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导演-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吗?”苔米问道。
“可以,完全没有问题。”记者点头,示意苔米继续。
“这样说大约会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我个人感觉,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参展影片质量普遍较高,除了极少数差得让人难以忍受的,都非常优秀。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今年入围影片大师作品数量激增,虽然提高了整体的质量,也博得了外界的目光,却也让许多新秀错失了展示平台,今年我们极少看到新人导演带着他们的处女作参展,除此之外,英文片数量占据主竞赛环节的半壁江山,也并不是什么好现象,难道拉丁美洲、非洲就没有出好作品了吗?过分拘泥在一个区域,一种语言环境,对于威尼斯电影节这样一个平台来说,有些难以理解。”
记者点点头,将她认为霍恩话中的重点圈出来,做了记号。
因为是夺奖热门,所以说这番话时,霍恩导演明显是有所保留的,她知道有些话以现在的身份说,是不合时宜的,但她已经说出了问题之所在,这一点非常难得。
随后记者又问道,“那您最喜欢哪部电影,除您自己的电影之外,有哪部电影让您印象深刻,并且希望它能摘得最后大奖?”
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得知评奖结果的苔米回答得相当保留,她狡黠地答道:
“今年优秀的作品太多了,比较让我震惊的有《浮士德》、《羞耻》还有《杀戮》,这三部中我更喜欢《杀戮》,它改编自法国剧作家雅思米娅·雷泽的舞台剧《上帝的杀戮》,原剧本我就很喜欢,罗曼·波兰斯基在原作之上做了非常巧妙的改动,让他变成了具有波兰斯基印记的作品,当然我不排除,我对于这部电影的偏爱还来自我喜欢凯特·温斯莱特对角色的演绎,我认为她应该获奖。”
“您喜欢凯特·温斯莱特?是想要与她合作吗?”记者难得问了一句和专访主题毫无关系的八卦。
“当然,没有一个导演会不喜欢凯特·温斯莱特这样的演员,不过她太忙了,我想她的片约让我很难找到与她合作的机会。”苔米笑着说道。
“那她是您看好的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人选吗,最佳男演员呢?”
“是的,没有错。”苔米点头,提到男演员,她几乎毫不犹豫地回答,“马修·卡索维茨或是吉姆·布劳德本特。”
说完,她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是的,我认为在我的电影中,马修·卡索维茨和吉姆·布劳德本特的表演无可挑剔,他们让我非常满意,若是我是评委,我一定会一人奖励他们一座影帝。”
“没有别人了吗,只有他们两个?”记者忍俊不禁地问道,总不能让霍恩继续为她电影的两位男主角打广告。
“迈克尔·法斯宾德。”苔米快速答道,然后在记者疑惑不解地目光中淡定地说道,“若是评审团将最佳男主角颁给了迈克尔·法斯宾德,至少对于这个结果,我不会不服气。”
采访的最后,苔米说了一下对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几部意大利影片的看法。
“我个人收藏的影片,有好几部来自意大利,《美丽人生》、《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等等,近几年意大利有太多的电影聚焦难民移民和区域冲突,有些比较深刻,有些流于表面,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的《金色大门》是我个人认为同类题材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但他带来的新片《内陆》,同样的题材,却没有跳出以往的界限,让我看到更新的东西,当然电影本身还是有很多看点的,可以看出克里亚勒斯本人花了极多的心思,不过我个人依然更喜欢《金色大门》。”
今年主竞赛意大利电影总共入围三部,霍恩却一直在说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的《内陆》,显然,极为实诚的霍恩导演认为,另外两部电影连提的必要都没有。
当然,意大利媒体也不会对霍恩的“目中无人”横加指责,连他们自己也没法昧着良心说出来另外两部电影的好话,霍恩闭口不言还为那两部烂片保留了颜面。
、
该采访刊登的当天晚上,威尼斯电影节各个奖项的归属终于尘埃落定——
迈克尔·法斯宾德众望所归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坐上了影帝宝座。
被霍恩认为是“原地踏步”的意大利导演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的《内陆》摘得评审团大奖,意大利媒体带头喝倒彩,表示对结果的难以置信,一般来说到评审团大奖都是拿来奖励评委比较心仪的影片或是弥补一些高质量高口碑,却因各种原因不能拿到最终大奖的影片。
《内陆》这部仅能说还算不错的电影,在高手如云的竞赛片中,拿到“银狮奖”,你说没有□□,真把大家当瞎子不成?
苔米倒是拿了一个奖,最佳剧本。
不过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她却说出“感谢评审团对我的照顾,尽管我觉得这个奖是我应该获得的”这样耐人寻味的话。
这句话也被媒体解读为对评选结果的不满,说来也是,输给《浮士德》、《杀戮》、《羞耻》这样的电影,《大新闻》也不算冤,可在《羞耻》和《杀戮》都没拿奖的情况下,好几部不如她的影片获得了比她所得分量更重的奖项,换谁谁服气?
最佳导演爆冷,由中国导演摘得,宣布结果时,台下媒体一片哗然。
直到俄罗斯导演索科洛夫的《浮士德》毫无意外拿下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媒体的不满声才算平息。
《浮士德》本身就是本届威尼斯最高水平的影片之一,它获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唯一遗憾的就是,另一部夺奖大热影片,媒体评分极高《杀戮》以及它的罗曼·波兰斯基一无所获。
这一结果,也让许多喜爱这部电影的媒体人和影评人深表惋惜。
颁奖典礼过后,苔米接受媒体的采访,对于本届各个奖项归属问题,并未说太多,为此她的解释是,|“该说的获奖感言都说了”,可以看出,塔玛拉·霍恩导演对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奖项评选结果并不算十分满意,因为自始至终,她的表情都很凝重,丝毫不见获奖的喜悦。
对于马修·卡索维茨和吉姆·布劳德本特没有获奖,她倒是很坦然,“他们是最好的,即使我本人非常欣赏迈克尔·法斯宾德,我依然这样认为,不过恭喜迈克尔·法斯宾德,这个奖是他应得的。”
说完,霍恩拒绝接受更多采访,挽着丈夫雷蒙德·培根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离开,当天晚上,夫妇俩就飞回英国苏格兰的别墅,他们的宝贝儿在家里等着他们。
《大新闻》其他主创人员则连夜飞往多伦多电影节,参加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的展映会。
过去的都已过去,未来,还在前方。
第164章 大新闻来了()
作为在威尼斯电影节大受欢迎《大新闻》,主创亮相多伦多电影节同样也受到媒体追捧。
马修·卡索维茨感慨,多伦多电影节确实越来越受重视,和威尼斯电影节相比,无论是媒体数量、还是参观游客数量,都要多很多。
记者从《大新闻》制片人之一,尼古拉·赛杜口中得知,早在今年五月份,派拉蒙已经购买了电影的北美发行权,价格让他们非常满意。
尼古拉·赛杜向记者透漏,《大新闻》和《黑暗将逝》一样,英文版本全部由出演该片的演员亲自上阵,并称赞吉姆·布劳德本特的台词功力了得。
除了《大新闻》,b&工作室范池戛纳电影节获奖短片《星期天的香樟树》主创人员也参加了本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这部短片将在十月登陆北美,不过和《大新闻》这种大规模放映不同,《星期天的香樟树》更多是卖给电视台和一些小型影院,不过因为短片成本很低,工作室运作得当,如今范池已经收回成本,享受盈利。
如今的范池在成都老家已经是一位不大不小的名人,他是上过央视的人,当地政府对他这位文化名人非常关心,本地报纸还专门采访了范池的家人,做了几期节目。
在电影节上接触了祖国的媒体和电影人后,范池对“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工作室和数家国际知名公关公司都有业务上的往来,即使他只是一个连长片都不曾独立执导过的新人导演,但因为有专业的团队运作,不仅有媒体采访他,场刊还会介绍他。
与他相比的是来自刚刚走出国门,两眼一抹黑的中国电影人,明明在国内也算是小有名气,但是到了国际电影节待遇还不如范池这个新人。
大家熟悉以后,许多国内电影人都表现出对范池的羡慕,并希望通过范池搭上b&工作室这棵小树苗,那些电影人也知道,b&工作室规模并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明日之星,和那些大公司比起来不值一提,但那些大公司根本看不上他们,即使看上了给他们的合同也都是霸王条款,b&工作室的老板虽然年轻,但是口碑却不错,看人家小范就知道了,虽然他们这种抱大腿的和人家那学生时代一起长大的情谊肯定不一样,但是要能搭上塔玛拉·霍恩这条线,在法国也算是打开了一些市场,不至于被这些老外牵着鼻子走。
作为《大新闻》的主演,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进行媒体放映场后的电影发布会,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除了电影本身和演员,就是导演去哪里了。
要知道霍恩可是全程参与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没道理不来人气更旺盛的多伦多电影节啊。
记者们纷纷问两位主演,马修·卡索维茨和吉姆·布劳德本特,“导演去哪了”、“霍恩为什么没来呢”……
面对如此多记者的质疑,马修对着话筒说道,“事实上,霍恩没来,是因为一些私事儿,”马修顿了顿,卖了一会儿关子,才对记者宣布答案,“其实很简单,小公主需要爸爸妈妈,原本霍恩和培根打算和我们一同来的,但是小公主太可爱,把他们夫妇召唤回去了。”
乍听马修·卡索维茨说小公主,台下媒体还有点懵逼,过了半分钟大家才反应过来,一不小心就忘记塔玛拉·霍恩已经当妈了!
也不怪记者想不起来霍恩当了母亲,一直以来,北美的记者对塔玛拉·霍恩的印象都是少女、神童、天才、甜心导演之类的,好像霍恩和培根就是小情侣甜甜蜜蜜谈恋爱,即使两人已经迈入婚姻殿堂,还是给记者一种梦幻的感觉,大家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霍恩年龄很小,培根很年轻”这个层面上,完全没想起来,再小的女孩也有长大的一天,时光荏苒,小夫妻竟然有娃了!
听到这个答案,记者们恍恍惚惚懵懵逼逼,继而是恍然大悟,大家笑过了之后,就不再追究了。
》》》
九月中旬,法国电视四台播放了塔玛拉·霍恩新片《大新闻》拍摄全程纪录片。
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集,总共九十分钟。
这也是霍恩第一次与电视台合作,放映她电影的拍摄过程。
纪录片中,霍恩展示了电影《大新闻》诞生的全过程,包括电影筹备之初,怀孕的她和丈夫雷蒙德·培根,哥哥亚伦·霍恩三人结伴前往中东的过程。
和以往媒体展示的霍恩不同,这个纪录片中展示的霍恩给人感觉有血有肉,而不是一个冷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