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之唯一传说-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整个故宫办公区内唯一设置了门禁的地方。坐落其中的文保科技部俨然一座文物修复的“全科医院”。其外是静卧于库房或陈列于展厅的文物,其内是另一个世界,一代代修复师让各类文物得以恢复生机。
打杏是文保科技部的大事。
每年五六月份,当看到御杏树上的青杏慢慢变成了甜软的蜜黄色的时候,就到可以欢乐打杏的时间点了。
由于适逢故宫博物院建院周年大展,每个组都领有大量修复任务,满树的杏子熟了无人采摘,密密麻麻地落了一地,引来黑压压的蚂蚁。
清晨,上班前的一刻钟,木器组的人领头,办公室的姑娘拿出了盖文物的白纸来接着,登上梯子摘都太费劲儿了,只需要扯下一根树枝摇一摇,一阵“御杏雨”就落了下来,盖文物的白纸强韧度再高,也扛不住的节奏。
“咝~~~~!!!”
“传说中的御杏啊!”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杏子的果香味。”
“啊啊啊啊,百年老树的杏子,好想吃!”
“就冲这杏树,我要去故宫上班!”
“羡慕啊,好多瓜果飘香,感觉就是世外桃源,要是我也能在这样的环境工作上班就好了。”
“看着办工桌的小仙人球,默默的留下来眼泪。”
看着画面上,大家嬉笑着分杏,没赶上的还特意来要,这也是西三所难得的喧声笑语的时刻,随着八点钟的到来,这里像被施了魔法的空间,时间、人声,都冻结起来。而观众们只能羡慕的望着杏解渴了,这一刻,真的起了去故宫上班的心,然而,这个工作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随着纪录片的进行,观众认识到了更多的继承故宫手艺的年轻人。
木器组的屈峰毕业于中央美院,漆器组的闵俊嵘毕业于清华美院;百宝镶嵌组的孔艳菊屈峰的师妹同样毕业于中央美院,纺织品修复组的陈阳,终于不是央美清美的脸,但也是毕业于中国戏曲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
“我的天啊,央美清美包场了么?”
“靠,老子简历都准备好了,你给我来这个?”
“不是学霸进不去啊,我的天!”
“要不要这么狠!”
“我就知道,不会这么简单的!”
。。。。。。
粉丝们此时此刻,深深的感受到了来自学霸的王之蔑视,很受伤。
木器组还有老师傅史连仓,漆器组的老师傅都退休了,只有小闵和大师兄是被老师傅带过的了,而成立不久全员都是女生的纺织品组就有点可怜巴巴了,全得靠自己。
这不免让观众担心起了青黄不接的问题,但很快这种想法就荡然无存了。
纺织品的姑娘们可以吵闹的闲聊生活琐事,委屈的抱怨着不能涂指甲不能喷香水等小规定,也能静静的去学习现在就连苏州都没有多少年轻人愿去学习的缂丝工艺。
小闵为那棵被大师兄“咔嚓”掉的无花果树和大师兄“斗嘴”,为了获得更好的修复材料,也能翻山越岭跟着专业漆农去采集天然漆。
无论是一寸缂丝一寸金,还是百里千刀一斤漆,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从来都不简单。
看到了这些年轻人身上的品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老手艺人的匠心,他们一点都没有丢,这就是传承啊。
“每个人对文物的理解都不一样,这跟性情有关。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
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当屈峰就跟唠家常似的,没有激动的语气,随手刻着菩萨,平静的絮叨着他悟出来的人生哲理时,心灵震撼!
“说的太好了!”
“大师般的智慧!”
“讲的太好要哭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以物见人,物我相忘!”
“到底央美的,有文化太可怕了。”
“哈哈哈哈!这才是真正的佛系青年啊!”
“受教了!”
。。。。。。
传说中的乐器——瑟修好了,番人百宝箱脱落的部分也全部补齐,木器组的屈峰在得瑟的让同事找哪里是修复过的,展会上,陈阳修复的出门见喜条已经出展,在游客面前展示着它记载着的辉煌。。。。。。
当看到屏幕上那些尘封数百年、破损严重的国之重器在文物修复师的手中重新焕彩生辉时,相信每一个人,内心都会生出深深的震撼。
神秘的故宫西三所,小院里绿植葱茏,那里有木器组史连仓父亲种下的枣树,金石组恽小刚种的君子兰,漆器组闵俊嵘的漆树,摹章组沈伟的玉米和茄子,以及清代的杏树与枣树。
小院里生态丰富,文物部门不加班,五点必须准时下班,下班后,巨大的空间就留给了小动物,有兴许是御猫后代的流浪猫、黄鼠狼、还有木器组收养的各种鸟。
每天,青铜器修复师王有亮师傅都会担当起喂猫职责,宫廷御用铲屎官的称号跑不掉了,而木器组屈峰虽貌似委屈地抱怨收留了许多“别人养着养着不要了送给我们,最后慢慢养着养着就成负担了”的动物,但下班时他不会忘记拎鸟笼回屋,否则“第二天你可能见到的只有几根毛了”,口嫌体正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里,一代一代的文物修复者,看着李树枣树无花果漆树慢慢长大,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经过那些恢弘的宫殿,经过落满杏子的树下,捡一颗擦擦放进嘴里,然后到院子里喂喂御猫,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时间在故宫流逝得很缓慢,而故宫里的人,永远年轻。
第五百八十九章 当我在这里!()
都知道打着梦工厂标签的任何作品,都不会差,梦家出品,必属精品,这是粉丝们一贯的认知。
然而粉丝们仍然没想到,会被这样一部节奏缓慢平淡如水的纪录片圈粉,更不曾料到这部纪录片看似平淡的叙述方式却能让自己感动得流出眼泪。
微博很热闹,粉丝们的话题不断,让业内人士感叹不已,能成为年轻一代心目中的绝对偶像,苏落果然是最懂年轻人的。
故宫是个大题材,偏偏另辟蹊径,摒弃了宏大叙事,平实地记录了文物修复师的日常,把身怀绝技的“文物医生”还原成了普通人,看着平平无奇,却以更年轻更平时的视角让所有的年轻观众欲罢不能。
“这部纪录片有一种迷人的气质,根本停不下来啊!”
“把‘修文物’这个本来挺枯燥的事儿拍得有趣,丰满,让我们也了解了这个行当,挖掘了故宫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可爱一面,这部纪录片太棒了!”
“修文物枯燥?老娘超级向往这份工作好么,朝八晚五,从不加班,闲来逗御猫,没事随手打个杏子,领个差事起驾寿康宫,周一闭馆时候趁着四下无人在太和殿广场上骑个自行车,COS一下溥仪,想想都刺激。”
“靠,需要那么多理由?‘从不加班’这四个字就够了,程序猿哭晕在厕所,不说了,项目组长又来催进度了。”
“噗~!哈哈哈哈哈!”
和《如果国宝会说话》截然相反的叙事手法,却殊途同归的达到了几乎相同的效果。
国宝文物火了,为国宝文物治病的医生也火了,不仅那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关注到原来中国的传统手艺如此精湛与迷人,甚至惊呼“大开眼界”。而那些“文物医生”本身的学养、风度、精湛的技术、沉淀的内心以及宁静致远的心态,也让他们深深折服。
第二集之后,满屏都是“心疼小闵的枣树”“孔孔画画时候的专注太迷人了”“为什么这集没有我纪东歌小姐姐?”云云,出现一个火一个,名字没出现在字幕上的都被热情的粉丝去扒了出来。
当然,本集MVP非屈峰莫属,
“佛系青年的第一代表!”
“故宫文保科技部哲学家!”
。。。。。。
屈峰节目里的那段“人生感悟”,圈粉无数,能和他拼人气的目前只有“故宫男神”王津师傅了。
精彩仍在继续,在粉丝们的热议中次日晚上《我在故宫修文物》放出了最后一集,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
如果说第一集主视角是老师傅,第二集主视角的故宫修复师中的年轻一代,第三集里在透过书画修复,就是在默默总结历朝历代的文物修复师的合家欢了。
观众们惊讶于书画的修复方法,最核心的是“洗揭补全”,才知道某些书画可以直接泡水里进行清洗,揭的时候看得心惊肉跳。
最有意思的是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修复师与文物进行着对话,因为书画是最难保存的,历史价值也是最高的,历朝历代流传下来,都经过无数修复师的巧手修复过。
皇家珍藏的名家字画传承了千年,通常每百八十年修复一次,在从背后贴满用以加固的折条,从贴折条的手法中,能看到历朝历代修复师的手艺。
这样一来,和以前的前辈们对话就实现了,可以看到前辈们的手艺,用料,技法,通过现代科技的检测,还能发现画中的惊天“秘密”:当年的皇家工匠,竟让有胆子肥的曾冒着砍头的危险偷工减料。
技艺容不得欺骗,技艺里没有捷径,这句话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
在重新修复装裱书画的过程中,与上一代修复师隔空的对话交流,就是书画组成员们最有乐趣的点。
与此同时,故宫的顶级名画也一一展示了出来,《游春图》《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展示着父辈的功绩,也展示着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家的登峰造极的绘画技艺与技巧,让人兴奋不已。
“唉,要是《溪山行旅图》也在北京故宫就好了。”
“都是泪,还有好多呢,最好最好的那些书画作品,都被老蒋运走了。苏东坡的《寒食帖》,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在书画收藏上,台北故宫赢了。”
许多人都以为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东坡肉型石是台北故宫的招牌至宝,其实只是方便展出名气大而已,世面上流传的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严格来说只有毛公鼎算其一,而翠玉白菜肉形石贵重无疑,较真的话是远远匹配不上“镇馆之宝”这个称号的,台北故宫最牛逼的还是书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