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情史-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妃?”女子不由得嗤笑出声,琉璃般的凤目里满是讥讽,“不说这个,我倒忘了,这太子妃的头衔,倒是你贺兰敏之更配一些!”
敏之闻言随即回神。看来这杨家女子定是听了什么风言风语的,才将一腔怒火迁在自己头上。想到这里,敏之不禁悠然起笑,摇头道,“姑娘此言倒显莽撞了。在下既为男儿身,又怎能去做太子妃?姑娘容姿绝佳,实属太子妃不二人选。”
本想从旁称赞一句,好使那女子熄了怒火,谁想一席话落,女子却更为震怒,“容姿绝佳?哼!贺兰敏之,这话由你口中说出,真是刺耳得很。谁人不知,你贺兰敏之贵为大唐第一美男,就是娇滴滴的美艳女子,也及不上你容貌三分。”踱步绕着敏之走了一圈,那女子扬唇讥笑,问道,“贺兰敏之,你是不是就是靠着你这销魂的脸,去勾引了太子殿下?”
“放肆!”一道沉冷的声音在旁响起。
敏之和那女子同时转头看去,只见太子李弘一脸阴沉地站在不远处,“杨芷芙,你且回府去,东宫容不下你这等污言秽语之人。”说完,也不看敏之一眼,拂袖就要离去。
敏之未想太子竟会在此出现,见身旁女子脸色唰地一下煞白,忙上前劝道,“太子殿下……”
才刚说了一句,便被李弘徒地打断,“敏之,无需多言。来人,送杨小姐回府。”
那女子满脸惨白,一双美目含尽哀怨地瞅着李弘。半晌后,见他无动于衷,也不开口挽留,贝齿一咬下唇,跺了跺脚后愤然转身离去。
等女子离开后,敏之道,“太子殿下……”
李弘手一抬,示意敏之不必再言。
迈步走了数米后回身,见敏之仍站在原地,不由得轻声一叹,复又走回来,笑道,“如此一来,我也不必再立太子妃了。正好要去母后宫中,将此事告知,免了我立妃的困扰。”
说完,瞧着敏之一脸的不赞同,李弘突然伸手卷起他肩头的一绺黑发拽了拽,笑眯眯地道,“虽是奢望,但若能立敏之为太子妃,李弘死而无憾。”话音落下,无视敏之一脸的震惊,凑上前在他脸颊飞快印下一吻,转身走至不远处等候的轿队,一席人浩浩荡荡远去。
敏之惊慌失措地看了看周围,见所跟随从皆为自然地将脸转向另一边,不由得失笑出声。
然而笑意过后,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担忧。
李弘由始至终不愿立妃,今日之事,也不过是借一名目将那女子故意遣走而已。但他这般决定,也等同公开驳回了武后的决定。依着武后的手段与心计,只怕不容李弘这般轻易脱身。
回府后,下人来报,只说风若廷跟随武承嗣出门去了。敏之点了点头,刚想靠枕小憩一会儿,连衣端着一盅参茶走了进来。
敏之睡得朦朦胧胧,只感觉有人正在轻柔抚摸他的额头、脸颊,最后那手滑入衣襟,将敏之从睡梦中惊醒,反射性抓住那手,看向来人道,“你做什么?”
连衣脸颊飞起两团嫣红,垂眼抿笑,满是羞涩道,“连衣想要伺候公子……”
敏之懒懒起身,整理好衣袍,勉强笑道,“不必了。你下去罢。”
“公子!”连衣还欲说话,无奈敏之已不愿多听,只得黯然起身,走出了门外。
敏之简单的梳洗了,刚将布巾放回盆中,一下人急忙忙地走至门口,垂首道,“公子,荣国夫人病重,公子是否前去探视?”
敏之忙道,“快备车,去太尉府。”
等敏之赶到太尉府时,天色已近垂暮时分。厢房内,荣国夫人杨氏面色憔悴,双眼深深凹进,干瘦的手紧紧抓攫着敏之,笑道,“天色已晚,敏儿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免得夜露过重,感染风寒。”
不过几日未见,就见荣国夫人这般消瘦,整个人透着一层死亡的气息,敏之鼻尖一酸,梗咽道,“外祖母只管宽心养病,敏之一切都好。”
“敏儿也莫哄我,”荣国夫人强撑了一丝力气,道,“我自知大限将近,人死如灯灭。只是要独留敏儿在世受苦,心中万分不舍。”说着,伸手微颤颤地摸至枕头底下,取出一缎锦袍递给敏之,道,“这手帕你好生收藏着,将来若皇后有心为难,你便交与她看,可保你安然无恙。”
敏之接过一看,不过是极为普通的一条丝帕上绣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荣国夫人接着又道,“从前外祖母一心宠着你,有事也替你担待着。今后,外祖母不在了,你千万要自行保重。如今朝野混乱,敏之定要独善其身,不可越俎代庖。切记,切记!”
敏之一一听了,记在心中,点头道,“是,敏之谨记。”
荣国夫人这才稍有放心,缓缓松开抓着敏之的手,闭眼沉沉睡了去。
走出太尉府,敏之看着手中丝帕,在心中暗下决定后,将丝帕慎重揣入怀中,回府去了。
48世事变迁
狄府。冷卫从金山南麓回返,带来了地宫的消息。
“这么说,地宫立场并不明确?”狄仁杰翻看着手中文书,并不时的持笔在上面写着什么,边道,“突厥近来可有异动?”
冷卫拱手回道,“属下经由多方打听,终于从地宫一仆人的口中得知,地宫自前任宫主逝世后,一直由右使鬼仆掌管宫中事宜。”
“右使鬼仆,”狄仁杰笔尖一顿,想起曾听敏之提到过此人,不禁问道,“你可有见到鬼仆本人?”
冷卫摇头道,“地宫并不易进。那仆人以为我是突厥人,才不免多说了两句。听说鬼仆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就是地宫门人,也鲜少有人亲眼见过他的真实面目。”
狄仁杰点了点头,将手中文书卷起后,放在了一旁,伸手取来另一卷摊开阅读,并不忘问道,“还有呢?”
冷卫接着道,“听那仆人所言,地宫自来都是帮突厥人的,但从鬼仆掌管地宫后,便与突厥大唐形成了中立。”
狄仁杰放下毛笔,在心中思忖半晌后,大胆猜测道,“如果,那右使现在有心效忠大唐,那么之前的一切,便有了合理解释。”
“大人是说……”冷卫迟疑道。
“恩。”狄仁杰起身走了几步,凝重的神情显然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地宫位处大唐与突厥的交界处,态度模糊而不明确。江湖帮派,始终不可尽信。皇后娘娘若是想以地宫牵制突厥,想来突厥也一定希望能以地宫牵制大唐。这你来我往明争暗斗之中,最为得利的,还是那地宫门人。”
“正是。”冷卫点头,赞同着狄仁杰的意见,“属下回程的路上,还打听到,地宫与突厥来往密切,从未断过联系。”
狄仁杰疾步走回桌边,提笔飞快写着什么,道,“地宫存在,是个威胁,不可不除。”说着,将写好的信笺折叠了递给冷卫,“这封信,你替我送至并州都督府。我曾出任过那儿的法曹,你告诉府尹是我叫他办的这事,他自会听从。”
冷卫忙上前恭敬接过信函,问道,“大人是在囤积力量为除地宫?”
狄仁杰微微一笑,眸中闪着深邃却又清亮的光,“地宫之事若到无法收拾,皇后娘娘自然不会姑息。我现在所做的,”话语一停,等了半晌,就在冷卫以为他不会继续往下的时候,狄仁杰接道,“是在为贺兰敏之的后路,未雨绸缪。”
冷卫一愣,待想再问,却又不敢,只得息声沉默。
早在他刚回府时,便听其他下人提及,狄大人最近时常处理公文至深夜,并将近十年来所堆积的案例全带回家中批阅。冷卫虽不知狄仁杰为何突然这般竭力,但从突厥一路回来,却也知大唐百姓对狄仁杰的事迹尤为赞颂,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朝中有着这么一位青天大老爷,处事公断且深得民心。
等冷卫带着信笺离开后,狄仁杰站在门边眺望着落日斜阳。许久后,复又走回桌边坐下,继续持笔翻看着文卷。
而此刻的中宫承庆殿旁,李显看着身后那凭栏而立的人,不耐烦道,“如今他已贵为国公,想要扳倒太子哥哥,更是难上加难了。”
夕阳垂下,天边絮云被晕染成绚丽的绛紫色。暮霭缭绕周身,带着一阵清新的花香在鼻尖来回潆绕。
倚靠着乳石砌成的栏杆前,那人唇角微微扬起,黑宝石般的眼睛里温着抹抹烟云,“三殿下何必心急。近日来皇后娘娘对太子的态度,难道没能让你看出些端倪?”
“那又如何?”李显骤然回身反问,“即便是如此,母后也不会轻易废除太子。除非……”
“除非太子殿下真有大逆不道,做出与皇后娘娘背道而驰之事。”那人淡淡接口,笑问,“三殿下是在担心,太子不得废除,还是对下官不放心?”
李显双眉紧蹙,嘴角却勾着一抹冷笑,道,“你记住,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你教的。我若无法登上太子之位,你也别想好过。”说完,朝那人瞪了一眼后,拂袖离去。
望着李显远去的背影,那人双眼微眯,脸上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太子之位有何好?”自言自语般的嗫嚅,随风飘入空中,“你又怎知,这一切,也不过是泡沫幻影,引你入局的另一个圈套罢了……”
接下来数日,敏之借生病为由未去早朝。对于朝中大事,也不过是通过武承嗣口中得知。
近来高宗身子日渐衰弱,头风之症也愈发的严重起来,朝中大小事宜无法亲自处理,便一并交由太子监国。谁想武后独揽大权,明上虽是太子做主,实际诸事皆由武后一人当政。但凡朝中有人提出质疑或是不满者,武后一律施压抑止。此番多次后,也再无人敢在朝堂之上明着对持武后。
坐在敏之房中,武承嗣提壶倒了杯茶递给他,道,“皇后娘娘现在大权在握,咱们武氏族人很快便有出头之日了。”
等了片刻,见敏之神情恍惚似在走神,武承嗣伸手推了推他,担忧道,“敏之弟弟,可是有心事?”
敏之惊地回神,扭头去看武承嗣,见他容貌俊雅,眸黑如墨,起笑时眼底流转着潋滟温光,不禁心下一动,脱口而出道,“承嗣哥哥可有心仪之人?”
“恩?”武承嗣一愣,随即笑道,“为何突然有此一问?”
敏之这才惊醒自己方才问了什么,脸颊不由得染起两抹淡淡红晕,笑答,“之前有人告诉我,只有一个人在心仪另一个人时,才会豁出所有。我见哥哥终日心情大好,所以才想问问,并无它意。”
武承嗣闻言朗声起笑,伸手揉了揉敏之头顶的发丝,语气满是宠溺,“傻瓜!”
武承嗣含满笑意的眸子温柔而明亮,暖意在他眸底轻柔逸动,被他的眼神直视,敏之感觉那暖意从骨髓之中缓缓漾开,柔软的令人心醉。
“莫再胡思乱想,身子不好便要多休息。”武承嗣将敏之肩头的发丝抚顺,道,“歇着吧!明日再来瞧你。”
又安抚了敏之几句后,武承嗣走出门外,顺便不忘帮敏之将门带上。
听着耳边脚步声越渐走远,敏之起身开门看着回廊深处,心道,他终究未曾言明……如此看来,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又在府中躲了几日,其间连衣也曾多次前来服侍,皆被敏之婉拒。而风若廷也跟在武承嗣身边,偶尔来到水漓香榭时,敏之也直言相告,命他只管陪伴武承嗣便可,不必常来这边。
这日,敏之刚送连衣出水漓香榭,一下人前来禀告,只说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