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147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147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别了乔志亚之后,李奈的好奇心又犯了:“施先生,这硫酸是何物?”

    如果换个人可能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李奈这个问题,施耐德也算是有点学识,立刻便答道:“硫酸就是绿矾油。”

    李奈恍然道:“原来如此。可这绿矾油不是道士用来炼丹的一味丹‘药’么?”

    “炼丹?”施耐德先是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不,我们可没有炼丹的打算,对我们来说,硫酸的作用可比炼丹大多了。”

    “施先生可否细说一二?”李奈不依不饶地追问道。

    这下可把施耐德给难住了,他虽然也算博学,但化工方面的知识终究不是他的专业,能分得清三酸二碱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说得出多少具体的应用来。施耐德灵机一动道:“具体的作用太多,有些我也不便细说,但刚才阁下看过的玻璃蚀刻,那种用来腐蚀玻璃的溶液,就是由硫酸加工而成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蚀刻玻璃的氢氟酸这类无机酸需要用硫酸来进行加工,硫酸在炼焦、电镀、制革、颜料、橡胶、造纸、油漆以及军工技术等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酸二碱项目一直都是执委会重点关注的对象,并且在穿越时就带来了大量的成套设备,只是碍于本时空的实际条件,一直未能建成生产线。

    李奈根本不懂化学,自然也就猜不到施耐德心里那些曲里拐弯的念头,当下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施耐德的答复。

    有很多涉及到军工的生产单位都有保密原则,执委会是不能让李奈去看的。施耐德琢磨了一下,似乎也只有乔志亚推荐的冶炼车间可以去看一看了。现在冶炼和铸炮已经分开成两个不同的厂房,倒是不用担心有泄密之嫌。

    李奈早年也去佛山看过不少的冶铁作坊,自认对于这方面还是有点见识的,不过当他看到厂房里那硕大无比的炼铁高炉时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reads;。虽然隔着老远,但凭借炉前那些‘操’作工人的身形对比,仍可以判断出这个高炉的尺寸至少是他以前见过那些炼铁炉的数倍之大。

    冶炼车间的负责人刘星礼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目前的生产情况:“目前我们这座高炉主要是使用焦炭进行炼铁,每炼出千斤生铁大概需要消耗焦炭七百斤左右,生产效率还比较低,不过等我们解决了焦炭的供应之后,很快就能把产量提高,在今年年底前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是日产生铁十五吨以上。”

    李奈这段时间天天跟海汉人打‘交’道,对于他们所采用的度量衡也慢慢熟悉了,十五海汉吨大致相当于三万斤,这种产量放到佛山足以吓‘尿’一大堆老铁匠了。但或许是这段时间在海汉人地盘上看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实在太多了,李奈并没有对这个数字感觉到特别的惊讶。他心中只是在想,自己这些天在这里所看到的海边铁船、劳工们用的铁制农具、海汉民团装备的鸟铳和红夷大炮,其原料大概都是来自于这里的炼铁高炉吧。

    冶炼厂房中的温度实在太高,两人在这里没有待太长时间就感觉大汗淋漓,在刘星礼的建议下,他们又来到了旁边的选矿车间参观。在这里李奈终于看到了传说中拥有千人之力的机关三台蒸汽动力的矿石粉碎机。

    之所以会有三台,是按照矿石的不同尺寸来进行粉碎作业。最大的矿石会被先送进颚式破碎机压碎到下一台机器能够‘操’作的尺寸,经过三台粉碎机的连续作业之后,原本大块大块的矿石便已经变成了可以直接送进炼铁高炉的大小。

    冒着白烟的锅炉,吭哧吭哧缓慢而坚定地转动着的巨大飞轮,来回往复运动的曲柄连杆,加上机器里矿石被不断粉碎的破裂声,让李奈十分直观地领略到了蒸汽机械的巨大力量。当那些硕大的矿石变成了碎渣从出料口倒出来的时候,李奈深深地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些原本要耗费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矿石粉碎工作,海汉人凭借这些古怪的自动机关仅仅在片刻之内就做到了!

    李奈的见识可比水寨把总罗升东广得多,虽然他不懂这台机关是如何运转起来的,但他已经能想到这东西更多的用途接上吊锤就可以用来打铁,连上磨盘就能用来磨米磨面,但凡是需要大量人力才可完成的工作,都可以用这种机关来替代!若是这种机关够多够大,恐怕用来移山填海都不是问题。海汉人手里掌握了这样的技术,也难怪他们仅仅以数百人之众,便能在胜利港这地方做出如此之大的局面。

第185章 生产与销售的合作() 
“你所看到的一切并不是法术,而是科学的力量!”

    此时李奈脑子里能够想到的便是这句来到胜利港之后时常会听施耐德说起的话。这当然不是什么法术,李奈也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村夫愚‘妇’,虽然海汉人给他作的那些讲解有一多半都听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判断出海汉人说法的可信度。他相信自己来到胜利港所看到的这些慑人心魄的景象,的确是海汉人依靠“科学”所取得的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是玄之又玄的法术。

    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海汉人认识事物,改变世界的方法这是海汉头领陶东来所给出的解释。而可惜的是,这种方法似乎并没有被明人所掌握。

    虽然佛山也有十分发达的冶铁业,但就李奈所看到的情况来说,可以肯定两个地方的技术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佛山唯一值得骄傲的大概也就是铁匠比较多而已整个胜利港的人口全加在一起都没有佛山一地的铁匠多reads;。但光是人多也没用,比如眼前这种可以自行往复、力大无比的机关,一台就可以代替至少数百人的不停劳作。李奈觉得就算佛山的铁匠有十万人,恐怕也造不出这么一台设计‘精’巧的机械怪兽。

    李奈注意到运进选矿车间的矿石,全是一种行驶在两条并行铁轨上的方形小车。这种小车是由牛拉的,两头牛后面往往拉着一长串装满矿石的小车。卸完矿石的小车会绕到另一边的并行轨道上,拉着空车往来时的方向返回。

    李奈指着空矿车对施耐德问道:“在下可否跟去看看?”

    施耐德心想执委会倒是没有说过不让看采矿,便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两人顺着铁轨跟着运矿石的小车往东而去。在登上一个长达三百米的缓坡之后,巨大的矿坑便出现在了李奈的面前。

    田独铁矿的矿脉非常浅,几乎不用开挖隧道就可以进行‘露’天式的开采,在这一点上与黑土港的煤矿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田独铁矿共有矿工四百余人,每天能够开采大约六七十吨铁矿石。

    这个生产效率自然算是比较低的,但考虑到开采过程几乎是全凭人力,而且执委会对于矿工们也没有进行压榨式的管理方式,那倒也不算太离谱。当然等到煤炭问题解决之后,这种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届时执委会将成立专‘门’的矿务局来对矿产开发工作进行管理,主要对象便是田独铁矿和位于内陆更远一些的大茅磷锰矿。

    有了足够的煤炭保障之后,大炼钢铁几乎是必然会上马的工业项目,到时候目前这种矿石产量将会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在生产中更多的引入机械动力就将会成为必要的手段。比如现在采掘当中,矿石都是以人背肩扛的手段从矿坑底部运出来进行装车,运输效率低下,对有限的采掘人力也是极大的占用。而如果采用机械式的提升手段,那么就可以改变现在这种三分之一的劳力用于运输的局面,把更多的劳力投入到采掘工作中去。

    当然,目前的矿坑也有蒸汽机驱动的机械设备由两台20匹马力的蒸汽机轮流驱动的矿山‘抽’水机。这部‘抽’水机用于保障矿坑底部渗透出来的地下水能够被源源不断地‘抽’排掉,因为目前所使用的蒸汽机加工‘精’度有限,能够连续运作的时间往往只有数小时,所以这种需要持续工作的设备就必须得有两台蒸汽机来轮流提供动力。

    当李奈听施耐德讲解了执委会对于田独铁矿的“雄心壮志”之后,脸‘色’都有些白了。很快海汉人就能达到每天炼铁三万斤的水平,只要他们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并且保证足够的煤炭供应,日后只怕日产十万斤乃至几十万斤都不在话下仅仅只是胜利港这一地,日后的产铁量恐怕就能与整个广东齐平了。

    如此之多的铁,能够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变化,即便是身为商人的李奈也不敢随便妄言。但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这么多的生铁所能武装起来的军事力量,恐怕不是现在琼州府这虚弱的守军能够抵御得了的对手!

    当然了,到目前为止,李奈并没有感觉到海汉人对于大明表现出任何的敌意,恰恰相反的是,他们很乐于引进大明的人口作为雇工。甚至是那些一字不识的黎苗山民,海汉人也是兼收并蓄,一视同仁。对于大明的地方官府,海汉人虽然不是太合作,但也没有采取对抗的态度,而是用一种比较柔和的方式逐渐拉拢办事人员,比如水寨把总罗升东,还有目前正在出于态度转化阶段的巡检魏平。看得出海汉人并不打算与大明官府走军事对抗路线,而他们的武装看起来似乎用于自保的可能更大一些。

    不管这些猜测是否属实,李奈暂时也只能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不要太过于担心海汉人会对大明造成威胁。

    站在矿坑边的高处,李奈可以从这里俯视遍及整个河谷地带的工业区。在最远处的田独河西岸是一片片的竹木房屋,据说那里是劳工们集中居住的村落,海汉人称之为“居民区”。田独河上有一处显眼的拦河水坝,据说也是海汉人修筑的,李奈不太明白那处水坝的作用,因为他实在不明白施耐德所说的“水能转化为电能”究竟是什么意思。

    田独河东岸紧挨着水坝的便是海汉人居住的二号基地,从高处望去,整个基地外围的寨墙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多边形,将数十栋仓库和几排整齐的营房包围在其中。而二号基地东边和南边的大片沿河区域便是工业区的所在地,除了刚才去参观过的几个地方之外,往南还有一大片的厂房被施耐德称之为“禁入区域”,是执委会明令禁止外人入内的这个“外人”,当然就包括了李奈在内。

    虽然很是无奈,但毕竟事前就达成了协议,李奈也只能遵守施耐德的安排。不过施耐德还是适当地向他透‘露’了一些信息:那些禁入区域基本都是军工单位,专‘门’生产枪炮火‘药’之类的东西。

    施耐德这么一说,李奈便觉得释然了,这些东西不管对于匠人还是对于制造单位来说都是技术机密,对外人保密是很正常的举动reads;。何况海汉人要将军火卖到大陆,要想靠着这生意长期挣钱,首先就必须得保证他们制作技术上的秘密不被泄漏。尽管“福瑞丰”是海汉人的生意合作伙伴,但海汉人也没有这个义务让李奈知晓他们所掌握的那些先进技术。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能获得执委会的参观许可,但李奈认为仅仅从自己所看到的这些地方,已经不难判断出海汉人在生产领域上的专‘精’程度。就他们所能生产的东西而言,恐怕整个大明很难有商户匠户能与之匹敌了。而面对这样的合作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