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之逆天完颜康-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宝文阁待制兼沿江制置使兼江淮制置使叶适被从建康府急招入京,御书房单独奏对。皇上弄到金军兵力分布图了?难怪急急叫他来。
叶适仔细看地图,看看想想,问道:“皇上,可知这些城池的守将是谁,性情才能如何?”
宋帝愣了愣,“有的知道。冯义;把一个月来的军报都拿来,还有金国将官的资料。”
君臣二人又在地图上标注起人名。看看地图,又看看资料;最后,叶适跪下,“臣无能,不能破解。”
宋帝宽慰道:“不急,叶卿赶回来累了吧,这地图可以带回去,好好想想,三天后再答复朕。”
叶适摇头:“再想多久也没用。皇上,这布防的是天才啊,各地防守环环相扣,兵力互相策应,根本无懈可击。我大宋不管是一路还是多路进攻,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进攻,至少要四十万兵力才有可能反攻,而且几乎没有用计的可能,每一处都要死战才能夺下。您看这里,”在地图上指点着解释,“这两城互成犄角,一般用计,就是先用瞒天过海,再套调虎离山。先围攻一个城,然后佯做撤去,密令一队人马装做从另一座城池赶来救援的部队去赚城。成功后立刻提审俘获的守将,押他的心腹拿印信去另一座城池求援,并伏下兵马在城侧,当另一座城池的守军出城后,就趁机夺城。但金国安排的两城守将,是不同派系的,之间有一点矛盾,他们不会急切救援对方、也不会信对方前来救援自己,必然会反复查验,也就必能识破我军之计。”
宋帝道:“既然他们不会互相救援,我们直接打不就行了?”
叶适苦笑:“唇亡齿寒,他们又不是死敌,生死关头,就会通力合作了。”
“这样啊。”宋帝神色郑重,“叶卿,还有没有人比你更知兵,可能破解此图?”
叶适以为这就是金军分布图——当然这也确实是,再过半个月,两淮全境拿下,金军兵力就会这么分布。各地文武任命谁,是朝中各派系从三月吵起,直到五月中要发动了才彼此妥协,最终确定——军国大事,不可存私心,叶适不会想举荐了人才,是不是就没有自己的位置了,他努力地思索,不确定地答道:“辛弃疾现在城中,他对金国的了解深;和州周虎熟读兵书,善守城,抵御金军经年,实战经验丰富;京湖制置使赵方智勇兼备,他的两个儿子赵葵、赵范也都善战;武学生中有个新秀,华岳,前年上书反对北伐那个,现在在建宁,他大局观强……集众人之智,或有可能。”
宋帝称许:“朕记得华岳,就下旨招他回来。”
叶适沉声道:“皇上,可知布防金军的是何人?此人于我大宋大不利。毕再遇与江湖高手洪七公交好,不如以牙还牙,命洪七公去行刺那人。”
宋帝笑笑,“你不用管了,先回去休息休息,明天开始正式议和,你也去。”
叶适连连磕头,“微臣听说了金人的条件。皇上,不能割地啊,一来祖宗基业不可轻弃,二来,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是财富,金国据有两淮,将国力大增,更长虎狼贪欲。就是多予犒军银,也万万不可以割地啊。”
宋帝叹道:“叶卿,你刚才自己也说,难以反攻两淮,你告诉朕,不割地,朕能如何?”
“赵大人迟早反守为攻,京湖不必担心。至于两淮,”叶适咬牙道:“皇上,金国最大的弱点就是缺粮,周知府就坚壁清野,把全和州的稻田都烧了,只要我们坚持打下去,让整个两淮颗粒无收,金军没有粮食会崩溃,百姓没有粮食会造反,两、三年就能拖垮金国。”
宋帝摇头:“这么做,两淮,是会民不聊生的吧。那是朕的子民,朕不能把他们推上死路。”
叶适简直痛心疾首:“皇上不可妇人之仁。一旦割地,两淮百姓就再不是皇上的子民了,而是敌国粮饷兵员的来源啊。”
你早三天提出,朕会答应,但现在,杨康的计划才是最好的。宋帝再次摇头拒绝:“不要说了,朕自有打算,日后你会知道的,你只要记住一点,朕,绝非不孝子孙。议和时,你看着点,别让那些主和派出卖大宋太甚。两淮襄阳可割,岁币可加,重点是砍犒军银。”
宋帝并没有意识到,他之所以会毫不犹豫地同意杨康的计划,是因为,靖康之耻是赵氏子孙心中永远的痛。一模一样的报复,才能真正洗雪耻辱,怎能不助杨康?
第122章 唇枪舌战(2)()
六月初五;正式开始议和。
金国国书;虽然辞藻华丽,文采斐然,却是将宋国报书所述尽数驳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
“方信孺说朕先诱吴曦,你们才发兵,曲在我大金。真是颠倒黑白。打仗不要积钱粮、调军队吗?两月如何能成。你们明明是准备了三年的!曲在哪国?平头百姓无缘无故被人打了,还能告去官府要医药费呢,大金国无辜受害;不该得到赔偿吗?犒军银一千万两!
邓友龙是言语得罪权贵,被排挤了,苏师旦受贿事发被贬;今时今日都还活着。这样两个早被贬斥的小官,能做主挑衅大国?你们这么耍人,何曾有悔改之心。所以,一,交出真正的首谋,朕把他凌迟处死,看以后还有谁敢蛊惑宋帝你。二,岁币要加。没钱了就不能打仗,你们才会安分,朕才能放心。
方信孺自豪的楚、庐、和三州,六月可破。江北之地,我国已经占了,吃下去的肉不会再吐出来。你们也别叫唤‘失去屏蔽无以为国’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若是你宋国当真弱到快无以为国了,也没必要议和了,继续打,现在就灭了你们。今后两国际江为界,襄阳及其周边已占各州,整个两淮东、西路,都属大金。
两国年年互遣使者问候致意,交好六十年,老朋友了,朕不为难宋帝你,愿结兄弟婚姻之国,让你能向祖宗臣民交代。
君无戏言,在朕的大军打过长江前和约签定,朕就只要江北。去年朕只调了十万久无战事的山东河南兵去南线,今年增加了十万连年作战的东北军,和约签与不签,何时签订,你们自己考虑。提醒一句,拖久了,四川人发现吴曦新政的好处,四川五十四州,就真姓吴不姓赵了。”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皇帝高贵,不能出面吵架,宋廷出二十四重臣议和,口头对付一个金使。
最不能忍的是割地,先谈这个。都已经应承加岁币给犒军银了,别还要割地啊。
不管宋臣怎么说,张行简只坚持一点,就重复一句话,“疆土是将士血战所得,也只会因将帅无能、士卒畏死而失,不是钱能买的。”
一天过去了。双方都精疲力竭,还是毫无进展。同去晚宴,喝点酒,欣赏下歌舞,缓和气氛。
金使在我大宋,应该不知道前线战况,我大宋战场失利又如何,教你金人当场出丑,看你还有脸再吹金军精锐不。宋礼部尚书、参知政事李璧(宋国北伐诏书的作者)灵机一动,提议两国武士比试,以娱宾主。
张行简毫无疑心,笑着同意,让他的侍卫长俞睿点人入场,因为这确是金宋建交以来国宴的惯例。很多很多年前,都是金国赢,但六十年前起,就都是宋国赢了,这一次也不例外。最后一场,宋国武士身高体壮,俞睿见手下恐惧,只得亲自下场,十几招落败,就闭眼抱头大叫“认输”,被一窝蜂冲上去的手下救起。
张行简觉得很丢脸。但他不敢发火,还要安慰俞睿,因为这些侍卫都是常山王拨来的。常山王自己武功高强,宁折不弯,手下怎么会有这么弱还怕死的家伙?只怕是因此人背景深厚,连常山王都要容忍。
李璧拊掌大笑:“金国武士就这样?两军胜负,由此可知。现在金军大约已被赶回淮北,贵使还要我国尽割两淮,岂不谬哉?!”
俞睿揉着腰眼抢答:“我大金国的勇士都在军中,故军队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像我这样武艺低微的,诸军不收,才做武士,席间相斗搏一笑。原来你们宋国都是把勇士调来置闲,难怪军队动辄溃散。”
李璧气结。那赢了比试的宋国武士是个单纯的武人,一心练武,所以武艺高强,他涨红了脸道:“我们保护贵人,是很重要的,不是置闲。”
武艺差,会说话也行啊。张行简精神大振,神采奕奕地接道:“我大金国圣天子在位,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宵小绝迹,如俞睿这等身手,足以保护贵人。原来宋国,盗匪多得要勇士屈居侍卫啊。”
韩侂胄狠狠瞪了李璧一眼。这只猪,还嫌大宋的形势不够恶劣吗?他现在后悔了,该让方信孺多活几天的,那家伙虽然忘恩负义,但口才真的好啊。
次日一早,议和双方再次正襟危坐。
没再纠缠割地。因为新的军报到了,两淮几乎要丢光了,再磨嘴皮也拿不回来,所以皇帝一发话,宋臣就都抖擞精神,先去砍犒军银。
张行简一个老人,还要一对廿四,真是难为他了。吵了五天,他已形销骨立,才议定犒军银为三百万两。
这个时候,宋国在两淮,只剩下和州还在坚守。淮西剩余兵力,甚至部分淮东、京湖兵力,都集中过去,尽付知府周虎,抵御金军。即使皇上默许可以割让两淮,依然要继续打仗,若能守住和州,甚至多多歼灭金军,淮西当然不让。岁币吵了许久也没结果,后来干脆约定,就以和州之战的胜负来决定岁币加与不加。
终于谈妥了最重要的三条和议条款,金使先离开后,大部分宋臣都喜形于色,弹冠相庆。钱象祖见叶适一个人往外走,叫道:“叶大人留步。终于要谈完了,喜事啊,晚上一起去庆祝……”
叶适转身,面色阴沉,钱象祖吓得下半截话全吞了回去。
叶适冷冷地道:“割地十八州,赔款三百万,何喜之有?”
钱象祖喏喏。一个温润的声音插道:“武将无能,失地十七州(和州还没丢失),我们文官,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还据理力争,为国家省下了七百万两银子。如何不喜?”
叶适认得这人是史浩的儿子史弥远,现任礼部侍郎,兼任资善堂直讲。他对主和派的无耻再也忍受不下去了,连表面的客气都不愿维持,拂袖而去
第123章 飞来横祸(1)()
黄蓉被大内高手打断肋骨!
这意味着什么?一;宋国的大内高手;武功超过黄药师。我必须尽快拿到九阴真经全本研习,不然无论金帝还是宋帝,发现被我骗了,派人前来,我连还手之力都没。二,伤筋动骨一百天,现在还会有桃花岛求亲、三道试题吗?死丫头改变剧情啦!
趁黄药师在临安,偷偷跑他家去?有困难。桃花岛上有防盗系统——奇门阵法;凭我的水平还破不了,黄药师离家前应该会开启机关,偷入是很危险的。
于是;等待侍卫拿软轿来时,我就凑到了黄药师身边,低声道:“周伯通是被你关起来了吧?如果你有道家秘笈九阴真经借鉴,能不能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金帝身边有个高手是一般的水平,我很怕金帝日后知道我的身世,派那高手来追杀我。我不想死。”
黄药师看了我一眼,没说话。我的脸色苍白,那是吓得。我也没再说什么,安顿好黄蓉之前,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