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淑嘉贵妃传 >

第167部分

淑嘉贵妃传-第167部分

小说: 淑嘉贵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子诚这话一出,亲疏远近自然泾渭分明。能当面喊当朝亲王的名讳,足以见到杜子诚在泽王和佳贵妃面前的分量。

    比起杜家其他三房,四房的嫡子,贵妃的亲弟,泽王的亲舅,杜家九郎杜子诚当得如此。

    “九弟客气了,前儿我父亲还说,九弟在南锣,我作为姐姐当多番照顾。但我这出门的姑娘,上九弟那,多有不便,也就一直耽搁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九姐既然出现在遥儿这宅子,想必我姐姐已经告诉你该如何做。遥儿年轻不知事,我授父亲姐姐委托,帮着这孩子掌掌眼。”杜子诚看似笑意满面,说出的话确实不留情面。

    杜家和佳贵妃都有私心,杜家想要全族昌盛,无人能及,佳贵妃想要儿子登上高位,但同时不愿意家中势力控制儿子。两方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目前来说,杜家还是愿意跟着佳贵妃,受泽王差遣。

    加上杜家四房中,三房无嗣,渐渐势微;第三代三人中,最受家族重视是四房的杜子诚。

    杜子诚作为贵妃亲弟,也最能明白姐姐心意,能在家族和姐姐中调和一二。

    南锣的局面,在泽王没来之前,卫家和杜九娘还能得两方重视的;但现在泽王亲临,杜九娘也就失去了从两家手中谋取利益的优势。

    杜九这话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诫自己,在泽王和杜家面前,不要耍小聪明。

    想到自己之前听闻泽王入城而装作不知的举动,杜九娘面上不显,眼角余光瞟到从头到尾只说了两句看似玩笑话的泽王,看到那双眼睛里一闪而过的狠戾,心中一惊,话就脱口而出。

    “南疆世子侍妾红丹,带着人来到了珈县,在五里亭约见了一人。”杜九娘顿了顿,方接着颤声道,“红丹身边的人手里藏着南疆世子妃,约见的人,从画像看应当是当今的大公主。”

第68章 三千翠柏卫忠魂() 
珈县,五里亭。

    红丹坐在亭中,一手搭在小腹上,一手慢悠悠的拿着茶盏品着香茗,等着再次碰面的人出现。

    三日前,她就带着人就跟来到此地的慕静倾砰过面,双方有个简单的交涉。今日再次约见,不过是为着共同的目的再次进行协商合作。

    她从南疆过境而来,一是为着南疆世子以及她即将出世的孩子博前程;另外就是跟她的好大姐一样,迫不及待的想给她那位好父皇点颜色看看。

    萧家满门被诛,她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也未能幸免。此后失去皇后的庇护,她们母女在宫中的日子过得艰难。

    当初无非是想给淑佳贵妃母女一个教训,谁承想最后被自己蠢笨的四妹给破坏了局面。她的好父皇也明白她的打算,索性最后把这个坏她事的妹妹给送上了任她磨磋的地步。

    她在南疆步步为营,掌握了权势,但还不够,南疆世子的野心与她是件好事。帮着他登上南疆王的位置,不过是为了将来自个儿肚子里的孩子打算罢了。

    南疆和大梁早晚一战,而她不会像她大姐一样,两头不讨好。她要的从来都是自己子嗣的安康容华,不像慕静倾向着夫家最后反而被休弃。

    没有她的好大姐,她也会从战局中离开,原本是打算护着孩子,但有了她的好大姐,他们夫妇都认为可以跟她大姐背后的势力联手,给睿帝好看。

    为了掩护她,她身边跟着的都是南疆世子寻来的能人,是以在珈县,她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全。

    有些无聊的品茶等人,脑子中却是想到了她那个不成事的四妹。空站着正妻的名分,却不安分,妄想从她口中夺食,简直是不自量力。

    “妹妹好兴致,品茶赏景好不悠哉。”一道带着凉意的声音打断了红丹的思绪。

    那声音的主人带着慵懒的步子,踏着泥泞而来。刚下过雨的小路,沾湿了她脚上的绣花鞋。

    来人一身大红的衣裳,梳着寻常妇人的发髻,唯独头上插着的一根金步摇,随着她的脚步来回晃动,显出一点点曾经的风采。

    “大公主抬举了,红丹不过是有福气跟在世子身边伺候,当不得世子妃亲姐的这声‘妹妹’。”

    红丹听到来人的称呼,放下手中的茶盏,“公主一路跋山涉水而来,想必是累了,何不坐下品品这香茗,平静下心绪?”

    要说这二人比起来,身为妾侍的红丹反而更淡然,带着股尊贵;而被称作大公主的女子,却显得有些郁愤,失了大家的分度

    想来也跟大公主从小失母,祖母不慈,失了教养有关。红丹在做公主的时候,生母身份不高,但皇后好歹会教导一些公主应当有的做派。加上后来她嫁入的萧家,也是世家底蕴深厚,作为嫡子夫人,她通身的气派自然不俗。

    “本宫还当红姑娘失了当年的气性,今日看来,倒是不枉费走这一遭。”大公主似笑非笑的回敬道,“红姑娘跟本宫的二妹着实相似,本宫看着你啊,就不由得想亲近。叫姑娘一声妹妹,也不算折辱了姑娘,还望姑娘不要推辞。”

    “既然公主盛情难却,红丹就却之不恭了。”红丹举起手中的茶盏,“我们南疆别的不缺,唯独这么地道的茶可不多。公主既然来了,就由红丹做东,咱们边品茶边谈生意可好?”

    “本宫正有此意,咱们上次说到的合作,本宫觉得妹妹可以再让本宫几成薄利……”

    这是有意具体再谈合作的细节了。红丹打起精神,开始思考大公主的后招。倒是没有注意到上前来上点心的侍女,用有些颤抖的手把一碟子梨蕊酥放在亭中的石桌上。

    大公主倒是不经意间打量了下这侍女白嫩的双手,狐疑过后,也不过是从碟子里拣了一块点心把玩。

    在宫中的时候,宫人都知道那个女人爱梨花,满宫里多是为了巴结她而学做梨花酥的。她当年为了不去西北,也暗中偷偷做了讨好过那个女人。可那个女人为了眼前的利益答应了面前这人母亲的所求,把自己巴巴送去的梨花酥糟蹋了。

    可她其实不怪那个女人,不是她,自己也不会去西北,也不会知道原来她的母后给她留下这么大的权势。

    不怪,不代表她不碍事。所以回京后她三番两次的欲把那女人和她的子嗣置之死地,很可惜都失败。

    这回,在战场上,她那个瘦弱的好弟弟,可就没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了。而她的好父皇,有了她和她的好妹妹联手,再加上南疆的势力,运筹得当,不失为报仇的一个好时机。

    姊妹两个内心各自打着如意算盘,倒是一时间相谈甚欢。

    谁都没有注意到,那个上点心的侍女,安静的默默的站在亭外,跟其他人一起站成了看似忠心耿耿的人。

    又一日,泽王慕遥接到了暗线的回报,神色一暗,派辛部暗卫回边境亲自给辛寅回报消息。

    接到消息的辛寅,等了三日,果然就等到了南疆那边暗中偷袭的驻军粮草的消息。早有准备的辛寅立刻带着陈家分支的人马,将计就计,瓮中捉鳖,把南疆偷袭的人马斩杀殆尽。

    之后辛寅召回在外打探消息的英王,京畿大营的人重新收入主帅帐下。陈家主家的人马归英王统率,作为先锋军打探消息,出兵南疆。

    南疆世子原本是想趁乱打劫大梁的粮草,以达到一石二鸟的计谋。偷袭失败,折损了小部分人手后,倒也当机立断,火速把人撤回,急着精力收拾他那野心极大的好大哥。

    边境上大梁接着南疆蓄意烧毁大梁粮草为由,出兵讨伐。辛寅亲自带兵,对上了南疆的军神,世子的亲舅,护国将军。双方人马都接着地势想给对方下绊子,结果不分伯仲,都折损了些人手。辛寅更是受了些轻伤,不得不先撤回后方。

    辛寅身为主帅,实则不必亲自上战场。但一来,他信不过英王的能力,不想在战场上出现凤阳一战时的情况;二来,陈家军统帅是陈家本家的人,不太听他调遣,他自然留着这陈家军还有大用处;三来,就是南疆那位护国将军骁勇,一般人压不住他。

    主动出击,却只被对方顶住了第一次防守,再次出击的时候,陈家军就有些懈怠。陈家驻军在南疆年代也久远,但架不住当年摄政王骁勇,打得南疆不敢过境。摄政王后,驻守凤城的凤阳人也是个有本事的,有他在凤阳立着,南疆倒也讨不了好。

    是以睿帝亲政后,南疆没有大动作,多是在边境骚扰,陈家军倒也应付得来。但这位驻守在边境的南疆军神不同,他当年是敢跟摄政王扛上的小将。骁勇自不必说,要不是他对南疆还算忠心,又是世子的舅舅,知道南疆国势,不轻易出兵的话,陈家这一代将兵的人未必能守住南锣。

    辛寅这边趁着养伤退了下去,作为领着亲王位,又留在军中的唯一亲王英王,理应在主帅受伤时顶上。更何况英王也打着为自己捞些军功,折损些陈家势力的目的,自然不会白白放过这的机会,他请示主帅过后带着部分陈家军上了战场。

    这一回,英王带着陈家军不出所料的吃了大亏。陈家本家的将领轻敌,冒然进攻,陷入了南疆军的陷阱。如果说中了埋伏,不过是折损人手,只要断尾求生还是能逃生的。但坏就坏在南疆人善蛊,陷阱中含着蛊虫。一时间,带来的大部分陈家军被蛊虫所伤,疼痛难忍,被敌人合围。

    陈家军这次跟着英王的有陈家本家的大部分将领,还有因为辛寅不放心而特意派来的陈家分支的几位将领。这其中又属陈松武艺最为高强,将兵最为机智。但辛寅却忘记了这位英王在军中,陈松就算是本事再大,也越不过他去,指挥人马后退。

    当年凤阳一战,英王靠着暗卫十二部首领的相护,才脱困。但也因此折损了暗卫统领几人和几千人马。这次辛寅压根就不会把暗卫人马放在英王身边,辛部的暗卫都被泽王带去南锣跟私下屯着的暗卫十二部汇合。

    他自己身边也留着几个暗卫,在战场上受伤对他来说,是不应该的。当这次受伤又是实实在在的,这一切不过是他有意为之。为了英王带着陈家军杀敌故意设置的局,目的不在英王,而在陈家军。陈家军发展的过快,陈家势螅诨实坌闹幸彩且桓獭

    虽说陈家一开始就站到了皇帝身后,任皇帝差遣,但自古帝王又有几个是不想大权在握的。单看他对杜家的打压,收回军权,收缴势力,就能看出他的不放心,更何况是一直有权的陈家。

    他对陈家本家在军中的做法不满已久,但先前没有时机收拾他们。况且做皇帝为了名声,也不会直接下手。借着这次南疆之战,下暗手收拾下陈家军的势力,把这势力重新洗牌,他还是能做到的。

    这也是辛寅为何先前亲自出战,过后又换上英王的缘故。辛寅从头到尾都明白皇帝的打算,自然会不遗余力的配合。至于这个剧搭上英王,也不过辛寅自己的私心罢了。

    英王此人好大喜功,为了功勋,不惜牺牲手下将士的性命,踏着鲜血走向王座。当年凤城之战后,辛寅就发誓不会效忠此人,能借机踩上一脚,打压下英王的气焰,他自然愿意去做。不得不说,辛寅在一定程度上帮了泽王慕遥。

    也不得不赞慕遥和他父皇在某些时候的不谋而合,他想借着他父皇的暗卫十二部削弱陈家本家在军中得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