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 >

第140部分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第140部分

小说: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想给自己的爱妃弄个好点的避暑行宫吧,户部的人左拦着右拦着,御史也不停的出言劝诫。最后还让人家一个皇帝自掏腰包去给爱妃建行宫。虽然听起来挺浪漫的,但一个皇帝做到这份上肯定心里感到特别憋屈。

    现在永盛帝命人抄这些人的家,砍那些人的头,不能不说这厮肯定是在拿一部分人在泄气。

    但永盛帝的这一做法不得不说相当的有效。

    在三皇子和四皇子后来的巡查当中,想保住自己乌纱帽的人都想尽了办法堵上各自衙门的亏空。

    等三皇子和四皇子回到雍都,龙心大悦的永盛帝又相当大方的重赏了三皇子和四皇子。

    之所以永盛帝在赏赐别人的时候十分大方,那是因为宫里的很多东西是换不来钱的,那些东西留着也只会占地方。

    这下,永盛帝建行宫的钱又宽裕了不少。

    不是说没钱吗?老子叫自己儿子去弄了些回来。你们户部和御史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下还真没人敢再阻挠了。

    何况永盛帝建避暑行宫花的钱还真的称不上多。

    众人在心里,都对三皇子夏立禹的这个设计暗暗称赞。

    之后雍都又传来一个令王姒宝和王裕洵都有些担心的消息。

    据说王裕洵同科的状元郎邱长信被重用了,而且还被封为了正四品的户部侍郎。

    永盛帝当年因为觉得亏欠王裕洵和王姒宝,便只给了邱长信翰林院从五品的侍读一职,也算是晾一下当时还有些轻狂的状元郎。

    这一次因为户部缺银子,三皇子夏立禹便在永盛帝面前推荐了邱长信,说这人是个有大才的人。

    永盛帝便想到了第一次殿试改革时,邱长信卷宗上犀利的提出取消世家、勋贵和有功名等人的特殊待遇问题。

    虽然这其中有失偏颇,但不失为一个尽快增加税收的绝佳良策。

    于是永盛帝就传旨召见了邱长信。

    经过这几年的打磨,邱长信已经不再是当年出言狂妄的状元郎。他这几年一直在等待机会让永盛帝记起自己,好让自己的一些想法变成现实。

    他想成为流芳百世的能臣、贤臣。

    机缘巧合认识了隐瞒身份的三皇子,二人相谈甚欢,很快便以兄弟相称。也是因为这次的保举,邱长信才知道和自己一直称兄道弟的居然是个身份高贵的皇子。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临阳县往事() 
也因为这几年的沉淀,邱长信的思想要比从前成熟了许多。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是因为寒门出身的他在当官后,享受到了当官所带来的好处,所以之前有些想法也在在慢慢的改变。

    因此在永盛帝召见时,他提出的见解不再像从前那么激进。

    但总体思想没有变,还是要从有钱的世家贵族等人身上下手,从他们的兜里往外掏银子。

    他提出的建议还是要大力推行全国上下不管什么身份,什么等级,只要有田有地都要统一交税。

    同时他也提出了较为稳妥的实施办法。就是先在离雍都近一些的地方,找个地方先进行试行,再逐一向全国推广。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了他的一些改变。如果是从前,他一定恨不得这件大事由他亲自来主持,并立刻在全国进行推广才行。

    永盛帝一听这个办法好,于是找来了众位大臣们进行商议。

    虽然众位大臣极力反对,但是永盛帝还是相当强硬的决定先试行一段时间再说。

    当皇帝的有时就是这么任性。关键是他还能说什么是什么。

    永盛帝的想法是:这都还没有做,怎么就知道不行?反正也是先试行,至于可不可行还要等最终试行的结果再定。

    众位大臣们见永盛帝心意已决,于是只能在挑选试行地点上想办法。

    众人当然不希望在雍都附近开始试行,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田地都在这附近。于是大家选来选去,最后就选到了永盛帝要建避暑行宫的宣阳城。

    反正那里离雍都也不算远,相对来说处于稍微偏僻一点的地带。那里涉及世家、勋贵人家的土地也不多。

    于是宣阳城最后高票当选为新开发区、试验田。

    这也是令王姒宝和王裕洵稍微松口气的地方。

    还好只是试行,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及时纠正。否则非得引起绝大部分世家贵族的反扑,弄不好还要天下大乱。

    等入了秋,王姒宝和王裕洵得到探子们的回报,说果然在临阳山发现了异常。那里似乎有大量的军队在把守,而且守卫相当的森严。他们几经试探都没能闯入进去。

    之所以探子最后定位在临阳山,这还是因为王姒宝和王裕洵在春末,去了一趟临阳县才找对了方向。

    春末,是林北府山菜采摘的绝佳时期。

    林北府这里多山,在春季山上生长的野菜也特别的多。以前人们都将山菜当做不值钱的野草一般,能自己吃的就留着自己吃。实在吃不了的都喂了鸡鸭。

    还是王姒宝想到了在现代野生山菜好像都卖的特别贵。她也有幸吃到过几次,觉得味道特别的鲜美。

    于是就找人到各地大量的收山菜,为此让当地的百姓赚了不小的一笔收入。

    这些山菜可以晒干保存,也可以用来腌制,就和王姒宝最开始让人弄香菇是一个样子。

    既然到了这个特殊的时节,那么不出去踏青、采摘山菜似乎都对不起他们一行人来了趟北方。于是王姒宝就叫人准备好郊游和挖野菜的工具,打算带着王棕去游玩。

    碰巧王裕洵休沐,他也不放心王姒宝和王棕两人,于是打算一同前往。

    要说永盛帝这次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也真能沉的住气。即使处置了那么多的贪官,也没有对范大勇等人动手。

    王裕洵也觉得这样甚好,以免打草惊蛇。

    既然想要郊游,王姒宝决定就去临阳县。顺道打听一下那里的事情。

    因为去的地方有些远,王裕洵只好将身边的事情全部交给吕缘和两位师爷帮忙处理。

    等到了临阳县,王姒宝决定他们这次不住在县城,而是要找一个有山、有水,且山上野菜多的地方,并在那里找一户条件好一点的农户家居住。

    因为上次王栩失踪的事,众人还心有余悸。于是这次他们直接住到了村里的村长家落脚。其余护卫则在村外找了个地方搭建帐篷宿营。

    王姒宝一行人的到来,受到了村长家的热烈欢迎。

    这个老村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很是健谈。见王姒宝是一个精致漂亮的像个小仙女一样的女娃娃,更是打开了话匣子和她聊来聊去。

    “老爷爷,不知道咱们临阳县这几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等聊熟了之后,王姒宝就开始旁敲侧击打听起来。

    “特别的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咱们都是有福之人,遇到了徐知县这么好的官。从不乱收苛捐杂税,也从不欺压乡里。要是赶上个什么不好的年头,徐县令还会帮咱们想办法。”老村长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一谈起徐伯阳满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那老爷爷,你们要是赶上灾年的话,徐知县会怎么帮你们想办法啊?”王姒宝一听到关于受灾的事,赶忙将话题往这上面引。

    “肯定会减免咱们赋税的啊!”眼前这个穿戴讲究,还带着一群护卫来此的小姑娘,一看就是个不懂世事小孩子,她哪里会懂得人间疾苦。一遇到灾年老百姓最盼望的当然就是减免赋税。

    “我听说大前年别的县都遭雪灾了,怎么就咱们县没有啊?难道咱们县有什么和别的县不一样的地方吗?”这个疑惑一直在王姒宝心中存了很久。但她派出的人回报,大前年临阳县确实没有发生过雪灾。

    “那个啊?那是因为咱们临阳县容易发生雪灾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啊!”老人家笑呵呵的回答道。

    王姒宝的脑子中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一闪而过。于是立刻询问道:“没有了?那就是说从前也有这样的地方了。”

    “从前当然有了。咱们这里多山,在山坳中的村落最容易发生雪灾。尤其是雪下的大,下的时间久的话,周围山上的积雪存不住,就很容易滑落。这样就可能将附近的村子给淹没。如果远离这样的地方建造房屋,再将房屋建的结实一些,不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老人家还很热心的给王姒宝普及了一下相关知识。

    “那就是说,临阳县以前也有人住在那样的村子了?”王姒宝适时抓住了老村长话中的重点。

    “对啊,咱们村子以前就是住在那样的地方。后来因为发生了一场大的雪灾,咱们整个村子最后就都迁到这边来了。你现在看这里离山很近,但其实远的很。咱们以前就是住在山坳当中的。那场大雪差一点将整个村子都毁了。就是因为有了徐知县,才帮助咱们活下来的村民们在这里重新建了村子。”

    老人家对那场雪灾至今都记忆尤新。整个村子因为那场雪灾死了很多的人。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这之后,还有类似老爷爷你们村一样,整个村都迁徙到别的地方重新落户的吗?”王姒宝认真的询问道。

    “有啊。在本县最大也是最高的临阳山附近的村子,就是因为雪灾的原因,所有的村子全都被迁了出来。”

    老人一边说,一边回想着。

    那时候场面叫一个乱。

    试想一下,谁愿意离开祖祖辈辈世代生存的地方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但要和性命相比起来,一切都得靠边站。

    现在众人不是都已经习惯了新的地方,甚至年轻一辈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居到底是在哪里。

    老村长又心有余悸的说道:“要说起来,还多亏咱们早早离开了那里。都说那里后来被人下了诅咒,只要进到山里的人就没有人能活着出来。于是很多人都不叫那里为临阳山而是叫死山了。时间一长,谁也不敢再去那里甚至是提起那里。”

    “老爷爷您还没回答我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呢?”王姒宝连忙追问道。

    “什么时候啊?”老村长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时间,“大概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吧。”

    “二十多年前?老爷爷那个时候徐知县来这里当知县没多久吧?”怪不得他们的人这么长时间查不出什么,原来是他们都过分的关注近些年,而忽略了那么久远的事情。

    “嗯。应该就是徐知县刚来的第三年。要说徐知县真是个好人啊!要不是他,咱们这些人还不知道要到那里生存。要不是他,咱们也不会生活的越来越富足。天底下恐怕没有一个比他更好的知县了。”

    那时的徐知县还是个年轻俊逸的年轻人。虽然已经成了家,但还是有很多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想要给他当妾。所以老村长对此印象相当的深刻。

    “那老爷爷您有没有听说你们这儿有什么流民、灾民失踪的事儿?”

    “失踪?这个我可就没有听说过了。不过,因为咱们县治理的好,总有很多外地的流民和灾民想要到咱们县安家落户倒是真的。”说到这里,老村长就相当的自豪。

    “那老爷爷您说的临阳山究竟是哪座山啊?这里的山难道不是角临阳山吗?”所有的村民不都说这里是临阳山脚下吗?但显然老村长说的和村民们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