她一定是冷了。再看李安,虽然看起来平常,可面色却也有些发白。两人身上虽然都穿着棉袄,可早就又旧又破,好多地方都没了棉花,只剩两层布。

    “快着点吧!也好回去暖和暖和——你们不是还没吃饺子吧?”

    听到林贞娘的话,小花怯怯地笑了下,没有说话。

    林贞娘掀眉,把手里的浆糊桶往林静怀里一塞,也不说话,直接就进了门。也没去正房,她直接转进厨房,把刚撤下来还没有凉透的饺子装了一大碗。

    “贞娘,”站在正房门口,虽然看到林贞娘手里拿的碗,陈氏却没有问半句,只道:“快点贴好了春联,也好出城。”

    林贞娘应了一声,快步跑出门去。把饺子碗塞到李安手里,“你们快着点吃,吃完了再贴,要干活没力气哪儿行!”

    李安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到最后却只是笑了笑,拈了个饺子放进嘴里,又把碗放进小花手里,自己拿了桶刷浆糊。

    也不理会李安他们,林贞娘手脚利落地拉了林静,刷浆糊,贴春联,又特特地把福字贴倒了。退后一步,上下打量,“九陌晴光行处好,六合春色望中新。”她笑着一拍手,“好了,大吉大利!福满乾坤,静哥儿,回去了。”

    扭头看了眼李安,她招招手,随意道:“吃完了碗就放门口好了,回头我自然会收。还赶着出城,就不和你多说了。”

    拉了林静进门,林贞娘还不忘刚才想着的要教训林静的事儿,“静哥儿,刚小花招呼你,你怎么都不好好答她呢?这样子,多没礼貌。”

    林静挑眉,扭头看着林贞娘,似乎是觉得林贞娘的话好生奇怪,“一个丫头!”

    “丫头怎么了?”被林静话里透出的那股子轻蔑劲激怒。林贞娘皱眉睨他,“你当自己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公子哥不成?还说什么丫头!丫头就不是人了?”

    就算是知道大宋奴婢一流俱是贱籍,可是对林贞娘而言,不管是丫头还是小厮,都与她没什么区别。骨子里后世的平等思想,怕是一辈子都没办法扭转过来了。

    林静嘟起嘴,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反驳,只是看到林贞娘似乎真是怒了,就把没说出来的话又咽了回去。

    林贞娘瞥他一眼,虽然还想拉着他训话,可是马厩那头东伯已经套好了驴车,后院里陈氏也已经穿戴好迎了出来。不及再说别的,林贞娘撤开林静的手,转进屋里匆匆换了衣裳,也转了出来。

    别的人家,守过岁大半都会休息了。可是信佛的人家,守过岁,却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抢头柱香。

    传说中,大年初一,谁能在佛前上头柱香,佛祖就会保佑他这一年平安顺遂。而且,这大年初一头柱香时许的愿,佛祖也会更放在心上。

    这传说,林贞娘自然是不信的。可是,陈氏却是深信不疑。往年,陈氏大年初一,也是要去上香,只是却不会赶这么早。今年,陈氏一过子夜就要出城,却是存心想要抢一抢这头柱香。

    大宋,是没有宵禁的。可是这夜里想出城,却也是不可能的。一年中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这大年初一抢头柱香的时候。每年除夕夜一过子夜,这定陶的城门就会开上一线,为要出城赶往戚姬寺上香的香客开方便之门。只是,这方便之门,只能出不能入,而且出城的人多少都要给守门的军卒意思意思。

    这过门钱,林贞娘一早准备好了。十文钱一串,串了十串。驴车赶到城门前,前头正好有一辆修饰华丽的马车慢慢驶出城门。他们的驴车跟在那马车之后,显得极是不显眼。

    探出头,林贞娘目光扫过门口,算好了人头,就拿了四串钱,递给过来察看的守门卒,“大哥,请你们喝碗水酒。”

    那守门卒眉毛皱了皱,显然是嫌钱少的。虽然也没多说什么就让了行,却是嘀咕着:“又没什么钱,跟人家大户凑什么热闹——就你们这么穷嗖嗖的,还能抢到头柱香?!”

    林贞娘一愣,心道这头柱香和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难道戚姬寺的和尚还能特意把那头柱香留给有钱人上不成?

    心里虽是这样想着,可是当着这守门卒的面却只是微微笑了下。

    驴车驶出城门,林贞娘隐约听到身后传来那守门卒略带惊讶的声音:“呀,安主簿……”

    心中一动,林贞娘撩起帘子探头看去。模糊的光线里,她看不清城门里的人,只能隐约看到一辆青蓬马车,车辕上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正在跃下马车和那守门卒说话。身形修长挺拔,看上去倒确实有那么几分眼熟。

    安容和也要抢头柱香?

    林贞娘目光微闪,缩回身,笑道:“娘,看来想抢头柱香的人还真是不少。可得让东伯赶快点了……”

    陈氏却是微笑,手指一一拈过握在手中的佛珠,“不用那么急——其实抢不抢得到头柱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心意。”

    林贞娘偏着头,想了想,也就笑起来,并不说话。

    不是或许,而是一定。在她想来,今天这头柱香她们是指定抢不上了。且不说定陶里有钱的大户,就是安容和这样的官儿,她们也比不得。

    不过,就算娘说的,重要的是心意。她们这样急急地出城,连休息都不曾休息片刻,想来佛祖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学着陈氏的模样低低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声音虽低,却引得陈氏侧目相看。

    “这丫头……”陈氏摇了摇头,淡淡笑道:“佛祖最是一双慧眼,这世间人是行善的,还是做恶的,他都看在眼里呢!贞娘,咱们虽然未必做得了人人称赞的大善人,可是不论做人还是行事,还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娘,我省得……”林贞娘还是第一次听到陈氏如此说话。没有教导她要多么善良多么贤良多么柔顺,只是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目光垂落,她勾起嘴角,忽又抬起头笑起来,搂着陈氏的手臂,她轻轻摇着,笑着撒娇道:“娘也不看看我是谁生的,怎么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呢?我啊,就算是做商人,也绝不会做个奸商的……”

    陈氏闻言,没有说话,只是笑着轻轻点了林贞娘的额头下。

    寂静的夜,从远处传来隐约的钟声。那,是戚姬寺的钟声,悠久而绵长,仿佛就响在心上……

    林贞娘挑起帘,远远地望去。在无尽的夜色中,隐约看到一片屋檐的暗影。

    那座古老的庙宇,虽然对外名声不显,也不是什么辉煌的建筑,可是在定陶,却一如汴梁的相国寺,有着不容置疑的威望……

    PS:感谢熱戀^^的打赏

    第九十一章 头柱香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九十二章 争夺

    第九十二章 争夺

    新月如钩,沉沉夜色中,高岗连绵,虽然并不魏巍,可是在这暗夜中,却也显出几分气势。

    参天大树,环绕着这座千年古刹。彤云密布下,没有叶子的树枝横伸而出,有如苍老而枯瘦的手臂一般,直指苍穹,透着一种难言的森森鬼魅之气。

    或许,是因为这座已历经千年的古刹,本就是为了纪念汉初戚夫人的缘故。这座寺庙给人的感觉,总是透着七分悲凉,三分凄楚。

    纸灯笼摇晃着,在这夜里,点点昏光惊醒栖息在林中的乌鸦,发出让人心头发毛的“呀呀”之声。听说,傍晚时分,群鸦归巢之时,整座戚姬寺都会被一片黑云笼罩。还听说,这些乌鸦是在为戚夫人哭……

    驴车没有上岗,而是停在山岗下面,就和之前早就停在那里的马车一样,随意系在林间或是山岗下的拴马石上。

    林贞娘扶着陈氏,一路登上高岗。此刻听着林中乌鸦的叫声,心里总觉得有些毛毛的。只是转瞬之间,她想起李安说的那些话,就渐渐放松下来。

    扭头看着林中隐约的黑影,她低声嘀咕:“不知道小黑的父母是不是也在这里——回头把它给你们送回来啊!”

    陈氏莞尔一笑,睨着林贞娘,却没有说话。那只养在家里的小乌鸦,到底是怎么来的,虽然她从没问过,可是心里却是清楚得很。

    若是从前,她怕是早就忧心重重地教训女儿。可是现在,她却只是默默注视着。固然是因为她知道女儿有些特异之处,而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她相信女儿不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两母女低声细语,沿着坡道一路向上,离寺门还有段距离,已经先看到门前的人群。

    虽然是深夜,可是为着抢头柱香而出城的人却有不少。不过,戚姬寺地处偏僻,能在此刻赶来的大多都是乘车而来。此刻聚在寺门前的,一眼看去,大多都是些跟随而来的小厮。就像山岗下看着马的马夫一样,以男人居多。

    虽然打着的灯笼都不是很亮,可是聚得多了,倒让这些人把正走上山的人看得分明。

    有那青衣小帽的小厮,就歪着脑袋看过来。打量半晌,扭过头去也不知说了什么,人群里就响起一阵笑声。

    林贞娘皱眉,感觉到陈氏落在她腕上的手重了几分,就嘟了下嘴唇,低喃道:“娘……”

    陈氏一笑,虽然手上的力道轻了几分,却没有打算放手。林贞娘牵起嘴角,也没强求,就这样扶着陈氏,径直穿过人群,仿佛没有听到那些笑声一样。

    因着大年初一抢头香的习俗,戚姬寺这个时候早就灯火通明。迈进大门,远远地就能看到大殿中的灯火。哪怕隔着一层窗纸,也能想像到殿中莲花灯灯光摇曳的幽静。

    而在大殿之外,却有十几、二十个妇人候着。或是三五一群,或是独伫一角,有低语呢喃的,也有默然无语的,都是在等待大殿的门打开。

    虽然佛信徒中男妇皆有,可是这种场合下,还是妇人居多。也是因为这个,所以陪着主家上山的小厮们多是留在寺外的。

    因是来得迟了,陈氏虽有心上头柱香,却也没有刻意往前抢,走到大殿外铜铸的大香鼎前,也就没有再往廊下行,而是转到一边的柱子旁。

    林贞娘目尖,却是先发现柱子旁还另有人站着,只是这人一直站在暗影中,刚才才没有看到。

    走得近了,陈氏也看到那里站着人,忙停下脚步,歉然点了下头。

    那年经的女子目光微闪,虽然也客气地点了点头,却仍是看着陈氏转向另一边,没有半分相让之意。

    离得大概有七、八步距离,林贞娘侧目看去,先留意到的就是那穿着一件灰色狐裘的女子有一双极亮的杏眼。杏眼有神,亮晶晶、水汪汪的,可是眼神却又是透出七分妩媚。因着这双眼,原本就极美艳的女子更添三分风情,竟有说不出的娇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