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1-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混了。六部尚书外加阁臣。有几个没被老朱关过大牢。咳咳。不蹲大牢非好汉。了出来又是一条好汉。
正文 第四百四十五章 过分的迁怒
管如今是兵部协同户部督饷运饷,最是需要人手的时谦既然亲自上兵部衙门宣召,张越也只能极其歉意地把手上一堆没干完的事情一股脑儿都丢给了万世节,然后又去正堂对尚书郭资禀报了一声。出了大门,张谦就提议往东安门走,深知兵部衙门就在紫禁城前头的张越心知肚明其中用意,立刻就点头答应了,毕竟,在宫外说话总比在宫里方便。
“毕竟方宾是用惯的人了,所以虽说官员自杀乃是重罪,但皇上还是怜惜之意居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怪罪的意思。我和方宾倒是打过几回交道,按道理他不该这么想不开啊!”
连张谦都这么说,张越心中自是更感惑。然而,虽说他已经得到了不少消息,隐隐约约拼凑出了一些真相,但由于陆丰乃是张谦的师傅,况且那些事情不该是他知道的,因此他实在不好对其道出心中的问,可张谦继而竟是自己说了出来。
“方宾死之前,陆丰正好奉旨去灵济宫上香祈福,据他所说,方宾那时候气色精神差了一些,有些惶惶难安的意思。要是他及早说一声,说定也未必如眼下这般模样。
毕竟是皇上使顺手的人,一下子换了别人未必习惯。再说了,方宾这一死,礼部尚书吕震竟是给吓病了,听说这两天都是带病在部里头管事情,吴中也好不到哪里去。”
“张公公,那皇上今究竟是怎么个打算?”
“不知道。”
见张越满脸惊讶,张谦便可奈何地摊手苦笑道:“皇上的脾气向来多变,就是我跟了那么多年,也实在是揣摩不透。其实别说是我即便亲近如皇太子皇太孙,那也是一样时时刻刻陪着小心。今天皇上看了你那条陈我宣召你,仿佛是心情还马马虎虎,但若是你到了乾清宫现龙颜大怒,那也不是什么奇怪事。好在今天是杨士奇在御前当值,他和你那老师交情不错一有什么事情有他在总是好的。”
两人一路走路说,随从都只在远远跟着,张谦将该交待该提醒的点透了才放下了心。到了东安门,众人便齐齐下马,因张越那些随从都是没资格入宫的,所以只能在外头等候张越跟着张谦穿过东安里门和东上中门,不多时就进了东华门。由于皇太孙宫和东宫端本宫都在东华门内,因此禁卫尤其多,张谦此时一声不吭,张越也老老实实在后头跟着。
“张公公!”
闻听这个声音。张谦顿时止步东面走过来一行人。他微微一愣就慌忙迎上前去。紧跟上前地张越认出了为地那人恰是朱瞻基心中不禁暗叹今天走东华门还真是巧。双双行礼过后。朱瞻基便问了张谦上哪里去是乾清宫。他不由多看了张越一眼。
“母亲正在见宁姑姑抽开身以我这会儿正预备上乾清宫。把皇爷爷前几天借给我地字帖还回去。替他们俩问安。倒是和你们正好顺路。”
既然朱瞻基说是路。同行地又没有那些最重礼仪地东宫官。因此张谦闻言自是不会有异议。这一路走。他少不得接上了朱瞻基刚刚地话头。因笑道:“皇上最爱重地就是皇太孙。别说是几本字帖。就是再珍贵地东西也不会不给。又何必巴巴地跑去还?倒是皇太孙殿下说代为问安。难道皇太子殿下地身子有什么不妥?”
“也没什么不妥。只是入秋之后有些毛病。走不动长路罢了。皇爷爷地脾气你也是知道地。最讨厌父亲走路也要太监搀扶地模样。所以早上既然已经去过。下午又没有什么大事情。父亲也就不和我一同来了。对了。张越。你这回入宫可是又有什么绝妙好文进呈?”
张越原本落后张谦一步。看上去一如平日那些初次入宫毕恭毕敬地官员。听到朱瞻基这一问。他立时一愣:“殿下怎么知道?”
“我不过随口一问。谁知道竟然猜中了!只不过。皇爷爷如今全副精神都在北征上头。你纵使有奇思妙想。这会儿恐怕他也没心思听。你是聪明人。该当知道何时进奏何事最适宜。这次怎么偏赶在这时候?”朱瞻基说着说着。便渐渐端出了久受熏陶地储君架势。直到旁边张谦低声提了两个字。他方才恍然大悟。“好嘛。你先是开海禁。这会儿又是海运。左右就离不开一个海字……若是让那些正焦头烂额地大臣听到了。少不得要斥你多事。”
“殿下,这海运究其根本不过是开海禁的后续罢了。若是没有皇上派人沿海除倭,若是沿海不是有大批识得海途的船工,臣也不敢提这个。大海不同于河漕,若是黄河决口,则河漕易堵塞,
无此忧。皇上既然让郑公公带宝船下西洋,沿海:然早就记录了下来,行船容易得多。造船固然要等几年,但只要宝船下洋归来,有些固然要入库修理,但余下的船若是用来运粮,只要南方大熟,北方则无饥之忧……”
虽说张越要说服的是朱,但这会儿朱瞻基既然说了这么一番话,张越少不得拿这位皇太孙当作自己面对皇帝时的预演。即便是起初不过出于人情方才答应帮忙的张谦,在张越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下,亦不禁渐渐觉得此事有道理。而朱瞻基虽说并不是那种轻易能被人说动的人,但也颇有些感触。毕竟,比起怀念南京的父亲,他倒是一直赞同定都北京。可北京什么都好,但要养活那么多官员以及随同北上的家眷以及工匠等等,粮食不可或缺。
只不过,之前花了那么大力气疏通漕河,用海船运粮还有必要吗?
张越并没有指望这么短短一段路上就能说服朱瞻基,想当初开海禁的时候,他费了多少功夫写了多少条陈才让朱棣答允从宁波市舶司开始试一试?因此,进了乾清门,他便闭口不再多言,只是在心里继续打腹稿。
虽说他没有把握在一代之内让朝廷重海,但开了海禁之后再用海运,这海上的营生就会日渐兴旺,设海军也未必就是奢望,因海盗猖獗引来倭寇之类的事情兴许也不会重演。是否开海禁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或许是无所谓的事,但海船运粮却兴许能让平民从中得益。而且,只要打仗就必定需要从南方调拨粮食,这次北征用不上,以后就能用上。
“收受边将贿赂,重军饷副例征收,就连先前的南京粮仓陈粮换新粮之事居然也有他的手笔!好,好,这就是朕的胘骨大臣,这就是朕一直信赖的兵部尚书!这个混账……这个贪得无厌的恶狼,朕若是早知道一定杀了他!他以为自杀了就算了是不是,朕……朕倒要看看他究竟贪了多少!陆丰,袁方,你们俩带锦衣卫籍没方家,朕要看看他究竟黑了多少钱!他一个兵部尚书居然如此贪恣,更不用说户部了!夏原吉……一并籍没!还有杜……杜……”
正在沉思的张越忽然被样一个愤怒的咆哮声打断了思绪。在最初的惊愕过后,他登时倒抽一口凉气,没料想事情竟然会急转直下到这样的地步。眼看面前的台阶还剩下最后几级,他连忙撩起袍子一角三两步登了上去,却看见前头的朱瞻基已经匆匆入了大殿。他咬咬牙正要跟进去,却不料张谦在前头伸出手拦住了他。
“镇定,这会儿莽撞!”
张谦狠狠瞪了张越一眼,旋即方转身入殿。被他这么一拦,张越顿时清醒了下来。方宾贪:他听说过,方宾专断他领教过,他也不信朱这个皇帝就真的一无所知。之前还有怜惜之意的朱忽然之间态度大变,恐怕就是因为刚刚那头两句。
别的钱贪没一些也就了,但收受边将贿赂和揩油军饷,恐怕是朱最难能忍受的。朱甚至连勋贵掌兵都不放心,还要往里头安插提督或坐营太监,这会儿事之后大怒也就在所难免。只不过,这些应该都是极其隐秘的勾当,是谁揭出来的?御史还是锦衣卫东厂?
“皇爷爷息怒,莫要为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气坏身子。”
大殿中传来了朱瞻基沉稳的声音,门外的张越这会儿已经习惯了那里头昏暗的光线,看到了朱棣暴跳如雷的背影,还有两个长跪于地的人,其中一个赫然是袁方。
“这样目无君父胆大妄为的家伙死了一个,谁还知道有没有其他!他辜负了朕的信赖,他辜负了朕的期望,他……这个混账,就算死了朕也不会放过他!”即使面前劝说的乃是平日最看重的皇孙,但此时此刻,朱却根本不想掩饰心中的狂躁和愤怒,劈手将御案上的茶盏狠狠摔在地上,他便对着面前两个密探头子沉声喝道,“方宾生既失诛,死亦不饶,追夺诰券,开棺,戮尸!还有刑部尚书吴中,一并下锦衣卫狱!”
此话犹如寒风一般卷过殿里殿外的人,哪怕是一心想趁着方宾案捞一票的陆丰,这会儿亦是感到头皮麻,一下子想起了黄俨等人的闹事斩。
张越更是悚然而惊,戮尸之举虽说从古至今都有,但从来就不是正刑,用之大逆犯人居多,泄愤的意义也更大些。哪怕方宾之罪当死,但堂堂二品尚书,自杀身死尚要戮尸,更牵连刑部尚书吴中,这迁怒已经太过分了。
正文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公大私
朱门风流第四百四十六章大公大私
往王贵妃在世的候。朱棣一旦发火迁怒亲王公主的晚辈。她往往居中调护婉相劝。总能把朱棣十分的火气降到两三分。重责变成轻罚。或者是厉声喝斥一番也就算完了。然而如今王贵妃已经不在。即便她在。也可能贸然和这种朝廷大事。因此如今人人战栗。甚至连朱瞻基都感到心里一阵阵冒寒气。
素来清廉的杨士奇时此刻也生出了兔死狐悲的感觉。然而。方宾毕竟和他没什么交情。更是鄙薄其人。于是秉持着缄默中庸的官场之道。他只是在旁不咸不淡的劝说皇帝暂息雷霆之怒。却并没有贸贸然求情。朱瞻基倒是有心劝朱棣宽。奈何一开口就给皇帝厉声驳了回去。而这当口陆丰和袁方也不敢就此退下去行事。毕竟。这干系太大了。
“平日里道貌岸然。暗的里却贪的无厌。这人一死。弹劾的奏章就犹如雪片似的。而且桩桩件件都有证据。朕还信的过谁。你杨士奇。还是杨荣金幼孜。抑或是吕震义?”大声咆哮着一个个点了大臣的名字。朱棣一把甩开了扶着自己胳膊的两个宫女。竟是大步往殿外走去。一脚跨出正殿。他便把指着乾清门外那一片空空荡的的方。继而咬牙切齿了起来。“天降雷火。那么多人都说是所致。这帮瞎了眼的混蛋。若没等到人死了才发难。早将方宾的一桩桩罪举发出来。这上天怎么会降雷示警。他们就是为了私心。张越。”
张越刚刚没料到皇忽然出来。连忙及时闪开让道。这会儿看到皇帝忽然转过头来。眼中满是凌厉的凶光。他在心中叹了一口气。遂下拜行礼随即字句的说:“臣以为。天降雷火是示警。警示的不但是皇上不但是文百官。还有天下黎民百姓。这是提醒天下都怀着自省之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罢了罢了。反正天打雷劈在后世只是寻常的自然现象。这也不算什么睁着眼睛说瞎话。
朱棣虽说之前了直言诏但讨厌的就是别人将天灾和自己失德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把好些上书直言的科道言官打发去了交趾。此时张越既说那是对天人的警示他的脸色就稍稍和了一些。可方宾的事情仍然犹如一根刺似的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